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择性桡动脉压迫改善冠脉介入治疗老年患者前臂血肿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选择性桡动脉压迫对冠脉介入治疗老年患者前臂血肿的改善效果.方法 将冠脉介入治疗并发前臂血肿的152例老年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6例.对照组采用脉搏波多功能血压计普通袖带对前臂血肿进行压迫,观察组采用定制双气囊中空袖带对前臂血肿进行选择性桡动脉压迫.比较两组患者袖带压迫期间拇指皮温、疼痛评分、手部肿胀程度、舒适度、心率、血压;袖带压迫解除前手部麻木与解除后前臂周径、袖带压迫一次性有效率.结果 袖带压迫期间,观察组拇指皮温、疼痛评分、手部肿胀程度、舒适度、心率、血压、手部麻木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袖带压迫解除后,两组周径、压迫一次性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冠脉介入治疗并发前臂血肿老年患者应用定制双气囊中空袖带进行选择性桡动脉压迫,在保证袖带有效压迫效果的同时,不影响尺动脉、尺静脉前向血流,可提高患者袖带压迫期间的舒适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足三里刺脉术治疗Wagner 0级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足三里刺脉术治疗Wagner 0级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Wagner 0级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30 例.两组均取双侧足三里穴,对照组在超声引导下避开足三里穴区下血管,进针约10 mm,留针5 min,不行针;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针刺足三里穴区下胫前动脉分支处,进针约25 mm,行上下提插手法 5 min后出针.两组均每周治疗 2 次,共治疗 4 周.分别于治疗前、首次治疗后和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采用红外热成像仪测量患者内踝、外踝、足底的脚掌内上方和脚掌外下方4个区域左右温度差值,采用超声多普勒测量右侧足三里穴下胫前动脉血流峰值指数对数(ln PS)、最大速度均值对数(ln TAMAX),采用超声多普勒血流检测仪和血压计测量踝肱指数(ABI),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首次治疗后和治疗结束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首次治疗后和治疗结束后脚掌内上方、脚掌外下方、内踝和外踝 4个区域左右温度最大值差值、最小值差值及平均值差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1);观察组首次治疗后,脚掌内上方、内踝左右温度最大值差值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除内踝左右温度平均值差值外,脚掌内上方、脚掌外下方、外踝和内踝 4 个区域左右温度最大值差值、最小值差值、平均值差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观察组首次治疗后和治疗结束后右侧足三里穴下胫前动脉ln PS、ln TAMAX及ABI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高于对照组的3.3%(1/30,P<0.05).结论:足三里刺脉术能够有效改善Wagner 0级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下肢血管血流速度,减小左右下肢温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晨峰现象对动脉僵硬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晨峰现象对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入选年龄≥60岁未接受治疗的老年ISH患者300例,采用无创便携袖带式动态血压计检测24 h动态血压,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踝臂指数(ABI),按夜间血压下降率分为杓型组95例、非杓型组177例和超杓型组28例,按血压晨峰值分为晨峰组88例和非晨峰组212例,比较各组间基线资料、血压昼夜节律、动脉硬化指标。采用偏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各参数对baPWV和ABI的影响。结果:杓型组、非杓型组和超杓型组患者baPWV呈递增趋势,分别为(1 402±234)cm/s、(1 467±114)cm/s和(1 538±140)cm/s( P<0.01);ABI超杓型组(0.98±0.10)较杓型组(1.05±0.12)降低( P<0.01),较非杓型组(1.03±0.12)亦降低( P<0.05),而杓型组和非杓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晨峰组较非晨峰组患者baPWV[(1 508±170)cm/s比(1 430±163)cm/s]升高( P<0.01);晨峰组较非晨峰组患者 ABI降低(0.98±0.13比1.06±0.11, P<0.01)。baPWV与日间平均收缩压( r=0.169, P<0.01)、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 r=0.143, P<0.05)、血压晨峰现象( r=0.157, P<0.01)呈正相关;而ABI与日间平均收缩压( r=-0.146, P<0.05)、血压晨峰现象( r=-0.321, P<0.01)呈负相关。年龄( P<0.01)、日间平均收缩压( P<0.05)和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 P<0.05)是baPWV的独立影响因素;日间平均收缩压和晨峰血压是ABI的独立影响因素(均 P<0.01)。 结论:老年ISH患者昼夜节律异常和晨峰高血压与动脉僵硬度增加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天麻钩藤饮结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伴左心室肥厚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天麻钩藤饮结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伴左心室肥厚(LVH)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6月-2021年1月本院80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伴LV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天麻钩藤饮免煎颗粒。2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以血压计测量诊室血压,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PWT)、左心室内径(LVD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以ELISA法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水平,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尿酸(UA)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38/40)、对照组为77.5%(31/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5.17, P=0.023)。