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五行学说经络呼吸排痰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 探讨基于五行学说经络呼吸排痰法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索其对COPD患者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经典病房2022年8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96例COPD稳定期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五行学说经络呼吸排痰法护理干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肺功能[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最大自主通气量(maximalvoluntaryventilation,MVV)、呼吸困难评分]、中医症候积分、6分钟步行实验(6-minute walk test,6MWT)、COPD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OPT CAT)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免疫功能指标(CD4+、CD4+/CD8+)、心理状态指标[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炎性因子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及GQOLI-74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FEV1、FVC、MVV、6MWT、免疫功能指标较干预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呼吸困难评分、SDS评分、SAS评分、COPD CAT评分、炎性因子指标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基于五行学说经络呼吸排痰法护理干预可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临床症状及抑郁焦虑状态,有效提升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降低炎性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慢性乙型肝炎经阴道分娩产妇第二产程中实施侧卧位自主分娩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经阴道分娩产妇在第二产程中实施侧卧位并配合自主用力的分娩方式,对乙肝母婴传播率和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经阴道分娩的200例慢性乙型肝炎初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在第二产程中选择侧卧位并自主用力,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膀胱截石位,比较两组分娩结局和HBV母婴传播率。结果: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41.91±22.43)min,产时出血量(135.00±62.16)m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2.057、2.234; P<0.05)。观察组会阴侧切10例,低于对照组;自然裂伤90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无手术助产及新生儿窒息情况,对照组分别为3例和2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时检测HBsAg阳性检出者,观察组为12例,对照组为1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新生儿7月龄时检测,均无HBsAg阳性检出者。 结论:乙肝病毒携带产妇在第二产程中采用侧卧位并配合自主用力的分娩方式,不会增加乙肝母婴传播风险,能够有效缩短第二产程的时间、减少会阴部的损伤及产时出血量、降低新生儿产时暴露的机会,母婴结局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临床护理路径对重症肺炎急救护理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肺炎急救护理中的护理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重症肺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临床护理路径,2组均进行1个月护理,比较2组症状改善时间、肺功能水平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1个月憋喘改善时间、退热改善时间、肺部啰音改善时间分别为(3.45 ± 1.06)、(3.48 ± 1.08)、(4.31 ± 0.49) d,均短于对照组的(7.01 ± 1.42)、(4.56 ± 1.32)、(6.62 ± 0.79)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9.642、7.375、6.189, P<0.05);护理后1个月观察组最大自主分钟通气量(MVV)、肺活量(VC)及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均高于护理前( P<0.05);护理后1个月观察组MVV(71.42 ± 18.75) L,VC(72.41 ± 17.74)%和FEV 1(67.36 ± 18.48) L,均高于对照组的(62.38 ± 16.69) L,(60.18 ± 15.69)%和(59.15 ± 17.13)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6.393、5.544、7.491, P<0.05);观察组护理后护理方法、护理内容、护理形式、护理服务态度及护理效果满意度为97.78%(44/45)、95.56%(43/45)、97.78%(44/45)、93.33%(42/45)、95.56%(43/45),均高于对照组的80.00%(36/45)、90.48%(38/45)、82.22%(37/45)、77.78%(35/45)、80.00%(3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5.412~9.581, P<0.05)。 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用于重症肺炎患者急救护理中效果理想,能缩短症状消失时间,提高患者肺功能水平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生物反馈与六磨汤联用治疗功能性便秘气秘证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评价生物反馈与六磨汤联用治疗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气秘证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8年1月-2019年12月北京市肛肠医院120例FC气秘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六磨汤。2组均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于静息状态下测定肛管静息压(resting anal pressure,RAP),用力收缩肛门测定肛管最大自主收缩压(anal maximalcontraction pressure,AMCP),保持放松状态并向直肠气囊内注入气体记录直肠感觉阈值(rectal sensation threshold,RST)及直肠最大耐受量(rectal maximum tolerance,RMT);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及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P物质、NO水平;记录不良事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3%(50/56)、对照组为64.4%(38/5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90, P=0.002)。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 t=-15.36, P<0.01);RAP[(48.31±4.15)mmHg比(53.64±5.46)mmHg, t=-5.88]、RST[(30.14±3.17)ml比(35.42±3.12)ml, t=-9.00]、RMT[(154.21±15.27)ml比(160.61±16.38)ml, t=-2.16]低于对照组( P<0.05),AMCP[(156.67±15.62)mmHg比(132.26±13.21)mmHg, t=9.07]高于对照组( P<0.01);P物质高于对照组( t=9.08, P<0.01),NO低于对照组( t=-6.58, P<0.01)。