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超声影像检查在临床日常诊疗过程中广泛应用,是诸多病种的首选检查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相关交叉领域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多种技术的融合,创新性超声成像技术不断出现,极大拓展了超声影像的临床应用范围。本文从临床的角度,简述了近年来的几种超声新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和彩色脉搏波成像技术评估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颈动脉硬度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和彩色脉搏波成像(UFPWV)技术评估痛风性关节炎(GA)患者颈动脉硬度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期间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GA患者纳入GA组,其中24例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合并骨质侵蚀,56例未合并骨质侵蚀;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0名健康者纳入健康对照组.采用SWE和UFPWV技术检测所有受检者颈总动脉血管壁杨氏模量最大(Max)、最小(Min)及平均(Mean)值,以及收缩期开始时的脉搏波速度(PWVBS)和收缩期结束时的脉搏波速度(PWVES),评估颈总动脉血管壁纵向和环向血管壁硬度.比较两组杨氏模量值、PWVBS和PWVES差异,分析GA患者合并骨质侵蚀与杨氏模量值、PWVBS和PWVES的相关性.结果:GA组杨氏模量Max值(78.80±12.38)kPa、Min值(57.83±7.42)kPa、Mean值(67.67±8.38)kPa,以及PWVBS(7.06±0.59)m/s和PWVES(9.50±0.63)m/s均显著大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66、8.216、11.751、14.159、19.118,P<0.05).合并骨质侵蚀GA患者杨氏模量Max值(82.95±6.37)kPa、Min值(59.59±5.29)kPa、Mean值(72.18±7.62)kPa,以及PWVBS(7.37±0.43)m/s和PWVES(10.43±0.47)m/s均显著大于未合并骨质侵蚀患者[(77.01±5.32)kPa、(57.08±4.73)kPa、(65.73±4.54)kPa和(6.92±0.39)m/s、(9.10±0.41)m/s,t=4.309、2.099、4.699、4.586、12.720,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GA患者杨氏模量Max、Min及Mean值,以及PWVBS和PWVES与合并骨质侵蚀具有显著相关性(r=0.602、0.421、0.682、0.647、0.732,P<0.05).结论:SWE和UFPWV技术可以评价GA患者血管壁硬度,GA患者颈总动脉血管壁的纵向及环向硬度高于健康人,合并骨质侵蚀的GA患者颈总动脉血管壁的纵向及环向硬度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谐波分析法观察抑郁症患者脑网络形态学改变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评估基于谐波分析法观察抑郁症(DD)患者脑网络形态学改变的可行性.方法 对55例DD患者(DD组)和46名正常对照者(NC组)采集全脑3D高分辨T1WI,利用FreeSurfer 5.3.0工具构建脑网络6种形态学特征,包括脑区顶点数、表面积、灰质体积、平均皮层厚度、高斯曲率及折叠指数,以拉普拉斯矩阵特征分解获得公共谐波;比较组间不同形态学特征所在谐波能量及脑区灰质体积.结果 组间不同形态学特征总谐波能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特定谐波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主要包括脑区顶点数谐波能量差异为第2、6、15、44、57谐波,表面积谐波能量差异为第2、6、16、57谐波,灰质体积谐波能量差异为第2、12、13、15、57谐波,平均皮层厚度谐波能量差异为第2、19、35、36、44谐波,高斯曲率谐波能量差异为第34、40、54、57谐波,以及折叠指数谐波能量差异为第5、16、21、57谐波.DD组左脑区颞横皮质区域灰质体积显著大于NC组(t=2.900,P=0.004).结论 谐波分析法可用于观察DD患者脑网络形态学改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极速脉搏波技术评估颈动脉弹性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和极速脉搏波速度(UFPWV)评估颈动脉弹性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在宁波市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住院并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糖尿病患者共86例。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DR组)39例,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组)47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颈动脉SWE及UFPWV检查。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比较2组间SWE检查的弹性模量值最大值(Emax)、平均值(Emean)、最小值(Emin)及UFPWV的收缩起始时脉搏波传导速度(PWV-BS)、收缩结束时脉搏波传导速度(PWV-ES)之间的差异,绘制ROC曲线比较SWE、UFPWV中诊断效能最高的参数以及两者联合预测DR的诊断效能。结果:2组间颈动脉前壁Emax、Emean、Emin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Emax、Emean、Emin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5、0.726、0.703,以Emean≥55.25 kPa为截断值,其诊断的敏感度为61.5%,特异度为74.5%。而2组间颈动脉后壁的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R组的PWV-BS和PWV-ES均明显高于ND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PWV-BS较PWV-ES差异更显著。PWV-BS诊断DR的ROC 曲线下面积为0.744,以PWV-BS≥8.935 m/s为截断值,其诊断的敏感度为74.4%,特异度为61.7%。前壁Emean与PWV-BS两者联合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9,大于单独应用前壁Emean或PWV-BS,两者联合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2.3%、62.7%、64.0%、80.6%。结论:SWE与UFPWV均能评估颈动脉管壁硬度,两者联合对DR的预测效能更高,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无创、定量的早期影像学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脉搏波成像技术检测大鼠腹主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的一致性与重复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评价脉搏波成像技术检测大鼠腹主动脉弹性的一致性及重复性.方法:随机选取20只SD大鼠,两名研究人员应用脉搏波成像技术分别测量20只SD大鼠的腹主动脉脉搏波传导测度,获得收缩脚处和重搏切迹处的脉搏波传导速度,即PWVsf和PWVdn,两名研究人员数据的一致性检测应用Bland-Altman散点图,同一名研究人员数据的重复性检测应用组内相关系数(ICC).结果:Bland-Altman散点图显示,两名研究人员测量收缩脚处的脉搏波传导速度(PWVsf)和重搏切迹处的脉搏波传导速度(PWVdn)的点均有95%(19/20)落在95%一致性界限内.每名研究人员检测同一只大鼠PWVsf和PWVdn的ICC均>0.75.结论:脉搏波成像技术评价大鼠的腹主动脉弹性的一致性和重复性较好,有望成为无创评价动脉弹性的动脉实验研究的重要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改进色度模型的非接触式心率检测与估计
