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清miR-210、miR-423联合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诊断维持性血液透析心血管事件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miR-210、miR-423水平联合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诊断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海口市骨科与糖尿病医院收治的152例MHD患者,根据在随访6个月期间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将患者分为心血管事件组(60例)和无心血管事件组(92例)。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两组血清miR-210、miR-423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NT-proBNP水平。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H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210、miR-423及NT-proBNP水平诊断MH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价值。结果:心血管事件组的血清miR-210、miR-423及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均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miR-210( OR=2.318,95% CI:1.698~5.112)、miR-423( OR=1.850,95% CI:1.294~3.486)及NT-proBNP( OR=2.627,95% CI:1.815~6.102)水平升高是MH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均 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iR-210、miR-423联合NT-proBNP诊断MH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曲线下面积(0.938,95% CI:0.879~0.993)最大,高于三项指标的单项诊断(均 P<0.05),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0%和84.6%。 结论: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血清miR-210、miR-423及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是MH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三项联合检测有助于诊断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对老年腹膜透析患者血清微炎症、营养状况指标及终点事件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经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后血清微炎症及营养状况指标的变化以及对终点事件的影响。方法:将180例老年腹膜透析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两组均在常规干预措施下实施腹膜透析,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疗程均为1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微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水平,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营养状况指标及透析充分性指标[营养状况指标: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A)、钙离子、磷离子;透析充分性指标:血肌酐(Scr)、血尿酸(BUA)、尿素氮(BUN)、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水平;随访24个月,记录两组终点事件(腹膜炎、腹痛、营养不良、腹腔感染、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4个月后,两组TNF-α、IL-6、IL-8、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5.7±4.0)μg/L比(33.6±6.0)μg/L、(2.9±0.7)ng/L比(4.9±1.2)ng/L、(17.0±7.2)ng/L比(22.8±7.9)ng/L、(4.6±0.7)mg/L比(6.9±1.2)mg/L]( t=10.272、13.134、5.040、15.575,均 P<0.05);治疗24个月后,两组ALB、Hb、TRF、PA、钙离子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磷离子较治疗前下降,且上述指标观察组升降大于对照组[(45.7±5.2)g/L比(39.8±4.9)g/L、(72.7±8.0)g/L比(68.6±9.0)g/L、(4.3±1.0)g/L比(3.0±0.6)g/L、(321.5±29.0)mg/L比(297.6±25.1)mg/L、(4.9±1.3)mmol/L比(2.9±0.9)mmol/L、(1.3±0.9)mmol/L比(1.8±0.3)mmol/L]( t=7.737、3.213、9.880、5.900、11.937、4.415,均 P<0.05);两组治疗前肠道菌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24个月后,两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均上升,肠杆菌、肠球菌均下降,且上述指标观察组升降大于对照组[(8.4±0.9)IgCFU/g比(6.4±0.9)IgCFU/g、(8.8±1.3)IgCFU/g比(7.9±1.3)IgCFU/g、(7.1±0.9)IgCFU/g比(8.0±1.1)IgCFU/g、(5.4±0.7)IgCFU/g比(6.9±0.9)IgCFU/g]( t=14.248、4.339、5.825、12.753,均 P<0.05)。两组治疗前透析充分性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24个月后,两组Scr、BUA、BUN、Cys-C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471.5±50.5)μmol/L比(623.3±62.6)μmol/L、(17.5±0.5)mmol/L比(20.6±1.8)mmol/L、(16.4±3.0)mmol/L比(22.5±2.0)mmol/L、(1.9±0.5)mg/L比(3.0±0.7)mg/L]( t=17.877、14.976、15.842、11.749,均 P<0.05)。观察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2.2)%比(2.2)%]( t=6.574,均 P<0.05)。 结论:对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后,患者微炎症状态减轻,营养状况得到改善,终点事件发生率较低,临床应用价值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甲襞微循环与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甲襞微循环的特点及其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东莞东华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185例规律行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心血管事件76例(心血管事件组),未发生心血管事件109例(无心血管事件组)。采用甲襞微循环检测仪检测左手无名指甲襞真皮乳头第一排毛细血管的甲襞微循环,记录甲襞微循环指标及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袢周积分、总积分。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外周静脉血)。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甲襞微循环总积分预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价值。