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 结论:生物反馈与六磨汤联用可有效缓解FC气秘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肛门直肠动力学指标,调节肠神经递质水平,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持续肺康复训练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与噻托溴铵对中重度COPD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分析持续肺康复训练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与噻托溴铵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枣庄市峄城区人民医院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中重度COPD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实施持续肺康复训练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与噻托溴铵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肺康复训练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与噻托溴铵治疗。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入组时、治疗第1天、治疗后第2周、第4周和第8周的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 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 1%pred)、最大自主通气量(MVV)]、生活质量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第2周、第4周和第8周FEV 1/FVC、FEV 1%pred和MVV明显较入组时提高,对照组治疗后第2周FEV 1/FVC、MVV及治疗后第2周和第4周FEV 1%pred均明显高于入组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2组治疗后第4周、第8周FEV 1/FVC、FEV 1%pred和MVV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2周、第4周、第8周CAT评分明显低于入组时,对照组治疗后第2周CAT评分明显低于入组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2组治疗后第4周、第8周CAT评分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2周、第4周、第8周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入组时,对照组治疗后第2周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入组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2组治疗后第4周、第8周SAS评分和SDS评分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持续肺康复训练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与噻托溴铵能更好地改善COPD患者气道阻塞症状和心理状态,增强其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基于冬病夏治理论的中医健康教育及护理对肺肾虚寒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干预效果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研究基于冬病夏治理论的中医健康教育及护理对肺肾虚寒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干预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丽水市中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肺肾虚寒型COPD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实施基于冬病夏治理论的中医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钟用力呼吸量(FEV 1)和最大自主通气量(MVV)、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生活质量评分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FVC[(87.52±3.26)mL]、FEV 1[(82.04±4.82)mL]及MVV[(64.02±2.24)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6.89±2.88)mL、(71.16±4.67)mL和(56.93±2.17)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5.45、-10.25、-14.37,均 P < 0.001);呼吸症状[(24.42±5.21)分]、活动受限[20.22±6.45)分]及SGRQ分值[(18.43±5.92)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7.25±4.63)分、(32.16±7.28)分和(30.90±7.1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1.64、7.76、8.48,均 P < 0.001);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7.50%(39/40)]明显高于对照组[85.00%(3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3.91, P < 0.05)。 结论:基于冬病夏治理论的中医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在肺肾虚寒型COPD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免疫抑制介导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株感染性肺炎模型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建立免疫力低下大鼠感染耐药株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模型,为临床防治细菌性肺炎提供动物模型支持。方法:筛选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株后,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环磷酰胺对照组(腹腔注射45 mg/kg环磷酰胺)、细菌感染组(气管滴注1.5×10 8 CFU鲍曼不动杆菌悬液)、细菌感染+免疫抑制组(腹腔注射45 mg/kg环磷酰胺+气管滴注1.5×10 8 CFU鲍曼不动杆菌悬液);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感染前和感染后3、7 d外周血CD4 +、CD8 +、NK细胞比例;使用肺功能仪检测造模后3、7 d最大吸气流量(PIF)、最大呼气流量(PEF)、潮气量(Vt)、第2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 200/FVC);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IL-6、TNF-α及IL-10水平;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形态;细菌培养计数观察肺组织细菌负荷。 结果:环磷酰胺对照组、细菌感染组和细菌感染+免疫抑制组大鼠造模后均出现自主活动减少,细菌感染组和细菌感染+免疫抑制组大鼠可闻及肺部啰音;与正常组比较,环磷酰胺对照组大鼠外周血中CD4 +及NK细胞中CD11b比例减少,CD8 +比例增加,细菌感染组大鼠PIF、PEF、Vt及FEV 200/FVC降低,肺泡灌洗液中IL-6、TNF-α水平增加,IL-10水平降低,肺组织细菌负荷增多,并伴有轻度的肺泡壁增宽和炎症细胞浸润( P<0.05, P<0.01);与环磷酰胺对照组和细菌感染组比较,细菌感染+免疫抑制组大鼠外周血中CD4 +比例减少,CD8 +比例增加,PIF、PEF、Vt及FEV 200/FVC减少,肺泡灌洗液中IL-6、TNF-α水平增加,IL-10水平降低,肺组织细菌负荷增多,肺泡壁增宽和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加重,且细菌感染+免疫抑制组大鼠外周血NK细胞中CD11b比例显著低于细菌感染组( P<0.05, P<0.01)。 