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菌性角膜炎继发感染性眼内炎行眼内容物剜除术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真菌性角膜炎继发感染性眼内炎行眼内容物剜除术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特点。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山东省眼科医院,因真菌性角膜炎继发感染性眼内炎,而行眼内容物剜除术的所有患者44例(44眼)。分析其病程及发病诱因、眼部及全身病史、临床表现、微生物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结果::纳入的44例患者占同期山东省眼科医院诊断为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总例数的2.15%。44例患者病程中位数为18.5 d,入院时44眼视力均为无光感,20眼(45%)合并继发性青光眼。44眼均表现为全角膜溃疡,并累及角膜全层及角膜缘处,27眼(61%)合并前房积脓。微生物培养显示39眼(89%)真菌生长,其中镰刀菌属20眼(51%),曲霉菌属8眼(21%),链格孢霉属2眼(5%);其他包括无孢霉4眼(10%),谲诈腐霉菌2眼(5%),尖端赛多孢霉1眼(3%),帚枝霉1眼(3%),多毛拟单孢瓶霉1眼(3%)。培养的菌种对两性霉素B、泊沙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5-氟胞嘧啶、氟康唑、阿尼芬净、米卡芬净、卡泊芬净等的最低抑菌浓度的几何均数依次为1.597、1.338、1.926、3.291、64、189.699、1.36、1.16、1.23 μg/ml。结论::真菌性角膜炎继发感染性眼内炎行眼内容物剜除术的患者临床特征常表现为全角膜溃疡,致病菌除常见镰刀菌属、曲霉菌属、链格孢霉属外,其他如无孢霉、谲诈腐霉菌、尖端赛多孢霉等致病侵袭力较强的菌属也较为常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荧光染色与过碘酸希夫染色对真菌性角膜炎诊断效果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荧光染色和过碘酸希夫染色对真菌性角膜炎(FK)的诊断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就诊且角膜刮片或真菌培养阳性的FK患者147例角膜标本147份,其中行穿透角膜移植术(PKP)患者84例,板层角膜移植术(LKP)患者42例,病灶切除患者21例;选取11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活检组织作为阴性对照。对角膜组织标本分别行真菌荧光染色和过碘酸希夫染色。将染色完成的切片分别置于荧光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下查找真菌菌丝或孢子。比较2种染色方法的阳性率、不同手术方式获得的FK角膜组织以及不同真菌菌株标本间2种染色方法的阳性例数。结果:过碘酸希夫染色的阳性率为60.5%(89/147),真菌荧光染色的阳性率为79.6%(117/147),荧光染色法诊断FK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过碘酸希夫染色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8.00, P<0.01),2种染色方法的特异性均为100%。PKP手术切除标本荧光染色的阳性率为85.7%(72/84),明显高于过碘酸希夫染色的阳性率65.5%(5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7.00, P<0.01);LKP手术切除标本荧光染色的阳性率为71.4%(30/42),明显高于过碘酸希夫染色的52.4%(2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00, P<0.01);病灶切除标本分别采用荧光染色和过碘酸希夫染色法进行检查,阳性率分别为71.4%(15/21)和57.1%(12/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30, P=0.25)。不同真菌菌株标本间2种染色的阳性例数不同,其中茄病镰刀菌复合群、谲诈腐霉菌、烟曲霉复合群、季也蒙假丝酵母、木霉和铺叶沼兰褐莺真菌行荧光染色的阳性例数分别为19、5、5、1、1和1例,行过碘酸希夫染色的阳性例数分别为11、0、3、0、0和0例。11例阴性对照均为阴性结果。 结论:荧光染色技术应用于石蜡包埋角膜组织检查真菌成分较过碘酸希夫染色法敏感性高,可显著提高真菌检测的阳性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腐霉菌性角膜炎临床特征和治疗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腐霉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特征,并评估其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山东省眼科医院明确诊断为腐霉菌性角膜炎的患者6例(6只眼),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58.7±11.3)岁。