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合并膀胱结石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inverted papilloma of bladder,IPB)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儿童IPB更为罕见。天津市儿童医院收治1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合并膀胱结石患儿,经尿道膀胱镜检查后,考虑膀胱肿瘤位于左侧输尿管开口处,遂行膀胱肿物切除、左侧输尿管膀胱再吻合、膀胱造瘘以及膀胱切开取石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随访1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结直肠憩室病554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结直肠憩室病患者多数无临床症状,易被忽视;但其并发症如憩室炎、憩室出血甚至憩室穿孔对患者危害极大。本研究旨在分析结直肠憩室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以为临床诊治憩室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纳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于2009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经CT、肠镜、消化道造影或经手术证实的结直肠憩室病5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排除伴有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长期服用免疫抑制性药物者、伴有慢性肝、肾功能衰竭者和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析指标包括患者性别、发病年龄、临床症状、病变部位、治疗方案以及转归。结肠憩室炎分级参照世界急诊外科学学会(WSES)制定的标准分为5级,0级为单纯性憩室炎;1~4级为复杂性憩室炎。结果:554例结直肠憩室病患者中,男性358例(64.6%),中位年龄63岁。191例(34.5%)伴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其中113例(20.4%)慢性便秘和腹胀,78例(14.1%)为慢性腹泻和腹痛。有406例患者经结肠镜检查发现,465例经CT检查发现,25例经消化道造影检查发现,3例为术中发现。其中多发憩室339例(61.2%),单发憩室215例(38.8%)。病变位于结肠424例(76.5%),其中升结肠者205例(37.0%);结直肠多部位118例(21.3%),直肠12例(2.2%)。憩室直径中位数7 mm,其中≥30 mm者78例(14.1%)。49例(8.8%)表现为急性憩室炎,其中13例为单纯性,36例为复杂性。36例复杂性憩室炎中,男性29例(80.6%),发病前反复发作腹痛伴发热27例(75.0%);9例并发乙状结肠穿孔,8例并发乙状结肠或直肠上段憩室膀胱瘘,均予以手术治疗;另有19例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其中男性18例,病变位于升结肠者11例;13例经保守治疗后治愈,4例内镜下止血,2例手术。结论:结直肠憩室病以男性多见,CT和结肠镜为主要诊断方法。复杂结肠憩室炎的症状与憩室位置有关,除采取对症措施外,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收集浅表性膀胱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膀胱肿瘤部分切除术,试验组患者则给予经尿道膀胱肿瘤超脉冲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总出血量、手术时间、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最大尿流率,以及两组患者24个月内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患者比较,治疗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最大尿流率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最大尿流率比较均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术中总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非手术区域复发、前列腺窝内复发情况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效果显著,相较于膀胱肿瘤部分切除术而言经尿道膀胱肿瘤超脉冲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术中出血更少,手术持续时间更短.但值得注意的是手术质量的好坏与前列腺窝内复发有着一定关系,术者应严格避免医源性种植转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血清CXCL5水平与原发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外科治疗后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血清趋化因子配体5 (CXCL5)水平与原发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外科治疗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本院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微创外科中心泌尿外科收治的52例原发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选取同一时间来本院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志愿者作 为对照组.检测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CXCL5水平.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随访,记录患者复发率,并分析CXCL5对患者术后复发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中有25例(48.08%)复发;观察组术前血清CXCL5水平(878.9±249.8)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4.9±79.5)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934,P<0.05).不同肿瘤直径、数目、肿瘤分期及分级的患者血清CXCL5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直径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肿瘤数量及分级与肿瘤复发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肿瘤直径≥5 cm、肿瘤分期T3与肿瘤复发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CXCL5诊断膀胱癌患者复发的临界值为798.85 pg/mL,其灵敏度为92.00%,特异度为85.19%.[结论]血清CXCL5水平可初步判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对判断术后复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早期宫颈癌局部巨块型患者行阴式广泛子宫切除术的并发症相关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总结分析早期宫颈癌局部巨块型患者行阴式广泛子宫切除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方法.方法 收集石家庄市第一医院201 1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早期宫颈癌病例(Ⅰ A2-ⅡA期)资料,筛选出行阴式广泛子宫切除术+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者共258例,分为观察组(局部巨块组)和对照组(常规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先期化疗对局部巨块型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情况.