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根神经节感觉神经元P2X受体信号与间质性膀胱炎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模型小鼠的膀胱外周感觉神经元的兴奋性和P2X受体介导的嘌呤能信号传导的变化。方法:雄性C57小鼠50只,2月龄,体质量16~20 g。通过在膀胱壁上注射逆行示踪荧光染料3′-四甲基吲哚羰花青高氯酸盐(DiI),标记腰骶(LS:L 6~S 2)和胸腰(TL:T 13~L 2)背根神经节中的膀胱感觉神经元。两周后,在第1、3和5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P,80 mg/kg,1次/48 h)建立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小鼠模型(CYP组, n=25),对照组( n=25)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第6天取小鼠膀胱组织,使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评估膀胱组织病理学改变,髓过氧化物酶(MPO)测试评估组织炎症水平,并使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LS和TL背根神经节中的DiI阳性膀胱感觉神经元的兴奋性和三磷酸腺苷(ATP)诱导的P2X受体电流。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80 mg/kg CYP未诱发显著组织学改变或影响MPO水平,但提高了LS和TL膀胱感觉神经元的兴奋性:CYP组和对照组LS神经元基强度分别为(119±9)、(144±8)pA,TL神经元基强度分别为(123±10)、(162±17)pA;相比于对照组,CYP组LS和TL神经元基强度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025、2.047,均 P<0.05)。给予P2X受体激动剂ATP灌流后,CYP组的LS膀胱感觉神经元的P2X受体电流类型发生了显著变化:CYP组LS神经元的P2X2受体介导持续性电流比例为3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5%;P2X2/3受体介导的慢脱敏电流比例为60.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5),提示CYP组小鼠LS神经元中的P2X2受体功能上调;TL膀胱感觉神经元的P2X受体电流类型(主要为P2X2/3受体介导的慢脱敏电流和P2X3受体介导的快脱敏电流)占比无明显变化。 结论:IC/BPS模型小鼠的膀胱神经元兴奋性升高,并且LS神经元的P2X受体电流成分出现变化,提示膀胱神经元的兴奋性升高和P2X受体的功能上调早于器质性病理改变,感觉神经元嘌呤能信号传导变化可能是IC/BPS的重要病理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气肿性膀胱炎一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气肿性膀胱炎是一种罕见的膀胱炎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我院收治1例气肿性膀胱炎患者,同时合并前列腺增生、糖尿病、双侧肾输尿管积水、双侧输尿管末端积气。给予积极监测并控制血糖、留置导尿、抗感染等治疗后,复查CT提示膀胱腔内及壁内气体减少,各项检查指标均较前好转,各项指标正常后拔除尿管,随诊1个月未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脐血联合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脐血联合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cord 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接受haplo-cord HSCT的8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2例,女30例,年龄[ M( Q1, Q3)]为29(20,41)岁。所有患者采用清髓性预处理方案,以回输供者干细胞当天记为0 d,回输前1天记为-1 d,回输后1天记为+1 d,依此类推。82例患者在接受清髓性预处理后回输非血缘脐血及单倍体供者外周血干细胞和(或)骨髓干细胞。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为8 mg/kg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联合环孢素、吗替麦考酚酯、甲氨蝶呤。评估患者植入情况和GVHD、感染、出血性膀胱炎等移植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远期生存情况。 结果:移植后粒系、巨核系植入时间[ M( Q1, Q3)]分别为13(11,15)、15(13,21)d,+30 d粒系累积植入率为98.8%(81/82),+100 d巨核系累积植入率为92.7%(76/82)。移植后Ⅱ~Ⅳ、Ⅲ~Ⅳ度急性GVHD累积发生率分别为24.4%(20/82)、6.1%(5/82),+18个月内慢性GVHD累积发生率为13.5%(11/82)。移植后随访时间[ M( Q1, Q3)]为26(13,41)个月,3年总生存率为70.5%(95% CI:59.7%~81.3%),无事件生存率为66.1%(95% CI:56.1%~76.1%),累积复发率为6.3%(95% CI:5.7%~26.9%),非复发死亡率为20.8%(95% CI:12.0%~29.6%)。移植后巨细胞病毒、EB病毒重新激活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37.8%(31/82)、14.6%(12/82)。