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评估房间隔膨出瘤患者右向左分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对房间隔膨出瘤患者心脏水平右向左分流的评估及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 2020 年 6 月—2021 年 7 月焦作市人民医院 40 例房间隔膨出瘤患者和同期 242 例非膨出瘤患者,均行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检查,比较在静息状态下和Valsalva动作后两组右向左分流的总体阳性率;并按监测到的微气泡数量将两组右向左分流进一步分为小量分流和大量分流,比较两组小量分流和大量分流的发生比例,以及Valsalva动作后两组分流量的变化.结果 静息状态对比增强多普勒:膨出瘤组右向左分流阳性率高于非膨出瘤组[47.5%(19/40)比 29.8%(72/242);χ2=4.95,P=0.03];膨出瘤组小量分流14例(73.7%),大量分流5例(26.3%);非膨出瘤组小量分流61例(84.7%),大量分流11例(15.3%).静息状态下,两组均以小量分流居多,两组小量和大量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6,P=0.264).Valsalva动作对比增强多普勒:Valsalva动作后两组总体阳性率较静息状态下均显著提高(膨出瘤组 77.5%,χ2=8.64,P=0.002;非膨出瘤组 48.8%,χ2=80.49,P<0.001);其中大量分流病例数显著增加,膨出瘤组大量分流发生率为 64.5%(20/31),非膨出瘤组大量分流发生率为47.5%(56/118),膨出瘤组显著高于非膨出瘤组(χ2=12.58,P<0.001).结论 房间隔膨出瘤患者常伴右向左分流,尤其是Valsalva动作后,对于此类患者,临床上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进行规范诊断和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局麻药佐剂在周围神经阻滞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超声引导下周围神经阻滞技术在临床麻醉和术后镇痛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怎样缩短周围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延长所用局麻药的作用时间、降低局麻药的毒性反应、增强周围神经阻滞效果是临床麻醉关注的热点问题.许多学者为了缩短周围神经阻滞麻醉的起效时间,增强阻滞效果,延长阻滞的作用时间,尝试了在局麻药中加入多种佐剂进行研究,对比了在周围神经阻滞中应用不同局麻药佐剂的作用效果.本文将对近年来在周围神经阻滞中应用不同局麻药佐剂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麻醉医生进行周围神经阻滞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肺首次通过显像的判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女,14岁,近10个月间断头痛,曾有跑步后胸痛,无咳嗽、咳痰、夜间憋气等症状。患者在外院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异常,脑血管分流检测提示发泡试验(+)。后患者于本院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示:pH值7.41(7.35~7.45;括号内为正常参考值范围,下同)、氧饱和度96.1%(95.0%~99.0%),氧分压76(83~108) mmHg(1 mmHg=0.133 kPa),二氧化碳分压34(35~45) mmHg,肺泡-动脉氧分压差35(5~15) mmHg,临床考虑低氧血症待查。低氧血症是指血液中含氧量降低,动脉氧分压低于同龄人的正常下限。常见的低氧血症原因包括肺通气障碍和换气障碍。该患者二氧化碳分压不高、肺泡-动脉氧分压差明显升高,提示肺换气功能障碍。常见的肺换气功能障碍包括弥散障碍、通气-灌注(ventilation/perfusion, V/Q)比例失调、右向左分流,以及血红蛋白亲和力异常等。弥散障碍是氧从肺泡进入肺毛细血管的过程受损,通常由肺泡或肺间质炎性反应和纤维化所致。V/Q比例失调原因可以是阻塞性肺疾病、肺血管性疾病(如肺栓塞)、肺气肿等。右向左分流是指血液从右心流向左心而未被氧合,包括解剖分流和生理性分流2种类型。若血流不经过肺泡,即存在解剖分流,见于心内分流、肺动静脉畸形、肝肺综合征、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而生理性分流指的是没有通气的肺泡存在血流灌注,见于肺不张、大叶性肺炎等。发泡试验是对比增强的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对患者注射手振生理盐水后,若经颅多普勒超声能够探测到其大脑动脉中气栓,即为阳性,提示存在右向左的解剖分流。该患者发泡试验(+),因此行 99Tc m-聚合白蛋白(macroaggregated albumin, MAA)肺首次通过显像(图1)及CT肺动脉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 CTPA;图2),以进一步明确右向左分流的诊断及分流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犬前列腺经会阴激光消融后影像学评估方法对比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比不同医学影像技术评估犬前列腺内经会阴激光消融(transperineal laser ablation,TPLA)的价值。