-
脂肪组织及脂肪成分移植在瘢痕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瘢痕是由烧伤或创伤导致皮肤真皮深层损伤引起的皮肤组织过度修复、细胞外基质沉积紊乱的一种皮肤纤维增生性疾病,伴有瘙痒、疼痛等症状,可导致患者外观毁损和心理障碍,是烧伤整形外科门诊常见的病种之一。当前,脂肪组织及脂肪成分移植被认为是瘢痕最前沿的治疗方法之一。脂肪成分移植包括纳米脂肪、脂肪来源干细胞基质胶、基质血管成分和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脂肪组织及脂肪成分具有组织再生、细胞外基质重塑和抗纤维化的功能,局部移植可改善瘢痕的外观及症状。因此,本文就脂肪组织及脂肪成分移植在瘢痕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旨在为瘢痕的脂肪疗法提供理论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自体脂肪干细胞基质胶对兔耳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及瘢痕增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干细胞基质胶对兔耳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及瘢痕增生的影响,并分析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切取42只2~3个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背部完整脂肪垫,制备脂肪干细胞基质胶,并于每只兔双耳腹侧制备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将左耳创面纳入脂肪干细胞基质胶组(以下简称基质胶组)、右耳创面纳入磷酸盐缓冲液(PBS)组,分别注入自体脂肪干细胞基质胶和PBS。计算伤后7、14、21 d创面愈合率,并于创面愈合后1、2、3、4个月行创面形成瘢痕组织(以下简称瘢痕组织)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测伤后7、14、21 d创面组织病理学改变和创面愈合后1、2、3、4个月瘢痕组织真皮厚度;行Masson染色观察伤后7、14、21 d创面组织和创面愈合后1、2、3、4个月瘢痕组织中胶原排布,并计算胶原容积分数(CVF);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测伤后7、14、21 d创面组织中微血管计数(MVC)与创面愈合后1、2、3、4个月瘢痕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 1(TGF-β 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并行基质胶组瘢痕组织中α-SMA与TGF-β 1表达相关性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伤后7、14、21 d创面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的表达。各组各时间点样本数均为6。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析因设计方差分析、配对样本 t检验、LSD检验与Pearson相关性分析。 结果:伤后7 d,基质胶组创面愈合率为(10.3±1.7)%,与PBS组的(8.5±2.1)%接近( P>0.05);伤后14、21 d,基质胶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75.5±7.0)%、(98.7±0.8)%,均明显高于PBS组的(52.7±6.7)%、(90.5±1.7)%( t值分别为5.79、10.37, P<0.05)。创面愈合后1、2、3、4个月,基质胶组瘢痕组织VSS评分均明显低于PBS组( t值分别为-5.00、-2.86、-3.31、-4.45, P<0.05)。与组内前一时间点比较,除基质胶组创面愈合后4个月( P>0.05)外,2组创面愈合后各时间点瘢痕组织VSS评分均明显升高( P<0.05)。伤后7 d,2组创面肉芽组织再生与上皮化程度接近;伤后14、21 d,基质胶组创面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上皮细胞层数明显多于PBS组。创面愈合后1、2、3、4个月,基质胶组瘢痕组织真皮厚度均明显薄于PBS组( t值分别为-4.08、-5.52、-6.18、-6.30, P<0.05)。与组内前一时间点比较,2组创面愈合后各时间点瘢痕组织真皮厚度均明显增厚( P<0.05)。与PBS组比较,基质胶组伤后14、21 d创面组织中胶原排布更规则且CVF均明显升高( t值分别为3.98、3.19, P<0.05),创面愈合后1、2、3、4个月瘢痕组织中胶原排布也更规则但CVF均明显降低( t值分别为-7.38、-4.20、-4.10、-4.65, P<0.05)。