结论:本实验采用鲍曼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联合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剂构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细菌性肺炎模型,均能成功构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性肺炎模型,其中鲍曼不动杆菌联合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剂构建肺炎模型较为严重,可能与环磷酰胺降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加重肺部细菌感染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以家庭为主的自主运动锻炼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主的自主运动锻炼对肺癌患者运动能力、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3月于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并行化疗的16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后均行两个周期的辅助化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1周后进行为期3个月的家庭自主运动锻炼,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能力、呼吸功能、焦虑、抑郁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试验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试验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以家庭为主的自主运动锻炼可改善肺癌患者的呼吸功能,增加6 min步行距离,并改善患者焦虑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正压拔管与负压拔管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探讨正压拔管和负压拔管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行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南通大学附属南京江北医院ICU收治的行机械通气后成功通过自主呼吸试验(SBT)的10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压拔管组(53例)和负压拔管组(52例)。拔管时所有患者均取半卧位(抬高床头30°~45°),清除口、鼻、咽喉及气管内分泌物。负压拔管组断开呼吸机,将吸痰管插入气管导管并越过远端开口,行气管内持续负压吸引,同时抽空气管导管气囊后,将吸痰管随同气管导管一起拔出;正压拔管组不断开呼吸机,在原有SBT模式下,指导患者用力吸气,当患者达到吸气高峰时,抽空气囊后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后两组均给予鼻导管吸氧(氧流量5 L/min)。记录两组患者拔管后5 min及1 h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 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观察两组患者拔管后30 min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急促、心动过速、血压升高、血氧饱和度下降)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严重呛咳、气道高反应、肺炎)。 结果:拔管后5 min,正压拔管组患者PaO 2明显高于负压拔管组〔mmHg(1 mmHg≈0.133 kPa):123.4±30.2比111.0±21.1, P<0.05〕,pH值和PaCO 2略低于负压拔管组〔pH值:7.411±0.042比7.419±0.040,PaCO 2(mmHg):39.7±4.7比40.5±5.6〕,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拔管后1 h,正压拔管组患者pH值、PaO 2、PaCO 2均略低于负压拔管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拔管后30 min内,正压拔管组呼吸急促、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及血氧饱和度下降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负压拔管组〔呼吸急促:9.4%(5/53)比28.8%(15/52),心动过速:15.1%(8/53)比32.7%(17/52),血压升高:11.3%(6/53)比30.8%(16/52),血氧饱和度下降:7.5%(4/53)比34.6%(18/52),均 P<0.05〕,严重呛咳发生率亦明显低于负压拔管组〔9.4%(5/53)比30.8%(16/52), P<0.05〕,但两组间气道高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1/53)比5.8%(3/52), P>0.05〕。两组患者均未在拔管后48 h内发生肺炎。 结论:正压拔管能保证ICU行机械通气患者得到充分氧合,避免低氧,还能降低严重呛咳发生率,有利于生命体征的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和CHAID决策树模型的单肺通气期间低氧血症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借助logistic回归模型和 χ2自动交互检测法(Chi-squared automatic interaction detector, CHAID)决策树模型探讨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 OLV)期间发生低氧血症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6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OLV胸科手术的患者142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BMI、Hb水平、吸烟史、手术侧(左/右)、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 FEV 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率(percentage of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 to forced vital capacity, FEV 1/FVC)、自主通气时PaO 2、侧卧位10 min时PaO 2、侧卧位10 min时依赖肺和非依赖肺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值(d-P ETCO 2)等资料。根据OLV期间是否发生过低氧血症将患者分为低氧血症组(23例)和未发生低氧血症组(119例)。对两组患者的变量资料进行单因素关联性分析,其中 P<0.05的变量用于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和CHAID决策树模型,分析胸科手术患者OLV期间发生低氧血症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结果:142例行OLV胸科手术的患者中,低氧血症的发生率为16.20%(23/142),单因素关联性分析显示BMI、手术侧(左/右)、FEV 1/FVC、侧卧位10 min时PaO 2和d-P ETCO 2与低氧血症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进一步logistic建模结果提示:侧卧位10 min时d-P ETCO 2[比值比(odds ratio, OR)0.52,95%CI 0.36~0.75, P<0.001]、FEV 1/FVC( OR 0.82,95%CI 0.70~0.97, P=0.016),侧卧位10 min时PaO 2( OR=0.98,95%CI 0.96~1.00, P=0.018)对低氧血症发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CHAID决策树结果提示:侧卧位10 min时d-P ETCO 2、FEV 1/FVC和BMI是低氧血症结局发生的影响因素,树的首层是根据患者侧卧位10 min时d-P ETCO 2的水平划分,树的第二层对于侧卧位10 min时d-P ETCO 2在(1,4]之间或者>4的患者分别根据BMI和FEV 1/FVC水平进行划分,侧卧位10 min时d-P ETCO 2和FEV 1/FVC、侧卧位10 min时d-P ETCO 2和BMI之间分别存在相互作用。 结论:侧卧位10 min时d-P ETCO 2和FEV 1/FVC对OLV期间低氧血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且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相互关系。logistic回归模型和CHAID决策树模型之间互为验证,能更高效地识别出OLV期间发生低氧血症的高危人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