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铃薯磺肽素基因StPSK4的克隆及其抗病功能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马铃薯磺肽素基因StPSK4特征及其在马铃薯抗病性中的功能分析,为马铃薯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StPSK4进行系统分析,转录组测序分析StPSK4的组织特异性、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处理下的表达模式,检测StPSK4过表达植株对植物先天免疫反应情况和对青枯菌的敏感性.[结果]StPSK4基因的cDNA全长457 bp,编码100个氨基酸;StPSK4含有信号肽,其高级结构多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组成;PSK4的C端含有磺肽素序列DYIYTQ,StPSK4与茄科作物相似性均在80%以上;StPSK4在马铃薯芽和叶柄中高表达,对非生物胁迫(高温、盐)和生物胁迫(青枯菌、疮痂病菌)等响应剧烈;构建并获得过表达StPSK4的转基因马铃薯植株;过量表达StPSK4抑制马铃薯的ROS爆发、防御标记基因表达和对青枯病的抗病性.[结论]StPSK4可以响应高温和青枯病等多种逆境胁迫,过表达StPSK4抑制马铃薯的活性氧爆发、防御标记基因表达和对青枯病的抗性,证实StPSK4抑制马铃薯的抗病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柚皮素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寻找干预NAFLD的有效药物显得尤为重要。柚皮素是一类重要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柑橘类水果和茄科植物中。柚皮素已被证实在肥胖症和NAFLD的治疗方面具有显著的药理作用,包括减轻体重、改善氧化应激和胰岛素抵抗、减少炎症反应、调节脂质代谢、脂肪酸氧化和减少细胞凋亡等。笔者着重对柚皮素治疗NAFLD的效用及其分子机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柚皮素治疗NAFLD的临床应用提供良好的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黑番茄浓缩浆治疗BPH伴下尿路症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黑番茄浓缩浆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伴下尿路症状(LUTS)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开放、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2018年12月至2020年9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确诊为BPH伴有LUTS患者。纳入标准:年龄≥50岁;初诊BPH,或停用治疗BPH药物1个月以上;最大尿流率(Q max)<15 ml/s;前列腺体积(PV)≥20 m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8分,生活质量评分(QOL)≥2分。排除标准:非BPH所致的下尿路梗阻、残余尿量(PVR)>250 ml;近3个月有急性尿潴留病史;直肠指检或经直肠B超发现前列腺结节、怀疑前列腺癌或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10 ng/ml;神经源性膀胱,既往有膀胱、前列腺、尿道手术史;患有严重的心、肺、肝、肾等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患者随机分配至试验组、安慰剂组、阳性对照组,计算所需样本量共150例,上述3组分别为60、45、45例。试验组服用黑番茄浓缩浆(30 g/次,3次/日),安慰剂组服用安慰剂。阳性对照组中若患者PV≤30 ml,服用坦索罗辛(0.2 mg/次,1次/日);若患者PV>30 ml,服用坦索罗辛+非那雄胺(5 mg/次,1次/日)。3组治疗3个月后评估IPSS、QOL、Q max、平均尿流率(Q ave)、PV、PVR、tPSA、fPSA、睾酮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共纳入150例,剔除不能规律服药及失访者,最终128例患者完成本研究,其中试验组52例,安慰剂组36例,阳性对照组40例。试验组、安慰剂组、阳性对照组治疗前年龄[(63.21±8.61)岁与(62.36±6.32)岁与(63.94±7.78)岁]、体质量指数[(23.74±3.17)kg/m 2与(23.94±3.09)kg/m 2与(24.26±2.91)kg/m 2)、IPSS[(17.5±6.6)分与(15.4±5.8)分与(17.9±6.8)分]、QOL[4.0(3.0,4.0)分与4.0(3.0,4.5)分与4.0(3.0,5.0)分]、Q max[(8.60±3.04)ml/s与(9.13±2.92)ml/s与(9.58±3.26)ml/s]、Q