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葡萄糖调节蛋白75对棕榈酸诱导的MIN6细胞脂毒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葡萄糖调节蛋白75(Mortalin)对棕榈酸诱导的MIN6细胞脂毒性的影响和机制。方法: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20只,6~8周,20~24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分为标准饮食组(SD)和高脂饮食组(HFD),每组10只。使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胰腺组织中Mortalin的表达情况。通过慢病毒转染构建Mortalin敲低(Sh-Mortalin)的MIN6稳转细胞株,根据使用牛血清白蛋白(BSA)还是棕榈酸(PA)处理敲低和空载细胞将其分为Sh-Mortalin组、Mortalin敲低空载组(ShNC-Mortalin组)、Sh-Mortalin+PA组、ShNC-Mortalin+PA组,按应用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抑制剂U0126还是二甲基亚砜(DMSO)将细胞分为Sh-Mortalin+DMSO组、Sh-Mortalin+PA+DMSO组、Sh-Mortalin+U0126组、Sh-Mortalin+PA+U0126组。使用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法检测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活性氧(ROS)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胰岛素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ERK通路相关蛋白[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p-ERK1/2)、磷酸化原癌基因丝苏氨酸蛋白激酶-1(p-Raf-1)]的表达。2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体内实验结果表明,与SD组相比,HFD组小鼠胰腺的Mortalin表达明显增加( P<0.01)。体外实验结果表明,与ShNC-Mortalin+PA组相比,Sh-Mortalin+PA组的细胞增殖水平更高,细胞凋亡率更低,细胞ROS水平更低,胰岛素水平更高( 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ShNC-Mortalin和Sh-Mortalin组p-ERK1/2、p-Raf-1蛋白表达均以PA时间梯度降低,且与ShNC-Mortalin组相比,Sh-Mortalin组的p-ERK1/2蛋白水平更高( P<0.05)。与Sh-Mortalin+DMSO组相比,Sh-Mortalin+U0126组EdU阳性率和p-ERK1/2水平均更低,且细胞脂毒性损伤加重( P<0.05)。 结论:Mortalin参与调控了MIN6细胞的脂毒性损伤过程,且敲低Mortalin可通过激活Raf-1/ERK信号通路减轻PA诱导的MIN6细胞脂毒性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丹参酮Ⅱ 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期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和微炎性反应状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丹参酮Ⅱ 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和微炎性反应状态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浙江省磐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75 mg/次,1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150 mg/次,1次/d,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75 mg/次,1次/d,联合丹参酮Ⅱ A磺酸钠注射液60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配制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治疗4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疗效,同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相关细胞因子和外周血CD 4+ Foxp 3+ Treg细胞表达率的改善水平,并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治疗前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且试验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0.4 ± 0.1)次/d比(0.6 ± 0.2)次/d、(3.4 ± 1. 2) min/次比(5.8 ± 1.2) min/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0%(49/50)比92.0%(46/50)](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栓调节蛋白(TM)含量和CD 4+ Foxp 3+ Treg细胞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NO、TM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ET、CD 4+Foxp 3+ Treg细胞阳性表达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治疗后血浆NO、TM含量均高于对照组[(82.5 ± 5.1) ng/L比(71.9 ± 4.) ng/L、(32.4 ± 3.6) μmol/L比(25.2 ± 3.6) μmol/L],ET、CD 4+ Foxp 3+ Treg细胞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39.4 ± 5.2) μmol/L比(46.7 ± 5.4) μmol/L、 (9.4 ± 1.8)%比(10.6 ± 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丹参酮Ⅱ 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助于提高心血管内皮功能、抑制心肌炎性免疫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IP 3R-Grp75-VDAC1-MCU钙轴分子高表达伴mTORC1过度活化参与阿霉素大鼠肾病模型蛋白尿发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1,4,5三磷酸肌醇受体(IP 3R)-葡萄糖调节蛋白75(Grp75)-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VDAC1)-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MCU)钙轴分子在肾病蛋白尿时表达变化,探讨其上游调控路径。 