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噻虫嗪中毒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噻虫嗪属于第二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其急性中毒病例国内未见报道。本文回顾1例患者口服噻虫嗪中毒后出现呕吐、全身抽搐、神志不清、氧饱和度下降。经洗胃、呼吸机支持,并使用丙泊酚、咪达唑仑、苯巴比妥钠、丙戊酸钠仍无法控制抽搐。后予盐酸戊乙奎醚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患者最终康复出院。结合已发表的新烟碱类中毒文献,我们建议急性重度噻虫嗪中毒主要的治疗是洗消和对症支持治疗,盐酸戊乙奎醚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可能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上海市城郊孕妇新烟碱类杀虫剂及其代谢物暴露水平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2021年于上海市城郊选取151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年龄、孕周、家庭年总收入、文化程度和二手烟接触情况)并采集随机尿液。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测定尿液中8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和4种代谢物浓度。比较不同特征孕妇间新烟碱类杀虫剂及其代谢物检出率和浓度差异,分析尿液新烟碱类杀虫剂检出相关因素。结果显示:93.4%(141份)的尿样中至少检出一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去甲基啶虫脒、噻虫胺、噻虫嗪和去甲基噻虫胺检出率较高,分别为78.1%(118份)、75.5%(114份)、68.9%(104份)和44.4%(67份)。全部新烟碱检出浓度中位数为2.66 μg/g。去甲基啶虫脒检出浓度最高,检出浓度中位数为1.04 μg/g。30~44岁组孕妇尿液中吡虫啉及其代谢物检出率较低[ OR(95% CI):0.23(0.07~0.77)],家庭人均年收入≥10万元的孕妇尿液中噻虫胺及其代谢物检出率较高[ OR(95% CI):6.15(1.56~24.28)]。上海市城郊孕妇普遍暴露于新烟碱类杀虫剂及其代谢物,存在潜在健康风险,而且孕妇年龄和家庭收入是潜在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番茄潜叶蛾对不同类型杀虫剂的敏感性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番茄潜叶蛾是一种对番茄具有毁灭性危害的世界入侵害虫,本研究测定了不同类型药剂对入侵害虫番茄潜叶蛾的毒力活性及防治效果,为生产中科学防治番茄潜叶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内毒力测定方法,计算各药剂对不同龄期幼虫的毒力回归方程;采用田间防效评价方法,得出药后 1~21 d各药剂对幼虫的防效,综合比较分析不同类型药剂对番茄潜叶蛾的控制作用.[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植物源杀虫剂印楝素和抗生素类杀虫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番茄潜叶蛾的毒性相对最强,其中印楝素对 1 龄幼虫的毒力最强,其LC50为3.22 mg·L-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 2~4 龄幼虫的毒力最强,其LC50分别为 7.1046、7.5663 和 4.375 mg·L-1;其次是苯甲酰脲类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和合成杀虫剂乙基多杀菌素;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高效氯氰菊酯、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甲氧虫酰肼对番茄潜叶蛾也有较好的毒杀作用;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噻虫嗪、烯啶虫胺对番茄潜叶蛾的毒性相对较弱.田间防效结果表明,抗生素类杀虫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防效相对最高、持效性最好,药后第 7、14 和 21 天防效分别为 74.11%、71.42%和 60.03%;其次是苯甲酰脲类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合成杀虫剂乙基多杀菌素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高效氯氰菊酯;植物源杀虫剂印楝素的持效性较好,药后第7~21 天的防效均高于50%;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甲氧虫酰肼以及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噻虫嗪、烯啶虫胺对番茄潜叶蛾的田间防效相对较弱.[结论]抗生素类杀虫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苯甲酰脲类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和合成杀虫剂乙基多杀菌素可作为生产中防治番茄潜叶蛾的首选药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植物源杀虫剂印楝素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高效氯氰菊酯可作为交替使用药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噻虫嗪对蜜蜂健康影响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27
