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良咽后壁瓣成形术矫治腭咽闭合不全临床疗效评价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咽后壁瓣成形术矫治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5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诊断为腭咽闭合不全的唇腭裂患者临床资料。结合现代腭裂软腭肌肉重建的理念和方法,对传统咽后壁瓣成形术进行改良,行改良咽后壁瓣手术矫治腭咽闭合不全。进行术前、后语音主观判听(分为无、轻度、中度、重度过高鼻音、鼻漏气)、鼻咽纤维镜检查(将腭咽闭合不全分为轻、中、重度)、头颅侧位X线片(静止位和发/i/音位)检查及鼻阻塞症状评估(NOSE)量表评分(分值越高表示症状越重)。统计分析术后腭咽闭合功能恢复情况、鼻通气情况,通过头颅侧位X线片测量手术前后静息软腭长度、有效工作长度和软腭抬高角度,并采用配对 t检验进行比较,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纳入83例患者,男性44例,女性39例,年龄(13.04±11.31)岁(4~53岁)。83例患者术后随访6~18个月,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术后出血、穿孔以及咽后壁瓣脱落现象;78例腭咽完全闭合,手术成功率为94.0%,3例术后仍存在轻度过高鼻音、鼻漏气,1例术后存在中度过高鼻音、鼻漏气,1例术后存在重度过高鼻音。头颅侧位X线片测量结果显示术前、后静息软腭长度[(29.27±6.01)mm vs.(36.88±6.51)mm]、软腭有效工作长度[(18.53±5.04)mm vs.(25.76±5.17)mm]、软腭抬高角度(11.42°±11.65° vs. 15.91°±8.5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鼻通气情况调查结果显示,98%(81/83)的患者于术后早期(1个月内)主观感受鼻通气障碍;术后早期与术后6个月以上NOSE量表评分比较[(8.61±3.64)分vs. (3.06±2.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改良咽后壁瓣成形术矫治腭咽闭合不全可以显著增加软腭长度及软腭有效工作长度,提高软腭运动能力,实现腭咽功能重建,改善患者语音功能,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三维磁共振对腭裂术后患者腭咽结构的观察和测量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三维磁共振技术观察测量腭咽结构的可行性,并比较腭裂术后成年患者与正常成年人腭咽结构的差异,用于指导腭裂修复术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选择2018年2月至2018年8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烧伤科的6例成年男性腭裂修复术后患者(腭裂组),年龄18~26岁,平均21.8岁。招募6例皖北地区健康成年男性(正常组),年龄19~28岁,平均23.3岁。对2组测量对象进行语音检测,评估语音发音和腭咽闭合情况。行正中矢状面静态三维和动态磁共振扫描,在矢状面、冠状面和腭帆提肌平面(斜冠面)测量软腭长、有效软腭长度、腭咽比、腭高、腭帆提肌长度及厚度等32个数据,共测量2次。采用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对2次数据进行相关性检验,判断测量结果误差大小。使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对2组数据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所有研究对象均无语音异常,腭咽闭合均完全。2次测量的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 r值范围在0.789~0.925( P<0.05),即2次测量结果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正常组腭帆提肌形态较为流畅,而腭裂组腭帆提肌形态不规则,中线处可观察到不连续现象,且提肌插入软腭时角度明显不同。腭裂组具体测量数据中咽宽为(23.83±3.48) mm、咽深为(29.94±3.52) mm、骨性咽深为(39.68±3.63) mm、腭长比为1.18±0.16、腭咽比为0.87±0.91、发/i:/时软腭膝部和鼻后棘、悬雍垂连线的夹角[PVU角(动)]为(105.68±20.54)°、腭帆提肌内侧段长度为(13.13±1.00) mm、腭帆提肌插入间距为(24.63±2.54) mm、腭帆提肌起点角为(58.0±3.3) mm,均大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腭裂组腭宽为(37.5±1.43) mm、软腭厚度为(9.48±1.03) mm、软腭相对伸长度(/ts/)为(1.09±0.05) mm、安静时鼻后棘和鼻前棘、软腭膝部连线的夹角[APV角(静)]为(180.51±8.55)°、腭帆提肌厚度为(4.07±0.25) mm、腭帆提肌起点间距为(52.27±7.08) mm,均小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三维磁共振技术测量腭咽结构方法可行,且腭裂成人和正常成人的腭咽结构、软腭动度和腭帆提肌形态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在腭裂早期修复时需要注意提肌的解剖复位,尤其是对作用较大的外侧段的保护和延长,以及软腭瓣分离时有效软腭体的延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语音评测手机应用对腭裂术后语音不清患者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探讨基于Android系统的语音评测手机应用对腭裂术后语音不清患者进行反馈性治疗的效果.方法 利用科大讯飞语音评测开放平台开发手机应用,使之能对与腭咽闭合情况密切相关的目标发音质量进行评估.