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心力衰竭病人炎症与骨骼肌蛋白降解、肌肉力量和运动耐力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老年心力衰竭病人炎症与肌肉萎缩相关指标(骨骼肌蛋白降解、肌肉力量和运动耐力)之间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12月本院收治的 289例老年心力衰竭病人为研究对象,测评免疫炎症指数(IFI)、肌肉萎缩相关指标,统计预后终点事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根据 ROC曲线最佳临界值将病人分为高 IFI组(152 例)和低 IFI组(137例),比较高IFI组与低IFI组肌肉萎缩相关指标水平及预后终点事件发生率,并分析IFI值与肌肉萎缩相关指标及预后终点事件的相关性.结果:289例老年心力衰竭病人的IFI值为 184.68×109/L~471.84×109/L.ROC曲线显示,IFI值的最佳临界值为 296.86×109/L.高IFI组骨骼肌蛋白降解标志物 3-甲基组氨酸(3-MH)及肌肉力量指标坐位扩胸时间、卧位上举时间、站位下蹲时间、站位抬膝时间高于低 IFI组,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低于低 IF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FI值与骨骼肌蛋白降解标志物 3-MH及肌肉力量指标坐位扩胸时间、卧位上举时间、站位下蹲时间、站位抬膝时间均呈正相关(P<0.05),与 6MWT距离呈负相关(r=-0.704,P<0.05).高 IFI组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低于低 IFI组[(14.8±2.6)个月与(16.1±2.9)个月],Log-rank检验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4,P=0.003).结论:炎症可能是促进老年心力衰竭肌肉萎缩的重要原因,且可对老年心力衰竭病人预后产生影响,增加心力衰竭病人不良预后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肌力和表面肌电的腰腹部训练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徒手和利用简单器械(沙袋、杠铃片、罗马椅等)增强飞行员腰腹部肌肉力量的训练方法。方法:采用“飞燕”、卷腹、仰卧摆腿、“罗马椅”等训练方法,对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进行每次持续1.0~1.5 h,每周3次,每4周进阶,为期3个月的腰腹肌训练。训练前后采用最大等长静力性肌力测试方法测量志愿者腰腹部力量,记录前屈、后伸、左旋转和右旋转方向的峰值肌力力矩,10 s力矩当量和后伸,左右旋转方向竖脊肌肌电。采用多台阶耐力测试方法测试志愿者腰腹部耐力,记录前屈和后伸方向总力矩当量、耐力时间和后伸方向竖脊肌肌电。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训练前后的测试结果进行自身对照 t检验。 结果:8名志愿者经3个月系统训练,前屈、后伸、左旋转和右旋转方向的峰值肌力力矩分别增长24.99%、27.55%、82.00%和47.76%,10 s力矩当量分别增长26.05%、29.43%、85.64%和84.59%,与训练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32~20.45, P<0.05);后伸方向左、右竖脊肌平均肌电幅值分别增长73.73%和101.21%,与训练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30、9.81, P<0.01),其余2个方向的竖脊肌平均肌电幅值增长不显著。训练后在10 s力矩当量显著增加的前提下,3个方向竖脊肌肌电中位频率与训练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后前屈和后伸方向总力矩当量与训练前相比,分别增长36.28%、5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24、1.13, P<0.05)。在测试总负荷上升的前提下,前屈和后伸方向耐力时间和后伸方向最后一个台阶肌电中位频率值无明显变化。 结论:利用徒手和简单器械进行腰腹部核心肌肉力量训练也可取得明显效果,训练后志愿者各方向肌力和耐力均显著增加,肌肉抗疲劳能力增强。该训练方法简单易行,便于开展,可在飞行部队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飞行学员基础+G z耐力测试与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测试飞行学员的基础+G z耐力,并对影响其抗荷能力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为提升飞行学员抗荷能力与改进训练方法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57名健康男性飞行学员进行抗荷能力测试,测试指标包括离心机基础+G z耐力、双下肢最大蹬力、最大呼气压力(maximal expiratory pressure,MEP)及最大吸气压力(maximum inspiratory pressure,MIP)。根据基础+G z耐力高低分组;基础+G z耐力较低组内按耐力终点视觉有无变化进行分组。