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型糖尿病单纯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血清脂质组学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血清脂质成分的变化轮廓,试筛选NASH的潜在血清标志物。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10月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并已进行肝活检的患者共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肝活检(SAF评分)结果分为NAFL组(22例)及NASH组(18例),对比2组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进行血清脂质组学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筛选T2DM发生NASH的潜在血清标志物。 结果:NASH组肝硬度、NASH评分、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GGT)、空腹血糖、血清铁蛋白水平均高于NAFL组( t=-2.76~-2.06,均 P<0.05)。磷脂酰胆碱(PC)(35∶4)、PC(36∶1)[PC(18∶1/18∶0)]、PC(38∶3)、PC(44∶5)、磷脂酰乙醇胺(PE)(36∶2)、PE(34∶1)[PE-NMe2(18∶1/16∶0)]、PE(34∶1)[PE(20∶1/14∶0)]、磷脂酰丝氨酸(33∶0)、甘油三酯(TG)(54∶2)、鞘磷脂(sphingomyelin)(37∶1)、SM(39∶1)、SM(40∶1)、葡萄糖神经酰胺(40∶2)在NASH组均高于NAFL组( t=-2.930~-1.380,均 P<0.05);PC(38∶5)、PC(38∶6)、TG(52∶4)、TG(54∶4)、TG(54∶5)、TG(57∶6)、TG(58∶4)、TG(60∶6)水平在NASH组降低( t=1.982~2.431,均 P<0.05);PC(36∶1)[PC(19∶1/17∶0)]、PE(38∶1)、PE(39∶1)、TG(52∶1)、棕榈酰基苯丙氨酸水平在NASH组明显高于NAF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789~-2.837, P<0.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PC(36∶1)及PE(38∶1)升高是T2DM合并NAFLD患者进展为NASH的危险因素[ OR(95 %CI):1.213(1.076~1.301)、1.119(1.015~1.243), 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C(36∶1)及PE(38∶1)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3、0.785,灵敏度均为94.4%,特异性均为72.7%,均高于谷丙转氨酶、AST及GGT(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9、0.734、0.741;灵敏度分别为:72.2%、77.8%、77.8%;特异性分别为:68.2%、63.6%、68.2%)。 结论:T2DM患者中,与合并NAFL相比,NASH时出现变化的血清脂质主要是甘油磷脂、鞘脂和TG。在T2DM脂肪肝患者中,PC(36∶1)、PE(38∶1)可能成为诊断NASH的潜在血清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18F-FINH-Me检测阿尔茨海默病模型鼠脑内β-淀粉样斑块沉积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制备新型β-淀粉样蛋白(Aβ)显像剂(2-((2-6-[ 18F]氟-5-(甲氨基)吡啶-2-基)苯并噻唑-6-基)硫代)乙醇( 18F-FINH-Me),评价其生物学分布及其与Aβ的亲和性。 方法:使用GE FN自动化模块合成 18F-FINH-Me,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产品进行质量控制及稳定性检测。研究 18F-FINH-Me在正常C57BL/6小鼠( n=25)体内的生物学分布;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鼠( n=5)和与其年龄及背景匹配的正常C57BL/6小鼠( n=5)进行microPET/CT显像。取小鼠脑组织进行A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取AD患者(女,69岁)和健康志愿者(女,66岁)死后的人脑切片进行 18F-FINH-Me放射自显影。 结果:18F-FINH-Me衰减校正后的产率为(53±4)%( n>20);放射性纯度>98%( n>20);比活度达79.90~122.00 GBq/μmol ( n=10);室温下在磷酸盐缓冲液(PBS)中温育4 h无脱氟现象,稳定性好。生物学分布表明, 18F-FINH-Me主要经过肝肾排泄。MicroPET/CT显像示AD小鼠脑内 18F-FINH-Me有明显放射性摄取,注射后1~2 min达到峰值,且洗脱速度快(全脑标准摄取值:注射后1 min 0.73±0.17,注射后30 min 0.31±0.06)。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AD模型鼠脑内有丰富的Aβ斑块沉积,而正常C57BL/6小鼠脑内无斑块沉积。放射性自显影结果表明 18F-FINH-Me对AD患者脑内沉积的Aβ斑块高标记,而在健康志愿者的脑切片中未出现特异性标记。 