与组内前一时间点比较,除基质胶组创面愈合后1个月( P>0.05)外,2组创面伤后各时间点创面组织与创面愈合后各时间点瘢痕组织中CVF均明显升高( P<0.05)。伤后14、21 d,基质胶组创面组织中MVC均明显高于PBS组( t值分别为4.33、10.10, P<0.05)。与组内前一时间点比较,除PBS组伤后21 d( P>0.05)外,2组创面伤后各时间点MVC均明显升高( P<0.05)。创面愈合后1、2、3、4个月,基质胶组瘢痕组织中TGF-β 1和α-SMA的表达均明显低于PBS组( t值分别为-2.83、-5.46、-5.61、-8.63,-10.11、-5.79、-8.08、-11.96, P<0.05)。与组内前一时间点比较,除基质胶组创面愈合后4个月α-SMA表达( P>0.05)外,2组创面愈合后各时间点瘢痕组织中TGF-β 1与α-SMA表达均明显升高( P<0.05)。基质胶组瘢痕组织中α-SMA与TGF-β 1表达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r=0.92, P<0.05)。伤后14、21 d,基质胶组创面组织中VEGF( t值分别为6.14、6.75, P<0.05)和EGF( t值分别为8.17、5.85, P<0.05)的表达均明显高于PBS组。与组内前一时间点比较,2组创面伤后各时间点VEGF表达均明显增高( P<0.05),EGF表达均明显下降( P<0.05)。 结论:脂肪干细胞基质胶可能通过促进创面组织中胶原沉积和VEGF、EGF的表达从而显著促进兔耳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还可能通过抑制瘢痕组织中胶原沉积和TGF-β 1、α-SMA的表达进一步抑制创面愈合后瘢痕增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输尿管脱细胞基质涂层诱导脂肪干细胞分化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输尿管脱细胞基质(UDM)涂层对脂肪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利用灌注法制备犬UDM,为UDM组,以正常犬输尿管为正常输尿管组。采用HE染色、DAPI染色和DNA定量检测评估UDM组和正常输尿管组中细胞成分的残留情况;Masson三色染色和胶原定量检测评估UDM组和正常输尿管组中胶原的保留情况;阿尔新蓝染色和糖胺聚糖定量检测评估UDM组和正常输尿管组中糖胺聚糖的分布及含量。分离培养犬脂肪间充质干细胞(cADMSCs)并用流式细胞仪鉴定。用胃蛋白酶消化法制备UDM涂层作为实验组,Ⅰ型鼠尾胶原涂层作为对照组,将cADMSCs种植在不同涂层上,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ADMSCs的分化情况。结果:HE和DAPI染色结果显示UDM组未见明显的细胞核残留;DNA定量检测结果显示UDM组中DNA含量[(38.87 ± 3.40) ng/mg]明显低于正常输尿管组[(1 694.63 ± 169.83) ng/mg, P<0.05]。Masson三色染色和胶原定量检测结果显示UDM组中胶原含量[(265.89 ± 16.40) μg/mg]与正常输尿管组[(288.73 ± 16.32) μg/mg]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阿尔新蓝染色结果显示UDM组中有糖胺聚糖分布;糖胺聚糖定量检测结果显示UDM组中糖胺聚糖含量[(1.57±0.19) μg/mg]低于正常输尿管组[(3.43±0.12) μg/mg] ( P<0.05)。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培养3、7、10 d的α-SMA的表达量(2.51 ± 0.27、3.68 ± 0.33、4.91 ± 0.45)均高于相应对照组(0.97 ± 0.09、1.02 ± 0.10、1.00 ± 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随着培养时间增加,实验组α-SMA的表达量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对照组随着培养时间增加,α-SMA的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果示实验组和对照组α-SMA的表达趋势与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一致。 结论:制备的UDM去除了细胞成分,且很好地保留了胶原结构和生物活性成分;UDM涂层可促进cADMSCs向平滑肌细胞分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结膜入路下睑袋矫正术联合脂肪来源干细胞基质胶移植在眶下区年轻化中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经结膜入路下睑袋矫正术联合脂肪来源干细胞基质胶(SVF-gel)移植在眶下区年轻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整形外科门诊收治的眶下区年轻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照片对泪沟畸形进行Hirmand分型。