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地区儿童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者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儿过敏原致敏情况,为该地区过敏性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中山市博爱医院儿科门诊,确诊为过敏性鼻炎和(或)哮喘,并经ImmunoCAP 1000(荧光酶联免疫分析法)或皮肤点刺试验检测表现为至少一种过敏原阳性的患儿血清样本254例,其中男173例,女81例,年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7(4.00,9.75)岁。采用荧光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对血清样本进行18项过敏原sIgE检测。采用χ 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屋尘螨(85.0%,215/254)的阳性率最高,依次为粉尘螨(83.5%,212/254)、鸡蛋白(19.3%,49/254)、牛奶(14.6%,37/254)、德国蟑螂(14.2%,36/254)和法国菊(12.6%,32/254)。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患儿均以尘螨(屋尘螨和粉尘螨)致敏为主。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组和过敏性鼻炎组患儿的屋尘螨(95.4% vs. 91.7% vs. 71.0%,χ 2=23.257, P<0.001)、粉尘螨(95.4% vs. 90.6% vs. 67.7%,χ 2=26.916, P<0.001)、艾蒿(10.8% vs. 9.4% vs. 1.1%,χ 2=7.535, P=0.023)、法国菊(21.5% vs. 14.6% vs. 4.3%,χ 2=10.876, P=0.004)sIgE阳性率显著高于过敏性哮喘组。>6岁组的屋尘螨(96.2% vs. 84.0% vs. 53.5%,χ 2=46.343, P<0.001)、粉尘螨(96.2% vs. 81.5% vs. 48.8%,χ 2=52.756, P<0.001)、德国蟑螂(17.7% vs. 14.8% vs. 2.3%,χ 2=6.313, P=0.043)sIgE阳性率显著高于>3~6岁组和≤3岁组;而≤3岁组的鸡蛋白(41.9% vs. 21.0% vs. 10.8%,χ 2=20.281, P<0.001)和牛奶(41.9% vs. 16.0% vs. 4.6%,χ 2=36.227, P<0.001)sIgE阳性率显著高于>3~6岁组和>6岁组。此外,屋尘螨与粉尘螨、艾蒿与法国菊、猫皮毛屑与马皮毛屑、法国菊与蒲公英、鸡蛋白与牛奶、梯牧草与芝麻均显著正相关( r s≥0.511, P<0.01)。随着屋尘螨致敏等级的增加,艾蒿(0.0% vs. 1.5% vs. 10.8%,χ 2=9.714, P=0.008)、法国菊(0.0% vs. 4.4% vs. 19.6%,χ 2=16.195, P<0.001)、猫皮毛屑(0.0% vs. 7.4% vs. 18.2%,χ 2=11.459, P=0.003)和马皮毛屑(0.0% vs. 1.5% vs. 15.5%,χ 2=15.443, P<0.001)sIgE阳性率显著升高,而牛奶(29.0% vs. 16.2% vs. 10.1%,χ 2=8.792, P=0.012)sIgE阳性率显著下降。 结论:尘螨是广东地区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儿最主要的过敏原,法国菊是最主要的花粉过敏原。不同疾病、不同年龄的儿童患者致敏情况不同,过敏性疾病患儿需定期检测过敏原并注意规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国西北地区1 161例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者过敏原sIgE分布特征及致敏模式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中国西北地区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者的过敏原谱、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在不同年龄、性别、疾病的分布特征及致敏模式。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甘肃省人民医院、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银川市妇幼保健院、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内蒙古自治区肿瘤医院门诊或住院部的1 161例经临床诊断为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者,采用HAIKE ALLEOS 2000荧光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对其进行12种吸入性过敏原的sIgE检测,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 2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多组间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校正,双侧 P<0.05/3=0.017则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连续数值型变量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 结果:1 161例患者sIgE阳性检出率为66.8%(776/1 161),阳性率最高的3种吸入性过敏原是艾蒿(599/1 161,51.6%)、法国菊(565/1 161,48.7%)、蒲公英(412/1 161,35.5%)。