方法:将SD大鼠分为对照组(6只)和阿霉素(ADR)组(10只)。通过尾静脉1次注射ADR法建立肾病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肾小球钙轴分子表达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TORC1)活化标志物。体外培养小鼠足细胞,用ADR诱导足细胞损伤,分别予不同浓度依维莫司干预,分析钙轴分子和凋亡标志物。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DR组大鼠蛋白尿时肾小球IP 3R(0.02±0比0)、Grp75(0.04±0比0)、VDAC1(0.04±0比0.01±0)、MCU(0.05±0.01比0.01±0)表达显著增强,mTORC1活化标志物增强(0.57±0.01比0.1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在小鼠足细胞中,与对照组比较,ADR组Grp75(1.89±1.17比0.16±0.08)、VDAC1(1.59±0.34比0.20±0.07)、MCU(1.56±0.38比0.46±0.35)表达显著增强,mTORC1活化标志物增强(2.12±0.08比0.39±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ADR组比较,ADR+依维莫司(1.0 nmol/L)组足细胞Grp75(0.26±0.20比1.89±1.17, P=0.001)、VDAC1(0.40±0.26比1.59±0.34, P=0.014)、MCU(0.60±0.32比1.56±0.38, P=0.029)表达显著减少,线粒体钙显著降低[(2 664.00±140.57) U比(3 025.16±180.92) U, P=0.023],凋亡标志物活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显著减少(0.55±0.28比1.48±0.45, P=0.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IP 3R-Grp75-VDAC1-MCU钙轴分子高表达伴mTORC1过度活化参与ADR大鼠肾病模型蛋白尿发生,mTORC1抑制剂显著抑制足细胞钙轴分子表达,可能参与mTORC1抑制剂所致足细胞效应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视神经损伤的保护策略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和青光眼可引起视神经退行性改变,进而导致视力显著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通过对哺乳动物视神经损伤模型的研究发现,视神经损伤涉及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等病理生理过程。研究人员对视神经损伤的相关机理和调控信号通路进行了深入探索,并且在对抗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凋亡、新型药物治疗、基因治疗、干细胞移植以及天然提取物等方面进行了视神经损伤的保护研究。研究表明热休克蛋白70家族的成员葡萄糖调节蛋白75以及人体视网膜中自然分泌的褪黑素可能在RGC凋亡调控中起重要作用。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可能通过直接激活内在的G-CSF受体和下游信号通路而起到保护RGC的作用。另外,基因治疗因具有很高的靶向性,有望成为视神经损伤后修复和再生的有效疗法。脂肪干细胞移植能够抵抗大鼠模型中视网膜细胞的凋亡。此外,枸杞多糖可以延迟轴突的继发变性,可能成为延缓视神经损伤继发性变性有前景的天然提取物。本文将对视神经损伤的相关机制、调控及保护途径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下调GSK3β通过抑制ITPR1-GRP75-VDAC1复合体功能减轻衰老肾小管上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 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对衰老小鼠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缺氧/复氧(H/R)损伤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 将RTEC分成为Young组即正常生长的年轻RTEC、Old组即使用Etoposide诱导的衰老RTEC、Old+Ad-shNC+H/R组即使用Etoposide诱导衰老再转染腺病毒阴性对照(Ad-shNC)后进行H/R处理,Old+Ad-shGSK3β+H/R组即使用Etoposide诱导衰老后再转染靶向沉默GSK3β的短发夹RNA腺病毒(Ad-shGSK3β)后进行H/R处理.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水平和线粒体活性氧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各组钙离子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GSK3β、线粒体相关的内质网膜(MAM)相关蛋白肌醇1,4,5-三磷酸受体1(ITPR1)、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VDAC1)、葡萄糖调节蛋白75(GRP75)表达及磷酸化水平,采用免疫共沉淀分析GSK3β与MAM相关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 与Young组比较,Old组细胞凋亡水平、线粒体活性氧水平及线粒体钙离子水平均较高;与Old组比较,Old+Ad-shNC+H/R组细胞凋亡水平、线粒体活性氧水平及线粒体钙离子水平均较高;与Old+Ad-shNC+H/R组比较,Old+Ad-shGSK3β+H/R组细胞凋亡水平、线粒体活性氧水平及线粒体钙离子水平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Young组比较,Old组ITPR1、GRP75和GSK3β总蛋白表达增多,ITPR1和GRP75磷酸化水平升高,而VDAC1总蛋白和磷酸化水平均下降;与Old组比较,Old+Ad-shNC+H/R组GSK3β蛋白表达不变,ITPR1和GRP75总蛋白和磷酸化水平升高,VDAC1总蛋白表达不变,磷酸化水平增高;与Old+Ad-shNC+H/R 组比较,Old+Ad-shGSK3β+H/R组GSK3β蛋白表达减少,ITPR1、GRP75和VDAC1总蛋白表达不变,磷酸化水平均下降.