结论:18F-FINH-Me可能是一种有效检测脑内Aβ斑块的PET显像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芪附理中灌肠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肠黏膜机械屏障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芪附理中灌肠方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肠黏膜机械屏障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及芪附理中灌肠方高、中、低剂量组,空白组10只,其余各组12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苦寒泻下法(大黄煎剂)合并三硝基苯磺酸(TNBS)/55%乙醇复合法诱导法制备U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肠生理盐水1 ml,芪附理中灌肠方高、中、低剂量组灌肠芪附理中汤药液3.00、1.50、0.75 g/kg,美沙拉嗪组灌肠美沙拉嗪溶液0.03 g/kg,1次/d,连续干预14 d。14 d后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采用HE染色观察结肠病理组织,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闭合蛋白(Occludin)及连接黏附分子A(JAM-A)蛋白表达。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黏膜结构破坏,炎症细胞浸润,可见水肿和溃疡灶;美沙拉嗪组及芪附理中灌肠方各剂量组黏膜结构较完整,可见新生上皮炎症浸润、水肿、溃疡均有好转。与模型组比较,芪附理中灌肠方各剂量组DAI评分降低( P<0.01),芪附理中灌肠方高、中剂量组结肠组织Occludin、JAM-A蛋白表达升高( P<0.05)。 结论:芪附理中灌肠方可缓解UC大鼠症状及病理形态,其修复肠黏膜屏障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Occludin、JAM-A蛋白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非靶标代谢组学方法的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血浆代谢标志物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应用非靶标代谢组学技术筛选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的血浆代谢标志物。方法:收集2022年9月至2023年5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URSA且妊娠早期出现先兆流产症状的孕妇23例(URSA组),并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健康妊娠早期孕妇22例(对照组),采集两组孕妇的血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MS)联用技术对血浆代谢物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应用差异表达倍数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方法筛选差异代谢物,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差异代谢物的诊断效能,应用通路富集分析方法筛选与URSA发生相关的通路。结果:URSA组与对照组孕妇的年龄、体重指数、孕周均无显著差异( P均>0.05)。使用UPLC-MS联用技术进行代谢组学分析显示,从血浆中共检测到526种代谢物,根据筛选条件发现其中33种是与URSA相关的差异代谢物。通过ROC曲线分析确定了曲线下面积(AUC)较大的6种差异代谢物,包括磷脂酰乙醇胺(AUC=0.972,95% CI为0.920~1.000)、檀萜烯水合物(AUC=0.902,95% CI为0.786~0.982)、L-亮氨酸(AUC=0.884,95% CI为0.772~0.960)、西松烯(AUC=0.881,95% CI为0.758~0.956)、咖啡因(AUC=0.875,95% CI为0.756~0.962)、4-羟基苯甲酸丙酯(AUC=0.864,95% CI为0.732~0.946)。6种差异代谢物联合诊断URSA的AUC为0.983(95% CI为0.929~1.000)。对差异代谢物进行通路富集分析显示,URSA的发生与多条代谢通路相关,包括咖啡因代谢、甘油磷脂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等。 结论:妊娠早期正常妊娠与URSA孕妇的血浆代谢谱有差异,6种潜在的差异代谢物包括磷脂酰乙醇胺、檀萜烯水合物、L-亮氨酸、西松烯、咖啡因和4-羟基苯甲酸丙酯及其代谢通路可能参与URSA的发生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负载小鼠脂肪干细胞的甲壳素/透明质酸/胶原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对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制备负载小鼠脂肪干细胞的甲壳素/透明质酸/胶原水凝胶并探讨其对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该研究为实验研究。通过酸水解碱的方法提取甲壳素纳米纤维,将提取物与透明质酸和胶原混合制备甲壳素/透明质酸/胶原水凝胶(以下简称水凝胶),另制备负载小鼠脂肪干细胞的水凝胶。将30只雄性12周龄豚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水凝胶组(每组10只),分别在豚鼠背部两侧涂抹乙醇、4-氨基苯甲酸乙酯、前述制备的不含细胞的水凝胶进行诱导接触和激发接触,于激发接触后24、48 h观察皮肤水肿和红斑形成情况。将小鼠脂肪干细胞分为行常规培养的正常对照组和用前述制备的不含细胞的水凝胶培养的水凝胶组,培养3 d,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D(PDGF-D)、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转化生长因子β 1(TGF-β 1)的蛋白表达(样本数均为3)。