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睡眠障碍相关风险因素及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量的异常、质的异常或在睡眠时发生某些临床症状,严重影响人体功能及健康.睡眠障碍的发病与年龄呈正相关,由于绝经综合征、代谢相关疾病而高发,女性围绝经期通常是女性睡眠障碍发生的转折点.围绝经期及绝经后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障碍、日间功能障碍,严重情况下出现焦虑、抑郁情绪.根据相关风险因素对症治疗,缓解绝经相关症状,改善睡眠质量,增加有效睡眠时间,恢复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目标.围绝经期及绝经后睡眠障碍的治疗措施包括非药物治疗(睡眠卫生教育、失眠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绝经激素治疗、精神类及镇静催眠药、褪黑素、中医中药等).综述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睡眠障碍相关风险因素及诊断治疗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急诊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急性尿潴留风险预测模型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急性尿潴留(acute urinary retention,AUR)问题容易被忽视,通过建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AUR发生风险的临床预测模型,帮助临床医师能早期识别高风险患者,尽早干预,减少AUR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3年7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就诊于本院急诊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313例,根据是否发生AUR将患者分为AUR组(45例)和非AUR组(26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特征、实验室化验指标、膀胱体积,通过Logistic分析影响AU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AUR发生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合并痴呆精神行为症状(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BPSD)(OR=3.334,95%CI 1.258~8.839,P=0.015)、使用催眠镇静药(OR=6.758,95%CI 2.184~20.912,P=0.001)、心率增快(OR=1.041,95%CI 1.013~1.070,P=0.004)、膀胱体积增大(OR=1.005,95%CI 1.004~1.007,P<0.001)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发生AUR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显示预测曲线与标准模型曲线拟合度较高,平均绝对误差为0.021.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结果显示AUC为0.083,95%CI为0.767~0.909.结论 合并BPSD、使用催眠镇静药、心率增快、膀胱体积增大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发生AUR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可直观地评估老年髋部骨折患者AUR发生风险,为急诊医生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脉搏波记录在镇静催眠药临床试验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脉搏波记录在镇静催眠药临床试验药效学和安全性评价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研究对象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研究型病房于2022年4月11日至6月11日公开招募的男性健康受试者。基于药代动力学参数分析装置,计算单用药和联合用药后咪达唑仑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记录试验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健康受试者在未用药、单用咪达唑仑、咪达唑仑联用伊曲康唑3种状态下,分别佩戴脉搏波记录手表24 h,记录受试者心率和体动数据,对睡眠时间、睡眠深度和多梦易醒等药效学评价指标和精神状态、昼夜节律和生命活力等安全性评价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男性健康受试者12名,年龄(34±6)岁。单用咪达唑仑时受试者中位 Tmax为0.5 h, Cmax为(19.10±5.35)μg/L,AUC 0-t为(45.41±13.88)min·μg/L,AUC 0-∞为(46.99±14.74)min·μg/L。联用伊曲康唑后,咪达唑仑的中位 Tmax仍为0.5 h; Cmax为(61.05±19.0)μg/L,AUC 0-t为(394.36±60.26)min·μg/L,AUC 0-∞为(553.10±178.87)min·μg/L。咪达唑仑联用伊曲康唑与单用咪达唑仑AUC 0-t几何均值比值的90%置信区间为735.24%~1 061.57%。12名受试者中有9名共发生26例次不良事件,均为轻度。脉搏波记录结果显示,未用药、单用咪达唑仑和咪达唑仑联合伊曲康唑受试者的睡眠时间[(5.40±1.35)、(6.50±1.85)和(8.05±0.8) h, P=0.001]、睡眠深度评分[(14.13±5.15)、(19.00±4.62)和(24.32±3.66)分, P=0.005]及生命活力评分[40.00(38.00, 41.00)、36.50(35.25, 38.75)和32.50(30.00, 36.00)分, P<0.00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脉搏波记录针对镇静催眠药临床试验的药效学和安全性可进行实时、客观、定量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模式的早期运动疗法在重症术后谵妄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的早期运动疗法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术后谵妄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ICU术后谵妄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 n=43)和对照组( n=43)。