按双下肢最大蹬力的水平高低分组。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离心机测试情况及飞行学员平时体能训练情况,根据问卷结果,按有氧训练强度分为低训练组(≤3次/周)与高训练组(>3次/周)。 结果:飞行学员的离心机基础+G z耐力测试结果为3.5 G和4.0 G 2个水平,平均为(3.56±0.17)G;双下肢最大蹬力平均为(449.3±105.6)kgf(1 kgf=9.806 N),MEP平均为(20.1±3.5)kPa,MIP平均为(10.5±2.3)kPa。基础+G z耐力4.0 G组的MEP高于3.5 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08, P=0.043)。基础+G z耐力3.5 G的飞行学员中,视觉无变化组的MEP高于视觉变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5, P=0.023)。高蹬力组(≥449.3 kgf)的基础+G z耐力高于低蹬力组(<449.3 kg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0, P=0.035)。66.7%的学员以前未学过正确的抗荷动作;91.2%的学员进行长跑训练;82.5%的学员进行力量训练;57.9%的学员进行下肢力量训练,但其中45.6%的人不清楚每个肌群力量的正确训练方法。有氧训练的高训练组MEP高于低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25, P=0.002);高训练组双下肢最大蹬力低于低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5, P=0.022)。 结论:飞行学员的抗荷能力在离心机上表现不佳,应该尽可能提早安排初次飞行前的离心机体验与训练,同时加强以力量训练为主的抗荷体能训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抗荷体能训练方案制定及效果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研究制定一套提高力量耐力的抗荷体能训练方案,并进行效果评价研究。方法:依据歼击机飞行员实战化训练的抗荷体能需求,研究制定出一套抗荷体能训练方案,并将HP抗荷动作的呼吸方式融入各训练项目动作中。训练项目主要包括杠铃深蹲、屈腿硬拉、杠铃卧推、斜板卷腹、坐蹬以及呼吸肌训练。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按照制定的抗荷体能训练方案进行12周训练,每周3 d,隔日训练;每个动作训练4组,训练强度按照"中-高-中-较高"、"中-较高-高-较高"的训练模式实施。测试受试者训练前后抗荷体能相关指标,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训练前、后的数据进行配对 t检验,评价抗荷体能训练方案的效果。 结果:与训练前相比,训练后受试者的杠铃深蹲、屈腿硬拉、杠铃卧推的1次重复最大力量(1 repetition maximum,1 RM)及10 RM均明显提高( t=6.382~16.767, P<0.01),3个训练项目的10 RM分别平均提高了51.5%、27.6%、46.0%;1 RM分别平均提高了57.7%、34.0%、45.2%。训练后双腿负重加倍的条件下斜板卷腹抬腿次数平均增加69.9%( t=7.508, P<0.01);腹肌耐受时间相等时,训练后能够耐受的负重是训练前的2倍。训练后双下肢蹬力力量耐力平均提高188.7% ( t=8.213, P<0.01)。训练后呼吸肌最大呼气压力(maximal expiratory pressure,MEP)与最大吸气压力(maximum inspiratory pressure,MIP)分别平均提高了42.4%和19.7% ( t=7.361、4.119, P<0.01);呼吸肌力量耐力平均提高了270.0%( t=7.800, P<0.01)。 结论:本研究提出的抗荷体能训练方案可有效提升与抗荷能力密切相关主要肌群的力量与耐力,对于提升抗荷体能水平效果明显,为进一步在我军歼击机飞行员中试用验证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吸气肌耐力训练对高血压患者肺功能、呼吸肌力量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吸气肌耐力训练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肺功能、呼吸肌力量以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8周吸气肌耐力训练(采用德国产POWERbreathe呼吸训练器),训练时吸气阻力强度设定为55%最大吸气压(MIP)水平,连续训练30次为1组,每天训练2组,每周训练4 d,持续训练8周;对照组患者同期也进行吸气肌训练,但吸气阻力强度设定为10%MIP水平,其他训练参数同观察组。于干预前、干预8周后检测2组患者血压、肺功能及呼吸肌力量,同时采用6 min步行试验(6MWT)检测2组患者运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MIP[(123.6±13.9)cmH 2O vs (83.5±9.8)cmH 2O)]及6MWT距离[(597.1±52.7)m vs (541.3±49.6)m)]均较干预前明显增加( P<0.05),但血压水平、肺功能以及最大呼气压(MEP)均较干预前无明显变化( P>0.05)。对照组上述各参数均较干预前无明显变化( P>0.05)。 