治疗后,观察组头晕目眩、头痛、失眠多梦、心烦健忘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10.06、14.47、15.47、8.74、、14.50, P值均<0.001),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6.30、8.79, P值均<0.001);IVST[(9.36±1.32)mm比(11.23±1.07)mm, t=6.96]、PWT[(8.89±1.14)mm比(10.03±1.02)mm, t=4.71]、LVDd[(40.36±4.29)mm比(47.62±4.19)mm, t=7.66]、LVMI[(112.39±22.29)g/m 2比(148.26±21.39)g/m 2, t=7.34]均低于对照组( P<0.01);Hcy[(12.87±3.11)μmol/L比(19.85±3.67)μmol/L, t=9.18]、UA[(276.29±19.56)μmol/L比(338.52±17.07)μmol/L, t=16.65]、Cys-C[(0.86±0.15)mg/L比(1.10±0.17)mg/L, t=6.7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 <0.01)。 结论:天麻钩藤饮可有效改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伴LVH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血压,减轻左心室肥厚,改善肾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血压"标签"与我国成年居民自评健康的相关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高血压"标签"与我国≥18岁成年居民自评健康状况的相关关系。方法:本研究利用2013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该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进行抽样、面对面问卷调查和现场身体测量进行相关信息收集,其中自评健康状况问题参考美国行为危险因素调查,血压测量统一使用欧姆龙HBP-1300电子血压计。使用累积比数logit模型分析高血压"标签"与中国成年居民自评健康的相关关系(检验水准 α=0.05)。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73 008人。高血压患者自评健康较差的比例是未患高血压者的1.29倍(95 %CI:1.22~1.35, P<0.001),调整高血压"标签"之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70)。有高血压"标签"者自评健康较差的比例是无"标签"者的2.09倍(95 %CI:1.96~2.23, P<0.001),调整实际高血压患病状况之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OR=2.08,95 %CI:1.94~2.23, P<0.001)。高血压组中,有高血压"标签"者自评健康较差的比例是无"标签"者的2.18倍(95 %CI:2.02~2.36, P<0.001);血压正常组中,有高血压"标签"者自评健康较差的比例是无"标签"者的1.89倍(95 %CI:1.64~2.18, P<0.001)。男性自评健康更容易受高血压"标签"效应的影响,尤其是在高血压组( OR=2.20,95 %CI:1.98~2.45, P<0.001)。以上结果均调整了人口学因素、吸烟、饮酒、身体活动及慢性病患病情况。 结论:高血压"标签"与我国成年居民自评健康独立相关。确诊高血压应严格遵守最新指南的相关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西部地区老年未控制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监测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我国中西部地区血压未控制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监测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调查,于2019年9月至2020年7月从我国中西部地区72家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纳入年龄≥60岁且诊室血压≥140/90 mmHg(1 mmHg=0.133 kPa)的高血压患者,并依据是否规律进行家庭血压监测分为规律家庭血压监测组和非规律家庭血压监测组。对入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血压测量,记录患者使用不同类型血压计及规律测量血压(至少每周测量1次)的情况。使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影响患者规律进行家庭血压监测的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3 857例,年龄67(64,71)岁,男性2 163例(56.1%)。入选患者中3 044例(78.9%)拥有家庭血压计,2 168例(56.2%)规律进行家庭血压监测;在拥有家庭血压计的患者中,2 370例(77.9%)拥有上臂式电子血压计。年龄大、家庭收入高、高血压病史长、服用降压药数量多、知晓高血压诊断标准及有并发症的患者规律进行家庭血压监测的可能性更大( P均<0.05)。 结论:在我国中西部地区血压未控制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家庭血压计较为普及,近六成的患者规律进行家庭血压监测。年龄、家庭收入、高血压病史、服用降压药数量、知晓高血压相关知识是此类患者规律进行家庭血压监测的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青光眼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与血压及视网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青光眼患眼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与血压、视网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于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青光眼患者100例100只眼(青光眼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100名100只眼(对照组)纳入研究。根据视野平均缺损值将青光眼组患者再分为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分别为38、32、30例。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仪对受检眼黄斑区3 mm×3 mm范围进行扫描。软件自动将黄斑中心凹3 mm范围内视网膜划分为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2个同心圆,分别是直径1 mm的中心凹区,1~3 mm的旁中心凹区。测量黄斑区3 mm范围内鼻侧、颞侧、下方、上方象限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的血流密度和视网膜厚度。采用电子血压计测量肱动脉处血压。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视网膜血流密度与血压、视网膜厚度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青光眼组患眼中心凹区、旁中心凹区以及下方、上方黄斑区血流密度、视网膜厚度均降低;随病变程度加重,血流密度、视网膜厚度亦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比较,青光眼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且随病变程度加重,收缩压、舒张压亦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青光眼组患眼中心凹区、旁中心凹区以及下方、上方黄斑视网膜血流密度与对应区域视网膜厚度呈正相关;与血压呈负相关( P<0.05)。 