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氰酸盐诱导人正常肝细胞HL-7702氧化应激损伤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研究采用氰酸盐负荷人正常肝细胞HL-7702,结果显示,氰酸盐可引起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升高;细胞内的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在氰酸盐处理后显著下降;细胞产生的脂质过氧化反应的终产物丙二醛和高反应性自由基一氧化氮在经氰酸盐负荷后显著升高;此外,细胞内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及一氧化氮合成酶蛋白水平下调、肝细胞内脂滴明显增加。由此可见,氰酸盐可以打破肝细胞内氧化应激平衡,ROS大量产生,肝细胞内脂质沉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萝卜硫素对猪复苏后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萝卜硫素(sulforaphane, SFN)减轻猪复苏后肠黏膜损伤的保护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本实验在浙江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进行。24头国产健康雄性大白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组、SFN组,其中Sham组6头、另两组各9头。CPR组和SFN组选择10 min心脏骤停与6 min CPR的造模参数建立猪CPR模型。SFN组在复苏后5 min时,经股静脉泵入SFN 2 mg/kg、共计10 min。在复苏后1 h、2 h、4 h和24 h时,采集静脉血标本,应用ELISA法检测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IFABP)和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 DAO)的血清水平。然后,各组选择6头猪实施安乐死,获取回肠末端组织标本,应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生化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ELISA法检测过氧化物4-羟基壬烯醛(4-hydroxy-2-nonenal, 4-HNE)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活性氧物质(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荧光强度,Western blot法检测黏连蛋白-1(zonula occluden-1, ZO-1)、闭合蛋白(occludin)、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 2, 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 HO-1)表达水平。三组间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事后检验。结果:复苏后观察期间,CPR组和SFN组肠黏膜损伤标志物IFABP和DAO的血清水平均高于Sham组(均 P<0.05)。然而,SFN组IFABP在复苏后2 h、4 h和24 h时、DAO在复苏后1 h、2 h、4 h和24 h时均低于CPR组(均 P<0.05)。复苏后24 h时,CPR组和SFN组细胞凋亡指数高于Sham组,SOD和CAT活性、GSH含量均降低,MDA和4-HNE含量、ROS产物均升高,ZO-1和occludin表达下调、Nrf2和HO-1表达上调(均 P<0.05)。但是,SFN组细胞凋亡指数低于CPR组,SOD和CAT活性、GSH含量均升高,MDA和4-HNE含量、ROS产物均降低,ZO-1、occludin、Nrf2和HO-1表达均上调(均 P<0.05)。 结论:SFN具有积极减轻猪复苏后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HO-1通路后抑制组织氧化应激与细胞凋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电针对内毒素血症小鼠肠损伤时线粒体融合和分裂的影响及HO-1在其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电针对内毒素血症小鼠肠损伤时线粒体融合和分裂的影响及血红素氧合酶(HO-1)在其中的作用。方法:SPF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50只,8周龄,体重18~22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 n=10):对照组(C组)、内毒素血症组(E组)、内毒素血症+电针组(E+EA组)、内毒素血症+电针+氯化血红素组(E+EA+H组)和内毒素血症+电针+锌原卟啉Ⅸ组(E+EA+Znpp-Ⅸ组)。腹腔注射LPS 10 mg/kg建立小鼠内毒素血症模型。于注射LPS前,E+EA+H组腹腔注射HO-1诱导剂氯化血红素100 mg/kg,E+EA+Znpp-Ⅸ组腹腔注射HO-1抑制剂锌原卟啉Ⅸ 10 mg/kg。于造模前4、3、2、1 d和30 min时,取合谷和足三里穴进行电刺激,刺激参数:疏密波,频率2 Hz/15 Hz,电流1 mA,刺激时间30 min,造模当天留针至实验结束。于造模后6 h处死小鼠,于回肠末端切取小肠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电镜下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测定ROS、ATP和二胺氧化酶(DAO)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动力蛋白相关蛋白1(Drp1)、线粒体融合蛋白1(Mfn1)和HO-1的表达水平。 结果:与C组比较,E组小肠组织ROS水平升高,ATP含量和DAO活性降低,HO-1和Drp1表达上调,Mfn1表达下调( P<0.05),小肠组织发生病理学损伤;与E组比较,E+EA组小肠组织ROS水平降低,ATP含量和DAO活性升高,HO-1和Mfn1表达上调,Drp1表达下调( P<0.05),小肠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与E+EA组比较,E+EA+H组小肠组织ROS水平降低,ATP含量和DAO活性升高,HO-1和Mfn1表达上调,Drp1表达下调( P<0.05),小肠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E+EA+Znpp-Ⅸ组小肠组织ROS水平升高,ATP含量和DAO活性降低,HO-1和Mfn1表达下调,Drp1表达上调( P<0.05),小肠组织病理学损伤加重。 结论:电针可通过促进线粒体融合、抑制线粒体分裂,减轻内毒素血症小鼠肠损伤,其机制与上调HO-1的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HO-1修饰的BMMSCs联合常温机械灌注对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Brown Norway大鼠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血红素加氧酶-1(HO-1)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联合常温机械灌注(NMP)对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大鼠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无特定病原体4~5周龄、40~60 g雄性Brown Norway(BN)大鼠2只提取BMMSCs,通过腺病毒转导HO-1;24只7~8周龄、200~220 g雄性Lewis大鼠为供体,30只8~9周龄、220~240 g雄性BN大鼠为受体,"二袖套"法建立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BN大鼠随机分为5组:Sham组仅开腹关腹;NMP组供肝NMP 4 h;BMP组供肝NMP 4 h+门静脉灌注BMMSCs;HBP组供肝同BMP组,但灌注HO-1/BMMSCs;FK506组供肝NMP 4 h,肝移植术后灌胃他克莫司,每组6只。