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家庭照顾者获益感干预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介绍家庭照顾者获益感的概念辨析及理论依据,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家庭照顾者获益感的干预研究进行综述,包括书写情感表露、照顾者技能培训、同伴支持干预、Mind the Gap、接受与承诺疗法、亲子合作式音乐治疗、正念瑜伽干预和萨提亚模式干预,并提出对我国开展关于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家庭照顾者获益感干预的思考与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线上与线下结合的萨提亚家庭治疗对抑郁障碍青少年及其父母情绪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线上+线下介入对偏远地区抑郁障碍青少年及其父母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98例抑郁障碍青少年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父母和青少年各49例)和观察组(父母和青少年各49例)。对照组接受药物治疗(舍曲林100 mg/d)和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接受为期12周线上+线下萨提亚家庭治疗。于干预前和干预12周后采用7项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GAD-7)和9项患者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评估两组青少年父母负性情绪,同时,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the screen for child anxiety related emotional disorders,SCARED)和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epression self-rating scale for childhood,DSRS)评估两组青少年负性情绪。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 t检验两组青少年SCARED量表得分和DSRS量表得分变化,采用χ 2检验两组青少年父母焦虑抑郁比例变化。 结果:对照组青少年SCARED得分[(51.55±12.69)分,(36.82±7.69)分, t=15.839]、DSRS得分[(25.08±4.81)分,(16.88±2.16)分, t=13.047]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青少年SCARED得分[(51.16±15.84)分,(31.31±7.72)分, t=14.385]、DSRS得分[(24.12±4.81)分,(14.08±2.03)分, t=14.723]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12周后,观察组SCARED得分和DSR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 t=3.540,6.609,均 P<0.05)。干预前,两组青少年父母焦虑、抑郁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837,3.547,均 P>0.05)。干预12周后,两组青少年父母焦虑、抑郁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低于对照组(χ 2=5.995,4.009,均 P<0.05)。 结论:线上+线下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介入不仅能够有效改善青少年焦虑抑郁情绪,而且还能够有效地改善青少年父母焦虑抑郁情绪,尤其适用于偏远地区抑郁障碍患儿的门诊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萨提亚模式家庭干预对中老年抑郁症患者自信心及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究萨提亚模式家庭干预对中老年抑郁症患者自信心及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 年 1 月~2018 年 1 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中老年抑郁症患者84 例,采取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萨提亚模式家庭干预3 个月.干预前后,采用个人评价问卷(PEI)、德克萨斯社交行为问卷(TSBI)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自信程度、人际交往能力及抑郁状况.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的PEI 评分、TS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SD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萨提亚模式家庭干预能够增强中老年抑郁症患者自信心,提高患者的人际交往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在幼师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研究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对幼师心理健康的干预效果,为幼师心理辅导机制提供新的支持思路和实践途径.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山东省济南市6所幼儿园137名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试.选取筛选阳性的被试36名,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干预组进行萨提亚模式的团体心理咨询,对照组除与干预组同时会见研究人员外不进行任何干预;10周干预后两组再次进行测试.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SCL-90被试总分平均分[(190.28±55.48)比(104.33±9.88)]及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各因子平均分与干预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总分平均分及各因子平均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对幼师的心理辅导效果显著,对幼师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萨提亚团体干预模式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萨提亚团体干预模式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11月—2018年5月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南阳医院7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萨提亚模式团体干预模式.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Ⅱ(FACESⅡ)、社会回避与苦恼量表(SADS)、自尊量表(SES)比较干预的效果.结果? 干预完成时和干预完成后1月观察组FACESⅡ亲密度和适应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完成时和干预完成后1月观察组SADS评分低于对照组,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萨提亚模式的团队干预有助于改进结直肠癌患者家庭关系,提高患者自尊心,使患者重回社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团体家庭治疗对提高新型毒品依赖患者心理正能量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1/1/16
目的:探讨团体家庭治疗在提高新型毒品依赖患者心理正能量方面的作用.方法:在武汉市2所强制隔离戒毒机构中选取40名新型毒品依赖患者,对其进行团体家庭治疗(共5次,每次2.5小时).团体家庭治疗内容包括关系建立、萨提亚家庭治疗和小物件家庭系统排列.研究过程中分别让患者对自我感觉进行绘画,并对绘画作品的正能量进行自我评估.结果:新型毒品依赖患者的三次自我感觉绘画作品正能量评分分别为(52.4±24.3)、(71.5±14.3)与(90.8±9.3)分,各时点观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团体家庭治疗可提高新型毒品依赖患者的心理正能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1/1/16
-
基于萨提亚和情绪取向的综合家庭治疗在甲基苯丙胺依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1/1/16
目的:探讨基于萨提亚和情绪取向的综合家庭治疗在甲基苯丙胺依赖患者心理及社会功能康复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纳入研究的80名戒毒康复人员随机分配入干预组(n=40)和对照组(n=40).干预组接受萨提亚与情绪取向家庭治疗(共8次,每次2.5小时),对照组接受认知行为干预.干预前后采用激惹及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戒毒信心量表和新型毒品依赖患者社会适应评估量表进行测量.采用协方差分析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接受干预后,干预组的抑郁分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3),正性情绪分量表(P=0.007)、戒毒信心量表(P=0.001)和新型毒品依赖患者社会适应评估量表(P=0.004)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基于萨提亚和情绪取向的综合家庭治疗可有效改善甲基苯丙胺依赖患者的抑郁症状,强化其正性情绪,提高其戒毒信心和社会适应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1/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