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19orf12基因p.Gly58Ser纯合突变导致线粒体膜蛋白相关性神经变性病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脑组织铁沉积性神经变性病(NBIA)是一组罕见的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以脑组织不同程度的铁代谢异常和过量铁沉积为特征,其中最常见症状为锥体外系症状,亦可合并不同程度的锥体束、小脑、周围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精神认知、视觉功能障碍。文中报道1例2020年12月于西京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NBIA患者,分析其临床特征,并通过全外显子测序技术进行基因突变筛查,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指南做致病性分析。患者为13岁男性,4岁起病,呈慢性病程,进行性加重,首发症状为痉挛步态,随病情进展出现智能减退、构音障碍、饮水呛咳和视力下降。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可见视神经萎缩,苍白球及黑质T 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弥散加权成像及磁敏感成像呈对称性低信号,无泛酸激酶相关神经变性中普遍存在的“虎眼征”。患者经全外显子基因检测可见C19orf12基因第2号外显子c.172G>A纯合突变,导致第58位氨基酸由甘氨酸变为色氨酸(p.Gly58Ser),其父亲和母亲为姨表兄妹(近亲婚育),均携带该位点杂合变异。该突变位点未见文献报道,为新突变,根据ACMG指南考虑为可能致病变异。该位点保守性预测提示高度保守。该患者最终被诊断线粒体膜蛋白相关性神经变性病(MPAN)即NBIA4型,丰富了MPAN的突变数据库,为该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泛酸激酶2相关的神经变性病的临床特点(附1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泛酸激酶2相关的神经变性病(PKAN)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PKA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肌张力障碍、智能减退、言语不清及腱反射亢进.影像学检查表现为头颅MRI T2加权像和磁敏感成像呈双侧苍白球对称性低信号,其前内侧出现高信号.本例患者泛酸激酶2(PANK2)基因纯合致病突变,为c.1069 C>T(p.Arg357Trp).结论 PKAN临床表现主要为锥体外系症状,但也可伴智能减退、言语障碍及锥体束征,头颅MRI典型表现为"虎眼征".PANK2基因c. 1069C>T(p.Arg357Trp)可能为中国PKAN患者一个突变热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虎眼万年青多糖降血糖作用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虎眼万年青多糖对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的降糖作用以及对糖尿病相关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模型;分成阳性药物组、模型对照组、空白对照组、虎眼万年青多糖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给药14d,观察糖尿病小鼠的体重、血糖水平、总胆固醇(TG)和甘油三脂(TC)的变化.结果:经灌胃给药14d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呈下降趋势(P<0.01),血糖值(P<0.01)、总胆固醇TG (P<0.01)、甘油三酯TC (P<0.01)均明显上升;与模型组比较,虎眼万年青多糖高、中剂量组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P<0.01),总胆固醇TG(P<0.01),甘油三脂TC(P<0.01),并且虎眼万年青多糖高剂量组可缓解糖尿病小鼠体重减轻症状(P<0.01),而低剂量组作用效果不明显(P>0.05).结论:虎眼万年青多糖能够降低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改善血脂代谢紊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卷叶贝母法尼基焦磷酸合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了探究卷叶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法尼基焦磷酸合酶基因(FcFPPS)是否参与甾类生物碱合成、萜类合成等代谢过程,该研究基于转录组测序结果,通过PCR技术克隆卷叶贝母FPPS基因(FcFPPS)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进行分析,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并通过qRT-PCR检测FcFPPS基因在野生鳞茎和再生鳞茎(通过激素组合刺激获得的组织培养物)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利用煎煮法测定野生鳞茎和再生鳞茎的总生物碱含量.结果表明:获得了1059 bp的FcFPPS ORF片段,编码352个氨基酸,并与NCBI上公布的麝香百合、虎眼万年青、春兰等植物FPPS蛋白的相似性在85%以上;对FcFPPS蛋白的二级、三级结构预测发现FcFPPS蛋白主要由 α螺旋构成;qRT-PCR与总生物碱含量测定结果显示FcFPPS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总生物碱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都是再生鳞茎高于野生鳞茎.FcFPPS蛋白质特征区及同源性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结合qRT-PCR的测定结果证明FcFPPS可能是一个有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这为后续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提高卷叶贝母中生物碱含量奠定了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早发型泛酸激酶相关性神经变性病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儿,女,7 岁,于2017 年3 月13 日因"步态异常5 年余,发作性四肢不自主扭转3 d"就诊.患儿系G2P1,足月顺产,无核黄疸史,无颅脑外伤史及药物中毒史,无类似家族史.患儿于1岁5个月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双下肢行走步态异常,表现为足尖着地,行走时易跌倒,未予正规诊治.