术后第14天取材检测并计算排斥活动指数(RAI),HE染色及透射电镜分别观察肠道病理改变和超微结构,Western印迹检测肠道组织紧密连接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脂多糖、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结果:HBP组、FK506组RAI为(2.80±0.84)分、(2.20±0.84)分,显著低于NMP组(7.60±1.14)分、BMP组(6.00±1.5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肠道HE染色NMP组肠绒毛明显稀疏、皱缩,排列杂乱,BMP组、HBP组、FK506组较NMP组肠道损伤程度减轻。电镜观察HBP组肠上皮细胞微绒毛丰富且排列整齐,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完整。Western印迹检测闭锁小带-1相对表达,HBP组(0.87±0.06),高于NMP组(0.41±0.12)和FK506组(0.52±0.15);闭合蛋白相对表达HBP组(1.28±0.26),高于NMP组(0.27±0.18)和FK506组(0.63±0.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HBP组血清脂多糖、D-乳酸和DAO浓度均低于NMP组、FK506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HO-1/BMMSCs联合NMP可以保护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BN大鼠的肠道屏障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罗格列酮调控PPARγ/HO-1的表达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RGZ)对肝星状细胞(HSCs)中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体外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SC-T6)为研究对象,分为:空白对照组、RGZ干预组、RGZ与锌原卟啉-Ⅸ(ZnPP-Ⅸ)共同干预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HSC-T6的增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上清液中透明质酸(HA)及Ⅲ型前胶原肽(PⅢP)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质印迹法及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PPARγ、HO-1的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多组间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RGZ干预组HSC-T6增殖活性及HA、PⅢP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显著下降( P值均< 0.01),但PPARγ、HO-1的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加(PPARγ:2.97±0.22对比1.07±0.05,0.96±0.08对比0.31±0.03;HO-1:4.28±0.73对比1.80±0.36,1.83±0.26对比0.61±0.09), P值均<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GZ与ZnPP-Ⅸ共同干预组同RGZ干预组比较,HSC-T6增殖活性及HA、PⅢP表达有所升高( P值均< 0.05);HO-1的的mRNA相对表达量(3.16±0.38对比4.28±0.73)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1.31±0.17对比1.83±0.26)降低, P值均<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PARγ的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 0.05),但呈下降趋势。RGZ与ZnPP-Ⅸ共同干预组与空白对照组HO-1的mRNA相对表达量(1.80±0.36)及蛋白相对表达量(0.61±0.09)比较,明显增高, P值均< 0.05。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同上述结果一致。 结论:罗格列酮诱导PPARγ表达增加进而抑制HSC增殖活化及胶原产生的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其下游HO-1的表达而实现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Nrf2信号通路在亚砷酸钠致L-02细胞氧化损伤过程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在亚砷酸钠(NaAsO 2)致人正常肝细胞(L-02细胞)氧化损伤过程中的作用,为砷致肝损伤的氧化损伤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体外培养L-02细胞,分别以0(对照)、25、50、75、100、125、150 μmol/L NaAsO 2处理细胞24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根据细胞存活率计算半抑制浓度(IC 50),分别以IC 50的0、1/8、1/4、1/2倍剂量NaAsO 2处理L-02细胞进行分组实验。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L-02细胞中和细胞核内Nrf2信号通路相关因子Nrf2、血红素氧化酶-1(HO-1)、醌氧化还原酶1(NQO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的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CCK8实验结果显示,25、50、75、100、125、150 μmol/L NaAsO 2组的L-02细胞存活率[(69.53 ± 0.06)%、(41.33 ± 0.08)%、(23.65 ± 0.04)%、(26.51 ± 0.04)%、(31.63 ± 0.01)%、(26.24 ± 0.02)%]明显低于对照组[(100.00 ± 0.00)%, P均< 0.05];细胞存活率的IC 50为40 μmol/L,分组实验的NaAsO 2剂量分别采用0(对照)、5、10、20 μmol/L。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5、10、20 μmol/L NaAsO 2组L-02细胞中Nrf2、HO-1及L-02细胞核内HO-1蛋白水平显著升高( P均< 0.05);10、20 μmol/L NaAsO 2组L-02细胞中GPx1蛋白水平显著降低( P均< 0.05),L-02细胞核内Nrf2蛋白水平显著升高( P均< 0.05);5 μmol/L NaAsO 2组L-02细胞核内NQO1蛋白水平显著升高( P < 0.05)。 