记录患者的临床特点、角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图像特点、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有效率和术后感染复发情况。结果:6例患者裂隙灯显微镜下角膜病变表现为:溃疡表面干燥,溃疡周围可见毛刺征、卫星灶、伪足表现,2例患者(2/6)可见苔被形成,所有患者均未见明显免疫环结构。共聚焦显微镜未发现腐霉菌感染的特定特征。6例患者均对抗真菌药物反应不佳,均接受了角膜移植手术治疗。3例患者(3/6)术后复发,初次手术后复发时间为4~6 d,再次手术后复发时间为2~3 d;其中2例患者复发后分别经过2次、3次角膜移植,但因复发未保住眼球,行眼内容物摘除术。结论:腐霉菌性角膜炎较为罕见,在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方面与常见真菌性角膜炎难以区分,DNA测序是明确病原的关键;该病病情进展快,角膜移植术后复发率及眼内容物摘除率均较高。 (中华眼科杂志,2021,57:589-59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景迈山古茶园与现代有机茶园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研究不同生境茶园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及多样性,识别影响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的主要驱动因素,为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和茶树病虫害防治之间的关系研究以及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 Illumina-MiSeq 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古茶园与现代有机茶园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进行探究,采用冗余分析对土壤养分与微生物之间关系进行探索.[结果]现代有机茶园根际土壤中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腐殖质、氨氮、铵态氮、有效磷和水分高于古茶园,具有显著差异;不同茶园的优势细菌种群均为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和浮霉菌门,真菌种群均为子囊菌门、被孢霉门和担子菌门,除未明确分类地位的属以外,古茶园与现代有机茶园的优势菌属组成非常相似,但是每个菌属在不同茶园中的相对丰度都存在较大差异.冗余分析表明,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腐殖质、氨氮和铵态氮是造成茶园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差异的主要环境因子.[结论]现代有机茶园根际土壤养分与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古茶园,不同茶园根际土壤中的优势菌属组成高度相似,但其丰度差异显著,与土壤养分呈现高度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青霉病致病菌种多样性及其临床表现形式多样性的文献回顾
编辑人员丨2024/3/30
青霉在自然界广泛分布,主要是腐生或寄生引起植物感染造成植物青霉病,很少感染免疫力正常的健康人类,随着近年来免疫缺陷患者的增多,开始出现越来越多青霉菌感染人类导致人类青霉病的病例报道,其引起的人类感染表现形式多样,易误诊.本文对 Medline 和中文文献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查阅和分析,综合归纳了青霉病的致病种、地域分布、危险因子、临床表现形式、药物敏感性及其诊疗方案等.青霉病目前共报道 20 种致病菌种,包括Penicillium bicolor、P.bertai、P.brevicompactum、P.casei、P.citrinum、P.chrysogenum、P.commune、P.crustaceum、P.cyclopium、P.citreonigrum、P.capsulatum、P.decumbens、P.digitatum、P.emersonii、P.glaucum、P.janthinellum、P.lilanicum、P.purpurogenum、P.roqueforti和P.spinulosum,引起感染类型涉及肺部、腹膜、眼、心内膜、中枢神经系统、角膜、真菌血症、尿道、耳道、食管、脊椎旁、关节假体周围、鼻窦、播散感染、皮肤及甲等多个组织和器官的感染,还可以作为致敏原引起多种变应性疾病.临床分离青霉属真菌对棘白菌素类药物普遍敏感,两性霉素B中度耐药,唑类药物中泊沙康唑最敏感,本文对全面了解青霉病的特征及其临床医师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烟曲霉黑色素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是一种分布于世界各地的腐生真菌,属于人类临床常见的三大机会性致病真菌之一,是侵袭性曲霉菌病的主要病原菌.烟曲霉可以产生 DHN-黑色素(dihydroxynaphthalene melanin)和脓黑素(pyomelanin)这 2 种类型黑色素.