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浆IL-1β、IL-8和临床因素对儿童肿瘤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预测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chemotherapy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CIT)的儿童肿瘤患者临床因素和炎症指标对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的影响并评估其预测价值,为肿瘤患儿由非免疫因素导致PTR发生的机制研究提供基础和为患儿合理有效的输注血小板提供临床指导价值.方法 以来自2022 年 11 月至 2024 年 2 月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的CIT儿童肿瘤患者共 60 名为研究对象,分为血小板输注无效组(PTR)和血小板输注有效组(Non-PTR)(各 30 名),收集其临床资料和血小板(Plt)输注前的实验室数据;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PTR发生的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影响因素在PTR的预测价值中进行分析.结果 PTR组血浆IL-1β浓度显著高于Non-PTR组[67.43 pg/mL(29.38,222.40)vs 36.38 pg/mL(17.27,68.06);P<0.05];PTR组血浆IL-8 浓度显著高于Non-PTR组[60.97 pg/mL(39.07,112.00)vs 25.23 pg/mL(5.00,71.38);P<0.01];PTR组起始化疗至Plt输注间隔天数显著高于Non-PTR组[9.5d(8.0,12.0)vs 12.0 d(9.8,13.2);P<0.05].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中,IL-8 浓度(OR=1.05,P<0.05)对PTR发生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血浆IL-1β浓度[Cut-off值:64.88 pg/mL;AUC:0.653(95%CI:0.511~0.796)]、血浆IL-8 浓度[Cut-off值:33.33 pg/mL;AUC:0.754(95%CI:0.631~-0.878)]和起始化疗至Plt输注间隔天数[Cut-off值:11.5 d;AUC:0.669(95%CI:0.529~0.810)]对PTR的预测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浆IL-8 浓度是PT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IL-1β、IL-8 浓度和起始化疗至Plt输注间隔天数对PTR发生具有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机采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多种难愈性创面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索机采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难愈性创面模式,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20 年 6月—2023 年 12 月在本院住院的 34 例难愈性创面患者,使用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采集患者PRP,根据不同类型创面,选用PRP沿创面边缘点状注射和/或直接涂抹、血小板凝胶(PG)敷盖创面或填充窦道等方式进行治疗.治疗频次为每周1~2 次,每疗程4~5 次.观察记录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患者采集PRP前基础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计数分别为(321.85±114.64)×109/L、(9.52±3.21)×109/L、(4.34±0.62)×1012/L,机采PRP制品中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计数分别为(1 438.53±376.89)×109/L、(1.38±1.03)×109/L、(0.03±0.01)×1012/L,PRP制品中血小板浓度平均提升 4.47 倍,抽样细菌培养均阴性.34 例患者经PRP治疗后,33 例患者症状改善,1 例患者因疾病加重长期卧床、依从性差而效果不佳.有4 例患者在PRP采集或治疗过程中出现轻度不良反应,经规范处理后均能完成PRP采集或治疗.结论 机采PRP制品具有质量稳定、安全可靠、可溯源等优点,能有效促进多种难愈性创面的愈合,其治疗过程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利用实时能量代谢检测技术研究贮存单采血小板的线粒体呼吸功能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索利用实时能量代谢检测技术检测单采血小板(AP)中线粒体呼吸功能(MRF)的最佳条件参数,并研究AP在贮存过程中MRF的变化.方法 收集AP标本,利用Seahorse XF检测其中MRF,通过调整AP的上样浓度、洗涤条件、线粒体呼吸调节药物浓度等多项参数,最后分别研究贮存 1d和5d的AP中MRF.结果 AP上样浓度为 5×107/100 μL时,基础呼吸值 316±65 为最优;洗涤组的基础呼吸值 329±120 比未洗涤组的 57±7 更优(P<0.05);FCCP浓度以 2 μmol/L为最优.贮存 1dAP的基础呼吸值为 683±161,而贮存 5dAP的基础呼吸值为140±23(P<0.05);贮存 1dAP的最大呼吸值为 1 044±82,而贮存 5dAP最大呼吸值<200(P<0.05).2 组的MRF动力曲线有明显差异.结论 实时能量代谢检测技术可以实现对AP中MRF的检测.AP在贮存过程中MRF明显受损,提示这可能是血小板贮存损伤的重要新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肾上腺皮质类激素结合肾综活血汤治疗脾肾两虚型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研究肾上腺皮质类激素结合肾综活血汤治疗脾肾两虚型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徐州市中医院和邳州市中医院共同收集的82例脾肾两虚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41例病人实施常规治疗(低盐饮食、低蛋白、利尿、保肾、降压、抗凝)基础上口服醋酸泼尼松片,1 mg/(kg·d)早晨饭前服用8周后每周降低原每日药量的10%,并逐渐减至小剂量0~5 mg/(kg·d);试验组41例病人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肾综活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24 h尿蛋白、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尿红细胞)、肾功能[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e)、尿酸(uric acid,UA)、血常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血脂[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期间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少尿、疲倦乏力、食少纳呆和肢体困重积分降低明显,且试验组病人这些指标改变幅度方面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尿红细胞、尿微量白蛋白方面降低明显,且试验组指标改善程度方面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BUN、Cr浓度方面两组病人治疗后降低明显,且试验组患者这些指标改变幅度方面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浓度水平方面,两组病人治疗后下降明显,且试验组病人这些指标改变幅度方面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里面的TG,TC、LDL-C浓度水平方面,两组病人治疗后降低明显,血清里面的HDL-C浓度水平升高明显,且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血清TC、TG,LDL-C水平显著更低,血清HDL-C水平显著更高(P<0.05).