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尿中苯乙烯代谢产物测定的分散液液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建立苯乙烯尿中代谢产物苯乙醇酸和苯乙醛酸的分散液液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测定方法。方法:以正辛醇为萃取剂,乙醇为分散剂,对尿中苯乙醇酸和苯乙醛酸进行萃取,涡旋离心后取上层液体,以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结果:苯乙醇酸在0~10.0 mg/L浓度范围内的线性相关系数>0.999,方法检出限为9.9 μg/L,加标回收率为86.1%~101.6%,日内精密度( RSD)为1.07%~3.76%,日间精密度( RSD)为1.24%~3.33%。苯乙醛酸在0.0~2.0 mg/L浓度内的线性相关系数>0.999,方法检出限为2.6 μg/L,加标回收率为88.8%~100.3%,日内精密度( RSD)为1.02%~3.17%,日间精密度( RSD)为1.59%~2.41%。 结论:本方法方法检出限低,富集倍数高,灵敏度好,适用于职业接触苯乙烯人群尿中苯乙醇酸和苯乙醛酸的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尿中苯乙醛酸和苯乙醇酸测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建立尿中苯乙醛酸(PGA)和苯乙醇酸(MA)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方法:于2022年4月开展研究,尿样经初始流动相直接稀释,过膜后以Waters HSS T3色谱柱分离,在负电离模式(ESI -)、多反应监测(MRM)条件下分析,外标法定量测定人尿中PGA、MA的含量。 结果:PGA和MA的测定在10~1 000 n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 r为0.999 9。PGA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y=1 141.4 x+2 157.3,方法检出限和定量下限为0.081 ng/ml和0.269 ng/ml,加标回收率为90.47%~99.83%;MA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y=62.8 x+140.3,方法检出限和定量下限为0.551 ng/ml和1.836 ng/ml,加标回收率为92.75%~101.09%;PGA和MA的批内精密度和批间精密度均<5%。 结论:建立了尿中PGA和MA测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法,样品前处理操作简单,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均满足标准要求,可用于普通人群和职业接触人群尿中PGA和MA的监测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生儿败血症代谢物群特点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er,UHPLC/Q-TOF-MS)技术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前瞻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为败血症组,选择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取患儿入院第1天/体检当天的静脉血标本,采用UHPLC/Q-TOF-MS技术进行代谢组学分析,探讨败血症患儿代谢产物特点。结果:共纳入败血症组20例,对照组10例。败血症组患儿血苯丙氨酸、法尼基焦磷酸、6-磷酸葡萄糖、乳糖、4-羟基甲苯丁酰胺、伊洛前列素、顺式8,11,14,17-二十碳四烯酸、皮质酮、雌三醇3-硫酸盐16-葡糖醛酸、苯乙酰胺、血氧烷B2、二氯二甲基二乙胺共12种代谢产物高于对照组( P<0.05),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这些代谢物进行可信度分析,得到7种可信度较高的代谢物,分别为4-羟基甲苯丁酰胺、皮质酮、雌三醇3-硫酸盐16-葡糖醛酸、法尼焦磷酸、6-磷酸葡萄糖、苯乙酰胺、苯丙氨酸。 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代谢产物明显异常,4-羟基甲苯丁酰胺、皮质酮、雌三醇3-硫酸盐16-葡糖醛酸、法尼基焦磷酸、6-磷酸葡萄糖、苯乙酰胺、苯丙氨酸7种代谢物水平明显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瓦斯爆炸致大鼠复合伤的血清代谢组学变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瓦斯爆炸致大鼠复合伤的血清代谢组学变化,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于2018年4月,应用煤矿瓦斯爆炸大型巷道实验和爆炸测试系统模拟瓦斯爆炸实验。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不参与爆炸)、近距离(40 m)组、中距离(160 m)组和远距离(240 m)组,每组8只。爆炸后,分别检测不同组大鼠2 h呼吸功能和48 h神经行为变化;48 h后麻醉处死大鼠,分离大鼠血清以及肺脏、肝脏等组织,通过HE染色观察肺脏和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应用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UPLC-Orbitrap Elite/MS)代谢组学方法检测血清样本,主成分分析评价组间代谢谱差异,筛选并鉴定差异性代谢物,分析代谢通路。结果:爆炸2 h后,与对照组比较,不同爆炸组大鼠的呼吸频率、每分钟通气量、最大吸气流量、最大呼气流量和1/2潮气量呼气流量明显减低( P<0.05),呼吸间歇、吸气时间和2/3潮气量所需时间明显增加( P<0.05);而爆炸48 h后,40 m组、160 m组大鼠神经行为指标停留时间明显增加( P<0.05),运动距离明显减少( P<0.05)。HE染色结果显示,各爆炸组大鼠肺脏组织和肝脏组织结构破坏,细胞排列紊乱,有炎性细胞浸润,有出血和水肿等表现。