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团体心理辅导在护士心理健康促进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护士心理健康促进中常用的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包括基于正念的团体辅导、巴林特小组、心理剧、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辅导主要通过减轻护士压力、改善负性情绪、降低职业倦怠、提升职业获益感、改善人际关系和提高适应能力来促进护士的心理健康。本文对团体心理辅导在护士心理健康促进中的常用技术和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并分析团体心理辅导在护士心理健康促进中的优势与挑战,以期为相关领域研究者开展为基于团体心理辅导的护士心理健康促进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家庭照顾者获益感干预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介绍家庭照顾者获益感的概念辨析及理论依据,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家庭照顾者获益感的干预研究进行综述,包括书写情感表露、照顾者技能培训、同伴支持干预、Mind the Gap、接受与承诺疗法、亲子合作式音乐治疗、正念瑜伽干预和萨提亚模式干预,并提出对我国开展关于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家庭照顾者获益感干预的思考与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萨提亚模式在国内护理领域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萨提亚模式是一种以人本主义为基础、以成长为取向的心理治疗模式,目的是提高人的自尊、改善沟通,使个人实现身心整合、内外一致。近年来,萨提亚模式受到越来越多护理教育者及相关学者的关注,本研究从萨提亚模式的理论基础、治疗技术、在国内护理领域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萨提亚模式的护理实践提供新视角和理论参考,丰富心理护理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线上与线下结合的萨提亚家庭治疗对抑郁障碍青少年及其父母情绪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线上+线下介入对偏远地区抑郁障碍青少年及其父母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98例抑郁障碍青少年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父母和青少年各49例)和观察组(父母和青少年各49例)。对照组接受药物治疗(舍曲林100 mg/d)和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接受为期12周线上+线下萨提亚家庭治疗。于干预前和干预12周后采用7项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GAD-7)和9项患者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评估两组青少年父母负性情绪,同时,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the screen for child anxiety related emotional disorders,SCARED)和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epression self-rating scale for childhood,DSRS)评估两组青少年负性情绪。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 t检验两组青少年SCARED量表得分和DSRS量表得分变化,采用χ 2检验两组青少年父母焦虑抑郁比例变化。 结果:对照组青少年SCARED得分[(51.55±12.69)分,(36.82±7.69)分, t=15.839]、DSRS得分[(25.08±4.81)分,(16.88±2.16)分, t=13.047]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青少年SCARED得分[(51.16±15.84)分,(31.31±7.72)分, t=14.385]、DSRS得分[(24.12±4.81)分,(14.08±2.03)分, t=14.723]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12周后,观察组SCARED得分和DSR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 t=3.540,6.609,均 P<0.05)。干预前,两组青少年父母焦虑、抑郁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837,3.547,均 P>0.05)。干预12周后,两组青少年父母焦虑、抑郁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低于对照组(χ 2=5.995,4.009,均 P<0.05)。 结论:线上+线下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介入不仅能够有效改善青少年焦虑抑郁情绪,而且还能够有效地改善青少年父母焦虑抑郁情绪,尤其适用于偏远地区抑郁障碍患儿的门诊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萨提亚模式团体干预对再就业护士应对方式、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萨提亚模式团体干预对再就业护士应对方式、自我和谐水平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旨在为护理管理人员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类实验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山东省立第三医院2021年入职的63名再就业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名及观察组31名。对照组行护理人文关怀包括谈心谈话、集体座谈和心理讲座,观察组行为期6周的萨提亚模式团体干预。于干预前、干预后即刻、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6个月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自我和谐量表及总体幸福感量表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2组再就业护士应对方式、自我和谐及主观幸福感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后即刻、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正面应对得分分别为(28.94 ± 2.99)、(28.71 ± 4.70)、(29.16 ± 3.23)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3.38 ± 5.50)、(24.72 ± 5.91)、(24.65 ± 5.6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96、2.96、3.87,均 P<0.01);自我和谐总分分别为(94.52 ± 14.00)、(99.87 ± 16.82)、(91.84 ± 10.3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05.72 ± 10.75)、(114.23 ± 20.10)、(107.41 ± 13.3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57、-3.07、-5.15,均 P<0.01);主观幸福感总分分别为(84.97 ± 7.37)、(84.58 ± 10.33)、(91.84 ± 7.0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5.69 ± 7.94)、(77.28 ± 8.27)、(77.00 ± 8.4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80、3.69、7.56,均 P<0.01)。 