方法:成年雄性比格犬6只,在经直肠超声(transrectal ultrasound,TRUS)引导下通过TPLA分别对犬前列腺左右两侧叶各消融一个灶区(3 W/600 J和3 W/1 200 J)。消融当天、消融后1周和1个月采用TRUS、经直肠超声造影(transrectal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TR-CEUS)以及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e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mpMRI)评估消融灶,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测量消融灶体积,对比不同医学影像技术评估激光消融灶的价值。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RUS可以清晰引导和观察TPLA的穿刺和消融过程。消融当天、消融后1周及1个月,采用TR-CEUS和增强MRI测量消融灶体积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P>0.05)。消融后1个月,TR-CEUS、增强MRI及病理测量的消融灶体积分别为(1.69±0.51)ml对(1.73±0.36)ml对(1.52±0.41)ml(3 W/600 J),(2.23±0.54)ml对(2.34±0.29)ml对(2.19±0.34)ml(3 W/1 200 J),三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P>0.05)。 结论:TRUS可清晰引导和监视TPLA操作的穿刺和消融过程。TR-CEUS和mpMRI均可用于TPLA的术后评估和随访,前者具有实时及价廉等优势,可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以眼睑反复红斑为首诊的结缔组织病合并泪腺炎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女,25岁,因"右眼上睑反复红肿伴肿物生长9个月"于2020年11月24日收入青岛市市立医院眼科中心治疗。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9个月前患者在无明显诱因下发现右眼上睑颞侧肿物,呈无痛性渐进性增大,质地中等,上睑中央皮肤反复发红、水肿、粗糙、变厚,无破溃、出血,偶伴眼干、眼涩,不伴异物感,不伴眼红、眼痛、眼涨,不伴视力下降,不伴眼前黑影飘动,不伴视物遮挡感,患者8个月前自觉肿物增大较前明显,曾于本院门诊就诊,诊断为"右眼泪腺炎",建议患者口服醋酸泼尼松片40 mg 1次/d,1个月后减量至30 mg 1次/d,未见明显好转,患者自行停药。入院后眼科检查:裸眼视力:右眼0.6,左眼1.0;矫正视力:右眼1.0(-1.00 DC×105°),左眼1.0(平光)。眼压:右眼17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6 mmHg。右眼上睑弥漫性红肿、增厚,无明显界限,无鳞屑,其下可触及肿物,质地中等,大小1.0 cm×1.5 cm,不能触及后界,无压痛,可还纳入眶,上下睑睫毛排列整齐。肝肾功能检查:碱性磷酸酶102.73 U/L(35~100 U/L)、补体C1q:234.03 mg/l(159~233 mg/l)、二氧化碳(CO 2):22.30 mmol/L(23~29 mmol/L)。抗核抗体谱、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抗O+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IgG4检测:抗SS-A抗体(++),其余结果均为阴性。眼部浅表包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右侧泪腺大小1.1 cm×0.5 cm,左侧泪腺约0.9 cm×0.5 cm,双侧泪腺回声不均,内未见明显囊实性占位,血流对比明显异常。眼眶CT显示:右侧泪腺稍饱满,右眼眼睑皮肤肿胀(见图1)。眼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增强显示:双眼上睑皮下软组织内见斑片长T1、长T2信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呈稍高信号,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图信号不低。病灶边界欠清,以右侧为著,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见图2)。胸部CT及胰腺MRI均未见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三维重建联合超声内镜检查在胆道肿瘤术前精准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联合超声内镜检查在胆道肿瘤术前精准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收治的19例应用三维重建联合超声内镜检查胆道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3例,女6例;年龄为64(35~75)岁。