相比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48%(33/41)],试验组总有效率[95.12%(39/41)]显著更高(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31%(3/41)]与试验组[4.87%(3/4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上腺皮质类激素结合肾综活血汤治疗脾肾两虚型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较高,可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尿常规指标及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利伐沙班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相关出血事件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分析利伐沙班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合并冠心病患者相关出血事件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心血管内科2021年11月-2023年5月使用利伐沙班进行抗凝治疗的NVAF合并冠心病住院患者64例,分析其人口统计学信息、实验室检查指标等一般临床资料及利伐沙班稳态血药浓度谷值,计算剂量调整谷浓度,并记录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相关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利伐沙班相关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出血概率的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该回归方程的预测价值.结果 64例患者中,共19例患者发生24例次出血事件,大多为轻度出血(19例次,79.2%),以胃肠道出血为主(17例次,70.8%),大多经对症处理、调整抗凝方案等处理后好转或痊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血组既往有贫血史的患者比例、血小板计数、尿素氮含量、利伐沙班稳态血药浓度谷值、利伐沙班剂量调整谷浓度和凝血指标[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水平均显著多于或高于非出血组,而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非出血组(P<0.05).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PT水平(比值比为1.473,95%置信区间为1.103~1.967,P=0.009)和高利伐沙班剂量调整谷浓度(比值比为1.174,95%置信区间为1.018~1.355,P=0.027)是利伐沙班相关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出血事件预测概率(P)的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为LogitP=-6.975+0.387×PT水平+0.161 ×剂量调整谷浓度,其ROC曲线的AUC为0.825(95%置信区间为0.708~0.909,P<0.001).结论 利伐沙班致NVAF合并冠心病患者相关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包括既往有贫血史、高血小板计数、高尿素氮含量、高利伐沙班稳态血药浓度谷值、高剂量调整谷浓度、高凝血指标水平以及低白蛋白水平,其中高PT水平和高剂量调整谷浓度是可用于预测利伐沙班相关出血事件发生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所建回归方程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氟维司群抑制血小板功能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究氟维司群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氟维司群(0.1、1和10 μmol/L)及溶剂对照(0.25%二甲基亚砜DMSO)分别与人血小板在体外进行共孵育,然后用聚集仪检测其对凝血酶、胶原、U46619刺激的血小板聚集及ATP释放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表达和整合素αⅡbβ3活化情况;荧光显微镜观察氟维司群对纤维蛋白原表面血小板铺展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检测AKT Ser473和PKC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氟维司群能够抑制凝血酶、胶原、U46619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ATP释放,抑制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和整合素αⅡbβ3活化和血小板铺展,降低AKT Ser473和PKC的磷酸化水平.结论 氟维司群抑制血小板聚集、释放、铺展功能,其机制与调控AKT和PKC蛋白磷酸化水平有关,可作为潜在的抗血小板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活性氧对血小板活化和凋亡的调控作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活性氧(ROS)如何调控血小板活化和凋亡信号转导,并探明血小板活化和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凝血酶直接刺激血小板或用ROS抑制剂NAC预处理血小板后再加入凝血酶刺激血小板,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凝血酶和NAC对血小板P-selectin表达、αⅡbβ3活化、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PS外翻、ROS表达水平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结果:凝血酶能够诱导血小板内ROS产生,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0.01 U凝血酶会诱导血小板出现ROS依赖性的高程度的整合素αⅡbβ3活化、P-selectin表达和血小板聚集.用不同浓度梯度的凝血酶诱导血小板,均会出现ROS依赖性的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变化和PS外翻.血小板受凝血酶诱导30 min后整合素αⅡbβ3活化达到最大值,60 min后血小板内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达到最大值.