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GSK3β能够与ITPR1、GRP75和VDAC1蛋白发生相互作用.结论 GSK3β在衰老RTEC中表达升高,抑制GSK3β表达能够降低ITPR1-GRP75-VDAC1复合体磷酸化水平,限制线粒体钙离子超负荷,保护线粒体功能,减少再灌注时细胞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葛根芩连汤对2型糖尿病db/db小鼠胰腺组织PERK/ATF4/CHOP信号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观察葛根芩连汤对2型糖尿病(T2DM)小鼠胰腺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探讨其治疗T2DM的作用机制.方法 75只SPF级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和葛根芩连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5只,15只db/m小鼠作为空白组,给药组分别予相应药物灌胃12周.检测小鼠体质量、空腹血糖(F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HE染色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变化,TUNEL染色检测胰岛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胰腺组织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p-PERK、活化转录因子4(ATF4)、C/EBP同源蛋白(CHOP)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胰腺组织PERK、ATF4、CHOP mRNA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FBG和HbA1c含量显著增加(P<0.01);胰腺组织结构不完整,边界模糊,内有空泡,胰岛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0.01);胰腺组织GRP78、p-PERK、ATF4、CHOP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PERK、ATF4、CHOP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体质量、FBG和HbA1c含量显著减少(P<0.05,P<0.01);胰腺组织病理改变有所减轻,胰岛细胞凋亡不同程度减少(P<0.05,P<0.01);葛根芩连汤高、中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胰腺组织GRP78、p-PERK、ATF4、CHOP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PERK、ATF4、CHOP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 葛根芩连汤可能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PERK/ATF4/CHOP信号通路,下调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减少胰岛细胞凋亡,保护胰岛细胞功能,延缓T2DM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基于MAMs探究RVD1对衰老大鼠心肌细胞自噬与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1/6
目的 探究消退素D1(RVD1)对衰老大鼠心肌细胞自噬与凋亡的调控作用以及对心肌组织线粒体-内质网偶联(MAMs)的影响.方法 将30只18月龄SD大鼠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模型组、低剂量RVD1组、高剂量RVD1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6月龄SD大鼠作为对照组,低剂量RVD1组和高剂量RVD1组分别尾静脉注射50、100 ng/ml RVD1,对照组和模型组同时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持续干预21 d;对-硝基苯酚法测定大鼠心肌组织β-半乳糖苷酶活性,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Masson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内胶原沉积情况,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原位末端标记(TUNEL)染色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自噬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3(LC3)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测定大鼠心肌组织中LC3-Ⅱ/LC3-Ⅰ比值、自噬效应蛋白(Beclin-1、p62)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察大鼠心肌组织内MAMs结构变化,Western blot测定大鼠心肌组织中葡萄糖调节蛋白75(GRP75)、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VDAC1)及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RVD1组与高剂量RVD1组的大鼠心肌组织 β-半乳糖苷酶活性降低(P<0.05),心肌纤维断裂与心肌细胞损伤明显减轻,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减少,心肌组织内TUNEL阳性细胞比例减少(P<0.05),LC3蛋白阳性率增加(P<0.05),LC3-Ⅱ/LC3-Ⅰ比值升高、Beclin-1蛋白相对表达量上调而p62蛋白相对表达量下调(P<0.05),MAMs结构较为紧密,占线粒体周长百分比也增加(P<0.05),GRP75、VDAC1及Mfn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上调(P<0.05);与低剂量RVD1组比较,高剂量RVD1组大鼠心肌组织β-半乳糖苷酶活性进一步降低(P<0.05),心肌组织未见明显损伤,胶原纤维沉积进一步减少,心肌组织内TUNEL阳性细胞比例减少(P<0.05),LC3蛋白阳性率增加(P<0.05),LC3-Ⅱ/LC3-Ⅰ比值升高且Beclin-1蛋白相对表达量上调、p62蛋白相对表达量下调(P<0.05),MAMs结构更加紧密,其占线粒体周长百分比进一步增加(P<0.05),同时,GRP75、VDAC1及Mfn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进一步上调(P<0.05).