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低载量幽门螺杆菌感染脾胃湿热证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低载量Hp感染脾胃湿热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门诊患者130例,按治疗方案分为四联组与二联组,每组65例。四联组给予2种不同的治疗方案,其中34例采用方案1(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枸橼酸铋钾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31例采用方案2(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枸橼酸铋钾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左氧氟沙星片);二联组给予荆花胃康胶丸+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四联组14 d为1个疗程,二联组28 d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停药后4周采用 13C-UBT法检测Hp,观察Hp根除率,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四联组Hp根除率为90.8%(59/65)、二联组为78.5%(51/65),2组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3.78, P=0.052)。四联组方案1的Hp根除率为91.2%(31/34)、方案2为90.3%(28/31),2种方案的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1, P=0.906)。四联组治疗后中医证侯评分[(7.02±0.89)分比(6.51±0.85)分; Z=-3.01, P<0.01]高于二联组。二联组总有效率为93.8%(61/65)、四联组为78.5%(51/6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45, P=0.011)。四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6%(16/65)、二联组为6.2%(4/6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51, P=0.004)。 结论: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方案对低载量Hp感染患者具有一定的抗Hp作用,可改善患者中医症状,减少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铋剂四联序贯荆花胃康胶丸治疗伴有消化不良症状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初治患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铋剂四联疗法序贯荆花胃康胶丸对伴有消化不良症状的幽门螺杆菌( H. pylori)感染初治患者的 H. pylori根除率和症状改善作用。 方法:纳入2017年12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就诊于全国16家医疗中心的伴有消化不良症状的 H. pylori感染初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给药方案为传统铋剂四联疗法(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果胶铋胶囊,疗程14 d)序贯荆花胃康胶丸(疗程30 d),疗程共44 d。对照组给药方案为铋剂四联疗法(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果胶铋胶囊,疗程14 d)。主要观察指标为 H. pylori根除率,次要观察指标为治疗后1个月消化不良症状变化情况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结果:共纳入患者1 054例,其中试验组522例,年龄53(26,73)岁,男224例(42.91%),女298例(57.09%);对照组532例,年龄46(22,71)岁,男221例(41.54%),女311例(58.46%)。基于PP分析发现,试验组 H. pylori根除率高于对照组(93.85%比87.88%, P=0.001)。分析1 054例患者发现, H. pylori根除治疗后相较于治疗前消化不良总分[4(4,7)比15(10,22), P<0.001]、中上腹痛[1(1,4)比4(1,8), P<0.001]、餐后饱胀不适感[1(1,4)比4(4,9), P<0.001]、早饱[1(1,1)比4(1,4), P<0.001]、中上腹烧灼感[1(1,1)比1(1,4), P<0.001]均降低。同样地,试验组、对照组、根除成功组、根除失败组中消化不良在治疗后均得到改善( P<0.001)。此外 H. pylori根除成功组消化不良总分[4(4,7)比7(4,10), P<0.001]、中上腹痛[1(1,2)比1(1,4), P<0.001]和餐后饱胀不适感[1(1,3)比1(1,4), P=0.002]相较于根除失败组均降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4%比0.38%, P=0.09)。 结论:相较于传统铋剂四联疗法,铋剂四联疗法序贯荆花胃康胶丸可提高 H. pylori根除率,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H. pylori根除治疗可以缓解 H. pylori阳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荆花胃康胶丸治疗寒热错杂型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荆花胃康胶丸对寒热错杂型消化性溃疡(PU)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常州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诊治的寒热错杂型PU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雷贝拉唑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予荆花胃康胶丸联合雷贝拉唑胶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胃镜下疗效、主要单项症状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结果:观察组胃镜下疗效[临床痊愈42例(93.3%)、显效1例(2.2%)、有效1例(2.2%)]、中医证候疗效[痊愈38例(84.4%)、显效4例(8.9%)、有效2例(4.4%)]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胃镜下疗效:临床痊愈35例(77.8%)、显效5例(11.1%)、有效3例(6.7%),中医证候疗效:痊愈28例(62.2%)、显效6例(13.3%)、有效8例(17.8%)]( Z=-2.040、-2.463,均 P<0.05);观察组胃脘灼痛、喜温喜按,口干苦,四肢不温三项单项症状的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χ 2=6.154、6.056、7.174,均 P<0.05)。 结论:荆花胃康胶丸能促进寒热错杂型PU患者的胃黏膜愈合,改善临床症状,尤其对于缓解胃脘灼痛、喜温喜按,口干苦,四肢不温的症状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成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对中成药治疗消化性溃疡(PU)的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纳入中成药治疗PU的系统评价,采用多项系统综述评价2(AMSTAR2)、系统评述和Meta分析优先报告条目(PRISMA)评价纳入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应用建议评价开发和评估分级(GRADE)量表评价纳入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报告质量和证据质量.结果:共纳入系统评价10个,AMSTAR 2评价结果,系统评价为高质量1个,中质量5个,低质量3个,极低质量1个.PRISMA评价结果,系统评价报告相对完整6个,存在一定缺陷3个,存在相对严重缺陷1个.纳入系统评价10个报告了结局指标42个,GRADE评价结果,高质量6个,中质量27个,低质量8个,极低质量1个.与常规西药治疗比较,康复新液可提高临床有效率及溃疡愈合率,联合常规西药可提高内镜下总有效率、临床有效率和溃疡愈合率,降低临床症状改善积分和溃疡复发率;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常规西药可提高临床疗效;胃复春联用常规西药的临床疗效和Hp根除率更高,胃泌素水平更低;健胃愈疡片的总有效率、治愈率更高;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常规西药可改善总有效率、溃疡愈合率和Hp根除率.