在不同年龄分组中,sIgE阳性率最高的是7~18岁(379/513,73.9%),最低的是4~6岁(222/370,6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21.177, P<0.001)。艾蒿、法国菊、车前草、梯牧草、桦树、屋尘螨、粉尘螨、猫皮毛屑、狗皮毛屑、德国蟑螂在7~18岁年龄组形成致敏高峰。在不同疾病分组中,sIgE阳性率最高的是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组(500/717,69.7%)、最低为哮喘组(76/144,52.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15.563, P<0.001)。在不同性别分组中,男性sIgE阳性率(503/711,70.7%)高于女性sIgE阳性率(273/450,60.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12.630, P<0.001)。sIgE阳性患者中多重致敏率达86.9%(674/776),双重致敏率为16.8%(130/776)。Pearson相关性结果显示,蒲公英和法国菊( r=0.93, P<0.001)之间存在极强相关性,艾蒿和法国菊( r=0.64, P<0.001)之间存在较强相关性。共致敏分析中,艾蒿、法国菊、蒲公英、车前草、梯牧草共致敏的患者数占多重致敏总人数的25.2%(170/674),艾蒿、法国菊、蒲公英共致敏的患者数占多重致敏总人数的58.3%(393/674),艾蒿、法国菊、蒲公英、车前草共致敏的患者数占多重致敏总人数的35.6%(240/674)。 结论:艾蒿、法国菊、蒲公英为中国西北地区主要的吸入性过敏原,sIgE阳性率在不同年龄、疾病和性别之间存在差异。过敏原多重致敏率高,花粉过敏原sIgE两两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表明过敏原之间可能存在共同致敏或交叉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从暴露到控制:过敏原组分诊断技术在蟑螂过敏临床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蟑螂是全球最常见的室内过敏原之一,蟑螂过敏原(虫体、残骸、分泌物等)的暴露和致敏可诱发严重的过敏性鼻炎和(或)哮喘。目前,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IUIS(International Union of Immunological Societies)在蟑螂中已鉴定出32种过敏原组分,但是这些过敏原均未显示出蟑螂明确的免疫优势过敏原。蟑螂过敏原的致敏率在不同地区和人群中显示出显著的差异性,并且与多种无脊椎动物存在交叉反应性,增加了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复杂性。本文通过深入解读欧洲过敏和临床免疫学会(EAACI)发布的《过敏原组分诊断指导建议2.0》以及国内外关于蟑螂过敏的研究进展,阐明过敏原组分诊断技术在提升与改善蟑螂诱发的过敏性疾病诊疗中的关键作用,高效协助临床识别蟑螂与其他过敏原之间的共同致敏与交叉反应,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17—2021年北京市某医院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过敏原流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的临床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常见过敏原流行特征,为临床诊疗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择2017—2021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进行过敏原检查患者中诊断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共2 822例,以成人为主,>18岁占比83%(2 340/2 822)。采用 ImmunoCAP 荧光酶联免疫法对患者血清进行sIgE 检测,按照年龄、性别、年度等统计各项过敏原阳性率,分析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共收集过敏原特异性IgE 检测数据 22 503 项次。2 822例研究人群的过敏原阳性率40%(1 122/2 822),且以多重致敏为主,13~18 岁人群过敏原阳性率和多重致敏率均最高。