编辑人员丨2023/8/6
成像式光电容积描记技术能够实现低成本、非接触的远程生理参数检测与估计.其中,基于色度模型的视频图像心率估计算法计算简单、效率高,且具有较强的抗运动干扰能力,但并未考虑实验中光照变化产生的信号干扰.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色度模型的非接触心率估计算法,通过定义感兴趣(ROI)区域和背景区域的反射光模型,利用两种区域颜色通道信息的比值来消除光照干扰,从而得到消除光照干扰的色度模型,并进行脉搏波的提取与心率估计.对10名在校大学生采集到的人脸图像进行分析,发现该算法估计心率的相对误差为3.52%±2.53%,原始色度模型算法的相对误差为7.23% ±2.82%,两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该算法能有效抑制光照变化所引起的干扰,使所提取脉搏波信号的信噪比平均提高1.52 dB,这对更精确地进行非接触式心率估计与脉搏波信号提取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极速成像技术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颈动脉僵硬度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极速成像技术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颈动脉僵硬度的价值.方法 48例COPD患者(COPD组)和45名志愿者(对照组)接受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后,应用超声极速成像技术测量颈总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ufPWV),包括收缩期起始时PWV值(PWV-BS)及收缩期结束时PWV值(PWV-E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OPD组PWV-BS值和PWV-ES值均升高(P<0.05);COPD患者ufPWV值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呈负相关(PWV-BS:r=-0.40,P<0.01;PWV-ES:r=-0.41,P<0.01).结论 极速成像技术可早期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颈动脉硬化,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声评估吸烟对动脉血管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吸烟是公认为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而血管的弹性则是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有力证据.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烟草消费国,60%男性和3%女性是吸烟者,吸烟人数高达350万人,所以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高危者并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对减轻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预后及诊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心血管疾病早期患者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但是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动脉管壁弹性会随病程进展而逐渐降低,动脉弹性的改变早于病理形态学的改变,所以检测血管的弹性可以评估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从而对疾病进行早期干预.应用超声检测动脉的弹性既方便、无创,又对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及治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血管弹性的评估在临床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目前国内外对吸烟是否影响血管弹性展开了很多相关研究,本文对国内外应用超声技术研究吸烟对血管弹性影响的文献进行总结和归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IPPG非接触式生理参数测量算法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介绍了基于成像式光电容积描记技术(imaging photoplethysmography,IPPG)的非接触式人体生理参数测量算法的研究工作.在自主研发的IPPG非接触生理参数测量仪中运用IPPG的新原理.运用视频图像处理的新方法,基于视频信号检测经过人体组织和血液吸收后的反射光强不同,从得到的脉搏波中计算出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实现了人体生理参数无创连续非接触测量的新技术.经过实验验证与对比分析,本系统取得了较好的测量效果.在未来家庭健康医疗发展的场景下,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声极速成像技术评价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颈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应用价值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运用超声极速成像技术(UF)评价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颈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应用价值.方法 依据2010年ACR/EULAR提出的RA分类标准,纳入62例RA患者作为RA组,并根据关节X线分期分为非骨侵蚀组及骨侵蚀组,另招募4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且均行颈超扫查,测量颈动脉平均内中膜厚度(IMT),并运用UF测量颈动脉收缩早期及收缩晚期脉搏波传导速度(BS和ES).结果 RA组BS、ES及IMT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RA患者骨侵蚀组BS、ES显著高于非骨侵蚀组(P<0.05),而两组间IMT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BS、ES与IMT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32、0.25.结论 UF可为检测RA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提供参考依据.随着病情进展,RA患者动脉弹性下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