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自由度载人离心机弹性边界下的模态测试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针对三自由度载人离心机系统结构复杂、转动惯量高等特点,探讨其在弹性边界下的模态测试方法.方法:以三自由度载人离心机为测试对象,参照GJB 2706A-2008《航天器模态试验方法》和GB/T 11349.3-1992《机械导纳的试验确定 冲击激励法》在离心机弹性边界下使用力锤作为激励源开展模态测试.每个激励位置锤击4次,对4次锤击数据进行线性平均计算后得出结果.利用三自由度加速度传感器、64通道数据采集仪收集数据,基于Test.Lab模态测试分析软件,采用频率响应函数对模态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激励信号在30 Hz频段内相干系数不低于0.8;系统前3阶固有频率分别为9.15、15.66、19.22 Hz,均为扭转振型;在Z18和Z21激励位置下,系统一阶频率均为9.15 Hz左右,二阶和三阶频率也一致.结论:力锤测试法可用于三自由度载人离心机的模态测试,能够保障设备运行的安全性、提高受试者的舒适性,对指导后续的结构优化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功能性口罩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佩戴口罩能有效阻断传染源,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重要举措,同时佩戴口罩还能阻挡空气中的颗粒物,减少有害颗粒或气体的吸入.而功能性口罩是具有高效性、舒适性、可降解性、功能可再生与重复性以及个性化等特征的口罩统称.基于国内民众对功能性口罩的需求,汇总了国内外关于功能性口罩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活性炭口罩、中草药口罩、纳米纤维薄膜口罩、抗菌抗病毒型口罩、可生物降解型口罩、自清洁型口罩、智能口罩等7种功能性口罩的优越性和应用潜力,提出该类口罩在现实使用中的不足,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旨在为研发便捷、多功能并存、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新型口罩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两种更换鼻空肠管方法在后组神经损伤昏迷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两种更换鼻空肠管方法在后组神经损伤的昏迷患者中应用的舒适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福建省立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5例需要更换鼻空肠管的颅脑术后伴后组神经损伤的昏迷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3例,以旧管带新管将新管插入空肠,然后拔除旧管;对照组32例,先拔除旧管,再徒手插入新管。两组均在换管后完成视觉模拟评分(VAS)和X线腹部平片确认。结果:观察组不适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推荐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0)。以X线腹部平片诊断为标准,观察组判断准确33例,对照组准确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以旧管带新管更换鼻空肠管可以减轻患者不适,提高家属推荐评分,置管的成功率较高,是颅脑术后伴后组神经损伤的昏迷患者更换鼻空肠管的较好方法,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时代的发展,医疗技术水平不断进步,氧气疗法已经成为临床诊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临床中为患者提供的基础性诊治方式,而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能够在对患者进行呼气末正压效应、加温加湿、持续对鼻咽部生理无效腔冲刷的同时,还具有舒适性,因此取代普通氧疗及部分无创通气诊治,成为临床治疗的首选。HFNC由于其独特的生理效应,广泛运用于临床当中。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为常见睡眠障碍性疾病,导致患者睡眠结构紊乱,反复发生憋醒等症状,增加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病及病死率,因此及时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十分重要。HFNC不仅能够提供高流量气流及相应气道压力,还具有较高耐受性,因此已逐渐运用于OSAHS患者的治疗中,该研究针对HFNC的生理效应及在OSAHS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为同行业学者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智慧重症监护病房助力重症医疗可及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过去半个世纪重症医学取得迅猛的发展,危重症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提高,然而与专业快速发展不匹配的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基础建设逐渐出现短板及ICU人文关怀发展滞后。然而,随着医疗行业数字化的快速发展,应用5G和人工智能(AI)技术构建智慧化ICU将逐步解决重症医学人力物力缺乏、报警准确性低、响应速度及能力不足等短板;同时通过加强人性化关怀着重改善患者就诊舒适性,增加ICU人文关怀属性,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提高对危重症患者的医疗服务和人文关怀水平。本文通过回顾ICU发展历史,明确智慧ICU建设的必要性以及智慧ICU建设后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而后阐明了智慧ICU建设的3个组成部分:智慧化空间与环境管理、智慧化设备与物品管理、智慧化监护与诊疗。最终通过智慧ICU实现以人为本的诊疗理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可调节腋臭加压带在腋部手术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探讨新型可调节腋臭加压带的应用效果。2019年1—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门诊手术室行腋窝区域抽吸刮除术患者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18~49岁(31±5)岁;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第1次换药后穿戴搭扣式腋臭衣,试验组患者第1次换药后穿戴新型可调节腋臭加压带,并于首次穿戴弹力衣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评分,1个月后通过电话随访,比较两组患者舒适度、每次穿戴所需人员数量、每次穿戴所需时间、活动自如度、并发症发生率、1个月内弹力衣穿戴依从性。