本综述介绍烟曲霉黑色素产生的遗传代谢途径、功能以及与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最新认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烟曲霉的病理生理特征,为烟曲霉感染快速诊断技术和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附子品种的抗病性及根表真菌多样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在系统中药思想指导下,研究附子品种的抗病能力及与外界真菌系统多样性的关系.方法:使用高通量技术构建附子品种的根表真菌文库,分析其多样性指数与附子抗病品质形成的关系.结果:小花叶与瓜叶子型附子之间,以及健康与病害附子之间,其根表土壤的优势真菌种类、群落多样性均存在差异,附子根系影响了土壤真菌的结构组成,阿太菌、总状毛霉等是附子根腐病的致病菌群,而被孢霉属、青霉菌属等又组成病害菌的拮抗菌群.结论:本结果为附子农业的良好品质管理提供理论指导,也丰富了附子品种品质形成的系统学理论与分析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肺曲霉病诊断方法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曲霉为机会致病菌,以孢子形式进入人体,特有的结构形式躲避了正常人体的清除而定植或致病,是否致病、病情轻重与宿主固有免疫及肺部基础疾病密切相关,在非典型免疫抑制宿主中早期诊断相对困难,由于免疫机能和人体状态的不同,曲霉菌感染分为急性侵袭性曲菌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IA)、慢性(和腐生型)曲菌病与过敏性曲菌病,发生侵袭性感染时患者病死率高,早期的诊断及抢先治疗有利于改善预后.常规的真菌培养方法能准确诊断及明确是否存在真菌感染及感染类型,但培养时间周期长,阳性率低,涂片查真菌所需时间短但要求操作者有较高的同属间真菌的鉴别能力,近年来一些新的检测方法诊断,包括抗原、抗体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的研究渐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仓储烟叶表面真菌群落组成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利用高通量测序平台,对贮存于贵阳库(GY)、坛厂库(TC)和紫云库(ZY)的云南保山C3F (2013)烟叶样品进行宏基因组水平的ITS1基因测序分析,以期揭示陈化烟叶表面真菌群落组成、分布格局及功能分组,探讨化学因子对其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从15个样品中共检测到了1 173 560条有效序列,包括4个门、140个属;贵阳库优势属为耐干霉菌属Xeromyces,坛厂库优势属为红酵母属Rhodotorula,紫云库优势属为耐干霉菌属Xeromyces;坛厂库优势菌群及变化趋势与贵阳库和紫云库存在差异;真菌群落以腐生营养型和病理营养型为主,分布有潜在人体病原真菌;有机碳、总磷、总钾对真菌群落变化影响显著(P<0.05).真菌群落组成和格局分布受存储环境、陈化时间及烟叶化学元素的共同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海南濒危树种保育圃白木香与降香黄檀幼苗根部真菌谱系与生态型多样性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根部真菌是影响植物幼苗存活、定植和生长的重要因子之一,但是苗圃培育的幼苗根部真菌物种组成与生态学特性尚不清楚. [目的]研究苗圃培育的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与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幼苗根部真菌群落谱系与生态型多样性,以及宿主植物对根部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采集幼苗根尖样品提取基因组DNA,用真菌通用引物与丛枝菌根真菌(AMF)特异性引物扩增真菌rDNA-ITS区,经克隆、测序、序列分析鉴定真菌.通过基于核酸与Metadata数据关联分析的FUNGuild软件,划分根部真菌的营养型和共位群.采用非公制多维尺度分析法(NMDS)研究幼苗根部真菌群落物种组成差异与宿主植物物种及形态指标的关系.[结果]白木香与降香黄檀幼苗根部真菌物种丰富,达51个OTU;谱系多样性较高,涉及毛霉菌门(Mucoromycota,51%)、子囊菌门(Ascomycota,43%)以及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6%).这些根部真菌涉及不同的营养型与共位群,包括共生型真菌29种,频度较高的如Glomeromycetes sp.2、Rhizophagus irregularis等,二者均属于AMF共位群;腐生营养型真菌5种,如Talaromyces pinophilus、Rhizopycnis vagum等;病原型真菌2种,是Mycoleptodiscus sp.和Fusarium phaseoli;还有15种其生态类型不确定.NMDS分析结果表明,宿主植物物种、株高、地径、叶面积对根部真菌群落物种组成的影响不显著.然而,株高对AMF群落的物种组成有较弱的影响.[结论]本苗圃条件下,土壤中本土性根部真菌繁殖体较为充足,白木香与降香黄檀幼苗根部真菌群落谱系多样性较高,多种营养型与共位群的根部真菌共存;此外,采用真菌通用引物对ITSl F/ITS4研究根部真菌群落物种多样性时,AMF多样性可能会被极度低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