术中采用经结膜入路去除膨出的眶隔脂肪,同时抽取腹部或大腿脂肪制备SVF-gel,进行泪沟或眶下区凹陷注射填充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前、术后根据泪沟畸形等级量表(TTRS),分别对泪沟凹陷深度、色素沉着程度、颧脂肪垫下垂程度及下睑皮肤皱褶程度进行评分,总分越高提示泪沟畸形越严重;根据Barton美学评级标准,对眶-颊结合部的形态进行评级(0~3级);结合患者手术效果满意度调查表(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综合分析患者下睑袋及泪沟矫治的美学效果。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 ± s表示,术前、术后TTRS评分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纳入92例双侧下睑袋伴泪沟或中面部凹陷患者。其中男15例,女77例,年龄(38.8±9.6)岁(21~55岁)。术前Hirmand泪沟分型:Ⅱ型37例、Ⅲ型55例。所有患者术后3 d均有不同程度结膜水肿及下睑肿胀,其中3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淤斑,术后1~2周均自行恢复,均未出现血肿、复视、脂肪液化、脂肪结节及脂肪栓塞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12个月。术前、术后TTRS评分比较:与术前比较,Hirmand泪沟Ⅱ型患者[(2.37±0.78)分vs. (4.83±0.98)分, t=36.54, P<0.001]和Ⅲ型患者[(2.61±0.60)分vs. (5.38±0.93)分, t=55.20, P<0.001]的TTRS评分在术后均有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Barton美学评级比较:对于HirmandⅡ型患者,术前评级为1级7例、2级19例、3级11例,术后改善为0级36例、1级1例;对于Hirmand Ⅲ型患者,术前评级为2级20例、3级35例,术后改善为0级50例、1级5例。术后患者满意度调查:非常满意85例(92.4%)、满意5例(5.4%)、不满意2例(2.2%)。2例不满意患者中1例因泪沟畸形改善效果不明显,3个月后行第2次SVF-gel填充,达到满意效果;1例患者因术后下睑外侧仍有睑袋,3个月后再次手术矫正,达到满意效果。 结论:对于无明显皮肤松弛的下睑袋伴泪沟或眶下区凹陷患者,采用经结膜入路下睑袋矫正术联合SVF-gel移植术治疗,可以达到眶下区年轻化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针刺法治疗鼻唇沟注射脂肪干细胞基质胶填充后致血管栓塞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精细化靶向注射自体脂肪干细胞基质胶治疗眶区轻中度老化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精细化注射自体脂肪来源干细胞基质胶(SVF-gel)治疗以眶区软组织缺失为主要表现的眶区老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1年1月—2022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有眶区年轻化需求的眶区老化患者46例,其中女43例、男3例,年龄27~47(35.3±3.5)岁,体质量指数(BMI)18.6~24.4(20.5±1.6)kg/m 2。眶区老化分级1级5例、2级17例、3级24例。46例患者均于自体大腿内侧或下腹部低负压手动抽脂,离心制作Coleman脂肪及SVF-gel。按照注射材料的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25例,注射材料为SVF-gel,采用以眶区脂肪室解剖为基础的精细化靶向注射法填充眶区凹陷;对照组21例,注射材料为Coleman脂肪,采用多隧道多层次注射法填充眶区凹陷。对比2组患者性别、年龄、BMI、眶区老化分级等基线资料,观察手术完成情况和术后并发症。使用三维(3D)激光扫描仪将患者术前与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的面部3D扫描图像进行最佳拟合,通过色阶图色阶差分析眶区软组织体积变化,计算术后1个月内未行二次注射填充患者的泪沟点和眶睑沟凹陷最明显处在矢状轴方向的线性距离变化。术后3个月,采用问卷调查表进行患者满意度评价。 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BMI、老化分级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46例患者均完成注射充填治疗,术后均未出现感染、血肿、脂肪栓塞、硬结、凹凸不平等并发症;其中8例根据患者要求于术后1个月内进行二次注射填充治疗。