结论:青光眼患眼黄斑中心凹区、旁中心凹区以及下方、上方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与对应区域视网膜厚度呈正相关,与血压呈负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加味天麻钩藤饮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子痫前期高危人群患者临床疗效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加味天麻钩藤饮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子痫前期(pre-eclampsia, PE)高危人群患者疗效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94例符合PE诊断标准的高危人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7例。对照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每日口服75 mg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加味天麻钩藤饮,2组均服药至孕28周时停止。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D-dimer, D-D),采用Claus法检测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以血压计测量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观察并记录母婴不良结局。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浆D-D[(0.50±0.12)μg/L比(0.60±0.30)μg/L; t=2.122, P=0.037]、Fib[(2.37±0.22)g/L比(4.43±0.56)g/L; t=23.473, P<0.0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SBP[(83.43±4.01)mmHg比(96.30±5.34)mmHg, t=13.212]、DBP[(113.77±3.90)mmHg比(126.52±4.43)mmHg, t=14.810]低于对照组( P<0.01)。观察组胎儿及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为10.6%(5/47)、对照组为25.5%(12/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519, P<0.05);母亲不良结局发生率为31.9%(15/47)、对照组为55.3%(26/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326, P<0.01)。 结论:加味天麻钩藤饮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可改善PE高危人群患者的凝血功能、有效调节血压,提高疗效,减少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在用电子血压计经临床准确性验证情况初步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初步了解我国在用电子血压计经临床准确性验证的情况。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根据地理位置和经济水平选择北京市、深圳市、石家庄市、大同市及石河子市作为本研究调查地区,从上述5个城市中分别选择1家三甲医院、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20户拥有电子血压计的家庭,每家医院选择10台电子血压计,每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择5台电子血压计,每户家庭选择1台电子血压计,登记每台电子血压计的品牌、型号、生产企业、出厂日期等信息,同时收集使用者对所用电子血压计测量是否准确的主观判断结果及判断依据。根据血压计的品牌和型号,在Medaval、Stride BP、dabl Educational Trust、British and Irish Hypertension Society、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和Hypertension Canada共6个电子血压计临床准确性验证登记网站以及Pubmed、中国知网数据库查询其是否经过独立的临床准确性验证。结果:本研究共调查电子血压计200台,其中经独立临床准确性验证的比例仅为29.0%(58/200)。这一比例在三甲医院为46.0%(23/50),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42.0%(21/50),在家庭用户为14.0%(14/10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三甲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判断电子血压计测量准确性的依据主要为“是否定期校正”[41.0%(41/100)]和“与其他电子血压计对比”[20.0%(20/100)];家庭用户中,41.0%(41/100)的用户不清楚电子血压计的准确性,40.0%(40/100)的用户根据“与医院、社区对比”进行判断。 结论:我国在用电子血压计经独立临床准确性验证的比例较低。绝大多数电子血压计使用者包括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对电子血压计的临床准确性验证情况缺乏认识和了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北京市月坛社区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测量及血压达标情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月坛社区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测量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并对被调查者进行血压测量,了解血压达标情况。方法:2018年6月1日至2019年1月31日采用方便取样法调查北京市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下属各站门诊就诊高血压患者504例,采取调查问卷法了解患者进行家庭血压测量的行为、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以及未进行血压测量的原因。其中119例患者同意接受并记录3周家庭血压测量,通过其诊室及家庭血压测量结果了解受测患者的血压达标情况。结果:504例患者中,93.7%(472/504)能够做到规律用药,但是规律进行血压测量的患者仅61.5%(310/504),92.5%(466/504)的患者家中备有血压计,以臂式电子血压计为主。89.9%(453/504)的患者知道血压测量的方法,但是仅有11.5%(52/453)的患者表示其血压计进行过校准。测量血压者能做到每周测量1次以上血压者占77.4%(240/310),未进行规律测量血压最主要的原因是认为没有不适症状没必要测量血压,占50.0%(97/194)。受测患者诊室血压(台式水银血压计)的达标率为62.3%(314/504)。家庭血压测量晨起及睡前均达标者占61.3%(73/119),晨起血压达标率为68.1%(81/119),睡前血压达标率为75.6%(90/119)。患者家庭测量晨起和睡前收缩压达标率和心率达标率明显均高于诊室收缩压和心率达标率(χ 2=5.02、9.97、15.51、13.72,均 P<0.05)。 结论:月坛社区高血压患者规律进行家庭血压测量的比例较低,相关知识知晓率低。诊室血压的达标率和家庭血压的达标率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在管理过程中需要综合评估,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