结论:萨提亚模式团体干预能够促使再就业护士以正面乐观的方式应对压力,提升再就业护士自我和谐水平和主观幸福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萨提亚团体干预模式在老年肺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萨提亚团体干预模式在老年肺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萨提亚团体干预模式。干预前后采用社会回避与苦恼量表(SADS)、Rosenberg自尊量表(RSES)和欧洲癌症研究所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比较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DS评分低于对照组,R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疲乏感、恶心呕吐、疼痛、呼吸困难、睡眠障碍、食欲丧失、便秘、腹泻、经济困难及整体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萨提亚团体干预模式用于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有助于提高患者自尊,纠正不良情绪,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萨提亚模式团体干预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萨提亚模式团体干预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1 年 3 月 1 日~2022 年 3 月 31 日 254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127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萨提亚模式团体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韧性[采用 Connor-Davidson 韧性量表(CD-RISC)]、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采用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SQOL-DVI)],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CD-RISC、SQOL-DVI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方法、护理内容、护理效果、治疗预后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萨提亚模式团体干预可改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的心理韧性,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萨提亚模式心理护理对住院冠心病患者负面情绪、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究萨提亚模式的心理护理对住院冠心病患者负面情绪、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9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60例住院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萨提亚组各80例.对照组在住院期间行常规心理护理,萨提亚组在住院期间行萨提亚模式的心理护理.对比分析2组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后患者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hina questionnaire of quality of life in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s,CQQC)、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依从性.结果 两组干预前MMSE、CQQC、SAS、SDS、治疗依从性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MMSE、CQQC、服药依从性、运动依从性、非运动依从性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SAS、SDS评分显著降低(P<0.05);干预后萨提亚组MMSE、CQQC、服药依从性、运动依从性、非运动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萨提亚模式的心理护理可有效调整住院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在大学生自杀意念干预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探讨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干预效果,为大学生自杀行为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某高校大二年级的20个班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0个班,干预组采用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进行干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随访干预3个月,对2组大学生的自杀意念、生命意义及自我和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的自杀意念检出率(6.13%)低于对照组(10.31%)及干预前(11.74%)(P<0.05);干预组对自杀行为的态度、对自杀者的态度、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和对安乐死的态度得分分别为(2.98±0.56)分、(2.81±0.45)分、(2.97±0.36)分和(2.95±0.61)分,均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自身得分(P<0.05);干预组生命意义得分和寻求意义得分分别为(25.15±3.12)分和(26.82±3.63)分,均高于对照组得分(P<0.05);干预组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和自我的刻板性得分分别为(45.32±8.21)、(47.81±8.27)和(16.03±3.92)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自杀意念有着积极的干预作用,值得在高校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基于萨提亚模式的居家帕金森病病人心理教育方案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构建基于萨提亚模式的居家帕金森病病人心理教育方案,以期为居家帕金森病病人的心理教育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循证理论筛选证据并结合质性研究构建基于萨提亚模式的居家帕金森病病人心理教育方案初稿.通过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对推荐证据进行论证后,形成方案终稿.结果:2轮咨询专家问卷回收率为80.95%和94.11%;权威程度系数为0.915.最终形成包括干预内容、干预形式、干预频率、干预时长、干预地点、干预实施者、质量控制7个一级条目、16个二级条目和40个三级条目的居家帕金森病病人心理教育方案.结论:构建的居家帕金森病病人心理教育方案具有安全性、可行性、可靠性,能够为居家帕金森病病人的心理教育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