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的疗效及预后因素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探讨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T-ALL/LBL)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作为巩固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20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收治的119例T-ALL/LB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巩固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单纯化疗组、化疗序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组、化疗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组,比较各组的5年总生存(OS)率、无进展生存(PFS)率。结果:有效随访的113例患者中,79例(69.9%)诱导治疗后达完全缓解(CR), 17例(15.0%)达部分缓解(PR),治疗总反应率(ORR)达84.9%。诱导治疗获得CR或PR的患者中,化疗序贯allo-HSCT组较单纯化疗组具有更高的5年OS率(55.6%对11.4%, P=0.001)和5年PFS率(54.2%对8.9%, P<0.001),而化疗序贯allo-HSCT组与化疗序贯auto-HSCT组比较5年OS率及5年PF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271, P=0.197)。对获得CR的患者进行分析得出同样结论。在仅获得PR患者中,化疗序贯allo-HSCT组仍然较单纯化疗组显示出生存优势(5年OS率分别为37.5%和0, P=0.064)。不同供者来源的allo-HSCT患者5年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胞全相合移植、单倍体移植、无关供者移植分别为61.1%、63.6%和50.0%, P>0.05)。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ETP-ALL)患者的诱导化疗缓解率和非ETP-ALL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化疗组中ETP-ALL患者较非ETP-ALL患者5年OS率更低(0对12.6%, P=0.045),而在进行allo-HSCT的患者中,ETP-ALL患者与非ETP-ALL患者5年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0%对62.9%, P=0.852)。诱导治疗未达CR、巩固治疗未采用移植、LDH≥2倍正常值上限为独立预后不良因素( P值均<0.05)。 结论:allo-HSCT可改善T-ALL/LBL患者预后,无论是对诱导治疗达CR还是PR患者,均可作为有效的巩固治疗方法。供者来源不影响allo-HSCT患者长期生存率,allo-HSCT作为巩固治疗手段可以克服ETP-ALL/LBL的不良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哺乳期伯基特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提高对伯基特淋巴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收治的1例哺乳期伯基特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双乳肿大明显,肝功能及肾功能实验室检测均正常。PET-CT结果示:双侧乳房巨大,放射性弥漫增高,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10.8,考虑淋巴瘤可能性大,不除外伯基特淋巴瘤。病理结果示:胶原纤维组织中见多量肿瘤细胞弥漫增生浸润,可见明显"星天"现象,骨髓细胞学、免疫学、形态学及蛋白水平标志均符合伯基特淋巴瘤改变,荧光原位杂交检测c-myc基因位点易发生断裂,支持伯基特淋巴瘤。经CHOP方案化疗后患者病变明显改善,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预后良好。结论:伯基特淋巴瘤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生率低,发展速度快,应提高认识并及时临床处理,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协助诊断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感染病原体的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mNGS)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11月于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出现局部或全身感染症状的83例患者,并进行mNGS检测。标本包括外周血、脑脊液、肺泡灌洗液、脓腔穿刺液等,同时分析同期细菌/真菌培养、病毒PCR检测结果,将mNGS结果和常规检测结果进行比对。结果:83例患者112份样本进行了mNGS检测,共确定病原微生物34种。其中细菌11种,共17例次,最常见为大肠埃希菌(4/17)。真菌7种,共10例次,白色念珠菌(2/10)。病毒16种,共129例次,细环病毒30.2%(39/129)、CMV 25.6%(33/129)、EBV 14.0%(18/129)。以常规检测手段为金标准,mNGS敏感性为86.5%,特异性为45.0%。单一病原体感染的样本,mNGS与常规检测手段结果一致的共82.9%(29/35);共感染样本中,mNGS与常规检测结果一致的占16/17。结论:mNGS有助于确定感染病原体,可作为常见手段的补充诊断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治疗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免疫重建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观察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免疫治疗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的免疫重建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北京陆道培医院接受CAR-T细胞桥接allo-HSCT治疗的所有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年龄14(7,30)岁,其中男39例,女22例。CAR-T细胞免疫治疗 32例,非CAR-T细胞免疫治疗 29例。随访时间561(235,784)d。用多色流式检测患者移植前及移植后1、2、3、6、8、10、12个月外周血各淋巴细胞亚群即总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Treg细胞计数,以评估患者在移植后免疫重建表现。结果:移植前血清球蛋白:CAR-T组IgA水平0.18(0.06,0.49)g/L低于非CAR-T组1.03(0.63,1.56)g/L患者( U=103.5, P<0.001)。CAR-T组IgG水平5.54(4.04,7.09)g/L低于非CAR-T组6.78(5.27,9.26)g/L( U=1 298.5, P=0.017),CAR-T组IgM水平0.18(0.05,0.30)g/L低于非CAR-T组0.40(0.26,0.71)g/L( U=166.0, P<0.001)。