通过鼻咽纤维镜检查筛选腭裂术后由于腭咽闭合协调异常导致发音不清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语音训练方法.观察组在采用常规语音训练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自行使用语音评测手机应用进行反馈训练.两组每天训练2次,每次30 min,每周训练5 d,根据训练效果确定终止时间.完成相应训练后,再通过语音评估及鼻咽纤维镜对训练效果进行判定对比.结果 对照组有效训练时间为2~5周(3.6±0.92)周,4例患者训练无效,训练有效率为87.50%.观察组有效训练时间为2~4周(2.73±0.79)周,仅1例在训练2周后无明显进展,经进一步检查及基因检测,诊断"腭心面综合征",退出本次研究,训练有效率为96.88%.两组比较,观察组有效训练时间较对照组缩短,训练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鼻咽纤维镜下可见训练有效患者在发出目标音时呈现了完全的腭咽闭合.结论 使用语音评测手机应用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对腭裂术后语音不清患者有良好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鼻音计鼻音化率值与腭咽闭合状态关系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26
目的:探讨腭裂术后继发结构性语音障碍患者鼻音化率值与腭咽闭合状态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腭裂修复术后继发结构性语音障碍患者407个语音样本数据,应用鼻音计鼻音化率值及鼻咽纤维内镜腭咽闭合状态VAS值进行腭咽闭合功能评价.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07个语音样本数据鼻音化率值与VAS值呈现负相关倾向,腭咽闭合功能越差,鼻音化率值越高,296个数据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连续音节[dadada]最敏感,各语音样本相关系数排序如下:R[dadada]>R[ta qu wu xi shi]>R[sasasa]>R[sisisi]>R[dididi]>R[papapa]>R[i]>R[pinipi]>R[u]>R[wo dao hei long jiang]>R[a].具有显著相关的296个数据依腭咽闭合状态分类统计,完全或边缘腭咽闭合鼻音化率值小于30%,轻度腭咽闭合不全鼻音化率值在30%~50%之间,中重度腭咽闭合不全鼻音化率值大于50%.结论:鼻音计应用特定语音样本,可初步提示腭裂术后继发结构性语音障碍的腭咽闭合状态,非鼻辅音的音节及语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单元音/a/和/u/敏感性较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
腭裂术后腭咽闭合完全患者的语音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术后腭咽闭合完全、经过语音治疗获得正常语音的腭裂患者进行语音治疗方法、治疗时间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对2012—2013年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唇腭裂外科采用音韵治疗改变构音位置的方法进行规范的语音治疗后获得正常语音的32例腭裂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分析辅音错误构音的类型、语音治疗总次数、语音治疗前辅音错误个数、语音治疗距离手术的时间、语音治疗时的年龄等.采用SPSS 16.0对治疗次数与语音治疗距离手术的时间、辅音错误个数及类型以及训练时的年龄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32例患者中,治疗次数≤5次者10例;6~10次者17例;11~20次者5例.治疗次数与错误音节数呈正相关(rs=0.394,P=0.026),错误音节数每增加1个,治疗次数平均增加0.570次,可信区间为0.137~1.004.治疗次数与年龄呈负相关趋势(P=0.055),5~10岁的患者比大于10岁的患者治疗次数更少,需要的时间更短.治疗次数与治疗距离手术的时间无相关性(rs=-0.136,P=0.459).结论 术后腭咽闭合完全的腭裂患者经过规范的语音治疗,语音都能康复至正常水平或接近正常,但所需治疗时间有差异.错误音节数越多的患儿,治疗次数越多;10岁以上的患者比10岁以下患者所需的治疗时间更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单侧完全性唇裂伴完全性牙槽突裂患者软腭形态及腭咽闭合功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侧位片研究单侧完全性唇裂伴完全性牙槽突裂患者软腭形态及腭咽闭合功能.方法:对单侧完全性唇裂伴单侧完全性牙槽突裂不伴腭裂的患者进行分析,观察其软腭在X线头影测量侧位片上的静态形状特点及发音位形态特点,分析其腭咽闭合功能.结果:单侧完全性唇裂伴完全性牙槽突裂患者的软腭形态在X线头影测量侧位片中静态形状表现为与正常人类型相同的6种类型,但构成比有差异.结论:在本组资料中,绝大多数患者的软腭静态形状及发音位形态具有与正常人类型相同的形状,其腭咽闭合功能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软腭再成形术矫治腭咽闭合不全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软腭再成形术矫治腭咽闭合不全的效果以及手术适应证.方法 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58例腭裂术后患者,年龄3~28岁,平均7.5岁.临床诊断为轻度至中度腭咽闭合不全,腭咽间隙<8 mm.1组(36例)用改良Furlow法进行软腭再成形手术,2组(22例)用Sommerald法扩大腭帆提肌解剖重建进行软腭再成形手术.两组患者性别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手术前后进行语音评估、鼻咽镜检查、头颅侧位X线片检查评价腭咽闭合功能.比较手术前后软腭有效工作长度改变.