ave[(4.39±1.69)ml/s与(4.66±1.76)ml/s与(4.88±1.60)ml/s]、PV[32.00(25.55,45.40)ml与30.00(24.45,38.35)ml与34.80(27.65,56.65)ml]、PVR[23.50(8.25,45.75)ml与5.50(0,47.75)ml与29.00(0,84.00)ml]、tPSA[1.53(0.89,3.00)ng/ml与1.23(0.69,1.98)ng/ml与2.23(0.90,4.15)ng/ml]、fPSA[0.37(0.28,0.76)ng/ml与0.37(0.22,0.52)ng/ml与0.54(0.30,0.97)ng/ml]和睾酮[(443.64±156.32)ng/dl与(493.97±176.16)ng/dl与(450.89±135.08)ng/d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IPSS为(9.9±5.7)分,QOL为2.0(2.0,3.0)分,Q max为(11.78±5.24)ml/s,Q ave为(5.86±3.00)ml/s,tPSA为1.64(0.96,3.32)ng/ml,睾酮为(475.91±177.33)ng/d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阳性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IPSS为(9.0±6.2)分,QOL为2.0(2.0,3.0)分,Q max为(11.73±4.50)ml/s,Q ave为(6.11±2.53)ml/s,tPSA为1.57(0.80,3.09) ng/ml,fPSA为0.37(0.24,0.63)ng/ml,睾酮为(526.11±126.88)ng/d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安慰剂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IPSS、QOL、Q max、Q ave变化值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阳性对照组IPSS、QOL、Q max、Q ave、PV、tPSA、fPSA、睾酮变化值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阳性对照组PV、tPSA和fPSA变化值与试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7%(3/52,1例头痛,2例胃部不适),安慰剂组为5.56%(2/36,1例头痛,1例胃部不适),阳性对照组为10.00%(4/40,1例头晕,1例鼻塞,2例勃起功能障碍),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黑番茄浓缩浆对BPH伴有LUTS患者具有改善下尿路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为临床提供一种可供选择的植物制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眼部临床特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婴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眼部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9年3月至2021年7月于河南省儿童医院眼科就诊的CMV感染患儿438例87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54例,女性184例;年龄3 d~11个月;出生孕周28~42周;出生体重1 120~8 900 g。足月、早产儿分别为384、54例。内科会诊后行眼底检查385例770只眼;早产儿常规眼底筛查53例106只眼。CMV性视网膜炎(CMVR)分为颗粒型、暴发型。合并有中-重度症状的CMV相关疾病者给予静脉滴注和(或)口服更昔洛韦治疗;眼底血管炎严重者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更昔洛韦治疗。随访时间4~28个月,观察患儿眼部病变特征、全身合并疾病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眼底正常258例516只眼(58.9%,258/438);CMVR 180例291只眼(41.1%,180/438),其中双眼、单眼分别为111 (61.7%,111/180)、69 (38.3%,69/180)例。CMVR 291只眼中,颗粒型281只眼(96.6%,281/291),眼底表现为黄白色点片状混浊病灶和(或)视网膜片状出血;暴发型10只眼(3.4%,10/291),眼底呈典型"奶酪番茄酱样"及血管白鞘样改变。180例CMVR患儿中,给予全身静脉滴注和(或)口服更昔洛韦治疗72例118只眼;玻璃体腔注射更昔洛韦治疗5例10只眼,均为暴发型CMVR。末次随访时,眼底病变显著消退61例100只眼;存在陈旧性病灶或视网膜色素不均11例18只眼。未治疗108例。结论:婴儿CMV感染眼底表现最常见为颗粒型CMVR;暴发型CMVR病情较重,及时抗病毒治疗后病变可显著消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相关葡萄膜炎的临床特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巨细胞病毒(CMV)性视网膜炎(CMVR)相关葡萄膜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5年10月至2020年5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HSCT后CMVR患者14例2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5例8只眼,女性9例13只眼;平均年龄(35.12±12.24 )岁。