CAR-T组移植前外周血免疫细胞总淋巴细胞计数833.00(335.00,1 727.50)个/μl,低于非CAR-T组患者1 052.00(545.75,1 812.50)个/μl( U=404.0, P<0.001)。移植前CAR-T组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686.00(233.00,1 307.00)个/μl,低于非CAR-T组患者860.00(391.00,1 419.75)个/μl( U=406.0, P<0.001)。CAR-T组辅助性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146.00(40.50,327.50)个/μl,低于非CAR-T组患者162.50(66.00,384.75)个/μl,( U=494.0, P=0.002)。CAR-T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343.00(56.50,924.00)个/μl,低于非CAR-T组患者478.00(143.50,992.25)个/μl( U=483.5, P=0.001)。CAR-T组B淋巴细胞绝对计数 22.00(6.00,186.00)个/μl,低于非CAR-T组患者33.00(8.00,220.00)个/μl( U=498.0, P=0.002)。而2组患者移植后监测时间点上述各免疫细胞亚群细胞绝对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比2组患者临床特征,CAR-T组患者移植前病史981.00(368.50,1 514.75)d比非CAR-T组323.00(167.50,450.50)d长( U=263.0, P=0.004),CAR-T组患者预处理方案中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用量5.00(5.00,7.50)mg/kg比非CAR-T组患者7.00(5.00,7.50)mg/kg低( U=288.5, P=0.018),CAR-T组移植物CD34 +回输剂量5.91(4.23,6.02)×10 6/kg比非CAR-T组患者高 4.51(4.00,5.93)×10 6/kg( U=291.0, P=0.012),CAR-T组移植后环孢素应用时间167.00(119.25,299.50)d,比非CAR-T组患者197.00(102.50,450.50)d短( U=421.0, P=0.001)。 结论:对于移植前免疫功能偏低的CAR-T患者,可通过降低预处理ATG剂量、增加移植物CD34 +输注剂量、移植后尽早停用环孢素等方式,使其与非CAR-T患者达到相似的免疫重建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伴低Ki-67表达的肝脾T细胞淋巴瘤2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提高对伴低Ki-67表达的肝脾T细胞淋巴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高博博仁医院2020年会诊的2例肝脾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复习肝脾T细胞淋巴瘤相关文献。结果:例1脾脏及骨髓活组织检查标本及例2肝脏、脾脏及骨髓活组织检查标本见到形态较单一T淋巴细胞增生,可见抗原丢失,增殖活性低,结合细胞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最终均诊断为肝脾T细胞淋巴瘤,伴低增殖活性。后续均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随访至2023年5月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结论:伴低Ki-67表达的肝脾T细胞淋巴瘤较少见,早期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获得较好的临床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重组抗CD2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挽救性治疗糖皮质激素耐药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64例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分析重组抗CD2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人源化CD25单抗)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糖皮质激素耐药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SR-aGVHD)的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在苏州弘慈血液病医院接受人源化CD25单抗治疗的64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SR-aGVHD患者,所有患者予人源化CD25单抗1 mg·kg -1·d -1第1、3、8天各1次,此后根据病情每周1次。在人源化CD25单抗治疗后第7、14、28天进行疗效评估。 结果:64例患者中男38例(59.4%),女26例(40.6%),中位年龄31(15~63)岁。64例SR-aGVHD患者人源化CD25单抗治疗后第7、14、28天有效率分别为48.4%(31/64)、53.1%(34/64)、79.7%(51/64)。肝脏受累是人源化CD25单抗治疗SR-aGVHD第28天疗效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 OR=9.588,95% CI 0.004~0.291, P=0.002)。从人源化CD25单抗治疗开始随访,所有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7.1(0.2~50.8)个月。治疗后12、24个月总生存率分别为63.2%(95% CI 57.1%~69.3%)、52.6%(95% CI 46.1%~59.1%),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8.4%(95% CI 52.1%~64.7%)、49.8%(95% CI 43.4%~56.2%),非复发死亡率分别为28.8%(95% CI 23.1%~34.5%)、32.9%(95% CI 26.8%~39.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脏受累( OR=0.308,95% CI 0.108~0.876, P=0.027)和Ⅲ/Ⅵ度aGVHD( OR=9.438,95% CI 1.211~73.577, P=0.032)是影响移植后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人源化CD25单抗对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SR-aGVHD有较好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西罗莫司替代环孢素预防GVHD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初步探索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中,使用西罗莫司替代环孢素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8年8月1日至2022年10月31日行allo-HSCT,并因肾功能不全使用西罗莫司替代环孢素预防GVHD的11例患者,评估GVHD发生情况,以及肾功能、感染和血栓性微血管病发生情况。结果:11例患者中,单倍型相合移植6例,同胞全相合移植5例。