移植后出血性膀胱炎的累积发生率为32.9%(27/82)。 结论:haplo-cord 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疗效较好,移植后造血重建迅速,GVHD以及病毒感染发生率均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卡介苗灌注治疗肾移植继发膀胱癌患者的初步经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卡介苗膀胱灌注治疗肾移植继发膀胱癌患者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5例肾移植后继发膀胱癌行卡介苗膀胱灌注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例,女4例;移植后应用免疫抑制剂期间1例(例1)继发高级别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3例(例2、3、5)继发低级别NMIBC,1例(例4)继发腺性膀胱炎后发展为低级别NMIBC;5例继发膀胱癌的年龄为(59.7±4.0)岁。例1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后膀胱灌注表柔比星,例3、例5 TURBT术后规律膀胱灌注吉西他滨,例2 TURBT术后未灌注药物;此4例于术后(20.1±9.7)个月膀胱癌均复发,均再次行TURBT,病理提示其中3例(例1、2、5)为高级别NMIBC,1例(例3)为低级别NMIBC;4例第2次TURBT术后2周予膀胱灌注卡介苗。例4 TURBT术后病理提示低级别NMIBC,术后2周灌注卡介苗。5例卡介苗灌注治疗期间,继续应用免疫抑制剂。从患者灌注卡介苗后开始随访。结果:卡介苗灌注治疗期间,5例中4例出现卡介苗相关局部炎症反应,其中2例表现为膀胱刺激症状,1例表现为血尿,1例表现为血尿合并低热。伴膀胱刺激症状及血尿患者经大量饮水、卧床休息、服用左氧氟沙星(0.5 g/d×7 d)治疗后症状好转,低热患者予以退热处理;卡介苗灌注治疗期间未预防性应用抗结核药物。5例未出现结核感染的相关表现和败血症,移植肾功能正常,未出现排斥反应。5例随访时间7~24个月,其中1例在卡介苗膀胱灌注第7个月后失访,随访过程中5例均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未降低灌注卡介苗的生物学活性,同时卡介苗灌注未增加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全身毒性反应,未影响移植肾功能;膀胱灌注卡介苗是肾移植继发膀胱癌的一种治疗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静态尿道测压中气态测压导管的可重复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回顾性纳入2021年5月至2022年3月于北京朝阳医院因下尿路症状(LUTS)行静态尿道压力测定(RUPP)的患者共53例(男9例,女44例);年龄(55±16)(25~76)岁。纳入患者的LUTS初步临床诊断分类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9例,间质性膀胱炎1例,压力性尿失禁11例,非梗阻性排尿困难32例。全套尿动力学检查由充盈期膀胱测压+压力-流率测定(PFS)+RUPP三部分组成,所有尿动力检查均采用气态测压导管(ACC)及相应设备完成。所有患者均进行两次RUPP测定,膀胱压(Pves)分别为(35.30±6.15)、(35.81±5.91)cmH 2O(1 cmH 2O=0.098 kPa);最大尿道压(Pura@max)分别为(141.91±36.53)、(145.02±38.85)cmH 2O;功能尿道长度(FUL)分别为(41.70±16.34)、(42.55±16.40)mm;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分别为(106.57±36.44)、(109.41±39.27)cmH 2O,两次RUPP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ACC所得RUPP测定数据的可重复性良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全容积表观扩散系数直方图鉴别低级别膀胱癌与结节型腺性膀胱炎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62例低级别膀胱癌和28例结节型腺性膀胱炎(CG)患者的临床及扩散加权成像(DWI)资料,经MATLAB分析获得全容积表观扩散系数(ADC)直方图参数,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2组间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各参数鉴别低级别膀胱癌和结节型CG的效能。低级别膀胱癌与结节型腺性膀胱炎间第5、25、50、75、95百分位数ADC、最大ADC、平均ADC、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第50百分位数ADC的曲线下面积最高,为0.727(95% CI 0.623~0.816),灵敏度为0.565,特异度为0.929。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腺病毒感染与儿童不明原因严重急性肝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腺病毒感染在全球各地区均可出现,无明显季节性,但大流行多发生在冬季或早春。腺病毒在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中常引起轻度、自限性感染,主要累及呼吸道、消化道、眼结膜等,偶尔可导致肝炎、胆囊炎、胰腺炎、出血性膀胱炎、心肌炎、脑膜炎或脑炎。