结论:8周吸气肌耐力训练能显著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吸气肌力量及运动能力,但对患者血压水平及肺功能并无明显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歼击机飞行员腰腹屈、伸肌群等速肌力特征探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歼击机飞行员腰腹屈、伸肌群肌力及做功特征,为歼击机飞行员腰腹部肌力及耐力训练和预防腰部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航空医学鉴定合格的60名男性歼击机飞行员,年龄24~46岁。按年龄分为24~30、31~40和41~46岁3组。采用60°/s 和 180°/s两种角速度,应用Isomed2000等速肌力测试系统测定歼击机飞行员的腰腹屈、伸肌群的肌力和做功情况。比较不同年龄组飞行员腰腹屈、伸肌峰力矩、相对峰力矩、屈伸比以及耐力比情况。结果:相同角速度下,歼击机飞行员腰腹伸肌群的峰力矩和相对峰力矩大于屈肌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7.01~9.13, P均<0.001);腰腹屈、伸肌群的峰力矩、相对峰力矩均随着测试角速度的增加而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3.63~17.25, P均<0.001)。在角速度60°/s下,不同年龄组歼击机飞行员腰腹屈肌群的峰力矩以及相对峰力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伸肌群的峰力矩以及相对峰力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5.31、6.61, P=0.008、0.003),41~46岁组的均低于24~30和31~40岁组( P=0.019、0.003、0.002、0.004)。在角速度180°/s下,不同年龄组歼击机飞行员屈、伸肌群的峰力矩和相对峰力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3.82、3.47、3.83、5.49, P=0.028、0.043、0.027、0.008);24~30岁组飞行员的腰腹屈、伸肌群的相对峰力矩高于41~46岁组( P=0.032、0.006),31~40岁组飞行员的腰腹屈肌群的峰力矩及相对峰力矩均高于41~46岁组( P=0.008、0.013)。峰力矩比值合格率低,表明腰腹屈、伸肌失衡,腰腹伸肌群的耐力较屈肌群弱。不同年龄组腰腹屈、伸肌群耐力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歼击机飞行员体能训练中,应重视腰腹屈、伸肌之间的平衡。有必要对年龄>40岁的飞行员进行针对性训练以减缓其腰腹肌肉力量下降的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二胎产妇产后腹直肌分离症发生情况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二胎产妇产后腹直肌分离症(DRA)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不良结果。方法:对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门诊复查的300例产后6周的二胎产妇,于产后6、12个月随访,采用触诊法测量腹直肌分离距离(≥2指诊断为DRA);产后12个月测量不良结果:采用徒手肌肉测试法行腹壁肌肉功能(力量和耐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评价腰背部疼痛程度、国际尿失禁专家咨询委员会问卷-尿失禁简版(ICIQ-SF量表)评价尿失禁情况及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量表)评价生命质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DRA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300例产妇年龄(31.7±4.0)岁,两次均顺产者171例,顺产、剖宫产各1次者36例,两次均剖宫产者93例;双胎者10例,单胎者290例。DRA发生率,产后6周为51.7%(155/300),产后6个月为39.3%(116/295,失访5例),产后12个月为27.7%(80/289,失访6例)。产后12个月82例DRA、209例无DRA产妇年龄分别为(32.6±4.4)和(31.3±3.8)岁( t=2.53, P=0.01),孕期体重增加(15.6±4.6)和(14.6±4.5)kg( t=1.65, P=0.10),孕期腹围增加(28.8±6.7)和(26.5±5.8)cm( t=2.68, P=0.01),腹围比(1.41±0.10)和(1.38±0.08)( t=2.54, P=0.01),单胎者为72和209例、双胞胎者为8和2例( Z=-3.76, P<0.01),两次均顺产者34和131例、顺产和剖宫产各1次者10和25例、两次均剖宫产者36和53例(χ 2=11.39, P<0.01)。logistic回归分析产后12个月DRA的相关因素显示,产妇年龄>35岁( P=0.03, OR=1.95,95 %CI:1.08~4.28)、腹围比>1.5( P=0.04, OR=6.39,95 %CI:1.16~47.63)、双胞胎( P<0.01, OR=17.88,95 %CI:3.03~105.51)、两次均剖宫产( P=0.02, OR=2.06,95 %CI:1.10~3.86)是DRA发生的影响因素。