而经ROS抑制剂NAC预处理后再加入凝血酶进行诱导,血小板P-selectin表达、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血小板聚集功能均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结论:凝血酶诱导血小板时,ROS先调控血小板发生活化,而后调控血小板发生凋亡现象,血小板活化和凋亡现象都依赖于血小板ROS的产生,且活化和凋亡信号有序发生,而抑制血小板内ROS信号可以有效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和凋亡现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急性髓系白血病CEBPA及GATA2基因共存突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CEBPA基因合并GATA2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为临床医生制定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纳入43例于2017年1月至2022年4月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CEBPA双突变和bZIP结构域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比较分析其中合并GATA2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结果:合并GATA2基因突变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8.0岁,显著低于不合并GATA2基因突变患者的57.0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性别、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免疫分型、骨髓及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完全缓解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GATA2基因突变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无事件生存期均未达到,不合并GATA2基因突变患者则分别为14.8、8.1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合并GATA2基因突变患者的中位年龄低于不合并GATA2基因突变的患者.GATA2基因突变进一步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Ret-He对女性献血者潜伏期铁缺乏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当量(Ret-He)在诊断单采血小板女性献血者潜伏期铁缺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月在福建省血液中心进行血小板捐献的230例女性献血者,根据缺铁严重程度将其分为正常组、储铁缺乏(ID)组和缺铁性红细胞生成(IDE)组.采用Sysmex-XN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浓度(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和Ret-He,通过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入选者的铁生化指标.运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相关指标对女性献血者潜伏期铁缺乏的诊断价值.结果:ID组的Ret-He为32.55(31.15,33.10)pg,明显低于正常组[33.80(32.73,34.70)pg](P<0.05),且明显高于 IDE 组[30.40(28.70,31.50)pg](P<0.05).HGB、MCV、MCH、RDW-CV 和Ret-He诊断女性献血者IDE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2、0.843、0.909、0.890、0.931;其中当Ret-He的临界值为32.05 pg时,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90%和92.60%,各红细胞参数对ID的诊断价值均较差.结论:Ret-He 可作为单采血小板女性献血者潜伏期铁缺乏的良好指标,通过检测Ret-He能够将女性献血者铁缺乏的发现提前到IDE阶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水蛭素对缺氧诱导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间质转分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通络药物水蛭素对缺氧诱导的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HCMECs)间质转分化(EndMT)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取常规培养的HCMECs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组、水蛭素组(包括0、20、40、80、100 μg/ml 5个浓度).对照组常规培养不做任何处理,缺氧组置入低氧培养箱72 h,水蛭素组预加入Hirudin工作液,4 h后置入低氧培养箱72 h.MTS比色法检测HCMECs增殖能力;倒置显微镜观察HCMECs形态;免疫荧光鉴定HCMECs间质转分化情况,Western-blot检测内皮间质转分化相关蛋白:包括内皮细胞标记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ECAM-1/CD31)、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间质细胞标记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1(FSP-1),以及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Smad同源物2/3(Smad2/3)、锌指转录因子(snail)等相关信号通路的蛋白表达.结果 MTS法检测显示,缺氧显著抑制细胞活性(P<0.01),水蛭素在20~100 μg/ml浓度范围内可提高细胞活性,且呈现浓度依赖性,当浓度为100μg/ml时细胞活性最强(P<0.01).各组细胞培养72 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对照组细胞呈铺路石样或鹅卵石状结构,缺氧组细胞由鹅卵石状结构变为分散的长梭形,接近成纤维细胞形态,水蛭素组长梭形细胞形态明显改善,细胞恢复鹅卵石样.Western-blot与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缺氧组CD31、VE-cadherin蛋白水平降低(P<0.01),且vWF表达减少,α-SMA、FSP-1蛋白水平升高(P<0.01),且vimentin表达增强;与缺氧组比较,水蛭素明显增加CD31、VE-cadherin蛋白表达(P<0.01),并增强vWF表达,下调α-SMA、FSP-1蛋白表达(P<0.01),并减弱vimentin表达;与对照组相比,缺氧组信号通路HIF-1α、TGF-β1、p-smad2/3、snail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与缺氧组比较,水蛭素下调HIF-1α、TGF-β,、p-smad2/3、snail蛋白表达(P<0.01).结论 水蛭素可以改善缺氧诱导的HCMECs细胞发生EndMT,其机制可能与调控 HIF-α/TGF-β1/smad/snail 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