2 822例研究人群以吸入过敏原为主,阳性率最高的是吸入混合(29.3%),单价吸入过敏原阳性率前五的分别是:粉尘螨(26.7%)、户尘螨(25.5%)、艾蒿(23.9%)、桦树花粉(19.2%)、苍耳(18.2%),单价食物过敏原阳性率前五的分别是:虾(15.2%)、花生(14.8%)、芝麻(14.7%)、小麦(13.2%)、牛奶(13.1%);不同年龄段过敏原阳性率分析显示,吸入性过敏原中除桦树花粉在 3~12 岁人群阳性率最高外,其他吸入过敏原阳性率均在 13~18 岁人群达到高峰;食物性过敏原中食物混合-1(常见)、牛奶、鸡蛋白、小麦在<3 岁人群中阳性率最高,随年龄增长阳性率逐渐下降,其他食物过敏原阳性率均在 13~18 岁达高峰,虾蟹是成人阶段最主要的两种食物过敏原。2 822例研究人群各项过敏原阳性率在男女之间差异不大,男性略高于女性。5 年期间,过敏原阳性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吸入过敏原中猫毛发皮屑、狗毛发皮屑、粉尘螨、蟑螂变化幅度较大,食物过敏原阳性率变化趋势平稳。结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病因复杂,可能与接触过敏原、遗传、免疫、环境因素、皮肤屏障功能异常等方面有关,本研究多角度分析了北京地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人群过敏原流行特征,为疾病防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慢性咳嗽患者的生活环境暴露情况及其与激素敏感性咳嗽的关联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患者的日常生活环境暴露情况及其与激素敏感性咳嗽的关联。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门诊收治的所有单一病因且生活环境暴露情况资料完整的慢性咳嗽患者的生活环境暴露情况,包括居住环境、室内环境、吸烟情况、尘螨霉菌暴露等共计28项。分为激素敏感性咳嗽(CRC)组与非激素敏感性咳嗽(NCRC)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生活环境暴露情况与慢性咳嗽患者激素敏感性的关联。结果:资料完整、病因诊断明确且病因单一的慢性咳嗽患者共197例,男性82例(41.63%),女性115例(58.37%)。197例慢性咳嗽患者中,75.1%(148/197)有吸烟史,16.8%(33/197)有过敏史。66.0%(130/197)居住在城市中心,18.3%(36/197)居住地周围有化工厂,11.2%(22/197)发病前半年内房屋有装修,15.7%(31/197)购买新家具,54.3%(107/197)家中种植花草,21.3%(42/197)家中饲养宠物,79.2%(156/197)房屋居住时间超过2年,71.1%(140/197)家中有蟑螂,16.2%(32/197)家中有霉斑,83.3%(164/197)空调清洗频率>2个月/次。CRC患者130例(66.0%),NCRC患者67例(34.0%)。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地接近主干道( OR=2.296,95% CI:1.350~3.904, P=0.002),居住环境周围有化工厂存在( OR=3.322,95% CI:2.158~5.573, P<0.001),有食物或物品过敏史( OR=2.175,95% CI:1.165~4.058, P=0.015),发病前半年家中购买新家具( OR=2.828,95% CI:1.402~5.706, P=0.004),家中更多使用棉麻材料窗帘( OR=1.875,95% CI:1.038~3.388, P=0.037)与CRC呈正向关联;长期使用鹅绒、羊毛等动物材料的枕芯、被芯( OR=0.142,95% CI:0.033~0.602, P=0.008; OR=0.207,95% CI:0.067~0.640, P=0.006),开窗通风频率低( OR=0.281,95% CI:0.131~0.603, P=0.001)与CRC呈负向关联。 结论:CRC与非CRC患者的日常生活环境暴露情况存在差异,有食物或物品过敏史、居住地临近主干道、周围有化工厂、使用棉麻材料窗帘、发病前半年购买新家具与CRC呈正向关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山西省某医院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者过敏原sIgE检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探讨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者过敏原致敏情况,为山西地区过敏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回顾性收集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就诊于山西白求恩医院过敏反应科,完善血清过敏原sIgE检测和(或)皮肤点刺试验,并确诊为过敏性鼻炎和(或)哮喘的患者1 680例,其中男772例、女908例;年龄范围3~88岁,中位年龄35岁,分为儿童组108例、青少年组102例、青年组819例、中年组498例和老年组153例;鼻炎组333例、哮喘组827例、鼻炎伴哮喘组520例,城市组1 254例、农村组426例,晋北地区组253例、晋中地区组1 195例和晋南地区组232例。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比较过敏原sIgE阳性率在性别、年龄、疾病、生活环境、地域上的差异。