产后12个月,DRA产妇的腹部肌肉力量(Ⅰ级0例、Ⅱ级3例、Ⅲ级27例、Ⅳ级50例)和耐力[19.5(15.3,30.8)s]均弱于无DRA产妇[Ⅰ级0例、Ⅱ级0例、Ⅲ级21例、Ⅳ级110例, Z=-3.62, P<0.01;50.0(30.5,61.0)s, Z=-8.91, P<0.01],腰背部疼痛重于无DRA产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为23.3(13.3,28.9)比20.0(6.7,22.2)分, Z=-2.10, P=0.04],两者尿失禁发生率[18.8%(15/80)比14.5%(19/131)]、ICIQ-SF评分[均为0(0,0)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0.66, P=0.42; Z=-1.18, P=0.24);SF-36中生理健康领域得分较无DRA组产妇低[(70.0±12.7)与(75.9±12.4)分, t=-3.34, P<0.01],心理健康领域得分[(71.8±16.5)与(73.8±14.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91, P=0.36)。 结论:二胎产妇产后DRA发生率较高。产妇年龄大、腹围比大、双胞胎、剖宫产是DRA发生的影响因素;DRA可导致腹壁肌肉功能障碍、腰背部疼痛及生命质量下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训练对男性阿片类依赖者血浆催产素、血管加压素和焦虑状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男性阿片类依赖者运动干预后血浆催产素(oxytocin,OT)、血管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及焦虑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并自愿参加运动戒毒的男性阿片类戒毒人员45名,按照分层随机抽样,将其分为运动组( n=22)和对照组( n=23),运动组进行8周、每周5次的有氧联合抗阻训练干预。其中,有氧运动以跑步机和椭圆仪为主,抗阻训练则以力量耐力训练为主。干预前后受试者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Chinese perceived stress scale,CPSS),进行体适能测试,并检测血浆OT和AVP水平。采用SPSS 20.0进行独立样本 t检验,配对 t检验和χ 2检验。 结果:干预前,两组受试者人口学、吸毒史、SAS、CPSS、血浆OT和AVP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总体焦虑检出率为66.67%,SAS、CPSS均高于中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干预后,运动组血浆AVP水平、SAS和CPSS得分[AVP(19.57±2.23)pg/ml,SAS(50.17±10.09)分,CPSS(36.59±6.3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AVP(22.53±2.56)pg/ml,SAS(57.12±12.00)分,CPSS(43.09±5.57)分,均 P<0.05],且血浆OT[(61.98±5.27)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54.64±7.62)pg/ml]( P<0.01);与干预前相比,运动组最大摄氧量(VO 2max)、1 min俯卧撑和坐位体前屈明显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阿片类药物依赖者在戒毒过程中容易出现过大压力和焦虑等负性情绪;8周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训练能够对于男性阿片类戒毒人员的血浆OT和AVP水平、知觉压力、焦虑状态和健康体适能水平有一定改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南京市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自我管理水平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南京市社区糖尿病患者参与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前的血糖控制情况及自我管理水平,为社区推广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模式提供基线资料和科学依据。方法:2017年4—6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招募自愿参与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的患者。在开展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前,对患者进行一般情况调查、体格检查和血糖、血脂检测,并采用《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测量表》面对面调查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结果:共纳入糖尿病患者345例,回收有效量表342份,有效率为99.1%。