一般预后良好,但在免疫功能缺陷者,可发生严重或致命的感染。腺病毒肝炎主要见于恶性肿瘤及组织器官移植等处于免疫功能抑制状态的人群,但也有在免疫功能正常的小儿或成人引起急性肝炎的个案报道。2022年4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收到英国通报10例原因不明的儿童严重急性重症肝炎病例,至4月21日增至169例,遍及12个国家(11个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国家及美国),其中74例腺病毒阳性、20例新型冠状病毒阳性,19例新型冠状病毒和腺病毒同时阳性。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但病因假说主要围绕腺病毒感染,与新型冠状病毒的关系也需进一步排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腺性膀胱炎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allo-HSCT后出血性膀胱炎的危险因素及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早期输注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早期输注(即出现肉眼血尿)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出血性膀胱炎(hemorrhagic cystitis,HC)的临床疗效及HC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7月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血液科接受allo-HSCT治疗的300例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HC发病情况,将全部受者分为发生HC组(89例)和未发生HC组(211例)。allo-HSCT后受者发生HC危险因素采用 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 P<0.05者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多因素分析。根据是否接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UCMSC)输注,将51例HCⅡ~Ⅳ度的受者分为输注UCMSC组(24例)和未输注UCMSC组(27例),应用 Mann- Whitney U检验对2组受者肉眼血尿及尿路刺激症状的持续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UCMSC输注对于HC的临床疗效。 结果:①本研究300例受者中,有89例(29.67%)在allo-HSCT后发生HC。其中,Ⅰ度38例(42.70%),Ⅱ度36例(40.45%),Ⅲ度13例(14.61%),Ⅳ度2例(2.25%)。HC的中位发生时间为移植后29(21.5~35.0)d。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0岁、单倍体移植、预处理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ntithymocyte globulin,ATG)、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aGVHD)、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DNA阳性可显著增加HC发生风险( 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GVHD是发生HC的独立危险因素( OR=10.281,95% CI:1.606~65.831, P=0.014)。③89例发生HC受者中,Ⅰ度38例均完全缓解;Ⅱ~Ⅳ度51例中,有48例完全缓解,3例未缓解;51例中的2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输注UCMSC(输注UCMSC组),肉眼血尿持续时间为12(9~17)d,较未输注UCMSC组的17(12.0~26.5)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5)。输注UCMSC组尿路刺激症状持续时间为18(11~30)d,较未输注UCMSC组27(18.0~35.5)d短,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P=0.048)。 结论:输注UCMSC可以用于allo-HSCT后HC的治疗,能明显缩短患者病程。年龄≤30岁、单倍体移植、预处理应用ATG、aGVHD、CMV-DNA阳性可能增加allo-HSCT后HC的发生风险。aGVHD是allo-HSCT后受者发生HC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腺性膀胱炎的诊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腺性膀胱炎是起源于膀胱黏膜的增生性疾病,由于临床较少见,尚无统一的诊治规范。腺性膀胱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不明,可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进行诊断,病理是诊断腺性膀胱炎的金标准。该病具有一定的癌变倾向。腺性膀胱炎的临床治疗方式包括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及手术联合药物治疗,但不同分型的治疗方法不同,多数患者采用手术联合药物灌注的治疗方法。本文将对腺体膀胱炎的诊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