开始使用西罗莫司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30 d(范围7~167 d),使用西罗莫司的中位疗程为52 d(范围9~120 d)。使用西罗莫司同时,1例未合并使用其他预防药物,6例同时联合霉酚酸酯(MMF)及CD25单抗,3例联合MMF,1例联合CD25单抗。11例使用西罗莫司预防GVHD患者中,2例患者发生Ⅲ度急性GVHD;9例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或改善;1例患者发生严重肺部感染并死亡;1例患者出现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11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30 d(范围54~819 d),非复发死亡1例,复发死亡1例。结论:在因肾功能不全而不耐受环孢素的allo-HSCT患者中,基于西罗莫司的替代预防GVHD方案是一种潜在的可行选择,但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仍需进一步优化及前瞻性研究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老龄急性髓系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预处理进展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目前唯一可能治愈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方法。AML的发病中位年龄为68岁,加之人口老龄化的必然趋势,老龄AML患者(60岁及以上)的allo-HSCT领域成为当今研究热点。预处理方案的选择往往对allo-HSCT受者的临床结局起决定性作用。本综述分别总结了经典及最新的预处理方案,并对其产生的临床结局进行比较,以明确不同预处理方案的优势,从而对老龄AML患者进行量身定制地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中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诱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提高对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2021年6月收治的1例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行半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中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诱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为34岁女性,因全身肌肉酸痛10 d余,发热1 d,结合相关检查综合诊断为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诱导化疗后行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输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的过程中出现胸闷、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血压偏低、双下肢水肿,血生化检查提示清蛋白降低,脑钠肽正常,肺部CT提示双侧胸腔和心包积液,考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给予胸腔积液闭式引流、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反应、静脉滴注羟乙基淀粉、补充清蛋白及支持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早期表现不典型,进展迅速,正确诊断、早期给予糖皮质激素和在血容量不足时给予羟乙基淀粉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抗胸腺细胞球蛋白使用过程中突发不明原因胸闷、呼吸困难及全身性水肿时应考虑该病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维奈克拉治疗恶性血液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25例疗效及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观察维奈克拉(VEN)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复发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1年1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接受VEN治疗的25例allo-HSCT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微小残留病(MRD)阳性患者15例(抢先治疗组),形态学复发患者10例(挽救治疗组)。两组VEN剂量均为400 mg/d,联合唑类抗真菌药物时减量至100 mg/d。结果:①抢先治疗组男7例,女8例,中位年龄32(18~52)岁;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1例;MRD阳性至应用VEN中位时间为2.5(0~12.5)个月。VEN中位疗程数为2(1~4)个。第1疗程治疗第7天VEN中位血药浓度为1 945(688~5 383)μg/L。VEN治疗1疗程后8例患者MRD转为阴性(获得主要反应),4例MRD较治疗前下降50%,3例无效,总体反应率(ORR)为80%(12/15)。9例治疗第7天VEN血药浓度<1 000 μg/L或>3 000 μg/L患者中3例(33.3%)MRD转阴,6例VEN血药浓度1 000~3 000 μg/L患者中5例(83.3%)MRD转阴。5例患者出现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5例患者出现3/4级血小板减少,无新发严重感染致死病例。②挽救治疗组男7例,女3例,中位年龄44(28~59)岁;AML 6例,ALL 2例,不典型慢性髓性白血病(aCML)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有多系发育异常(MDS-RCMD)1例;复发至应用VEN中位时间为0(0~1)个月;VEN中位疗程数为1(1~2)个;第1疗程治疗第7天VEN中位血药浓度为2 419(1 200~6 155)μg/L。VEN治疗1疗程后3例获得完全缓解(CR)(主要反应),3例获得部分缓解(PR),4例无效,ORR为60%(6/10)。4例治疗第7天VEN血药浓度>3 000 μg/L患者中1例获得CR,6例VEN血药浓度1 000~3 000 μg/L患者中2例获得CR。10例患者均出现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及3/4级血小板减少。1例患者因严重肺感染死亡。③中位随访4.5(1~8.5)个月,抢先治疗组、挽救治疗组总生存(OS)率分别为(70.2±12.7)%、(50.0±15.8)%( χ2=1.873, P=0.171)。1疗程VEN治疗获得主要反应、未获得主要反应患者的OS率分别为(90.9±8.7)%、(36.2±14.7)%( χ2=6.843, P=0.009)。3例存在TP53突变的患者在VEN治疗后均获得主要反应。 结论:应用VEN对allo-HSCT后复发的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抢先/挽救治疗有一定疗效且耐受性良好,监测VEN血药浓度有望提高疗效。VEN抢先/挽救治疗1个疗程未获得主要反应的患者预后较差,需尽早转换其他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