所有患眼均行裂隙灯显微镜联合前置镜、眼底彩色照相检查。同时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5例10只眼;房水炎性细胞因子检测3例3只眼。所有患眼接受玻璃体腔注射更昔洛韦治疗;伴有CMV全身感染病史者,静脉滴注更昔洛韦/膦甲酸钠治疗。将患眼视网膜病灶完全消退或房水CMV-DNA阴性者视为CMVR治愈。观察患眼CMVR治愈前后的葡萄膜炎症状、体征、FFA表现及房水炎性因子检测结果。CMVR治愈后随访时间3~ 4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4.28±13.12)个月。结果:所有患眼确诊CMVR时均伴有角膜后尘状和(或)星状沉积物、前房闪辉和细胞以及不同程度玻璃体絮状混浊;视网膜可见出血和黄白色坏死灶混杂而成的典型"番茄炒鸡蛋"样表现。CMVR治愈后,存在角膜后沉着物以及前房闪辉、细胞和玻璃体混浊10例16只眼(71.4%,10/14)。FFA检查发现,CMVR活动期视网膜渗漏以坏死灶及其周围组织为主;CMVR治愈后视网膜渗漏以未坏死区域视网膜及血管为主。房水炎症因子检测结果显示,CMVR活动期白细胞介素(IL)-6、IL-8、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明显增高;CMVR治愈3个月后,炎症因子无明显增高。结论:HSCT后CMVR相关性葡萄膜炎表现为慢性全葡萄膜炎,眼部无明显充血,可见角膜后沉着物以及前房闪辉、细胞和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血管渗漏长时间(>3个月)存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膳食因素与前列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前列腺癌居全球男性常见恶性肿瘤第2位,中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膳食因素与前列腺癌的关系研究结果争议较多。红肉、加工肉类和乳制品的摄入可能是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番茄、大豆和绿茶可能是前列腺癌的保护因素,但均缺乏高质量证据。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的摄入可能影响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但相关结论并不统一。高膳食炎症指数饮食可能会增加前列腺癌发病风险。膳食暴露至前列腺癌发病有较长时间,这对暴露因素的收集与队列研究的随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暴露测量偏倚和检出偏倚是影响前列腺癌膳食因素研究真实性的主要因素,研究者应注意采用多种方法测量研究对象的膳食摄入水平,同时收集前列腺癌死亡等重要结局变量。文章总结了膳食因素和前列腺癌关系的现有流行病学证据,旨在为后续的前列腺癌相关营养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眼内淋巴瘤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男,50岁。因右眼视物不见5个月伴眼痛10 d,于2019年10月2日就诊于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眼科。患者于2018年5月在我院血液科确诊为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经多次化学药物治疗(化疗),自诉目前病情稳定。眼部检查:右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感,左眼BCVA 1.0。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22、13 mm Hg(1 mm Hg=0.133 kPa )。右眼角膜清,前房细胞(++),晶状体轻度混浊,玻璃体混浊明显;左眼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眼底检查,右眼隐约见后极部及颞侧视网膜大片黄白色病灶及出血灶,呈"奶酪番茄酱样"改变(图1A );左眼黄斑区黄色环形病灶(图1B)。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左眼黄斑中心凹颞侧小片视网膜色素上皮(RPE)隆起(图1C)。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右眼视网膜动静脉管壁均有荧光素着染,周边视网膜大片无灌注区(图1D);左眼黄斑区多个点状强荧光。双眼房水检测,右眼巨细胞病毒(CMV)免疫球蛋白(IgG)值86.15 U/ml(参考值范围<9 U/ml),但CMV、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EB病毒等病毒核酸拷贝数均为0;双眼白细胞介素(IL)-10/IL-6比值正常(参考值范围<1.0)。我院血液科会诊认为无其他脏器淋巴瘤复发表现。结合患者病史,眼科诊断:右眼CMV性视网膜炎(CMVR)。因患者病程已有5个月,试予全身静脉滴注阿昔洛韦、右眼玻璃体腔注射更昔洛韦治疗。患者自述右眼疼痛好转,视力无变化。2个月后再次行右眼房水检测,提示CMV-IgG浓度为13.61 U/ml,较入院时下降。