结果:心血管事件组年龄、高血压比例、糖尿病比例、C反应蛋白(CRP)、碱性磷酸酶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明显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58(44,69)岁比49(40,63)岁、97.4%(74/76)比83.5%(91/109)、43.4%(33/76)比24.8%(27/109)、9.02(2.73,11.70)mg/L比3.76(1.28,11.70)mg/L、82(75,97)U/L比72(59,82)U/L和2 652(1 020,5 359)ng/L比1 894(780,4 601)ng/L],肌酐、三酰甘油(TG)明显低于无心血管事件组[(961.95 ± 277.11)μmol/L比(1 058.93 ± 284.66)μmol/L和(1.73 ± 1.02)mmol/L比(2.27 ± 2.0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0.05);两组性别构成、透析龄、透析时间、透析通路、血常规、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总铁结合力、血清钾、血清钙、血清磷、甲状旁腺激素、尿素氮、白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红细胞聚集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血管袢数量、输入支管径、输出支管径、管袢长度、袢顶直径、血液流速、清晰度、交叉管袢情况、畸形管袢情况、乳头形态和乳头下静脉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心血管事件组形态积分和总积分明显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1.8(1.1,3.1)分比1.4(0.8,2.5)分和4.2(2.4,6.1)分比3.1(1.8,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流态积分和袢周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甲襞微循环总积分预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曲线下面积为0.590(95% CI 0.506~0.673),最佳截断值为2.85分,灵敏度为69.7%,特异度为45.9%。 结论:发生心血管事件的血液透析患者甲襞微循环障碍更严重,甲襞微循环检测可能有助于对心血管疾病的预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硬皮病肾危象合并肺动脉高压13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总结硬皮病肾危象合并肺动脉高压(SRC-PAH)患者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472例SSc患者中SRC-PAH患者的特点。结果:13例SRC-PAH患者中,1例皮肤受累为局限型、12例为弥漫型。5例患者肾危象发生在PAH之前,4例患者PAH发生在肾危象之前,其余4例二者同时被发现。其中11例患者存在雷诺现象,7例出现消化道出血,6例出现肺水肿,3例有毛细血管扩张。12例ANA阳性,4例抗Scl-70抗体阳性。11例患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1 400 ng/L。2例患者合并血栓性微血管病(TMA)。13例患者中,3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2例失访;2例在随诊5年内死亡;6例患者存活,其中4例规律透析患者中的1例已脱离透析。结论:硬皮病患者中,SRC的发生可以早于、晚于或同时与SSc-PAH发生;患者可能有更高的NT-proBNP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及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的应用可能有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高压氧辅助血液透析联合灌流治疗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及免疫炎性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高压氧辅助血液透析联合灌流治疗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及免疫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住院的92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性治疗及血液透析联合灌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高压氧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24 h尿蛋白(24 h Upro)、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及清蛋白(ALB)水平,以及免疫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FBG、肾功能相关指标及免疫炎性因子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 P<0.05);观察组Cr、24 h Upro及ALB分别为(482.54±166.46)μmol/L、(1 095.34±154.78)mg及(33.04±3.91)g/L,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免疫炎性因子IL-6、IL-10、IL-17、MCP-1和hs-CRP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P<0.05),低血糖、低氧血症、低血压、感染及心脑血管事件等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高压氧治疗通过降低终末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免疫炎性因子IL-6、IL-17、MCP-1和hs-CRP水平,增加IL-10含量,能有效抑制炎症刺激对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修复肾脏微血管循环,从而改善肾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胸骨上段小切口与正中开胸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倾向评分匹配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传统正中开胸手术和胸骨上段小切口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共78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信息,其中微创胸骨上段小切口(upper hemisternotomy,UHS)手术20例,传统正中开胸手术(full sternotomy,FS)58例,所有手术由同一术者完成。根据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EuroSCORE Ⅱ评分、手术种类进行匹配,UHS组和FS组各18例入组,比较两组术前基线资料和围术期各项指标。结果:纳入的全部78例中死亡3例(3.9%)。匹配后两组间基线资料和手术方式无差异( P>0.05),两组病例仅UHS组1例(2.8%)因感染性脑出血死亡。UHS组比FS组体外循环时间短[(202±41)min对(235±39)min, P=0.041],两组间主动脉阻断时间[(159±38)min对(158±59)min, P=0.918]和下半身停循环时间[(40±10)min对(50±20)min, P=0.0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HS组停循环时膀胱温显著高于FS组[(28.2±2.3)℃对(24.0±3.1)℃, P=0.001]。与FS组相比,UHS组术中输注红细胞少[(4.8±2.8)U对(7.2±3.9)U, P=0.038]、术后引流量少[(855±657)ml对(1510±703)ml, P=0.007]、呼吸机支持时间短(22 h对58 h, P=0.037)、心脏监护室滞留时间短[(4.6±2.7)天对(7.2±2.8)天, P=0.009]、术后住院时间短[(8.2±3.8)天对(18.4±3.8)天, P=0.001],但UHS组术后行心包穿刺发生率高[7(38%)对1(6%), P=0.041]。两组术后新发需透析的肾功能不全3例(8.3%)、神经系统病并发症5例(13.9%)、两组各有1例因出血再次开胸止血。 