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糖化学生物学的糖类药物研发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糖类物质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中,在多种生命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多种生物医药活性,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糖类药物包括不同来源的单糖、寡糖、多糖、糖苷类物质、糖缀合物和拟糖复合物等,被广泛应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和代谢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神经系统疾病、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年龄段育龄期月经失调患者体成分及其相关血液指标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段育龄期月经失调患者体成分及其相关血液指标.方法157例育龄期月经失调患者分为A组(18岁~,55例)、B组(25岁~,77例)和C组(31~35岁,25例).分析三组体成分及其相关血液指标.结果C组身体总水分、细胞内水分、细胞外水分、蛋白质、骨骼肌、基础代谢量、腰臀比及身体细胞量均高于A、B组(P<0.05).C组右下肢、左下肢去脂体重百分比高于B组,而其余肌肉成分相关指标均高于A、B组(P<0.05).C组内脏脂肪面积大于A组(P<0.05).三组体成分相关血液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30岁以下育龄期月经失调患者在平衡饮食的同时需加强体育锻炼,不同年龄段育龄期月经失调患者应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血液透析患者蛋白质能量消耗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蛋白质能量消耗(PEW)与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相关性.方法:收集2021 年1~12 月在马鞍山市人民医院透析中心治疗的102 例MHD患者临床资料及人体测量数据,采用国际肾脏营养及代谢协会制定的PEW诊断标准,纳入肌肉组织指数(LTI)、体细胞质量指数(BCMI)指标.根据PTH水平将患者分为低PTH组(PTH<150 pg/mL)、PTH目标组(150 pg/mL≤PTH<600 pg/mL)、高PTH组(600pg/mL≤PTH<1000 pg/mL)、PTH极高组(PTH≥1000 pg/mL),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TH水平与PEW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MHD患者PEW发生率 49%(50/102),低PTH组多项营养指标低于PTH目标组(P<0.05),PTH极高组部分营养指标低于PTH目标组(P<0.05).根据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对患者PEW进行分度,不同PTH组患者PEW营养不良严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透析龄增长、低PTH水平(P<0.05)是发生PEW的危险因素.结论:MHD患者PEW发生率较高,血清PTH水平与PEW发生密切相关,临床应重视并注意早期防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富马酸亚铁联合营养支持对营养不良儿童营养、免疫及血液指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富马酸亚铁联合营养支持对营养不良儿童营养、免疫及血液指标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治100例的营养不良的患儿,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50例.研究组在营养支持基础上口服富马酸亚铁,对照组采用单纯营养支持,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以及营养指标、血液指标及免疫指标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儿临床有效率(86.0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74,P=0.033).治疗后,研究组患儿体质量指数(BMI)、转铁蛋白(TRF)及前清蛋白(PAB)、白蛋白、前白蛋白、血清铁(SI)、血红蛋白(Hb)及网织红细胞(Re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gA、IgG、IgE明显高于对照组(t=4.602,3.393,2.772,P<0.05),IgM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3.805,P=0.001);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富马酸亚铁联合营养支持可显著提高营养不良患儿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改善铁代谢障碍及提高血红蛋白含量,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近红外光谱监测在儿童体外膜肺氧合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作为针对循环、呼吸功能衰竭的有效支持技术,近年来在儿童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使用ECMO支持的患儿脑、肾、胃肠、肢体等组织损伤的发生率仍然较高。ECMO治疗期间,各种传统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受到一定限制。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技术作为一种无创、实时、连续的监测方法,可以监测局部组织氧饱和度(regional oxygen saturation,rSO 2)的变化,进而评估组织灌注、代谢及氧供需平衡,成为潜在组织损伤的早期监测指标。本文就NIRS技术在儿童ECMO治疗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通过NIRS技术监测ECMO治疗患儿早期病情变化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血液净化治疗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和重症急性胰腺炎102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BP)治疗MSAP和SAP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9年3月间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收治的102例MSAP、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46例)和BP组(56例);根据预后不同两组又分别分为对照生存组(43例)与对照死亡组(3例)、BP生存组(37例)与BP死亡组(19例);根据每次治疗持续时间将BP组进一步分为BP短时组(4 h≤T<8 h,38例)和BP长时组(8 h≤T≤12 h,18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发症、住院日平均费用、预后、BP持续时间对血尿素氮改善的情况等。结果:与对照生存组比较,BP生存组乳酸、尿素氮等代谢产物水平降低,SIRS持续时间缩短[12(7,16)d比5(3,9)d, HR=0.19,95% CI 0.11~0.35, P<0.0001]。BP短时组清除血尿素氮水平较BP长时组更明显(χ 2=4.44, P=0.035)。入院时APACHEⅡ评分( OR=1.33,95% CI 1.087~1.617, P=0.005)及功能衰竭的器官数量( OR=3.445,95% CI 1.426~8.323, P=0.006)是BP治疗下影响MSAP或SAP患者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对于预后极差的患者,BP治疗仍难以逆转MSAP或SAP病情发展趋势及预后。 