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卫生之经:道家的养生观及其生命伦理学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道家提供了一套系统而完整的养生哲学理论,称为"卫生之经",主要包括养气、养神、虚静、寡欲 4 个方面.本文以老子、庄子和《淮南子》为主要研究参照点,详细分析了道家养生观的核心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它对现代生命伦理学的启示意义,认为人不仅应该按照自然之道的方式来养生,而且要坚持一种自然无为的价值观,按照自然的原则来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看待生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中医心理学视角探讨《黄帝内经》中的"恬惔虚无"
编辑人员丨3周前
在《黄帝内经》中,"恬惔虚无"是中医心理学的重要养生理念,强调内心的平静和清净及对外在事物的坦然和从容应对,是与外界环境和谐相处的智慧.践行该理念,个体需遵循"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的养生法则和"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的生活方式."恬惔虚无"之人具有内心安然、淡泊少欲和不惧于物的特质,能找到内在和谐的状态,超越物欲和执着,追求精神世界的富足,从容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因此,"恬惔虚无"不仅是一种指导思想,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应对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修养宜行外功"探讨肿瘤患者的中医运动疗法
编辑人员丨2023/11/4
肿瘤患者经过手术、放化疗等高强度治疗后常会出现体质虚弱,身体机能下降的表现,多采取药物、静养或者被动锻炼的方式进行康复.中医认为"动静有道养天年",其针对肿瘤患者康复过程同样不可一味地采取静养.中医养生康复专著《寿世传真》中第一章即强调"修养宜行外功",同时提倡"重意不重力",重视身心同调、顺应自然.多以运动量相对适中的有氧运动以及体能要求较低的锻炼为主,恰好适用于肿瘤患者的康复治疗.其最具代表性的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运动疗法已被证明可有效改善肿瘤患者的疲乏症状、提高心肺功能、减少负性情绪的产生、提升生活质量,临床中值得被进一步重视与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4
-
《内经知要·道生》的现代解读
编辑人员丨2023/8/6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应天时,邪不可犯.四时之气,寒来暑往,造就人生之阴阳,二十少阳,三十壮阳,四十后阴升阳降,洞明阴阳消长,能调七损八益,则身体轻强,如此内外双修,道生之境界亦有不同.盖以阴阳为之本,避虚邪,守精神,虚极静笃,天地正气皆归于我,所以生气不竭,此乃道生是也.《内经知要·道生》为中医的养生原则和方法打开了一扇窗,帮助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思维,而且更是反观人们自身的一个切入口.其内外双修的养生理念,天人合一、顺应四时的原则,扶阳抑阴、保养肾气的具体方法,都为现代人的养生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指导,以谦卑、接纳的心态,用心去领悟古人的智慧结晶,并身体力行,就算是一小步尝试,相信都会有所裨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郁证发微(三十五)——郁证不育论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七情内伤可致男子精弱不育.举凡性情嫉妒、心胸狭窄,或怀抱忧愁、百忧感心,或思虑无穷、劳心劳神,或龙雷火炽、易怒纵欲,或肝气抑塞郁结,甚或夫妇不睦、两情未洽,皆可致无嗣,概称郁证性不育,病机主要在于心肾不交伤神,肝郁化火伤阴,以及脾虚失运伤气.欲得子嗣,首重养生,宜清心寡欲,静佚其心,毋伤思虑,毋耗心神,慎犯喜怒,节欲养精,务使心情舒畅;其次是养生结合种子药物治疗;种子药物治疗贵在交通心肾,不独补肾,应参以养心安神舒郁之品,甚或仅以养心安神定志、疏肝解郁为治.由于抗抑郁西药具有影响性功能的副作用,故以中医药方法调治郁证性不育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道家尚阴思想对《黄帝内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中医学理论奠基之作《黄帝内经》(下文简称《内经》)的成书,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在对人体生命医学理论的阐发上有着明显的尚阴倾向:道家以阴性的“道”为宇宙本原,《内经》以阴精为生命的本体;道家强调“涤除玄览”的认知之道,《内经》崇尚虚静的医学思维方式;道家以寡欲清心为养生之道,《内经》主张“志闲少欲”“积精全神”的养生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因无而有”——论老子养生之道
编辑人员丨2023/8/6
“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概念,老子以“道”为统摄宇宙和人生的最高本体,以“道”指导人生实践.“道”以“无”为体,以“有”为用,老子启示世人透过本体之“无”,以觉悟合于“无”的处世之“道”.中医学则吸收了老子“虚无为本”的思想来指导养生实践,以“因无而有”为价值取向,以“虚静”为原则,以“无知”“无欲”“无为”为方法,来消除有知有欲有为所带来的生命之“患”,维护与保养生命体的和谐相生,恢复人自然的本真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老子“无为”摄生思想新义发微
编辑人员丨2023/8/6
“无”“为”“无为”是老子的核心思想之一,涵盖摄生、治国等方面.事物皆因“无”(即“道”)而生,由“有”而成,而最终回归于“无”.“道”为万物之母,使万物自有其自在本然状态及其规定性.笔者采取文本研究兼采诸家注解分析初步得出“无为”的摄生思想内涵是“由‘无’而‘为’,法于‘自然””,考察事物“无”之本源顺其自然的本性而“为”.其次,联系《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等养生著作,从“辅万物自然”与“顺四时阴阳”“抱一守静”与“恬淡虚无”“为未有”与“治未病”3个角度探讨老子“无为”摄生思想.道法自然,无生万物,物壮则老,顺从生命规律摄生,这对于人们树立正确的养生现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络再平衡治疗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运用治未病理论,观察经络测评及经络再平衡治疗肝郁脾虚型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80例患者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保肝、对症、营养支持等一般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运用治未病养生保健理论方法,使用摩拉生物共振治疗仪进行经络再平衡治疗及中药内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肝功能、B超门静脉主干内径及脾脏厚度、肝脾负荷值、肝脏硬度值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在临床症状、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肝脾负荷值及影像学检查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治未病理论,经络测评及经络再平衡治疗肝郁脾虚型肝硬化代偿期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儒、释、道、医养生思想撷要(下)
编辑人员丨2023/8/5
儒家、释家、道家、医家四大流派的养生思想对于养生保健事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道家养生思想的核心在于“修心为主、修身为辅”,崇尚自然,强调天道自然无为、人道顺应天道,提倡道法自然、清静无为、致虚守静的养生思想,同时提倡啬精、爱气、存神的养生之道,以达到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精气神全的目的.经过长期发展,医家也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和系统的养生方法,整体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具有统一性,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提倡顺应自然、调适四时、流通气血、疏畅络脉、养精益气、积正御邪、形与神俱、动形静神的养生思想.依据四大流派的养生思想总结提出通络、养精、动形、静神的现代养生指导思想,为中医药健康养生服务提供理论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