患儿生后语言发育较正常同龄儿落后,生后1岁7个月方能进行简单言语沟通,但发音欠清楚,言语内容较正常同龄儿少,曾于5岁时行智力测试:IQ<45分,未予特殊处理.本院就诊前3 d患儿始出现四肢不自主扭转,表现为发作时神志清楚,双上肢向后内旋,头后仰,口角、舌头向一侧偏转,站立后倾,不能自主行走,平躺后扭转症状可轻微缓解.入院查体:神清,无特殊外观,精神发育迟滞,心肺、腹部无阳性体征,四肢不自主扭动,肌力、肌张力检查不能配合,双侧膝腱反射对称引出,左巴氏征阴性,右巴氏征阳性.视力粗测正常,眼底检查未见异常,未见K‐F环.入院后行肌电图检查:未见异常;行常规脑电图:未见异常;行颅脑MRI示:双侧苍白球异常信号(双侧苍白球稍长 T1 稍短T2信号, T2WI 上病灶内见小斑片状高信号,呈"虎眼"征) ,见图 1.临床考虑: Hallervonder‐Spatz综合征,予肌张力及运动障碍相关疾病的基因检测,所用基因包包含与肌张力及运动障碍相关的141个基因的编码外显子,其中包括PANK2基因.检测包共包含8 117个基因探针,总探针大小为561. 345 kb,覆盖度为99. 449 554%.二代测序用于筛选基因突变,测序平台产生的原始数据Fastq 文件经 RTA sortware ( real‐time analysis, Illumina) 、 CASAVA software v1. 8. 2 ( Illumina ) 、BWA、Genome Analysis Toolkit ( GATK)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后,评估测序质量.运用 PolyPhen‐2. 2. 2 软件、 ANNOVAR 软件、 HGMD 数据库、dbSNP 数据库、1000 Genome 数据库进行变异注释.最后用Sanger测序证实二代测序筛选出的突变中可能的致病性突变,并确定其父母起源.患儿的基因检测结果显示: PANK2 纯合突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苍白球-黑质色素变性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6
苍白球-黑质色素变性(又名苍白球-黑质-红核色素变性,Hallervorden-Spatz病,HSD)是一种因铁盐在苍白球、黑质沉积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早期主要损及锥体外系,出现肌张力异常、不自主运动、姿势和步态异常,中晚期出现构音、吞咽困难、小脑征和认知障碍[1] .早期头部MRI可见苍白球区长T2 周边环绕低短T2 即虎眼征.由于罕见,现报道1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泛酸激酶相关神经变性病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6
脑组织铁沉积神经变性病(neurodegeneration with brain iron accumulation,NBIA)是一组由基因突变导致的以锥体外系症状为主,在脑组织特定部位可见异常铁沉积的罕见神经遗传变性疾病,发病率不到1/1000000[1-2].NBIA现已鉴定出10种亚型,泛酸激酶相关性神经变性(pantothenate kinase as-sociated neurodegeneration,PKAN)是其中常见的一种,该病相关的基因突变病例在国内外陆续有一些报道[3]. 本文报道一例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典型并经基因检测确诊为PKAN的患者,其基因突变位点笔者在国内尚未见报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C19ORF12基因p.Asp18Tyr纯合突变导致线粒体膜蛋白相关性神经变性病一家系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线粒体膜蛋白相关性神经变性病(MPAN)一家系临床特征与C19ORF12基因突变特点,为了解MPAN的临床特征及分子遗传学特点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于2018年5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一个脑内铁沉积性神经变性病(NBIA)家系,分析其临床特征,并通过全外显子测序技术结合Sanger单基因位点验证进行基因突变筛查,根据美国ACMG指南做致病性分析.结果 该家系中父母为近亲结婚,包括先证者在内共兄弟3人发病,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3例患者均在儿童期起病,均呈慢性病程,逐渐进展,首发症状为帕金森综合征,随病情进展,还可出现智能减退、共济失调、步态障碍、构音障碍及痉挛性截瘫.头颅磁共振检查可见T2WI、FLAIR及SWI苍白球及黑质呈对称性低信号,无“虎眼征”.3例患者均可见小脑萎缩,先证者二哥尚可见颞叶萎缩.经全外显子测序及sanger验证,3例患者均可见C19ORF12基因第2号外显子c.52G>T基因纯合突变,导致的第18位氨基酸由天冬氨酸变为酪氨酸(p.Asp18Tyr),其母亲为杂合变异,该突变位点未见文献报道,为新突变,根据ACMG指南考虑为致病变异.该家系最终被诊断为MPAN.结论 我们在1个MPAN家系中成功鉴定出了C19ORF12基因p.Asp 18Tyr新致病突变,丰富了MPAN的突变数据库,为该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PANK2突变所致苍白球黑质红核色素变性病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苍白球黑质红核色素变性病(HSD)或泛酸激酶相关性神经变性病,PKAN)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避免漏诊误诊.方法 分析本院2018年收治1例PANK2突变所致HS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PANK2所致PKAN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患儿分别遗传自父亲PANK2基因c.428dupC点插入突变和遗传自母亲的c.445G>T错义突变,形成复合杂合突变,引起蛋白功能异常而致病.他小2岁弟弟仅携带来自父亲的突变,无发病.结论PKAN是脑组织铁沉积性神经变性病最常见一种,由PANK2基因突变所致,以锥体外系症状为主,伴锥体系、眼部等复杂临床症状,分为早发典型和晚发不典型.头颅MRI T2加权像"虎眼征"为其影像学特点,确诊需行基因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苍白球黑质红核色素变性1例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5
苍白球黑质红核色素变性为脑组织铁沉积性神经变性病(NBIA),由基因突变导致椎体外系症状为主,伴其他复杂临床症状,在脑组织特定部位可见异常铁沉积[1].在儿科临床工作中对于颅脑影像学检查的特点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学影像科的报告,而影像报告中未提示具有的特征性术语或可能的疾病时容易导致漏诊或误诊,对于罕见病更是如此,现分享1例苍白球黑质红核色素变性,总结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