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生和不同栽培方式桑黄药材质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对桑黄药材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特征图谱和多组分含量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并评价野生和不同栽培方式桑黄药材质量。方法:采用UPLC建立桑黄药材的特征图谱及多组分含量测定方法,并运用聚类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方法进行化学模式识别分析。结果:18批桑黄药材特征图谱有10个共有峰,指认出麦角硫因(峰1)、原儿茶酸(峰2)、原儿茶醛(峰3)、咖啡酸(峰4)、Hispidin(峰5)5个成分,聚类分析、OPLS-DA可将野生品及不同栽培方式桑黄药材明确区分。结论:段木栽培桑黄较袋料栽培桑黄与野生桑黄更接近,建立的UPLC特征图谱和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可为桑黄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文冠果的现代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文冠果是我国特有的药用植物和珍贵的木本油料植物,有较高的药用、食用、观赏等综合经济价值.研究发现文冠果化学成分主要包括三萜类、黄酮类、苯丙素类等,其药理作用为改善学习与记忆功能、抗氧化、促进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介导的神经突触生长等.本文在对文冠果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概述的基础上,根据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概念,从传统药性、功效、化学成分可测性、产地等方面对其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得出文冠果皂苷B和E、芦丁、槲皮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等可作为文冠果质量标志物的主要备选化合物,从而为文冠果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和资源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岗梅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27
岗梅为冬青属植物梅叶冬青的干燥根及茎,是岭南凉茶的主要原料之一.其化学成分以三萜、酚酸、多糖、挥发油等为主,具有抗炎解热镇痛、抗病原微生物、抗肿瘤、抗补体、抗溃疡、抗阿尔茨海默病等广泛药理作用,具有极高的药用和经济价值,然其质量标准和质量评价研究存在诸多不足.在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研究进行归纳概述的基础上,根据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理论,从成分特有性、变化性、有效性、可测性四个方面对岗梅的质量标志物进行分析与讨论,认为岗梅的三萜类和酚酸类成分可作为岗梅的质量标志物,以期为岗梅质量评价体系的规范与完善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广东省四会市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掌握四会市药用植物资源的现状和分布特征,为该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本底资料.方法:根据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要求,采用样地和样线法实地调查区域内野生和栽培药用植物,收集并分析该地区药用植物的多样性特征.结果:四会市野生药用植物 458 种,栽培药用植物 15 种,共计473 种,隶属于 127 个科 345 个属;科组成以单种科和寡种科居多,约占总科数的 73.45%;重点调查的药用植物共71 种,均为 2020 年版中国药典收载品种;大规模栽培的药用植物主要是柑橘、粉葛、肉桂、南山茶(广宁油茶)和马尾松.结论:四会市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栽培的药用植物也具有开发利用的良好条件,该调查结果对于四会市自然资源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的策略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油茶叶片浸提液对三种药用植物的化感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筛选适于在油茶林地内间(套)种的药用植物.方法:测定5、10、20 g/L的油茶树叶浸提液处理的夏枯草、牛蒡子、藿香的种子发芽指标、幼苗生长及其生理生化指标,研究油茶对夏枯草、牛蒡子、藿香的化感作用.结果:5 g/L油茶叶片浸提液能促进夏枯草、牛蒡子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不同浓度油茶浸提液均能抑制藿香幼苗生长;油茶浸提液对夏枯草和牛蒡子的叶绿素总含量呈现低浓度抑制高浓度促进.随着浸提液处理浓度的提高,夏枯草MDA含量提高;5 g/L油茶叶片浸提液处理时,牛蒡子的MDA含量升高,油茶叶片浸提液浓度升高时,牛蒡子的MDA含量低于对照.20 g/L油茶叶片浸提液处理时,夏枯草和牛蒡子的POD活性显著提高;20 g/L油茶叶片浸提液处理时,牛蒡子的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但所有油茶叶片浸提液处理的夏枯草CAT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依据化感综合效应值,5 g/L油茶叶片浸提液的化感促进强度为夏枯草>牛蒡子.结论:5 g/L的油茶叶片浸提液对夏枯草的化感促进作用最强(化感综合效应指数为0.09).建议在低密度油茶林下与夏枯草间(套)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贵州民间可食用性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通过实地调查与查阅文献对贵州民间可食用野生药用植物科属组成、药食功能及利用等进行调查分析,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对贵州省民间可食用野生药用植物及其利用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贵州省民间可食用野生植物有348种,隶属于113科274属.其中,双子叶植物65科246种,单子叶植物14科46种,蕨类植物16科23种,裸子植物1科1种,藻类植物1科1种,菌类有16科31种.生活型以草本植物为主,有150种,占比43.10%.优势科主要集中在蔷薇科26种、菊科24种和蝶形花科18种;单种属优势明显,有235属,占总种数的67.53%.根据食用价值,该地区可食用植物可以分为茶饮类(代茶类34种和药酒、果酒类56种)、野菜类(194种)、野果类(水果类50种和坚果类13种)、调味品类(24种)和淀粉类(23种)、食用菌类(31种).其药用部位以根和根茎类最多有141种;药效以清火解毒种类最多,有124种植物具有该功效.