结果显示,1 027例(61.1%)患者至少存在一种过敏原sIgE阳性,其中艾蒿阳性率最高(603/1 680,35.9%),其次为普通豚草(302/1 680,18.0%)和尘螨组合(245/1 680,14.6%);单一过敏原sIgE阳性人数为357例(357/1 027,34.8%),其中单一艾蒿sIgE阳性人数最多(114/357,31.9%);多种过敏原sIgE阳性人数为670例(670/1 027,65.2%),以2种过敏原sIgE阳性患者为主(243/670,36.3%)。男性过敏原sIgE的总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65.7% vs. 57.3%, χ2=12.405, P<0.001)。吸入性过敏原sIgE总体阳性率在儿童和青少年组较高(88.0% vs. 88.2% vs. 59.8% vs. 40.2% vs. 19.0%, χ2=223.372, P<0.001),食物性过敏原sIgE阳性率在儿童组最高(54.6% vs. 36.3% vs. 26.0% vs. 18.9% vs. 21.6%, χ2=66.383, P<0.001)。过敏性鼻炎组与过敏性鼻炎伴哮喘组的患者除蟑螂和霉菌外,其余吸入性过敏原sIgE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过敏性哮喘组( P<0.05)。城市患者的过敏原sIgE总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农村患者(66.2% vs. 46.2%, χ2=53.230, P<0.001)。不同区域患者过敏原sIgE总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1% vs. 62.0% vs. 62.1%, χ2=3.140, P=0.208),晋中与晋南地区的尘螨组合sIgE阳性率显著高于晋北地区(15.5% vs. 18.1% vs. 7.1%, χ2=14.411, P=0.001)。综上,艾蒿可能是山西地区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最主要致敏原。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疾病、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区域的致敏原种类和阳性率不同,过敏原检测有助于过敏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疆地区5 019例变应性鼻炎吸入过敏原谱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新疆地区近13年间变应性鼻炎(AR)患者过敏原谱的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2 007—2 019年5 019例AR患者的皮肤点刺实验(SPT)结果,分析14种过敏原在13年间及在不同性别、年龄、族别患者中的分布情况。结果:14种过敏原在不同年份间的分布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14种过敏原总体阳性率前3位分别为:藜属48.2%(2 398/4 970)、车前草33.3%(1 221/3 667)、艾蒿33.1%(1 647/4 974)。除狗上皮阳性率在不同性别( χ2=0.041, P>0.05)、不同年龄间( χ2=3.8, P>0.05)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过敏原阳性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除交链孢霉( χ2=7.3)、特异青霉( χ2=0.3)、猫上皮( χ2=3.1)、尘螨( χ2=1.4)、粉螨( χ2=0.5)、蟑螂( χ2=2.9)6种过敏原阳性率在不同民族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外,其余艾蒿( χ2=64.9)、藜属( χ2=204.1)、豚草( χ2=72.4)、车前草( χ2=87.8)、梯牧草( χ2=55.4)、刺槐( χ2=67.8)、杨树( χ2=70.8)、狗上皮( χ2=15.7)8种过敏原阳性率在不同民族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新疆地区过敏原分布随时间的不同不断发生变化,主要过敏原以草本类为主,过敏原在不同性别、年龄、族别AR患者中的分布不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21-2022年南京地区儿童特异性过敏原定量检测分析及其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5/18
