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腹部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CT表现及免疫组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小儿腹部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CT影像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小儿腹部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CT表现及免疫组化结果,全部肿瘤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17例均为男孩,年龄3~10岁,中位年龄5岁9月.1例表现为胃壁增厚及肿块;16例肠壁增厚程度不一,其中肠壁中度或明显增厚13例,以肿块为主要表现11例,其中10例直径大于50mm;可有腹膜增厚、肠系膜间隙脂肪密度增高、肠动脉瘤样扩张、夹心面包征、腹腔淋巴结肿大、肠套叠、腹盆腔积液、实质脏器受累、腹外转移等影像表现.肿瘤细胞在免疫组化中常表达CD19、CD20、CD22、CD79a,Bcl-2阴性也是其特征之一.结论 儿童腹部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具备一定的影像学特点,肠壁增厚、肠区肿块、腹膜系膜弥漫性增厚等,结合免疫组化提示腹部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下期要目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基于CT肺血管成像肺栓塞人工智能检测效能的临床研究Revolution CT低剂量扫描方案对腹主动脉钙化的定量诊断价值双能CT非线性融合参数优化在腹部血管成像中的价值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大承气汤联合复苏合剂加减救治急性肠梗阻合并脓毒性休克的治疗体会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分析脑出血术后急性肠梗阻的原因,以及大承气汤联合复苏合剂加减直肠滴入对急性肠梗阻合并脓毒性休克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2 年 3 月 5 日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 1 例脑出血术后急性肠梗阻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对肠道功能恢复和休克改善的影响.结果 患者男性,52 岁,因脑出血于 2022 年 2 月 19 日行"左侧颞部开颅颅内减压术+颅脑血肿清除术+脑脊液漏修补术".术后 7d,患者出现呃逆、腹胀,经治疗后出现发热、意识障碍、低血压等表现;腹部CT可见广泛肠管积液、积气、扩张,血流动力学监测呈高排低阻型,腹内压为 21 cmH2O(1 cmH2O≈0.098 kPa),实验室检查示炎症指标升高、多项生化指标异常.西医诊断为急性肠梗阻合并脓毒性休克,给予器官支持(肺、循环、肾)、抗感染、液体复苏、镇痛镇静等对症治疗;中医诊断为肠结(阳明腑实、阳气暴脱),治则:通腑泄热、温肾潜阳,辨证大承气汤联合复苏合剂加减经直肠给药.使用中医汤剂后,患者排便量明显增多,腹内压降至正常参考值范围,腹胀明显减轻,休克得到缓解.术后17 d,患者诸症好转,呼吸循环稳定,成功转出重症监护病房(ICU).结论 大承气汤联合复苏合剂加减直肠滴入治疗急性肠梗阻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可快速缓解病情,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门冬酰胺酶相关性胰腺炎的临床影像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儿继发门冬酰胺酶(Asp)相关性胰腺炎(AAP)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22年1月在本院初诊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并接受Asp联合化疗后出现急性胰腺炎的14例患儿的临床和影像资料,主要包括ALL患儿的联合化疗方案、危险度分层、主要临床表现、发生胰腺炎时所处治疗阶段、药物累积用量、实验室指标(血常规、胰酶指标、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凝血功能等化验结果)、影像学表现(胰腺是否坏死及坏死程度、出血、积液范围等影像特征)、转归及预后等.结果:14例中,男12例、女2例,中位年龄6.5岁(1~14岁);Asp用药1~8次(中位数为5次)后发病;中度AAP 9例,重度5例.14例行腹部超声检查,均可见声像异常,主要表现为胰腺增大,包膜回声欠光滑,实质回声增强且欠均匀,坏死部分表现为液性暗区,伴有胰周和腹、盆腔积液12例.13例行腹部CT检查,1例行MRI检查,主要影像特点为胰腺肿大、胰腺边缘毛糙和胰周液体积聚,其中11例胰腺实质内出现坏死灶;伴有腹腔积液11例,盆腔积液7例.禁食及药物治疗4周后随访结果为1例间质水肿性AAP发展为胰腺假性囊肿,8例出血坏死性AAP发展为包裹性坏死.2例AAP患儿分别于治疗后21及107天后再次使用Asp进行化疗,分别随访18、20个月,均未再发胰腺炎.结论:AAP是Asp药物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随访显示AAP可完全吸收或形成胰腺假性囊肿或包裹性坏死,有必要及早通过临床影像特征确诊AAP,以便提早干预,从而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磁共振引导放疗成像几何精度测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估成像系统多因素尤其是图像几何精度对靶区和危及器官勾画的影响.方法:使用模体测试1.5T磁共振直线加速器系统的成像性能,包括磁共振图像几何失真评估以及由图像几何失真等因素引起的勾画偏差评估.