结果 观察组(Ⅰ B2/Ⅱ1 A2期)93例发生并发症26例(27.9%),高于对照组(Ⅰ A2/Ⅰ B1/ⅡA1期)165例中的28例(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膀胱损伤发生率高于对照组(5例vs 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局部巨块型早期宫颈癌患者,先期化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例(15.8%),低于单纯手术组的20例(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期化疗组输尿管损伤发生率低于单纯手术组(0例vs 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余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巨块型(Ⅰ B2/ⅡA2期)早期宫颈癌患者行阴式广泛子宫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先期化疗能够缩小病灶体积,减少病灶充血,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腹股沟切口在后腹腔镜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根治术中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腹股沟切口在后腹腔镜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本院收治的行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及膀胱袖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切口的部位将其分为腹股沟切口组(n=33)和腰部切口组(n=17).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镇痛治疗、切口愈合情况及切口美容满意度(不满意、较满意、满意).[结果]腰部切口组切口脂肪液化、切口疝、腰腹部不对称发生率以及术后镇痛治疗率明显高于腹沟切口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股沟切口组住院天数短于腰部切口组,切口美容满意度方面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68个月,腹股沟切口组肾盂及输尿管上段复发率为9.09%(3/33)低于腰部切口组的11.76%(2/1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9,P=0.793);腹股沟切口组输尿管中下段,复发率为6.06%(2/33)低于腰部切口组的29.41%(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64,P=0.027<0.05).[结论]后腹腔镜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根治术选择腹股沟切口安全有效,且具有创伤小、切口相对美观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手术情况及复发率.[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本院接受子宫切除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96例,按照患者意愿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每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总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手术失血量少于开腹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并发症(膀胱损伤、肠管损伤等)发生率为2.0%(1/48),明显低于开腹组的16.7%(8/4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静脉血栓、输尿管瘘、切口感染、远处转移等)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治疗中,腹腔镜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并发症等方面均优于传统开腹方式,且两种手术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基本相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HOLTUR与TURis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分析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HOLTUR)与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TURis)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整体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H组50例行HOLTUR治疗,T组50例行TURis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单发肿瘤手术时间、多发肿瘤手术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肿瘤复发率.结果 H组单发肿瘤手术时间明显少于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多发肿瘤手术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组术后无不良反应发生,T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H组与T组的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0.0%(5/50)、16.0%(8/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后对两组肿瘤进行病理分级,H组患者中9例为高级肿瘤,41例为低级肿瘤;T组患者11例为高级肿瘤,39例为低级肿瘤,两组患者肿瘤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与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均可获得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而与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相比,钬激光切除术对于单发肿瘤的切除手术时间更短,更为重要的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时可有效防止膀胱穿孔及闭孔神经反射的出现,适合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聚乙二醇电解质联合蓖麻油在膀胱癌手术患者术前肠道准备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电解质联合蓖麻油在膀胱癌手术患者术前肠道准备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拟实施膀胱癌手术的120例患者,收治时间为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蓖麻油备肠,研究组同时常规方法+聚乙二醇电解质联合蓖麻油灌肠,对比两组患者的肠道清洁度、手术后血电解质异常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 研究组患者肠道清洁度Ⅰ级(73.33%)、Ⅱ级(26.67%),对照组肠道清洁度Ⅰ级(55.55%)、Ⅱ级(41.67%)、Ⅲ级(3.33%),研究组的肠道清洁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恢复时间、肠功能正常恢复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电解质异常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67%(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 (P<0.05).结论 聚乙二醇电解质联合蓖麻油在膀胱癌手术患者术前准备中能提高肠道清洁度、降低电解质异常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紫杉醇+顺铂化疗同步三维适形放疗对子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紫杉醇(PTX)+顺铂(DDP)(TP方案)化疗同步三维适形放疗(3D-CRT)对子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方法]84例接受子宫颈癌根治术治疗患者,术后40例接受同步放化疗作为A组,44例接受单纯放疗作为B组,A组采用TP方案化疗同步3D-CRT,B组单用3D-CRT,比较两组疗效及毒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转移率及生存率.[结果]A组完全缓解率、客观有效率分别为30.00%(12/40)、82.50%(33/40),明显高于B组的11.36%(5/44)、61.36%(27/44)(P<0.05).A组各级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放射性膀胱炎及Ⅰ~Ⅱ级血小板计数减少发生率均略高于B组,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组术后2年、3年复发、转移率略低于B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术后3年生存率及总生存期均高于B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TP化疗同步3D-CRT可提高肿瘤控制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