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与术前3D偏差色阶图眶区注射区域示眶区体积增加。未行二次注射填充治疗的38例患者线性距离变化示,与术前相比,术后即刻及3个月时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上下睑凹陷均有明显改善,但术后3个月时较术后即刻改善值均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8.76、20.02、9.94、23.63, P值均<0.001)。术后3个月,行上睑注射的患者眶睑沟凹陷改善值在观察组(12例)为(4.90±0.41)mm,高于对照组(10例)的(3.81±0.28)mm;行下睑注射的患者泪沟点凹陷改善值在观察组(18例)为(2.21±0.22)mm,高于对照组(14例)的(1.81±0.22)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7.17、-4.99, P值均<0.001)。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30 ,P=0.194)。 结论:以眶区脂肪室解剖为基础,精细化靶向注射SVF-gel,术后并发症少,较传统方法注射Coleman脂肪可更好地改善眶区凹陷及肤质,患者满意度更高,在眶区年轻化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脂肪干细胞基质胶辅助脂肪移植在瘢痕性脱发的毛发移植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脂肪干细胞基质胶(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 gel, SVF-GEL)辅助脂肪移植在瘢痕毛发移植的效果。方法:2017年10月至2019年8月,上海美莱医疗美容医院整形外科诊治头面部烧伤、肿瘤切除等因素引起的瘢痕性脱发患者11例,男5例,女6例;年龄22~41岁,平均29.7岁。瘢痕性脱发患者均于头皮瘢痕处接受SVF胶辅助颗粒脂肪移植,并同期根据其瘢痕面积准确计算所需毛发移植数量,行毛发移植术。结果:术后随访6~16个月,平均11个月,11例患者毛发生长良好,外观改善明显,无并发症发生。用毛囊检测系统分析移植后毛发密度,平均存活率90.26%,患者满意率较高。结论:SVF胶辅助脂肪移植能有效提高毛发存活率,与毛发移植联合应用能有效治疗瘢痕性脱发,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脂肪干细胞基质胶促进创面愈合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凸显,糖尿病足、压疮、血管性溃疡等慢性创面患者增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患者家庭经济、护理负担,成为临床上亟须解决的难题之一。有较多研究证实,脂肪干细胞能有效促进创面愈合,但需应用外源性蛋白酶,且存在伦理等诸多问题,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推广应用。脂肪干细胞基质胶是脂肪组织经过流体漩涡及絮凝沉淀获取的富含生物活性的细胞外基质及基质血管成分的凝胶状混合物,其含有丰富的脂肪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内皮祖细胞、巨噬细胞等。脂肪干细胞基质胶制备方法简单、制备时间短,便于临床推广应用。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脂肪干细胞基质胶能够通过调节炎症反应、促进微血管重建及胶原合成有效促进创面愈合。因此,该文总结了脂肪干细胞基质胶的制备及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临床慢性创面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颞部脂肪室的解剖学研究及在颞部大容量脂肪移植中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尸头解剖探索颞部主要脂肪室的解剖层次和自体脂肪的填充入路,以及临床回顾性分析大容量脂肪填充颞部的效果。方法:通过对5具新鲜尸头(10侧,年龄25~50岁,男性2具,女性3具)的颞部脂肪室解剖,明确颞部脂肪室大容量填充的安全、稳定的层次。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整形美容(烧伤)外科及长沙美莱医疗美容医院收治的颞部脂肪移植患者资料。按照脂肪填充注射层次和量,将纳入患者分为大容量组和常规组。大容量组需要满足填充层次至少包括3层脂肪室,填充量一般大于15 ml;常规组仅填充1~2个层次,为皮下脂肪和颞中筋膜,填充量一般小于15 ml。术中从额部发际线内进针,针对主要的脂肪室进行脂肪注射。对比研究2组的单侧注射剂量及术后3个月的手术医师Likert量表评分、患者满意度等指标。术后3个月随访评估时,以首次手术中利用剩余脂肪制作的脂肪来源干细胞基质胶(SVF-gel)进行局部微调。