目的 探讨 2021-2022 年南京地区过敏性疾病患儿过敏原的分布和规律,为儿童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进行过敏原检测的 8 855 例患儿结合性别、年龄、季节和临床诊断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 855 例患儿血清sIgE阳性率为 59.87%.食入性过敏原阳性检出率前 3 位依次为牛奶(35.00%)、蛋白(34.00%)和坚果混合(13.19%);吸入性过敏原阳性检出率前 3 位依次为户尘螨(28.28%)、粉尘螨(27.56%)和霉菌混合(23.50%).除牛奶和狗毛屑外,男孩其他过敏原sIgE阳性率均高于女孩(P<0.05).3 岁以下患儿以食入性过敏原为主,牛奶、蛋白是主要的过敏原;3 岁以上患儿则以吸入性过敏原为主,户尘螨、粉尘螨和霉菌混合是主要的过敏原.吸入性过敏原夏季阳性率最高,冬季阳性率最低,除猫皮屑、狗毛屑及德国小蠊(蟑螂)外,其余过敏原阳性率在各季节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入性过敏原常引起患儿皮肤及消化系统问题;吸入性过敏原多累及患儿呼吸系统.结论 南京地区常见的过敏原是牛奶、蛋白、尘螨及霉菌混合,不同性别、年龄、季节及疾病的过敏原均存在一定差异.合理、精准检测过敏原可以为患儿提供预防和护理依据,并为临床提供诊疗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8
-
纳米磁微粒化学发光法临床检测总IgE抗体和过敏原sIgE抗体的方法学比对
编辑人员丨2024/5/18
目的 对纳米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平台(纳博克?)检测临床样本中的总IgE抗体和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进行方法学比对.方法 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的相关文件,针对总IgE抗体以及屋尘螨D1/粉尘螨D2/交链孢霉M6/蟑螂I6/猫上皮E1/艾蒿W6/牛奶F2/蛋白F1/小麦F4/虾F24/花生F13 共计11 项过敏原,对纳博克·和ImmunoCAP系统的一致性采用卡方检验和Kappa检验进行比较及评价.结果 11 项过敏原两种方法学比对的Kappa值均>0.75,表明两种方法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除了交链孢霉和小麦两项外,其余项目的阴性、阳性、总符合率和±1 级符合率均在 90%以上,表明两种方法学的定性一致性良好;Spearman相关系数(r)均位于 95%置信区间(CI)内,表明两种方法学的量值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纳博克·纳米磁微粒化学发光法过敏原检测平台与ImmunoCAP系统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前者的样本用量更少,是一种建议临床推广使用的全定量过敏原检测方法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8
-
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定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定量分析特应性皮炎(AD)患者血清中常见的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并与定性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方法 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间,国内15家医院进行血清过敏原sIgE检测至少一项阳性并愿意参加研究的154例AD组及209例非AD组湿疹皮炎患者(对照组)的血清sIgE水平.定量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捕获法,包括10种食物(牛奶、鳕鱼、小麦、花生、大豆、蟹、虾、鸡蛋、牛肉、羊肉)及10种吸入(屋尘螨、粉尘螨、屋尘、柳树、猫上皮、狗上皮、蟑螂、普通豚草、艾蒿、交链孢菌)过敏原.通过计算血清总IgE升高率、血清特异性IgE的阳性构成比及水平浓度来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AD组血清总IgE水平为(229.69±37.18)IU/mL,显著高于非AD组[(167.75±22.56)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64.29%的AD组患者血清总IgE升高,与非AD组(60.7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有6种过敏原牛奶、鳕鱼、小麦、大豆、蟹、鸡蛋的过敏原sIgE水平浓度为(25.35±3.62)、(20.55±1.70)、(4.05±0.37)、(5.46±0.92)、(14.88±2.80)、(12.96±2.55)IU/mL,均高于非 AD 组[(2.14±0.36)、(0.88±0.12)、(1.38±0.21)、(0.40±0.07)、(2.85±0.38)、(2.56±0.67)I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阳性构成比中只有4种过敏原鸡蛋、牛奶、小麦、花生的(70.13%、38.96%、32.47%、5.84%)高于非AD组(39.23%、20.57%、16.27%、3.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定性检测结果比较,AD患者有更多的过敏原sIg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过敏原定量检测较定性检测可以提供更多信息,更好为过敏管理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