术前行腹部增强CT薄层扫描后进行三维重建,同时行超声内镜检查,部分患者联合应用胆管腔内超声及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SpyGlass等内镜技术,获取肿瘤组织进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根据三维重建、超声内镜检查结果制订手术实施方案。观察指标:(1)三维重建情况。(2)超声内镜检查情况。(3)术前手术规划与实际手术对比。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或)百分比表示。 结果:(1)三维重建情况。19例胆道肿瘤患者三维重建图像均可立体显示肝脏、胆管、胰腺、血管及十二指肠形态,其中肝门部胆管肿瘤4例,胆总管中下段肿瘤14例,肝内胆管肿瘤1例。19例患者三维重建准确率为18/19。(2)超声内镜检查情况。19例患者术前均进行超声内镜检查,其中7例行内镜下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检查结果均为异常增生或恶性肿瘤。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率为7/19,灵敏度为7/7。19例患者中,2例超声内镜检查提示存在淋巴结转移可能,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所清扫淋巴结均为阴性;其余17例超声内镜检查未发现淋巴结转移,其中1例术中腹腔镜探查腹壁多发转移瘤。(3)术前手术规划与实际手术对比。19例患者中,18例行根治性手术,1例改行胆管引流治疗;术前手术规划与实际手术方式符合率为18/19。18例根治性手术患者术中出血量为336(50~1 500)mL;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三维重建联合超声内镜检查,可以精准测绘胆道恶性肿瘤大小、部位、侵犯胆管范围、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进行术前精准评估和手术规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超声引导联合辅助技术与CT引导经皮热消融治疗邻近膈顶肝癌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联合辅助技术与CT引导经皮热消融治疗邻近膈顶肝癌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西溪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邻近膈顶肝癌经皮热消融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引导方式不同分为超声引导联合辅助技术组(超声引导组)和CT引导组,辅助技术包括超声造影、融合成像和人工腹水。统计消融术中及术后1周内的并发症,对比两种引导方式的安全性,术后1个月行增强CT或增强MRI检查以评估近期疗效。结果:最终纳入52例患者,其中39例为初治患者,13例为复发患者(7例有手术切除史,6例有热消融史)。男性41例,女性11例,年龄38.0~76.0(57.3±10.0)岁,肿瘤大小12.0~46.0(30.7±8.8)mm。超声引导组患者34例,年龄38.0~73.0(56.6±10.2)岁,肿瘤大小17.0~46.0(30.6±8.7)mm; CT引导组患者18例,年龄39.0~76.0(58.1±9.8)岁,肿瘤大小12.0~45.0(30.9±9.2)mm。两组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热消融术中及术后1周内,超声引导组有3例出现胸腔积液,CT引导组有8例出现胸腔积液、7例出现气胸,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并发症经保守治疗均于2周内痊愈。热消融后1个月,超声引导组完全消融率91.2%(31/34),CT引导组完全消融率88.9%(16/1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热消融治疗邻近膈顶的肝癌,两种引导方式有相似的近期疗效,但超声引导联合辅助技术较CT引导明显降低了胸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甲状腺皱缩结节的超声分型及其演变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甲状腺皱缩结节的常规超声表现和演变,以改善其鉴别诊断和管理策略,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活检。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20年7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南部院区就诊且经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证实为甲状腺良性结节陈旧性出血患者245例,共计263枚结节。回顾性分析结节的大小、形态、纵横比、回声、边缘、边界、周边、声晕、钙化、后方回声增强、后方回声衰减等声像图参数,将其进行超声分型;选择其中具有两次以上完整超声随访资料的40例患者的41枚结节,对比上述参数的变化,探讨结节演变。结果:263枚甲状腺皱缩结节分为4种类型:"囊壁萎缩征"型(71.48%,188/263)、"类癌"型(22.05%,58/263)、"类炎症"型(3.04%,8/263)和"不明确非典型实性结节"型(3.42%,9/263)。连续随访的41枚结节中,37枚观察到明显的囊壁萎缩征,其中13枚"囊壁萎缩征"型又继续演变为"类癌"型7例和"类炎症"型6例。