结果:解剖研究发现颞部存在浅、中、深3层主要脂肪室,即皮下脂肪层、颞浅脂肪垫及颞深脂肪垫;年老患者颞部的皮下脂肪菲薄,颞浅脂肪垫及颞深脂肪垫萎缩明显,对颞部浅层软组织支撑作用明显减弱,颞深脂肪垫可见明显萎缩伴一定程度的下移。临床研究共纳入50例接受双侧颞部脂肪移植的女性患者,常规组和大容量组各25例。常规组年龄为(32.7±7.1)岁,身体质量指数(BMI)为(20.2±1.9)kg/m 2;大容量组年龄为(32.5±8.3)岁,BMI为(19.8±2.0)kg/m 2;两组的年龄和BM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大容量组填充剂量为(19.66±4.61)ml/侧,手术医师Likert量表评分为(4.32±0.63)分,患者满意率为92.0%(23/25);常规组填充剂量为(11.06±2.62)ml/侧,手术医师Likert量表评分为(3.32±0.80)分,患者满意率为68.0%(17/25);这3个指标在2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大容量组手术效果更好,患者对手术效果更加满意。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无感染、脂肪液化、栓塞及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出现。 结论:解剖研究证明了颞部主要的3层脂肪室填充层次明确,尤其是颞深脂肪垫的穿刺入路安全而可行,为颞部大容量脂肪填充提供了依据,相较于传统的浅层填充,多层次大容量填充可明显提高填充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灌注脱细胞系统制备全膀胱脱细胞基质并联合脂肪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膀胱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应用自行设计的灌注脱细胞系统制备全膀胱脱细胞基质(BAM),并探讨采用脂肪干细胞(ADSCs)构建组织工程膀胱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进行。采用自行设计的膀胱灌注脱细胞系统,按照灌注液流动方向和不同脱细胞液作用时间的不同,制订4种不同的脱细胞方案(分别为A、B、C、D组)。其中A组和B组均以膀胱组织的尿道口作为灌注液的流出道,C组和D组剪去膀胱顶部部分组织以膀胱顶部开口作为灌注液的流出道。A组和C组采用1% Triton X-100作用6 h,1%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作用2 h;B组和D组采用1% Triton X-100作用7 h,1% SDS作用1 h。另设正常膀胱组作为对照,其组织为直接取材的天然膀胱组织,不需要灌注和冷冻保存。通过HE、DAPI、Masson三色染色和阿尔新蓝染色,以及试剂盒定量分析以筛选出快速且高效的脱细胞方案,制备全膀胱支架。以制备的BAM为支架材料,ADSCs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膀胱,HE和DAPI染色观察ADSCs在BAM上的分布情况。结果:HE和DAPI染色结果显示C组未见明显的细胞核残留,Masson三色染色和阿尔新蓝染色结果表明C组的胶原结构和糖胺聚糖得到较好保留。C组膀胱壁厚度与正常膀胱组[(975.44±158.62)μm与(1 064.49±168.52)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C组DNA含量[(43.59±4.59) ng/mg ]明显低于正常膀胱组、A组、B组和D组[分别为(532.50±26.69)、(135.17±6.99)、(182.49±13.69)、(84.00±4.38)ng/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C组胶原含量[(10.98±0.29)μg/mg]和糖胺聚糖含量[(2.30±0.18)μg/mg]与正常膀胱组[(11.69±0.49) μg/mg和(2.36±0.09)μg/m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扫描电镜检查结果显示A~D组制备的BAM表面可见大量的孔隙结构,利于细胞黏附。分离培养ADSCs,流式细胞术鉴定证实CD90和CD29阳性表达,CD45和CD106阴性表达。活/死细胞双染色法和CCK-8检测证实C组制备的BAM无细胞毒性。以C组BAM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膀胱,HE和DAPI染色可见大量ADSCs分布于组织工程膀胱的表面和内部。 结论:采用自行设计的灌注脱细胞系统制备的全膀胱形态BAM可作为膀胱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构建的组织工程膀胱可用于膀胱修复重建,为进一步临床转化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