结果 两组患者腭咽闭合功能完全恢复分别达94.5%和95.5%,有效率94.8%.两组患者软腭再成形术后软腭有效工作长度分别延长(9.50±2.35) mm和(7.50±3.32) m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8例患者未出现鼻腔呼吸道阻塞症状.结论 改良Furlow法和Sommerlad法扩大腭帆提肌解剖重建软腭再成形术均能有效解剖重建腭帆提肌,显著延长软腭有效工作长度,改善患者腭咽闭合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Furlow腭成形术治疗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采用Furlow腭成形术在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velopharyngeal insufficiency,VPI)整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8月-2017年1月,采用Furlow腭成形术治疗48例腭裂术后VPI患者.男29例,女19例;年龄4~17岁,平均6.1岁.不完全性腭裂16例,完全性腭裂32例;软腭裂16例,软硬腭裂32例.腭裂手术至该次手术时间为3~13年,平均5.9年.患者均伴有明显过高鼻音,且鼻漏气明显.电子鼻咽纤维内窥镜评估腭咽闭合程度均为Ⅲ级.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毕时分别测量腭总长度、软腭长度、咽腔深度、咽腭弓宽度,并计算手术前后差值.术后3个月,临床评估腭咽闭合程度,分为腭咽闭合完全(velopharyngeal competence,vPC)、边缘性腭咽闭合(marginal velopharyngeal inadequacy,MVPI)、VPI;摄头颅定位侧位X线片评价软腭及咽后壁关系,分为完全接触、点接触及无接触;电子鼻咽纤维内窥镜检查评估腭咽闭合程度(Ⅰ、Ⅱ、Ⅲ级).对腭总长度、软腭长度、咽腔深度、咽腭弓宽度手术前后差值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分析;分别对软腭及咽后壁接触程度及腭咽闭合程度进行分组,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手术时间35~64 min,平均41 min;术中出血量3~10mL,平均6 mL.患者均获随访3个月.术后3个月,临床评估腭咽闭合程度为VPC 34例、MVPI 7例、VPI 7例;头颅定位侧位X线片示,软腭与咽后壁完全接触30例、点接触11例、无接触7例;电子鼻咽纤维内窥镜检查示,腭咽闭合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Ⅰ级29例,Ⅱ级12例,Ⅲ级7例.手术前后腭总长度、软腭长度、咽腔深度和咽腭弓宽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手术前后腭总长度差值与软腭长度差值成正相关(r=0.448,P=0.001).VPC、MVPI、VPI组腭总长度、软腭长度、咽腔深度手术前后差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咽腭弓宽度手术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接触、点接触及无接触组腭总长度、软腭长度手术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咽腔深度及咽腭弓宽度手术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Furlow腭成形术行腭裂术后VPI整复,可有效延长软腭,减小咽腔深度,恢复腭咽闭合的生理解剖形态,显著改善腭咽闭合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正常成人发音和鼓气过程中腭咽闭合的影像学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正常成人发音和鼓气过程中腭咽闭合运动的差异.方法 对12名正常成年女性采取拍摄头颅侧位片的方法,分别拍摄发/i:/音时和鼓气时的头颅侧位片,测量鼓气和发音时的腭咽闭合率和软腭抬升高度.结果 实验对象的鼓气状态下腭咽闭合率为62.95%±4.89%,言语状态时腭咽闭合率为75.03%±5.34%,两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鼓气状态软腭抬升高度平均为(0.5833±0.5632)cm,言语状态时软腭抬升高度平均为(1.3259±0.2340)cm,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鼓气训练从一定程度对腭咽闭合功能的康复治疗有辅助作用,但这一状态下的腭咽闭合率和软腭抬升高度都低于发音时的平均水平,尚不能完全达到正常人发音时所需要的腭咽闭合的状态.鼓气训练对于改善腭咽闭合运动的有效性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椎动脉夹层致Wallenberg综合征合并面丘综合征及突聋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 ,30 岁 ,辅警. 主因"头晕伴右侧肢体麻木1 d"于2018-11-27入院.1 d前急转颈时出现头晕症状,为天旋地转感,伴恶心、非喷射样呕吐.数小时后驾车回家途中出现右侧肢体及面部麻木,伴有视物重影、口角偏斜、左耳听力丧失,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给予药物治疗(具体药物不详)后未见明显好转,遂转至作者医院就诊.既往体健,无烟、酒嗜好,无特殊疾病家族史.入院查体:血压 125/86 mmHg(1 mmHg=0.133 kPa) ,脉搏57次/m in;意识清楚,轻度构音障碍,右侧瞳孔直径4. 0 mm ,左侧瞳3.0 mm ,直接、间接对光反射灵敏.左侧上睑下垂,左侧面部少汗,左眼球外展不到位,双眼向左注视时可见水平眼震,左侧额纹消失,左眼睑闭合不完全,左侧鼻唇沟变浅,左侧听力丧失,左耳鼓膜完整,左侧软腭下垂,咽反射减弱,左侧跟-膝-胫试验阳性,轮替试验笨拙,右侧面部及偏身针刺觉减退,左侧Babinski征可疑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