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基于FMEA模式的早期运动疗法。入住ICU的24 h后,采用谵妄评估量表(CAM-ICU)及重症监护谵妄筛查表(ICDISC)评估和监测谵妄,记录术后谵妄持续时间并记录镇静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比较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调查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均显著短于、低于对照组[(20.67±4.78)d比(27.39±4.24)d、(10.34±1.78)d比(16.38±2.04)d、6.98%比27.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χ 2=6.07、7.31、6.66,均 P < 0.001)。观察组镇静镇痛药物用量、谵妄持续时间均显著少于、短于对照组[(5.88±1.23)mg比(7.32±1.23)mg、(2.45±0.08)d比(4.29±0.0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2.72、9.45,均 P < 0.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67%)高于对照组(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01)。 结论:基于FMEA模式的早期运动疗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呼吸功能,降低谵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临床应用价值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睡眠相关进食障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睡眠相关进食障碍(SRED)是一种表现为反复无意识进食和饮水的睡眠障碍。本病临床并不少见,但目前国内鲜有报道,医生和患者均认识不足,因此本文围绕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等几个方面对有关SRED的文献进行了综述,并总结了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旨在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镇静联合顺式阿曲库铵快速诱导插管在急诊科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镇静联合顺式阿曲库铵快速诱导插管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0月15日至2019年4月15日在长治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52例需要气管插管的危重症患者,依据患者入组时间顺序编号,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26例。A组予以镇静药+顺式阿曲库铵行快速诱导插管,B组仅予以镇静药诱导插管。比较两组患者插管的成功率、成功插管所需要的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指脉氧浓度以及血儿茶酚胺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A组患者插管成功率为100.0%,B组患者插管成功率为76.9%,两组患者的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2.15, P<0.05);A组患者成功插管所需要的时间为(5.2±0.8)s,B组患者成功插管所需要的时间为(8.5±2.5)s,成功插管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41, P<0.05);A组患者在插管后,指脉氧浓度较插管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99, P<0.05);患者在插管后,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清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水平均较插管前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患者的血清肾上腺素水平较插管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03, P>0.05);B组患者在插管前后,指脉氧浓度较插管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74, P<0.05),但B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儿茶酚胺浓度水平较插管前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在急诊科危重症患者气道管理中,应用镇静联合顺式阿曲库铵快速诱导插管的方法可更加迅速改善患者缺氧症状,并且能够保持患者血流动力学、儿茶酚胺浓度相对稳定,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γ-氨基丁酸能系统在麻醉药发挥抗抑郁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抑郁症是指在多种病因共同作用下,患者出现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的情绪变化。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其含量及功能异常与抑郁症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因麻醉药物主要通过GABA受体发挥作用,丙泊酚、氯胺酮等麻醉药物在抗抑郁中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文章主要阐述抑郁症与GABA能系统功能减退和GABA-谷氨酸能系统失衡之间的关系,以及GABA与抑郁症患者神经内分泌紊乱的相互影响。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静脉麻醉药(丙泊酚、依托咪酯)、氯胺酮、吸入麻醉药(异氟醚、七氟醚)和苯二氮 类镇静催眠药通过GABA能系统影响抑郁症的作用机制,为抑郁症患者提供治疗新靶点和围手术期麻醉药配伍新思路,以减少手术应激对抑郁症的不利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血流、脑氧代谢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镇静效果,并探讨其对脑血流、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34)和观察组( n=34)。