结论:经胸骨上段小切口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安全可行,围术期总体疗效优于传统开胸手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高、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老年人终末期肾病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高通量、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老年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的效果及其对心肌损伤指标、微炎性反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ESRD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给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两组治疗时间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微炎性反应指标、肾功能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分别为(7.16±1.32)ng/L、(2.10±0.36)pg/L、(2.20±1.06)m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45±1.42)ng/L、(5.22±0.65)pg/L、(3.84±1.57)mg/L( t=10.19、25.19、5.19,均 P < 0.001);观察组甲状旁腺激素(PTH)、B 型脑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T(cTnT)分别为(520.36±95.65)pmol/L、(0.45±0.10)μg/L、(15.05±6.37)n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30.25±102.35)pmol/L、(0.85±0.13)μg/L、(30.25±6.59)ng/L( t=13.27、14.63、9.95,均 P < 0.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5.00%(27/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22%(19/36)(χ 2=3.85, P <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9.44%(7/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67%(15/36)(χ 2=4.18, P < 0.05)。 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用于老年ESRD患者治疗,可有效提高微炎性反应控制效果,减轻患者心肌功能损伤,总体疗效和安全性均更理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川芎嗪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血、脑药代动力学及其镇痛活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研究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坐骨神经部分损伤(spared sciatic nerve injury,SNI)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血浆和脑透析液中的药代动力学和镇痛活性的影响,考察TMP的镇痛效应与其脑内的血药浓度的相关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SNI组和SNI+TMP组,采用von fray纤维丝机械刺激法和冷喷法评价大鼠机械痛敏和冷痛敏行为.另取Sham+TMP组和SNI+TMP组,分别采用大鼠颈总静脉插管和前扣带回脑区(ACC)植入微透析探针,按照 80 mg·kg-1 单次腹腔注射TMP,应用自动采血和脑内微透析(灌流速度 1.0 μL·min-1)采样系统,分别收集血液和脑细胞外液,连续收集 24 h.液相色谱分离采用HSS T3 C18 反相色谱柱(2.1 mm×50 mm,2.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含0.005%甲酸),流速0.25 mL·min-1,梯度洗脱;质谱检测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扫描方式为多反应正离子监测模式.定量分析离子对分别为TMP m/z 137/122,阿司匹林m/z 179/137.利用DAS 2.11 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TMP镇痛效应和冷痛敏抑制最佳时间均为药后 60 min.TMP在SNI大鼠血浆和脑细胞外液中Tmax 为 15、30 min,Cmax 为(2 866.43±135.39)、(1 462.14±197.38)μg·L-1,AUC0-t 为(241 463.30±28 070.31)、(213 115.62±32 570.07)μg·min·L-1,MRT0-t 为(353.13±47.73)、(172.16±12.72)min,CLz为 0.73、0.36 L·min·kg-1.TMP的镇痛效应与其疼痛敏感区ACC的血药浓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说明该方法适用于大鼠血浆和脑内透析液中TMP的检测,准确可靠、灵敏度高,能够实现"自动采血-微透析/PK-PD"关联分析理论应用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研究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活体脑部神经递质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2/3
神经递质作为一种内源性化学物质,在维持人正常生命活动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神经递质水平异常会导致人身体、精神不佳以及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然而,神经递质超低的浓度、复杂的化学性质以及释放模式,使准确检测其体内浓度面临巨大挑战.为了精确监测大脑神经递质,准确了解神经递质释放动力学,对近五年来常用的活体检测神经递质的方法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详细介绍微透析法、电化学传感器以及荧光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及其适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微小RNA-155和血清β2微球蛋白检测在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探究血液透析患者中微小RNA-155(miRNA-155)和血清β2微球蛋白的表达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为试验组,10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无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为对照组.采取血液透析患者一定量的静脉血样,检测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肌钙蛋白T(TNT)与血清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心血管疾病进行评估.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血清中的miRNA-155的水平,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结果:试验组的年龄、糖尿病史的比例、开始透析的平均年龄、TNT平均水平、NT-proBNP平均水平与sST2平均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同时,对照组的平均透析时间要高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血清中的miRNA-155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中的miRNA-155的含量(P<0.05),同时血清miRNA-155表达水平与TNT、NT-proBNP、sST2的水平呈现负相关性(均P<0.05).试验组血清中的β2微球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中的β2微球蛋白的含量(P<0.05),同时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与TNT、NT-proBNP、sST2的水平呈现正相关性(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RNA-155与β2微球蛋白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2(95%CI:0.798~0.985)与 0.842(95%CI:0.793-0.972).结论:sST2、TNT NT-proBNP 可以有效地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血管疾病作出诊断,同时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miRNA-155表达水平较低,血清β2微球蛋白的表达水平较高;因此miRNA-155与血清β2微球蛋白在预测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时具有较高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