结论:甲状腺皱缩结节超声表现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可分为"囊壁萎缩征"型、"类癌"型、"类炎症"型和"不明确非典型实性结节"型4个类型。"囊壁萎缩征"型是甲状腺皱缩结节典型和常见的超声表现类型。"囊壁萎缩征"型可以向"类癌"型和"类炎症"型单向转化演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民航飞行员压腹增强CT诊断肾小结石的准确性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压腹增强CT诊断飞行员肾脏微小结石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2例可疑肾结石民航飞行员的平扫及压腹增强CT,记录可疑结石大小、位置、与肾盂肾盏内对比剂的关系;在超声引导下行输尿管电子纤维软镜检查及取石,记录结石、肾盏憩室内结石及钙化情况。结果:162例飞行员中压腹增强CT共检出拟诊肾结石297枚、憩室内结石4枚、肾乳头钙化61枚;输尿管电子纤维软镜明确肾结石245枚、憩室内结石4枚、肾乳头钙化101枚。以输尿管电子纤维软镜结果为金标准,压腹增强CT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32%、95.40%、48.51%、82.72%和80.33%。结论:压腹增强CT基本能够明确区分肾结石、憩室内结石及肾乳头钙化。这种无创的肾结石诊断方法可用于飞行员体检鉴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联合钆延迟增强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T1 mapping联合钆延迟强化(LGE)对扩张型心肌病(DCM)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11月因不明原因急性心力衰竭(心衰)而经超声检查考虑为DCM的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纳入同一时间段检查心脏磁共振成像(CMRI)的18例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飞利浦Ingenia 3.0T检查所有受检者心脏,平扫检查项目包括T2加权成像(T2WI)、电影序列、增强前的native T1 mapping;增强检查项目包括延迟增强及增强后post T1 mapping、首过灌注。使用钆喷酸葡胺注射液作为对比剂,首过灌注剂量为0.1 mL/kg,以相同速度追加生理盐水20 mL,延迟7 min开始进行延迟增强序列扫描,包括4层2腔心位和4腔心位。观察LGE联合T1 mapping的CMRI结果,包括心功能指数〔左室舒张期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期末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瓣膜反流〕、心脏形态学指标〔左心室质量(LVM)〕、组织学特点(T2图像心肌信号、有无灌注缺损及其位置和范围、有无延迟增强及其位置、形态和范围、增强前后T1值)、细胞外容积(ECV)及伴随征象(心包积液、胸腔积液)等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增强前T1 mapping的T1值对DCM的诊断价值;同时观察临床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DCM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血压、心率(HR)、血细胞比容(HCT)、肌酐(Cr)、高血压和心脏病家族史患者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CM组患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和心功能Ⅲ级、糖尿病、吸烟史、饮酒史、用药史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均 P<0.05)。与对照组比较,DCM组LVEDV(mL/m 2:234.9±35.9比121.8±27.6)、LVESV(mL/m 2:189.7±42.8比54.8±17.0)、LVM(g:197.6±56.3比110.5±22.9)、增强前T1值(ms:1 332.1±35.9比1 272.0±41.0)、ECV 〔(45.7±4.9)%比(28.0±2.1)%〕水平均明显升高;LVEF(0.191±0.107比0.554±0.103)、增强后T1值(ms:453.9±72.7比493.5±43.9)均明显降低(均 P<0.05)。DCM组瓣膜反流、心包积液和胸腔积液患者比例分别为25.0%、18.8%、25.0%。ROC曲线分析显示,T1 mapping增强前T1值的截断值为1 220.22 ms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 P=0.015,敏感度为77.8%,特异度为88.9%,说明固有心肌T1值对诊断DCM有一定参考价值。32例DCM患者中有22例(68.8%)出现LGE,位置为室间隔、下壁壁间或心外膜下,范围为局部或弥漫多发,室间隔和下壁均受累的有9例(28.1%);平均随访16个月,其中3.1%出现心搏骤停。 结论:一站式CMRI检查可以提高DCM的诊断效力,T1 mapping联合LGE可提高诊断准确性,对诊断和随访患者治疗很有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