使用Model 604-GS大场磁共振图像失真模体对磁共振引导放疗流程的磁共振图像进行几何失真度测试;同时使用CIRS Model 008z上腹部模体进行相关靶区及OAR的勾画差异分析.结果:几何失真度结果显示,3D T1WI-FFE图像平均几何失真度0.54 mm,最大失真度1.96 mm;3D T2WI-TSE图像平均几何失真度0.53 mm,最大失真度1.68 mm,其中较大失真度的控制点分布于模体边缘,符合既往报道的磁共振图像特性.基于CT的勾画与基于3D T1WI-FFE和3D T2WI-TSE图像的勾画平均结果分别为MDA=1.17 mm,DSC=0.91;MDA=0.86 mm,DSC=0.94.结论:本研究定量评估了磁共振引导放疗成像系统的几何精度.基于仿真模拟人的勾画分析表明相对于CT图像,基于磁共振图像的勾画差异符合临床要求,同时3D T2WI-TSE图像在勾画精度相比于3D T1WI-FFE图像更有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深度学习图像重建算法对改善直肠CT图像质量的临床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索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算法是否可以改善静脉期肛管直肠的CT图像质量.方法:回顾性纳入进行腹部CT增强扫描的71例患者,所有影像资料使用50%ASiR-V和DLIR低、中、高(DLIR-L、DLIR-M、DLIR-H)3个强度的DLIR重建静脉期薄层图像.测量各组图像的肛管和臀部脂肪的CT值和标准差(SD),以臀部脂肪SD作为背景噪声,计算肛管对比噪声比(CNR)和信噪比(SNR).两名影像科医师使用Likert 5分量表法独立进行图像质量评估和直肠癌局部侵犯情况诊断信心评价.分析比较客观测量指标和图像主观评分,采用Kappa检验评估一致性.结果:各组间肛管CT值及臀部脂肪CT值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SD、肛管SNR及C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LIR-H组脂肪SD最低,SNR及CNR最高,而50%ASiR-V组脂肪SD最高,SNR及CNR最低.与50%ASiR-V组相比,DLIR-H组脂肪SD降低44.3%,肛管SNR及CNR分别提升89.5%和92.1%(P<0.05).4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DLIR-H到50%ASiR-V依次降低.其中50%ASiR-V、DLIR-L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直肠癌局部侵犯情况诊断信心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LIR-M及DLIR-H组优于50%ASiR-V组(P<0.05).结论:与标准50%ASiR-V图像相比,DLIR-M和DLIR-H重建算法能有效提高图像质量,重建强度越高,图像质量越好,显示细微结构的能力越强,能为临床精准评估及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更多的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马蹄肾伴双侧不完全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一例并文献回顾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回顾性分析1例马蹄肾合并双侧不完全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并通过文献复习探讨该病的诊治方法,提高临床上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重庆医科大学儿童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1例马蹄肾合并双侧不完全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患儿,女,5岁5个月,因发现腹部包块入院,门诊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检查均提示马蹄肾,右肾囊肿性疾病可能,入院后行逆行输尿管膀胱插管造影提示右肾上极可见囊状造影剂显影,并与右肾盂相连,左侧上下肾盏显影。我们采取开放手术,详细解剖,手术成功。结果:患儿术后恢复好,无并发症,术后1个月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右肾囊性结构较前缩小,现仍处于密切随访中。通过对Pubmed , Embase, Scopus, CNKI、万方、维普中文文献库进行了系统的检索,至今仅有1例英文案例详细报道。结论:马蹄肾伴双侧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十分罕见。马蹄肾伴双侧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的患儿若无症状一般不需要治疗,定期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肾功能。影像学检查对其有辅助诊断功能。手术疗效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随访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AEG)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及术后随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手术的134例AEG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12例,女性22例,男女比例为5.1∶1;年龄27~82岁,平均年龄62.1岁。主要研究指标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和3年总体生存率,次要研究指标为淋巴结转移率和淋巴结转移分布情况。