342例糖尿病患者年龄为(63.8±8.7)岁,男性129例(37.7%),女性213例(62.3%)。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分别为(7.61±2.23)mmol/L、(7.15±1.57)%;FPG、HbA1c控制达标率分别为44.7%(153例)、52.3%(179例)。其中糖尿病病程≥5年的患者FPG较病程<5年者高[(7.85±2.32)mmol/L比(7.29±2.07)mmol/L]、HbA1c[(7.31±1.78)mmol/L比(6.93±1.23)mmol/L],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患者HbA1c较初中及以上者高[(7.30±1.64)mmol/L比(6.92±1.44)mmol/L]。与未控制组相比,FPG控制组已婚者(42.9%,132例)比例较低,BMI[(23.38±3.27)kg/m 2比(26.27±3.40)kg/m 2]、腰围[(84.47±10.97)cm比(88.74±10.48)cm]、臀围[(94.46±8.68)cm比(97.40±9.92)cm]水平均较低;HbA1c控制组男性(44.2%,57例)、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47.3%,97例)、糖尿病病程≥5年者(44.1%,86例)比例较低,BMI[(25.52±3.50)kg/m 2比(26.26±3.19)kg/m 2]、腰围[(85.34±11.63)cm比(88.47±9.80)cm]、收缩压[(132.65±14.73)mmHg比(136.15±15.14)mmHg]、总胆固醇[(4.41±1.08)mmol/L比(4.76±1.11)mmol/L]、三酰甘油[(1.67±0.72)mmol/L比(1.92±1.12)mmol/L]水平均较低,高密度脂蛋白[(2.73±0.97)mmol/L比(2.48±1.02)mmol/L]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自我管理水平方面,与未控制组相比,FPG控制组每周伸展和(或)力量锻炼时间[(26.27±41.27)min比(17.06±33.46)min]较长;HbA1c控制组每周伸展和(或)力量锻炼时间[(27.32±20.82)min比(16.47±14.33)min]、每周耐力锻炼时间[(105.67±50.75)min比(91.66±51.07)min]、症状管理[(6.87±1.62)分比(6.36±1.93)分]均较长(高),疲劳[(2.52±2.23)分比(3.07±2.54)分]、呼吸困难[(0.27±0.82)分比(0.67±1.46)分]、社会活动和(或)角色限制[(0.58±0.64)分比(0.74±0.79)分]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南京市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较好,且自我管理水平较高,BMI、血压、血脂控制良好的患者血糖达标率更高。有条件的社区可逐步推广自我管理小组活动,进一步控制患者血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高压氧联合内固定治疗对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及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内固定治疗对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及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9月运城市中心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9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皮微创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骨折愈合时间、肿痛消失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检测2组患者治疗后角速度120°时踝关节肌肉收缩相对峰力量、力矩加速能和耐力,评估等速肌力。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Olerud-Molander踝关节主观评分(OMAS)、美国矫形足踝学会(AOFAS)评分和Kofoed评分评估2组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记录2组患者术后钉道感染、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骨折愈合时间、肿痛消失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1)。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外翻、内翻、趾屈、背伸的相对峰力量、力矩加速能、耐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OMAS评分、AOFAS评分、Kofoed评分明显提高,且研究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高压氧联合内固定治疗可以显著减轻踝关节骨折患者的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