代谢组学分析显示,组间代谢谱差异明显,血清样本中共鉴定出乌头酸、柠檬酸、烟酰胺、丙酮酸等18个差异代谢物,涉及谷氨酰胺和谷氨酸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柠檬酸循环(TCA循环)等12条主要代谢通路。 结论:瓦斯爆炸可导致大鼠多脏器系统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烟酸和烟酰胺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TCA循环等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初诊多发性骨髓瘤的代谢轮廓及其代谢通路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的代谢物轮廓和代谢通路。方法:收集2016—2017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初次确诊MM患者(55例)的血清,收集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人群(37例)的血清作为对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初治MM患者与健康人群血清进行高通量检测及鉴定,通过计算质量控制(QC)样本的相对标准偏差值(RSD)对样品制备的重现性进行考察。运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方法结合 t检验校正的方法筛选MM患者及健康人群的差异性代谢物,使用代谢通路分析工具构建代谢通路。 结果:55例MM患者中,男34例,女21例,中位年龄60岁(42~73岁)。根据M蛋白类型进行分型,IgG型30例,IgA型9例,IgM型1例,未分泌型2例,双克隆型1例,轻链型12例(kappa轻链型3例,lambda轻链型9例)。通过对GC-MS实验数据重现性考察,QC样本检测显示代谢物相对含量的RSD<15%的化合物比例为70.21%,提示实验数据可靠。MM患者区别于健康对照人群的17种差异性代谢物为肉豆蔻酸、羟脯氨酸、半胱氨酸、软脂酸、L-亮氨酸、硬脂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甘油、丝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缬氨酸、柠檬酸、肌醇、苏氨酸、草酸(VIP>1, P<0.05)。MM患者的代谢紊乱主要涉及苯丙氨酸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磷酸肌醇代谢、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甘油脂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 结论:与健康对照人群比较,初诊MM患者存在明显的代谢轮廓差异和代谢通路扰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何首乌-牛膝药对抗维甲酸诱导骨质疏松作用及活性成分筛选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研究何首乌-牛膝药对的抗骨质疏松作用及筛选活性成分.方法 采取液相色谱-质谱(HPLC-MS)联用法分析何首乌-牛膝药对指纹共有峰并进行成分确认;采用维甲酸复制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及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探讨何首乌-牛膝药对的抗骨质疏松作用;应用SPSS分析色谱结果与肝、肾湿重、骨干湿比数据和ELISA测定结果的相关性筛选何首乌-牛膝药对抗骨质疏松活性成分.结果 HPLC-MS联用法分析结果共确定10个共有指纹峰成分,分别为:没食子酸、杯苋甾酮、β-蜕皮甾酮、25-R-牛膝甾酮、二苯乙烯苷、25-S-牛膝甾酮、大黄素、大黄素甲醚、齐墩果酸-3-O-β-D-葡萄糖醛酸苷、牛膝皂苷D.生物学指标测定结果表明何首乌-牛膝药对能使维甲酸所致骨质疏松大鼠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和骨钙素(BGP-OCN)指标升高,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和血清Ⅰ型胶原C端肽(CTX-1)降低;何首乌-牛膝药对组肝、肾指数明显下降,骨干湿比上升,体质量变化明显.结论 何首乌-牛膝药对具有抗骨质疏松作用,筛选出作用最显著活性成分为没食子酸、β-蜕皮甾酮、大黄素和齐墩果酸-3-O-β-D-葡萄糖醛酸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酒石酸唑吡坦的合成工艺优化
编辑人员丨2024/6/15
文章对酒石酸唑吡坦(1)的合成工艺进行了改进与优化.以乙醛酸(4)为起始原料与乙酸酐反应得到2,2-二乙酰氧基乙酸(5),5经氯化亚砜氯代生成2,2-二乙酰氧基乙酰氯(6),然后6与二甲胺反应制得N,N-二甲基-2,2-二乙酰氧基乙酰胺(7),7经吡啶对甲苯磺酸盐水解得关键侧链中间体N,N-二甲基-2-氧代乙酰胺(8).以对甲基苯乙酮(2)为另一起始物料,经溴素溴代后与2-氨基-5-甲基吡啶经"一锅法"合成6-甲基-2-(4-甲基苯基)咪唑[1,2-a]吡啶(3),然后3与8亲核加成制得a-羟基唑吡坦(9),9经三甲基氯硅烷/碘化钠体系一步还原生成唑吡坦(10),最后10与L-(+)-酒石酸成盐制得1,纯度>99.89%,总收率52.4%(以2计).改进后的工艺稳定、操作简便、生产成本低,适合工业化生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化妆品中13种α-羟基酸
编辑人员丨2024/6/8