两组术后转入重症医学科(ICU)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0.5 μg·kg -1·h -1静脉泵入,维持3 d。比较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 2)、Ramsay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脑血流量(CBF)、颈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SjvO 2)、颈内动脉与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AVDO 2)及脑氧摄取率(CERO 2)变化。 结果:观察组转入ICU后24 h、72 h时MAP[(89.05±10.91)mmHg、(90.24±9.40)mmHg]、HR[(82.42±9.51)次/min、(81.18±8.26)次/min]、RR[(27.03±5.20)次/min、(26.38±4.75)次/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09.49±10.41)mmHg、(103.63±11.68)mmHg,(109.52±8.37)次/min、(104.46±9.16)次/min,(32.76±5.71)次/min、(29.59±4.40)次/min]( t=7.904、5.208、12.473、11.006、4.326、2.891,均 P<0.05),两组各时间点SpO 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转入ICU后72 h,观察组Ramsay评分[(2.72±0.35)分]低于对照组[(3.42±0.40)分],GCS评分[(11.92±1.81)分]高于对照组[(10.14±2.2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7.679、3.565,均 P<0.05);观察组CBF、AVDO 2和CERO 2均较0 h降低( t=2.406、4.908、6.291,均 P<0.05),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t=2.087、5.493、6.423,均 P<0.05);观察组SjvO 2[(61.27±4.70)%]较0 h[(51.44±3.48)%]升高( t=9.801, P<0.05),且显著高于对照组[(53.32±3.64)%]( t=7.798, P<0.05)。 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改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镇静效果,稳定生命体征,降低脑氧耗及改善脑氧代谢紊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肥胖因素对复合阿芬太尼时瑞马唑仑用于无痛胃镜检查术量效关系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肥胖因素对复合阿芬太尼时瑞马唑仑用于无痛胃镜检查术量效关系的影响。方法:拟行无痛胃镜检查术患者,ASA分级Ⅰ或Ⅱ级,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按BMI分为2组,正常组(BMI 19~24 kg/m 2)和肥胖组(BMI≥28 kg/m 2)。所有患者均给予阿芬太尼5 μg/kg复合瑞马唑仑静脉麻醉,采用改良Dixon序贯法进行试验,瑞马唑仑起始剂量为0.25 mg/kg,剂量梯度为0.05 mg/kg,若进镜时及检查开始2 min内患者出现吞咽、呛咳、体动等影响检查操作的反应为阳性,下一例患者增加1个剂量梯度,否则视为阴性,下一例患者降低1个剂量梯度,重复此过程直至出现7个转折。采用Probit法计算瑞马唑仑的半数有效剂量(ED 50)、95%有效剂量(ED 95)及其95%置信区间( CI)。 结果:正常组26例,肥胖组18例。正常组ED 50及其95% CI为0.196(0.087~0.274) mg/kg,ED 95及其95% CI为0.322(0.256~1.397) mg/kg。肥胖组ED 50及其95% CI为0.125(0.102~0.148) mg/kg,ED 95及其95% CI为0.161(0.141~0.242) mg/kg,肥胖组ED 50和ED 95均低于正常组( P<0.001)。 结论:复合阿芬太尼5 μg/kg时,肥胖因素增加瑞马唑仑用于无痛胃镜检查术患者的效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芳香疗法联合引阳入阴推拿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芳香疗法联合引阳入阴推拿治疗失眠症的效果。方法:选中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舟山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治疗的失眠症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芳香疗法;观察组予以芳香疗法联合引阳入阴推拿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周期为7 d。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有效率及焦虑状态;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安眠药的使用次数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3.34%(χ 2=5.57, P <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SQI评分为(9.47±3.65)分,低于对照组的(12.45±2.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44, P < 0.05);观察组安眠药的使用次数为(1.19±0.41)次,低于对照组的(2.07±0.9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42, P < 0.05);观察组重度焦虑、中度焦虑、轻度焦虑分别为0例、3例、57例,对照组分别为5例、18例、37例,两组焦虑状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19.78, P < 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芳香疗法联合引阳入阴推拿可有效减轻失眠症患者焦虑情绪,改善其睡眠质量,且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