结论:对贵州民间可食用野生植物资源、传统食用方法及研究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可为贵州民间可食用野生植物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大高良姜、红豆蔻乙酸乙酯部位多组分含量测定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以同基原不同药用部位的中药大高良姜与红豆蔻为研究对象,建立多组分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不同产地的大高良姜、红豆蔻乙酸乙酯部位为样品,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进行测定.采用Inertsil ODS-3(4.6 mm × 250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A)-0.05%冰乙酸水溶液系统(B),流速0.8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70nm;进样量:10μL.对方法进行专属性、标准曲线的建立、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考察.对其指认的共有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测定方法稳定可靠,空白溶剂无干扰以及混合对照品溶液专属性高,仪器精密度和方法重复性良好,加样回收率达到含量测定要求.测得10个不同产地的大高良姜乙酸乙酯部位指认的多组分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芦丁、对羟基苯甲醛含量分别 为 0.4698~1.3998 mg·g-1、0.1287~0.2953 mg·g-1、0.6280~1.8224 mg·g-1、0.5825~1.1339 mg·g-1、0.9641~2.0190mg·g-1、3.9424~7.9024 mg·g-1;红豆蔻乙酸乙酯部位指认的多组分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芦丁、对羟基苯甲醛含量分别为0.8376~2.0446 mg·g-1、0.3054~0.5845 mg·g-1、0.9259~1.6094 mg·g-1、0.3474~0.6445 mg·g-1、4.8377~26.7308 mg·g-1、2.6081~3.9132 mg·g-1.结论:建立了 HPLC 同时检测大高良姜、红豆蔻乙酸乙酯部位中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芦丁、对羟基苯甲醛等6个组分含量的测定方法,该方法准确、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UPLC-Q-TOF-MS/MS结合UPLC表征夏枯草不同部位的化学组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夏枯草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的干燥果穗,在制药和大健康领域均有广泛应用.作为大规模种植的中药材品种,每年产生大量的非药用部位得不到有效利用而被废弃.为了明确果穗、种子、茎和叶的化学组成,挖掘其非药用资源的利用价值和开发前景,该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检测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从中检测到117 个化合物,鉴定出87 个,其中包括32 个酚酸、8 个黄酮和45 个三萜皂苷.在鉴定的化合物中,包含一系列新的含 4~6 糖的三萜皂苷.将不同部位多批次样品的BPI色谱峰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发现果穗成分最为丰富,其既包含种子的高含量成分异迷迭香酸苷和亚麻酸,也包含茎、叶中含量更为丰富的酚酸、黄酮以及三萜皂苷.总体上说,果穗成分是种子和茎叶成分的复合体.从UPLC测定的不同部位 6 种酚酸(丹参素、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咖啡酸、异迷迭香酸苷和迷迭香酸)含量看,种子除异迷迭香酸苷外,其他酚酸低于果穗;果穗除异迷迭香酸苷含量高于茎和叶外,其他酚酸含量与茎无显著性差异,原儿茶醛和咖啡酸低于叶.从DPPH自由基清除法检测的 4 个部位抗氧化活性看,果穗与茎、叶无显著性差异,但明显高于种子;各部位抗氧化活性与其所含的总酚酸含量具有相关性.因此,夏枯草茎、叶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结合其传统用药证据,以夏枯全草入药具有一定可行性.若维持《中国药典》2020 年版夏枯草仅以果穗入药的现状,那么种子的特征成分异迷迭香酸苷可作为其专属性指标,更好地评价药材的真伪优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药用植物金荞麦中黄酮类化合物积累的时空变化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8/12
目的:探究药用植物金荞麦不同生育期各器官中黄酮类化合物积累的时空分布规律,为金荞麦合理采收、资源化利用和高价值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根茎繁殖不同生长年限的金荞麦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生育时期采集根、茎、叶、花器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器官样品中儿茶素、表儿茶素、芦丁和总黄酮含量.结果:随着金荞麦生育期推进,植株不同器官的黄酮类化合物积累增加,以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的含量最高;不同生育时期叶片中的儿茶素、表儿茶素、芦丁和总黄酮含量均显著高于根茎和茎秆(P<0.05).不同器官间儿茶素、表儿茶素、芦丁和总黄酮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花中儿茶素、芦丁和总黄酮含量最高;表儿茶素含量在茎秆中最低.黄酮类物质含量在根茎不同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儿茶素和总黄酮含量在根茎不同组织部位表现为须根>韧皮部>根茎(不含须根)>木质部(P<0.05),儿茶素和芦丁分别在须根和韧皮部含量最高.1 年生与 2 年生金荞麦植株不同器官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不考虑产量的前提下,根茎繁殖金荞麦种植 1 年即可采收,适宜采收期为 11 月上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藤茶抗菌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近年来对单味中药、中药提取物、单体化合物以及复方制剂的抑菌实验研究已证实,多种中药均具有较理想的抗菌作用,且不易产生耐药性.民间药食两用藤本植物藤茶富含多种生物功效成分,其中黄酮类成分的量最高,其抗菌活性较好,对耐药菌有抑制作用,并且与抗生素联用时有协同增效作用.综合近10年藤茶抗菌作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对该药用植物的主要抗菌成分、抗菌效果以及作用机制进行整理分析,为藤茶的功效研究、临床应用及产品开发提供借鉴与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