新烟碱类杀虫剂被广泛用于防治作物病虫害,然而过度使用导致的药物残留始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噻虫嗪(Thiamethoxam)在我国主要蜜源植物油菜、棉花等的广泛应用,对授粉昆虫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本文通过综述近几年噻虫嗪对蜜蜂采集飞行能力、生殖能力、生理免疫能力的相关研究,以及其与环境因子协同作用对蜜蜂健康所造成的潜在危害,强调了未来应加速研发高效防治靶标害虫以及对蜜蜂低毒或无毒的高选择性杀虫剂,以保障授粉昆虫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2022年海南省市售蔬菜中烟碱类农药残留状况分析及膳食暴露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了解海南省市售蔬菜的烟碱类农药残留状况并进行膳食暴露评估.方法 2022年采集海南省18个市县市售7大类20个细类共122份蔬菜,测定蔬菜中10种烟碱类农药的残留,并对成人进行短期和长期膳食暴露评估.结果 海南省市售122份蔬菜中烟碱类农药残留检出率为30.3%.检出烟碱类农药残留6种,其中检出率最高的噻虫嗪污染了4大类蔬菜和8个蔬菜细类,在1份豇豆样本中检出啶虫脒超过国家标准限值,其余121份蔬菜样本均在国家标准许可范围.噻虫啉、氯噻啉、哌虫啶和环氧虫啶4种农药未检出.7大类蔬菜烟碱类农药检出率的排序:茄果类>叶菜类>鳞茎类>瓜果类>鲜豆类>芸薹类>块茎类,其中茄果类检出率为60.0%,检出烟碱类农药5种,单份样本中最多检出烟碱类农药3种.菜豆、菠菜、芹菜、山药、西蓝花、茼蒿和甘蓝这7个细类蔬菜未检出烟碱类农药残留.18个市县中五指山市、东方市和海口市的蔬菜烟碱类农残检出率均>60.0%,临高县和三亚市未检出烟碱类农药残留.成人急性膳食暴露值为0.066 3%~29.7%,成人慢性膳食暴露值为0.431%~1.990%,累计暴露评估值为0.058 3.结论 2022年海南省蔬菜中存在烟碱类农药残留,急性及慢性膳食暴露风险较低,但是仍应持续保持对蔬菜中烟碱类农药残留的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孕期新烟碱类杀虫剂暴露对雌激素稳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探究孕妇新烟碱类杀虫剂暴露对雌激素稳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上海市某一行政区151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孕妇进行问卷调查和随机尿液收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测定尿液中8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噻虫胺、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啉、烯啶虫胺、氯噻啉和呋虫胺)、4种代谢物(去甲基噻虫嗪、去甲基噻虫胺、5-羟基-吡虫啉和去甲基啶虫脒)和3种雌激素(雌酮、雌二醇、雌三醇).采用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孕妇新烟碱类杀虫剂暴露对雌激素水平的影响.结果 孕妇尿液中新烟碱类杀虫剂及其代谢物总检出率为93.38%,总浓度中位数为2.66 μg/g.啶虫脒及N-去甲基-啶虫脒检出率最高(78.15%),吡虫啉及5-羟基-吡虫啉检出率最低(12.58%).方差分析发现尿液中检出噻虫嗪及N-去甲基-噻虫嗪的孕妇雌酮水平更高,而尿液中检出噻虫胺及N-去甲基-噻虫胺的孕妇雌二醇和雌三醇水平更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尿液中全部新烟碱类杀虫剂水平与雌酮水平呈正相关(β=0.137,95%CI:0.019~0.256).尿液中噻虫嗪及N-去甲基-噻虫嗪水平和啶虫脒及N-去甲基-啶虫脒水平与雌酮水平呈正相关(β=0.154,95%CI:0.032~0.275;β=0.157,95%CI:0.028~0.286).结论 上海市孕妇可能普遍暴露于新烟碱类杀虫剂,且孕期新烟碱类杀虫剂暴露可能影响雌激素稳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cycle基因对噻嗪酮、噻虫嗪防治白背飞虱效果影响探索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是我国重要的迁飞性水稻害虫,长期以来,其防治手段主要是化学防治.大量使用化学农药易导致环境污染及害虫抗药性增加等,因此需要探索高效的农药使用方法.本研究在1 d内不同时间点用0.27 g/L噻虫嗪、5 mL/L噻嗪酮对白背飞虱的致死率进行检测,结果发现,7:00时噻虫嗪、噻嗪酮浸染72 h后的校正死亡率均最低,分别为54%、13.9%;16:00时噻虫嗪、噻嗪酮浸染72 h后的校正死亡率均最高,分别为89.8%、44.9%.定量结果表明节律基因Sfcycle在白背飞虱雌虫或雄虫的中肠表达量最高,4龄和5龄若虫期在蜕皮前表达量比蜕皮后高,成虫期表达量相对稳定.RNAi研究结果发现Sfcycle能够影响白背飞虱P450基因SfCYP4DE1和SfCYP353D1v2的表达,用农药处理干涉后的白背飞虱死亡率都在7:00、16:00两个时间点都增高,且没有显著性差异,表明Sfcycle基因能够影响噻虫嗪、噻嗪酮对白背飞虱的防治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广州市21种市售蔬菜新烟碱类杀虫剂膳食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目的 评估广州市市售蔬菜新烟碱类杀虫剂膳食风险,为保障居民食品安全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2年6-9月,在广州市超市和农贸市场采集21种45份蔬菜样品,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10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含量;通过广州市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素摄入状况资料获取居民蔬菜消费量,计算新烟碱类杀虫剂日暴露量和非致癌风险商值,评估膳食风险.