试验组患者舒适度由(4.33±1.75)分提高至(8.93±0.76)分,1个月内穿戴弹力衣天数由(7.50±0.32) d增至(29.80±0.46) d,活动自如度由(2.10±0.72)分增至(4.10±0.6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每次穿戴所需人员数量由(3.0±1.2)人减少至1人,每次穿戴所需时间由(8.0±1.5) min减少至(1.5±0.5) min,疼痛度由(4.65±1.04)分降至(3.80±0.8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新型可调节腋臭加压带用于临床可提高患者舒适度、活动自如度,减少穿戴人力、穿戴时间、降低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气管导管固定装置在经口气管插管"双固定"中的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新型气管导管固定装置在成人急诊科危重患者经口气管插管"双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6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胶布加寸带固定法;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98例作为试验组,采用新型气管导管固定装置"双固定"法。比较2组患者气管插管移位程度、口腔清洁程度、面部皮肤过敏及损伤情况、舒适度情况。结果:试验组气管移位率为轻度11.2%(11/98),中度5.1%(5/98),对照组为轻度24.2%(15/62),中度14.5%(9/62),重度6.5%(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值为-4.021, P<0.01);面部皮肤过敏及皮肤损伤发生率为6.1%(6/98),0,对照组为24.2%(15/62),11.3%(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24.48, P<0.01)。试验组舒适度评分为(1.05 ± 1.01)分,对照组为(2.10 ± 1.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4.920, P<0.01)。 结论:新型气管导管固定装置"双固定"应用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其视觉美观,且牢固性、舒适性好,可以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一种多组合便携式输液辅助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静脉输液是药物治疗的重要给药途径,输液安全是医护人员关心的重要问题,长时间及多条液路同时输注给患者带来不便,多个三通开关并联输注有可能导致液路中断,严重可危及患者生命。为解决这些临床问题,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及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的医务人员设计了一种多组合便携式输液辅助装置,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22 2 0226073.2)。该装置主要由胶布贴、卡座和管路组成,还包括三通阀和混合腔,可根据临床需求选择不同模式的输液辅助装置。该装置操作简单方便,解决了多条液路输注堵管难题,提高了输液安全性及舒适性,能满足临床多种情况下液体输注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多区正向光学离焦镜片对近视儿童视觉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近视儿童配戴多区正向光学离焦镜片后的主观视觉质量,并与角膜塑形镜、单焦点镜片相比较。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2020年7—10月在南宁爱尔眼科医院视光中心配戴多区正向光学离焦镜片31例(31眼) (DIMS组)、OK镜32例(32眼) (OK镜组)、单焦点镜片30例(30眼) (SV组)共93例(93眼)近视患者。配戴矫正镜片1个月后,采用Oculus视功能检查仪对3组进行全程视力、对比敏感度、中间视觉、眩光、立体视等主观视觉质量检查。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秩和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组患儿戴镜后近、远视力相对于基线期变化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近、远立体视锐度当中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在600″~200″立体视视锐度的人数分别都是最少的。3组之间的对比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7.96, P<0.001),合格例数最多的DIMS组有20例(65%)被检者对比敏感度≤15%。DIMS组在有无眩光情况下,对比度等级(1:2.7、1:2.0)的通过率均高于OK镜组、SV组,且1:2.0对比度等级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立体视锐度与年龄呈负相关( r=-0.30, P=0.008),与屈光度数无相关性。眩光与对比敏感度间呈正相关( r=0.64, P<0.001),与性别、年龄、屈光度分析均无相关性。 结论::多区正向光学离焦镜片相对于角膜塑形镜及单焦点镜片而言,可提供更好的主观视觉质量,有好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术前验光及单眼视模拟专家共识(2023)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近年来,激光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已成为矫治近视及老视等屈光不正的重要方式之一,为我国成年人屈光不正的矫正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目前,不断提高相关患者的视觉和生活质量仍是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追求的最终目标,而精确的术前验光和单眼视耐受性模拟是保证手术有效性、实现患者最优视觉质量、同时达到患者术后舒适性的重要环节,但目前我国仍缺乏规范的验光流程、术前相关检查项目及结果判断的标准化,以及术前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的要点。为规范从事屈光临床研究者及相关从业人员的术前检查流程和检查方法,中国民族卫生协会眼学科分会屈光学组组织我国相关领域专家,在复习和研究国内外循证医学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归纳我国临床存在的、亟待解决的相关问题,结合本专业领域专家的临床实践,充分讨论并制定《中国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术前验光及单眼视模拟专家共识(2023)》,就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前主觉验光、客观验光、主客观结合验光、主视眼判断、双眼视觉功能检查及单眼视耐受性试戴模拟等临床问题提出专家推荐意见,旨在提高从事屈光诊疗的专业人员及相关从业人员对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术前验光和单眼视试戴模拟的精确度及合理评估患者的耐受程度,使我国激光角膜屈光手术验光诊疗工作更加规范化、个性化和人文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