[目的]建立化妆品中葡糖醛酸、酒石酸、羟基乙酸、苹果酸、乳酸、柠檬酸、2-羟基丁酸钠、扁桃酸、二苯乙醇酸、羟基辛酸、乳糖酸、葡糖酸、N-乙酰神经氨酸等13种α-羟基酸类化合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测定法.[方法]水剂、膏霜、乳液类化妆品经超声提取、澄清剂净化、10 000.0 r·min-1高速离心处理,上层溶液经0.22 μm微孔滤膜过滤后进样.采用Poroshell 120 EC-C18反相色谱柱(2.7 μm,4.6 mm×100 mm)分离,以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负离子源(ESI-),多反应监测(MRM)扫描方式监测,外标法定量测定.[结果]葡糖醛酸、酒石酸、苹果酸、2-羟基丁酸钠、二苯乙醇酸、羟基辛酸、N-乙酰神经氨酸等7种化合物在50.0~2 000.0 μg·L-1的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5);羟基乙酸、乳酸、柠檬酸、扁桃酸等4种化合物在100.0~5 000.0 μg·L-1的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5);乳糖酸、葡糖酸等2种化合物在50.0~5 000.0 μg·L-1的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5).考察了水剂、膏霜、乳液类化妆品的加标回收率.回收率结果在92.3%~114.1%,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9%~6.0%.葡糖醛酸、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2-羟基丁酸、二苯乙醇酸、羟基辛酸、乳糖酸、葡糖酸、N-乙酰神经氨酸的方法检出限均为0.003%;羟基乙酸、乳酸、扁桃酸的方法检出限均为0.006%.10批市售化妆品中8批为阳性.[结论]UHPLC-MS/MS法高效、灵敏、准确,适用于化妆品中葡糖醛酸、酒石酸、羟基乙酸、苹果酸、乳酸、柠檬酸、2-羟基丁酸、扁桃酸、二苯乙醇酸、羟基辛酸、乳糖酸、葡糖酸、N-乙酰神经氨酸等13种α-羟基酸的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山茱萸的化学成分及其抗阿尔茨海默病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对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中的化学成分及其抗阿尔茨海默病作用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MCI、Toyopearl HW-40C以及半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方法对山茱萸水提物进行分离纯化,使用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等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Aβ25-35 诱导PC-12 细胞损伤,评价化合物的体外抗阿尔茨海默病作用.结果:从山茱萸水提物中分离得到 12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6″-乙酯(1)、山柰酚-7-O-β-D-葡萄糖苷(2)、2α,3β-双氢杨梅树皮素没食子酸酯(3)、naringenin-7-O-β-(6″-galloylglucoside)(4)、6′-O-vanilloyltachioside(5)、dunnianoside D(6)、3′,5′-di-C-β-glucopyranosylphloretin(7)、4-甲氧基-苯甲酸(8)、对羟基苯甲酸乙酯(9)、对羟基苯丙醇(10)、原儿茶酸(11)、没食子酸-3-甲基醚(12).体外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 3、4、9 和 12 有效缓解Aβ25-35 诱导的PC-12 细胞损伤.结论:其中,化合物 1~5、7~10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3、4、9 和 12 具有潜在的抗阿尔茨海默病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基于转录组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的广叶绣球菌木质纤维素降解特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分析广叶绣球菌(Sparassis latifolia)在不同木质纤维素诱导条件下基因表达差异,为广叶绣球菌木质纤维素降解关键基因和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松木、杉木、甘蔗渣和天然堆积发酵后的杉木和发酵后的甘蔗渣为碳源,在液体培养条件下培养诱导广叶绣球菌,对其转录组进行测序研究,并对不同木质纤维素诱导样本进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结果]杉木培养与松木培养比较组差异表达基因最少(20个),蔗渣培养与松木培养比较组差异表达基因最多(486个).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氧化还原酶活性、单加氧酶活性和铁离子结合活性等,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戊糖和葡萄糖醛酸转换、甲烷代谢和乙醛酸盐和二羧酸盐代谢等通路.发酵甘蔗渣为碳源培养时,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相关的糖苷水解酶基因表达量总体上较高,而未发酵的松木、杉木和甘蔗渣为碳源培养时木质素降解或修饰相关的碳水化合物辅助酶基因表达量总体上较高.利用WGCNA共鉴定出10个共表达模块,其中green模块与未发酵蔗渣诱导显著正相关,blue模块与发酵甘蔗渣诱导显著正相关,magenta和turquoise模块与发酵杉木诱导显著正相关.GO富集分析结果表明,turquoise模块内基因显著富集到尿素跨膜转运子活性、甲基转移酶活性和单加酶活性等,blue模块基因显著富集到水解酶活性和β-甘露糖苷酶活性.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blue模块内基因显著富集的通路有半乳糖代谢、果糖和甘露糖代谢、苯丙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等.通过构建互作网络图挖掘到12个核心基因,其可能参与了基质降解及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结论]不同木质纤维素类型显著影响了广叶绣球菌木质纤维素降解基因的差异表达轮廓,这种差异反映了广叶绣球菌对不同木质纤维素特异的降解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