结论:中成药或其联合常规西药治疗PU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但由于纳入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报告质量及证据质量存在一定缺陷,应慎重对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荆花胃康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对NLRP3通路介导炎症及焦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研究荆花胃康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对NOD样蛋白受体3(NLRP3)通路介导炎症及焦亡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寿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接受荆花胃康胶囊联合西医药物治疗的观察组(n=58)和西医药物治疗的对照组(n=57).治疗4个疗程后评价两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胃黏膜病理积分,检测两组胃黏膜中NLRP3、Caspase-1的mRNA表达水平及血清中IL-1β、IL-18、GSDMD的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胃痛、胃痞满、嗳气泛酸、食少纳差中医证候积分,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病理积分,胃黏膜中NLRP3、Caspase-1的mRNA表达水平,血清中IL-1β、IL-18、GSDMD的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荆花胃康胶囊治疗能够改进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改善中医证候及胃黏膜病理改变,抑制NLRP3通路介导的炎症及焦亡可能是与之相关的分子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 探讨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旋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网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 2022年5月19日,纳入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胃炎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以临床有效率(显效、有效均视作有效)、Hp根除率为主要结局指标,消化道症状改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不良反应发生率为次要结局指标提取并合并数据.使用GRADE证据质量分级系统进行单个结局指标的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4.1进行Meta分析,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单个研究的质量评价.结果 10篇随机对照研究、1 181例患者被纳入最终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胃炎其临床有效率(RR=1.20,95%CI 1.12~1.30,P<0.000 01)、Hp根除率(RR=1.16,95%CI 1.10~1.23,P<0.000 01)、消化道症状改善(SMD=-1.74,95%CI-2.85~-0.62,P=0.002)、炎症因子IL-6(SMD=-3.68,95%CI-5.72~-1.64,P=0.000 4)、炎症因子CRP(SMD=-2.09,95%CI-2.44~-1.73,P<0.000 01)、炎症因子TNF-α(SMD=-2.58,95%CI-3.11~-2.06,P<0.000 01)、不良反应发生率(RR=0.89,95%CI 0.60~1.32,P=0.55).结论 在治疗Hp相关性胃炎时,荆花胃康胶丸和四联疗法联用在临床有效率、Hp根除率、消化道症状缓解、炎症因子的改善等方面效果优于单用四联疗法,中西联用方案和单用四联方案在不良反应方面无区别.由于目前临床研究质量不高,以上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临床研究进一步证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分阶段综合治疗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63例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分阶段综合治疗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H.pylori)者的效果.方法 共纳入2年内按共识推荐方案治疗反复失败≥3次的难治性H.pylori感染者63例,采用分阶段综合疗法治疗,即:治疗前准备(对症治疗);标准抗菌治疗(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枸橼酸铋钾)×10天;巩固治疗(双歧杆菌+荆花胃康)×14天+(双歧杆菌+枸橼酸铋钾)×14天.停药1个月复查13C呼气试验,观察H.pylori根除率;停药后及停药1个月观察主要症状缓解情况.结果 63例患者中56例成功根除H.pylori,总根除率为94.92% (56/59,PP)和88.89% (56/63,ITT).治疗后上腹痛、腹胀、烧心、便秘等症状较治疗前明显缓解(P <0.05,P<0.01).治疗期间未见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分阶段综合疗法能够显著提高难治性H.pylori感染的根除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药联合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疣状胃炎60例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研究中药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幽门螺杆菌(H.pylori)根除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解放军第175医院门诊明确诊断疣状胃炎且合并H.pylori感染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荆花胃康胶丸+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铋剂,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铋剂.2组均服药2周,停药6周后复查电子胃镜及13C呼气试验,对比观察疣状胃炎的恢复情况及H.pylori的根除效果. 结果 观察组:疣状胃炎治疗有效率93.3%、H.pylori阴转率93.3%;对照组:疣状胃炎治疗有效率83.3%、H.pylori阴转率80.0%.2组治疗有效率和阴转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药荆花胃康胶丸联合H.pylori根除对于疣状胃炎的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荆花胃康胶丸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和抗生素调治Hp相干消化性溃疡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评估中成药荆花胃康胶丸结合质子泵抑制剂以及抗生素调治Hp相干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为今后病患的适当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使用PubMed、维普、中国知网以及万方数据对关联文献进行查找,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有18篇文献纳入统计,共涉及治疗总数2 177例.实验组的总有效率[OR =6.35,95% CI(4.05,9.93),P<0.05]、Hp根除率[OR=3.41,95% CI (2.63,4.41),P<0.05]以及溃疡愈合率[OR =2.82,95% CI(2.14,3.71),P<0.05]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实验组在调治Hp相干消化性溃疡方面要优于对照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成药研究现状的文献可视化分析——以荆花胃康胶丸为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分析16年来荆花胃康胶丸相关领域的国内研究文献特点,了解我国中成药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状况.文献基于CNKI和Pubmed数据库检索2001年3月-2016年12月国内公开发表的荆花胃康胶丸相关研究,并用引文分析法和可视化分析法对论文数据进行评价,总结研究热点.共纳入197篇文献,学科分布以消化系统疾病,中医学,中药学为主,单一杂志最多发表文献13篇,单位发表最多文献数14篇,单一文献最高被引次数86次,相关关键词分布最多的为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荆花胃康胶丸为代表的中成药未来研究应抓住研究热点,提高研究质量,制定中西医结合治疗体系和标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