随访方式主要以门诊、电话等方式开展。随访期间,患者需要接受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胸、腹部CT检查以及每年进行1次胃镜检查,评估疾病情况,随访期至2020年1月。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进行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逐步法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COX回归风险模型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 OR=4.341,95% CI:2.498~7.545, P=0.000)、肿瘤大体类型( OR=3.626,95% CI:1.425~9.228, P=0.007)及脉管内癌栓( OR=2.888,95% CI: 1.106~7.544, P=0.030)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Ⅱ/Ⅲ型AEG患者均易出现腹腔淋巴结转移,其中以第1、2、3、4、7、11组淋巴结为主。Ⅲ型AEG患者易出现第5、6组淋巴结转移,而其在Ⅱ型AEG中转移率低。与Ⅲ型AEG相比,Ⅱ型AEG易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其中以第110和111组淋巴结为主,转移率分别为7.1%和3.0%。3年随访发现无淋巴结转移(82.1%比46.1%, P=0.046)和接受辅助化疗(60.6%比39.4%, P=0.007)的患者,术后生存期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大体类型和脉管内癌栓是影响AEG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合并有淋巴结转移的AEG患者远期预后差,但是辅助化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经双侧腋窝乳晕入路机器人辅助儿童甲状腺癌根治术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男,5岁11个月,主因"发现右颈部肿块1周"于2021年11月就诊。入院后完善甲状腺超声提示:"甲状腺右叶结节,大小约25 mm×13 mm,低回声,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可见多发强回声光斑弥漫性分布,几乎占据整个右侧叶(TI-RADS 4c类);右侧颈部及锁骨上窝探及多个淋巴结回声,皮髓不清,结门消失,内可见点状强回声,较大者约23 mm×12 mm,21 mm×12 mm(锁骨上窝),24 mm×15 mm(锁骨上窝呈融合状)"。行颈部增强CT显示:"甲状腺右侧叶异常密度伴甲状腺右叶周围、气管旁、双侧颈部肌间隙、双侧颌下区及右侧锁骨上区多发肿大淋巴结,考虑为甲状腺癌并淋巴结转移"。胸部CT和上腹部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行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提示:考虑甲状腺乳头状癌,Bethesda Ⅵ类。行右颈部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显示:有癌细胞。穿刺淋巴结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300 ng/mL。行喉镜检查:双侧声带运动正常。入院诊断:甲状腺癌伴右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明确手术适应证,无明显手术禁忌证。通过和患儿家长充分沟通,征得其同意后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并经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全院会诊讨论,患儿于2021年11月23日在全身麻醉下行经双侧腋窝乳晕入路机器人甲状腺全切+颈部中央区+右颈侧淋巴结(Ⅱ-Ⅴ)区域性清扫术。本研究经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2016科研伦理审第28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肾移植术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二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肾移植术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其认识和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肾移植术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病例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2例受者在慢性肾脏病期均无明显表现,而在肾移植后出现高血压伴持续性低钾血症,一般降压药物无疗效,口服补钾治疗效果欠佳。排除高血压和低钾血症的常见原因后对受者进行了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相关检查。2例受者的血浆醛固酮及醛固酮肾素比大幅升高,血浆肾素活性受到抑制,腹部CT检查显示肾上腺单侧腺瘤。2例受者均接受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术后血钾恢复正常,血压控制明显改善。结论:(1)肾移植术后高血压伴持续性低钾血症应考虑到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可能;(2)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术能够有效治疗肾移植后单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