结果 45份蔬菜样品中27份检出新烟碱类杀虫剂,检出率为60.00%.10种新烟碱类杀虫剂检出6种,分别为噻虫胺、噻虫嗪、吡虫啉、啶虫脒、呋虫胺和烯啶虫胺.其中噻虫胺、噻虫嗪、吡虫啉检出率较高且个别样品超标,检出率分别为26.67%、11.11%和6.67%,超标率分别为4.44%、2.22%和2.22%.新烟碱类杀虫剂暴露量IMIRPF为3 053.00 ng/g,吡虫啉在块根块茎类蔬菜中的含量和IMIRPF最高.吡虫啉、啶虫脒、呋虫胺、噻虫胺、噻虫嗪和烯啶虫胺的人群日暴露量分别为34.58、3.85、1.20、6.87、7.19和0.86 ng/(kg·d);非致癌风险商值均<1,分别为5.76x 10-4、0.55×10-4、0.06×10-4、0.69x1 O-4、0.90x10-4和0.02×1 0-4;非致癌风险商值总和<1,为7.98×10-4.结论 本次调查广州市市售21种蔬菜新烟碱类杀虫剂膳食风险较低,但有个别蔬菜样品存在新烟碱类杀虫剂含量超标,应加强蔬菜市场监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
七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制剂对七星瓢虫的毒性及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9/2
[目的]评估7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制剂对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的毒性和生态风险,为科学使用新烟碱类杀虫剂和保护七星瓢虫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试管药膜法,在室内测定了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WP)、40%啶虫脒可溶粉剂(SP)、50%呋虫胺可湿性粉剂(WP)、50%噻虫胺水分散粒剂(WG)、40%氯噻啉水分散粒剂(WG)、17%氟吡呋喃酮可溶液剂(SL)和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WG)7种新烟碱杀虫剂制剂对七星瓢虫2龄幼虫的急性毒性,并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估.将7种杀虫剂分别用生产田间最大推荐用量配制成溶液,在温室内采用盆栽法实施喷雾,调查七星瓢虫幼虫的存活率.[结果]室内实验结果表明,7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七星瓢虫2龄幼虫的急性毒性由高到低依次为:40%啶虫脒SP>40%氯噻啉WG>10%吡虫啉WP>50%呋虫胺WP>50%噻虫胺WG>25%噻虫嗪WG>17%氟吡呋喃酮SL.盆栽试验表明,在田间最大推荐用量下,施药后7 d时的七星瓢虫幼虫存活率为10.00%~77.50%,其中施用25%噻虫嗪WG的处理中幼虫存活率最高,施用40%氯噻啉WG的处理中幼虫存活率最低.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在单次用药下,除40%啶虫脒SP的农田内危害熵值(hazard quotient in field,HQin)大于5,风险不可接受,其他药剂的HQin均小于5,风险均可接受;7种杀虫剂对七星瓢虫的农田外农作物或蔬菜田场景危害熵值(hazard quotient off crop or vegetable,HQoff crop or vegetable)和农田外果园场景危害熵值(hazard quotient off fruit tree,HQoff fruit tree)均大于5,风险均可接受.间隔7 d再次用药后,40%啶虫脒SP和50%呋虫胺WP的HQin大于5,风险不可接受,其他5种药剂的HQin均小于5,风险可接受;而除了40%啶虫脒SP外,其他药剂对七星瓢虫的HQoff crop or vegetable和HQoff ruit tree均小于5,风险均可接受.[结论]为避免对七星瓢虫造成危害,建议在生产上啶虫脒和呋虫胺不要连续使用两次,应轮换使用药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
臭虫击倒抗性基因突变检测及抗性测定
编辑人员丨2023/8/19
近20 多年,臭虫(Cimex spp.)在世界范围内成为常见的卫生害虫,其防治主要采用化学防治,但很多种群发现击倒抗性(Knockdown resistance gene,kdr)基因突变的存在以及抗药性.监测kdr的发生频率以及不同种群对农药的抗性对臭虫有效防治很重要,但我国对臭虫种群的抗药性报道很少.本试验采用点滴法测定了 1 个温带臭虫Cimex lectularius野外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呋虫胺、吡虫啉、噻虫嗪和高效氯氰菊酯等5 种药剂的毒性及抗性水平,使用区分剂量快速鉴定抗性方法对2 个温带臭虫和2 个热带臭虫Cimex hemipterus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水平进行了检测,此外用PCR方法检测8 个臭虫地理种群(1 个温带臭虫实验室种群,1 个温带臭虫野外种群和6 个热带臭虫野外种群)174 个个体的kdr突变频率.点滴法结果表明,5 种杀虫剂对温带臭虫的毒性是吡虫啉和呋虫胺>噻虫嗪>氯虫苯甲酰胺和高效氯氰菊酯,测试的野外温带臭虫种群仅对噻虫嗪无明显抗性.热带臭虫2 个野外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均远高于温带臭虫.在温带臭虫的实验室种群中未检测到突变,在野外种群中检测到了V419L和L925I突变,可分为 2 种基因型类型(A:无突变位点;B:同时有L925I和V419L),而在热带臭虫的6 个种群检测到M918I和L1014F突变,只有 1 种基因型类型,即M918I和L1014F双位点突变.温带臭虫1 个野外种群及热带臭虫6 个野外种群kdr突变的存在与臭虫对高效氯氰菊酯敏感密切关联.基于kdr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推测我国臭虫种群广泛存在对拟除虫菊酯的抗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