2020年4月复查,患者右眼视力手动,左眼视力1.0。右眼玻璃体混浊明显好转,原病变区视网膜萎缩呈灰色;左眼较前无明显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番茄红素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时TLRs/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番茄红素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时Toll样受体(TLRs)/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H9C2心肌细胞,以8×10 4个/ml的密度接种于培养皿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30):对照组(C组)、缺氧复氧组(H/R组)和番茄红素预处理组(LP组)。H/R组、LP组心肌细胞缺氧6 h后复氧制备缺氧复氧损伤模型;LP组于造模前12 h时加入浓度为20 μmol/L番茄红素进行预处理。采用CCK-8法测定心肌细胞活力;采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采用微板法检测细胞培养液LDH、细胞SOD、MDA及ROS的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LR2、TLR3和NF-κB的表达水平。 结果:与C组相比,H/R组和LP组细胞活力和SOD水平降低,细胞凋亡率、LDH、MDA和ROS水平升高,TLR2、TLR3和NF-κB表达上调( P<0.05);与H/R组相比,LP组细胞活力和SOD水平升高,细胞凋亡率、LDH、MDA和ROS水平降低,TLR2、TLR3和NF-κB表达下调( P<0.05)。 结论:番茄红素预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抑制TLRs/NF-κB信号通路激活,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荧光染色与过碘酸希夫染色对真菌性角膜炎诊断效果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荧光染色和过碘酸希夫染色对真菌性角膜炎(FK)的诊断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就诊且角膜刮片或真菌培养阳性的FK患者147例角膜标本147份,其中行穿透角膜移植术(PKP)患者84例,板层角膜移植术(LKP)患者42例,病灶切除患者21例;选取11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活检组织作为阴性对照。对角膜组织标本分别行真菌荧光染色和过碘酸希夫染色。将染色完成的切片分别置于荧光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下查找真菌菌丝或孢子。比较2种染色方法的阳性率、不同手术方式获得的FK角膜组织以及不同真菌菌株标本间2种染色方法的阳性例数。结果:过碘酸希夫染色的阳性率为60.5%(89/147),真菌荧光染色的阳性率为79.6%(117/147),荧光染色法诊断FK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过碘酸希夫染色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8.00, P<0.01),2种染色方法的特异性均为100%。PKP手术切除标本荧光染色的阳性率为85.7%(72/84),明显高于过碘酸希夫染色的阳性率65.5%(5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7.00, P<0.01);LKP手术切除标本荧光染色的阳性率为71.4%(30/42),明显高于过碘酸希夫染色的52.4%(2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00, P<0.01);病灶切除标本分别采用荧光染色和过碘酸希夫染色法进行检查,阳性率分别为71.4%(15/21)和57.1%(12/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30, P=0.25)。不同真菌菌株标本间2种染色的阳性例数不同,其中茄病镰刀菌复合群、谲诈腐霉菌、烟曲霉复合群、季也蒙假丝酵母、木霉和铺叶沼兰褐莺真菌行荧光染色的阳性例数分别为19、5、5、1、1和1例,行过碘酸希夫染色的阳性例数分别为11、0、3、0、0和0例。11例阴性对照均为阴性结果。 结论:荧光染色技术应用于石蜡包埋角膜组织检查真菌成分较过碘酸希夫染色法敏感性高,可显著提高真菌检测的阳性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朱凌云治疗虚寒型胃食管反流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朱凌云主任医师认为,虚寒型胃食管反流病主要病机在于脾胃虚寒、肝胃不温、肾阳失煦、心火不暖及痰瘀内生,应以补中健脾、温阳下气为治疗要点,临床可用具温降功效之药,如丁香、桂枝、鹅管石、吴茱萸、荜澄茄等,常施以吴茱萸汤加减或吴茱萸汤之变方,根据患者证候中"虚""寒"之程度,酌情调整用药。其认为本病的调护和预防亦很重要,常予患者健康教育处方,嘱勿食生冷、防寒保暖、避免疲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