取8只雄性8周龄SD大鼠,在其背部两侧各制备1个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分别作为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和水凝胶组(涂抹前述制备的负载脂肪干细胞的水凝胶)。伤后0(即刻)、2、4、8、10 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计算伤后2、4、8、10 d的创面愈合率。取伤后10 d创面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新生组织形成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α(IL-1α)、IL-6、IL-4和IL-10的浓度,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D16、CD206阳性细胞表达并计算阳性细胞百分比。动物实验样本数均为8。 结果:激发接触后24 h,3组豚鼠皮肤均无水肿形成,仅阳性对照组7只豚鼠皮肤出现轻微红斑。激发接触后48 h,阳性对照组8只豚鼠皮肤出现红斑,4只豚鼠皮肤出现水肿;其余2组豚鼠皮肤无明显红斑或水肿。培养3 d,水凝胶组脂肪干细胞中PDGF-D、IGF-Ⅰ和TGF-β 1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t值分别为12.91、11.83、7.92, P<0.05)。伤后0~10 d,2组创面面积均逐渐缩小,水凝胶组创面于伤后10 d基本愈合。伤后4、8、10 d,水凝胶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38±4)%、(54±5)%、(69±6)%,分别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的(21±6)%、(29±7)%、(31±7)%( t值分别为3.82、3.97、4.05, P值均<0.05)。伤后10 d,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水凝胶组创面表皮更加完整,毛囊、血管和其他皮肤附件增多。伤后10 d,水凝胶组创面组织中IL-1α、IL-6浓度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 t值分别为8.21、7.99, P<0.05),IL-4、IL-10浓度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 t值分别为6.57、9.03, P<0.05);水凝胶组创面组织中CD16阳性细胞百分比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 t=8.02, P<0.05),CD206阳性细胞百分比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 t=7.21, P<0.05)。 结论:负载小鼠脂肪干细胞的水凝胶无致敏性,能促进脂肪干细胞中生长因子分泌,促进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组织中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减轻炎症反应,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尿中苯乙烯代谢产物测定的分散液液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建立苯乙烯尿中代谢产物苯乙醇酸和苯乙醛酸的分散液液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测定方法。方法:以正辛醇为萃取剂,乙醇为分散剂,对尿中苯乙醇酸和苯乙醛酸进行萃取,涡旋离心后取上层液体,以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结果:苯乙醇酸在0~10.0 mg/L浓度范围内的线性相关系数>0.999,方法检出限为9.9 μg/L,加标回收率为86.1%~101.6%,日内精密度( RSD)为1.07%~3.76%,日间精密度( RSD)为1.24%~3.33%。苯乙醛酸在0.0~2.0 mg/L浓度内的线性相关系数>0.999,方法检出限为2.6 μg/L,加标回收率为88.8%~100.3%,日内精密度( RSD)为1.02%~3.17%,日间精密度( RSD)为1.59%~2.41%。 结论:本方法方法检出限低,富集倍数高,灵敏度好,适用于职业接触苯乙烯人群尿中苯乙醇酸和苯乙醛酸的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尿中苯乙醛酸和苯乙醇酸测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建立尿中苯乙醛酸(PGA)和苯乙醇酸(MA)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方法:于2022年4月开展研究,尿样经初始流动相直接稀释,过膜后以Waters HSS T3色谱柱分离,在负电离模式(ESI -)、多反应监测(MRM)条件下分析,外标法定量测定人尿中PGA、MA的含量。 结果:PGA和MA的测定在10~1 000 n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 r为0.999 9。PGA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y=1 141.4 x+2 157.3,方法检出限和定量下限为0.081 ng/ml和0.269 ng/ml,加标回收率为90.47%~99.83%;MA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y=62.8 x+140.3,方法检出限和定量下限为0.551 ng/ml和1.836 ng/ml,加标回收率为92.75%~101.09%;PGA和MA的批内精密度和批间精密度均<5%。 