结论 RVD1能够激活衰老大鼠心肌细胞自噬,减轻心肌细胞凋亡与胶原纤维沉积,并促进线粒体-内质网偶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抑制IP3R-Ca2+途径对对乙酰氨基酚所致肝损伤及其线粒体内质网结构偶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 探讨抑制肌醇-1,4,5-三磷酸受体(IP3R)-Ca2+途径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所致肝损伤及其线粒体内质网结构偶联(MAMs)的影响.方法 40 只SPF级雄性C57BL/6 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IP3R 抑制剂(2-APB)组、钙离子螯合剂(BAPTA-AM)组,每组 10 只.模型组、2-APB组、BAPTA-AM组单次腹腔注射APAP(300 mg/kg).注射 APAP 前 30 min,2-APB 组腹腔注射 2-APB(20 mg/kg),BAPTA-AM 组腹腔注射 BAPTA-AM(2.5 mg/kg).腹腔注射APAP 24 h后处死各组小鼠.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中线粒体、内质网结构及MAMs变化;测定肝组织匀浆中的Ca2+水平;West-ern blot测定肝组织中线粒体融合蛋白 1(MFN1)、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1,4,5-三磷酸肌醇受体1(IP3R1)、葡萄糖调节蛋白75(GRP7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 ALT 及 AST 水平有所升高(P<0.01),肝脏组织病理学可见肝细胞排列紊乱,并出现肝细胞变性、小叶中心性坏死;透射电镜示线粒体嵴断裂、消失,内质网肿胀断裂,MAMs数量增加;肝组织匀浆中Ca2+含量增加(P<0.01);MFN1、MFN2 蛋白表达降低(P<0.01),IP3R1 及GRP75 蛋白表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2-APB组和BAPTA-AM组小鼠血清 ALT、AST水平下降(P<0.01),肝脏病理变化明显改善,MAMs减少,肝组织匀浆中Ca2+含量减少(P<0.01),MFN1、MFN2 的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1),IP3R1 及GRP75 蛋白表达降低(P<0.01).结论 抑制IP3R-Ca2+途径可以保护APAP所致的肝损伤,其机制与降低肝脏Ca2+水平、减少MAMs数量、调节MAMs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桑黄发酵液中凝集素SHL24的分离与生物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桑黄是一种具有很高药用价值及广泛应用前景的药用真菌,其主要有效成分为多糖.凝集素则是桑黄所含的另一类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及抗菌等作用.[目的]从药用真菌桑黄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凝集素SHL24,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初步探究.[方法]通过冷冻干燥、Sephadex G-50、DEAE Sephadex A-25、MPLC-MonoQ和LPLC-Sephadex G-75 等方法,从药用真菌桑黄的发酵液中进行分离纯化;利用LPLC-Sephadex G-75和SDS-PAGE凝胶电泳鉴定其分子质量;检测不同pH、金属离子、糖、发酵时间、血红细胞、温度对其凝血活性的影响.[结果]从药用真菌桑黄发酵液中分离到单一蛋白条带,SDS-PAGE凝胶电泳检测其分子质量约为24 kD,与分子筛层析法分析的分子质量一致,表明该凝集素为单亚基蛋白.SHL24可以凝集供试的小鼠血红细胞和4种血型人血的血红细胞,但对不同来源的血红细胞凝集程度不同.糖抑制试验表明,SHL24不被D-甘露糖、D-麦芽糖、葡萄糖、蔗糖、树胶醛糖、D-乳糖以及L-鼠李糖所抑制.热稳定性试验和金属离子对SHL24凝血活性影响试验表明SHL24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且其凝血活性不受Ca2+、Mg2+和Zn2+等二价阳离子的影响.[结论]SHL24具有的稳定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有作为蛋白质药物的潜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沉默葡萄糖调节蛋白75对人肝癌细胞HCCLM3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沉默葡萄糖调节蛋白75(GRP75)表达对人肝癌细胞HCCLM3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HCCLM3,随机分为对照组、siRNA-1组、siRNA-2组,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siRNA导入siRNA-1组(上游序列5'-GAGACGGUUUCCAAAUGAATT-3',下游序列5'-UUCAUUUGGAAACCGUCUCTT-3')、siRNA-2组(上游序列5'-GCUCUAAGGCUUCCAACCUTT-3',下游序列5'-AGGUUGGAAGCCUUAGAGCTT-3'),对照组不予干扰序列.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GRP75表达,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转染2、24、48、96 h细胞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siRNA-1组、siRNA-2组GRP75表达明显降低(P均<0.01),以siRNA-2组降低更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siRNA-1组、siRNA-2组各时点细胞增殖能力均降低(P均<0.01),且以siRNA-2组降低更明显(P<0.01);与对照组比较,siRNA-1组、siRNA-2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P均<0.01),且siRNA-2组升高更明显(P<0.01).结论 沉默GRP75表达可抑制人肝癌细胞HCCLM3增殖活性,并促进其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