结论:BP能有效清除MSAP、SAP患者急性期蓄积的代谢产物,缩短SIRS持续时间。每次BP治疗持续时间4~8 h可能更有利于改善病情严重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感染部位来源的脓毒症患者的宿主反应差异: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前我们关于不同部位的感染源是如何影响宿主对脓毒症的反应的知识还十分有限。为此,有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旨在比较不同感染来源的脓毒症患者(<24 h)的宿主反应差异。该研究是一个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人员对621名脓毒症患者的16种血浆宿主反应生物标志物进行了检测,这些标志物反映了关键宿主反应途径。研究人员还在一个亚组( n=335)中比较了不同感染源之间的血液白细胞转录组的变化。研究人员还比较了整个脓毒症队列( n=2019)患者的生存率差异。结果:血浆生物标志物队列感染源包括呼吸道( n=334,53.8%)、腹部( n=159,25.6%)、泌尿道( n=44,7.1%)、心血管( n=41,6.6%)、中枢神经系统(CNS; n=18,2.9%)或皮肤( n=25,4%)。相对于呼吸系统,腹部脓毒症患者会出现更强的炎症和细胞因子反应、血管完整性丧失和凝血激活。内皮细胞活化在泌尿道、心血管和皮肤感染中最为突出,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宿主异常反应最小。白细胞转录组反应显示腹部和肺部感染之间的相似度最高(相似度为76%)。不同感染源之间的白细胞转录组差异主要存在于止血、细胞因子信号、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以及代谢转录途径方面。在调整混杂因素后,不同部位的感染源仍然是患者30 d病死率的独立因素(未调整的 P=0.001,调整后的 P=0.028)。研究人员据此得出结论:脓毒症患者产生异质性的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感染源的不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苯暴露小鼠呼出气中生物标志物的筛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基于呼出气在线分析系统筛查苯暴露小鼠呼出气中的生物标志物。方法:30只8周龄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0 mg/m 3)、3、32、324、648、1 296 mg/m 3六个组,采用静式吸入法进行苯染毒28 d。染毒结束后检测小鼠外周血血常规和全血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并利用体外细胞实验检测小鼠血浆染毒HL60细胞的丙二醛(MDA)含量;采用二次电喷雾电离源高分辨质谱(SESI-HRMS)收集小鼠呼出气数据,进行苯代谢产物和氧化应激小分子代谢物的靶向分析,并筛查呼出气中苯暴露及毒效应的生物标志物。 结果:苯暴露小鼠的外周血细胞数目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白细胞(WBC)的下降最为显著,32和324 mg/m 3组的WBC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下降了27.76%和52.87%( P<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324 mg/m 3组中小鼠外周血细胞的GSH含量降低了13.16%( P<0.05),324 mg/m 3组小鼠的血浆处理HL60细胞后MDA含量增加了18.11%( P<0.05)。小鼠呼出气中的苯酚、氢醌/儿茶酚、苯三酚和反-反式粘康酸( t, t-MA)4种苯代谢产物,可作为苯暴露生物标志物( R 2>0.8, P<0.001);5种氧化应激相关的小分子代谢产物(ω-羧脂肪酸C 5H 10O 3、ω-羧脂肪酸C 6H 12O 3、谷氨酸、半胱氨酸和MDA)的峰值强度随着苯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P<0.05),且与WBC数量降低呈负相关( P<0.001),可作为苯毒效应的生物标志物。 结论:呼出气中的苯酚、氢醌/儿茶酚、苯三酚和 t, t-MA可作为苯暴露标志物;ω-羧脂肪酸C 5H 10O 3、ω-羧脂肪酸C 6H 12O 3、谷氨酸、半胱氨酸和MDA可能作为苯效应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SONG-HD量表评估血液透析患者疲劳程度的应用价值及影响疲劳的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使用肾脏病血液透析标准化结局(standardized outcomes in nephrology-hemodialysis,SONG-HD)量表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疲劳程度的应用价值及影响疲劳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4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血液透析室规律MHD患者201例,通过使用SONG-HD疲劳测量工具评估疲劳程度。参与者均以面对面访谈问卷进行疲劳评估,分析各种临床和实验室指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疲劳的影响因素。结果:201例MHD患者中,疲劳发生率为73.1%(147/201)。疲劳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甲状旁腺素(PTH)水平分别为0.91(0.30,3.63)mg/L、216.00(141.00,347.00)ng/L,均显著高于非疲劳组的0.40(0.30,2.01)mg/L、153.00(96.73,308.50)ng/L( Z=2.12、2.17,均 P < 0.05),而疲劳组透析前二氧化碳结合力、血白蛋白水平分别为(21.03±2.65)mmol/L、(36.76±3.20)g/L,均低于非疲劳组的(22.68±3.01)mmol/L、(38.61±2.85)g/L( t=3.77、3.73,均 P < 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透析前二氧化碳结合力、血白蛋白及PTH与血液透析患者出现疲乏相关( Wald值分别为4.32、12.39、12.23、4.66,均 P < 0.05),同时,在调整混杂因素的多变量模型中,血液透析患者疲劳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较低的透析前二氧化碳结合力及血白蛋白( Wald值分别为12.41、11.67,均 P < 0.05)。 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劳发生率较高。SONG-HD量表评估MHD患者疲劳程度使用方便。在调整混杂因素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现疲劳和较低的透析前二氧化碳结合力及血白蛋白之间存在关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黄芩抗白血病作用与调控骨髓微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黄芩是临床常用的中草药之一。其化学成分众多,主要以黄酮类化合物为主,包括有黄芩素、黄芩苷、汉黄芩素等,药理作用包括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等。骨髓微环境是由间充质干细胞、造血干细胞以及细胞外基质和多种可溶性因子等组成的复杂网状结构,其恶性转化影响着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研究发现,黄芩可以作用于骨髓微环境的各组分,通过影响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细胞因子、凋亡途径和能量代谢途径等进而调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及多药耐药。文章对黄芩及其主要化合物与白血病的相关性进行归纳,探索白血病治疗的潜在选择,以期能为寻找白血病新的作用靶点和相关调控通路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