结论:建立了尿中PGA和MA测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法,样品前处理操作简单,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均满足标准要求,可用于普通人群和职业接触人群尿中PGA和MA的监测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狂犬病病毒体外生存活力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狂犬病病毒在体外组织和体液样本中的生存能力。方法:通过病毒滴度测定、直接免疫荧光、RT-PCR和病毒分离实验室技术手段对体外组织和悬液中狂犬病病毒生存活力进行验证。结果:随着温度升高,脑组织和悬液中狂犬病病毒活力逐渐下降,在56℃,30 min后病毒即失去感染力,在37℃时,组织中病毒活力可保持7 d;在pH9.6时,1 h后无法检测病毒活力;终浓度30%以上乙醇,500 mg/L以上次氯酸钠和100 mg/L以上苯扎溴铵对悬液中狂犬病病毒作用3 min后即可完全灭活;80%丙酮对组织中狂犬病病毒灭活作用最强,在浸泡4 h后样本即无法进行病毒分离。结论:狂犬病病毒不耐高温,在pH6.8~7.4环境中较为稳定,常用消毒剂即可对病毒发挥作用;本实验旨在为狂犬病病毒的体外生存活力提供详细数据,为下一步狂犬病防控工作开展提供理论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功效性护肤品在痤疮中的应用国际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已有研究证实,痤疮的发生发展过程伴随着皮肤屏障功能改变和皮肤微生态平衡失调。痤疮患者的基础日常护理应当包括适合痤疮皮肤的清洁剂、保湿剂以及防晒剂,从而帮助改善皮肤屏障功能和微生态平衡。功效性护肤品是含有经体外试验和临床验证的功效性成分,可单独或联合使用,对皮肤有积极作用并可缓解皮肤症状的护肤产品,其中适用于痤疮的功效性成分主要通过以下机制发挥作用:角质溶解(α羟基酸、亚油酸、水杨酸等)、抗炎(泛醇、癸二醇、锌盐等)、抑制皮脂分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等]、抗菌[抗菌肽、过氧化苯甲酰(BPO)、吡罗克酮乙醇胺盐等]以及屏障修复和微生态调节(神经酰胺、牛油果脂、乳酸杆菌、透明颤菌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肉苁蓉苯乙醇总苷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s信号通路探讨肉苁蓉苯乙醇总苷(CPhGs)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s)作用的机制。方法:人增生性瘢痕组织标本来自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3月至6月收治的9例需要手术的增生性瘢痕患者,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后传代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TGF-β1)、阳性对照组(TGF-β1+5-氟尿嘧啶)、实验组(TGF-β1+CPhGs),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不同浓度CPhGs对HSFbs增殖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各组中Smad2、Smad3、Smad7、Ⅰ型胶原(COL-1)和Ⅲ型胶原(COL-3)的mRNA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中Smad2、Smad3、磷酸化Smad2(p-Smad2)、磷酸化Smad3(p-Smad3)、Smad7、COL-1和COL-3蛋白的表达,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60、90、120 mg/L CPhGs作用于成纤维细胞48 h后抑制率为[(36.87±0.06比43.52±0.04比78.11±0.03)%, F=45.073, P<0.01],CPhGs对细胞的抑制作用随干预时间的延长和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RT-qPCR结果显示,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COL-1、COL-3、Smad2、Smad3 mRNA表达低于模型组,Smad7 mRNA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21±0.04比0.3±0.25比1.56±0.01, F=39.755, P<0.01)、(0.55±0.04比0.27±0.04比1.66±0.22, F=61.997, P<0.01)、(0.55±0.03比0.78±0.76比1.06±0.15, F=17.769, P<0.01)、(0.46±0.08比0.55±0.10比2.05±0.29, F=56.796, P<0.01)、(1.77±0.59比0.11±0.02比0.04±0.04, F=14.780, 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p-Smad2、p-Smad3、COL-1、COL-3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Smad7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0.16±0.03比0.11±0.02比0.06±0.00)、(0.12±0.02比0.07±0.01比0.04±0.01, F=7.670, P<0.05)、(0.27±0.02比0.08±0.01比0.05±0.04, F=34.291, P<0.01)、(0.33±0.02比0.16±0.02比0.17±0.01, F=16.322, P<0.01)、(0.12±0.03比0.15±0.06比0.23±0.05, F=3.936, 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CPhGs的可通过阻断TGF-β/Smad信号通路进而抑制HSFbs活化和增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