结论:NaAsO 2对L-02细胞中Nrf2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有影响,其致L-02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可能与Nrf2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血红素加氧酶-1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卒中、缺血性心脏病等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其主要病理学机制包括炎性细胞浸润、氧化应激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等。作为一种内源性抗氧化酶,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 HO-1)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发挥抗炎、抗氧化和舒张血管等作用,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并阻止不稳定斑块的进展。文章对HO-1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保护作用和机制研究进行了综述,探讨了HO-1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潜在治疗靶点的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缺氧诱导因子-1调控血红素氧化酶-1在急性肾损伤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缺氧诱导因子-1(HIF-1)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引起急性肾损伤(AKI)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方法:C57小鼠20只(6~8周龄,体重20~25 g),其中10只为野生型(WT)鼠,10只为纯合子肾小管上皮细胞特异敲低HIF-1(cKO)小鼠。按照简单随机法进行分组,将WT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和缺血再灌注(IR)组,每组各5只;cKO小鼠分随机为Sham组与IR组,每组各5只。用1%戊巴比妥钠注射小鼠尾静脉,手术组分离两侧肾动静脉结扎60 min后解除夹闭,24 h后切除肾脏,构建肾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判断肾小管损伤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肾脏组织中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和铁含量;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血红素氧化酶1(HO-1)及铁死亡相关指标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检测HIF-1、HO-1、铁死亡相关组织的表达。两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单样本 t检验。 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WT小鼠中IR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程度高于Sham组(9.78±1.07比2.43±0.93, t=5.438, P<0.05);敲低HIF-1后cKO-IR组细胞损伤程度也高于WT-IR组(28.59±2.57比9.78±1.07, t=3.348,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WT小鼠中IR组HIF-1的表达趋势高于Sham组(0.996±0.068比0.634±0.072, t=10.482, P<0.05),IR组HO-1的表达趋势也高于Sham组(0.734±0.153比0.592±0.097, t=8.942,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WT小鼠与cKO小鼠在IR模型中比较,WT-IR组中HIF-1阳性表达面积高于cKO-IR组(8.52±0.21比4.35±0.16, t=5.769, P<0.05),WT-IR组中HO-1阳性表达面积高于cKO-IR组(8.53±0.22比3.43±0.18, t=7.534,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肾缺血再灌注模型中HIF-1表达反应性增加,敲低HIF-1可加重肾损伤,HIF-1可能通过调控HO-1缓解铁死亡进而减轻肾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血红素加氧酶1调控铁死亡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逐渐成为世界上流行率最高的慢性肝病,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铁死亡是一种由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引起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新形式。血红素加氧酶1为公认的抗氧化酶,亦为铁死亡中重要的调节因子,可通过多种途径调节铁死亡进而调控NAFLD。现就血红素加氧酶1在铁死亡途径中对NAFLD的调控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探明NAFLD发生和发展机制,并为其防治问题提供新视野、新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脂氧素A4对LPS诱导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及SIRT1/NF-κB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脂氧素A4(LXA4)对脂多糖(LPS)诱导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NF-κB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实验Ⅰ:取生长状态良好的小鼠BV2小胶质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30):对照组(C组)、LXA4组、LPS组和LPS+LXA4组(LL1组)。实验Ⅱ: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小胶质细胞分为2组( n=30):LPS+LXA4组(LL2组)、LPS+LXA4+SIRT1抑制剂EX527组(LLE组)。C组正常培养;LXA4组和LPS组分别加入LXA4(终浓度100 nmol/L)、LPS(终浓度100 ng/ml)孵育24 h;LL1组和LL2组于LPS处理前1 h加入LXA4(终浓度100 nmol/L),其余处理方法同LPS组;LLE组于LXA4处理前30 min加入EX527(终浓度为5 μmol/L),其余处理方法同LL2组。采用qRT-PCR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CD32、精氨酸酶1(Arg-1)、CD206以及IL-1β、IL-6、TNF-α和IL-10的mRNA表达,ELISA法检测上清液IL-1β、IL-6、TNF-α和IL-10浓度,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活性氧(ROS)含量,WST-8法检测SOD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NADPH氧化酶2 (NOX2)、过氧化物歧化酶1(SOD1)、血红素加氧酶-1(HO-1)、SIRT1和乙酰化NF-κB p65的表达。 结果:与C组比较,LPS组iNOS mRNA、CD32 mRNA、IL-1β mRNA、IL-6 mRNA和TNF-α mRNA表达上调,上清液IL-1β、IL-6和TNF-α浓度升高( P<0.05),Arg-1 mRNA、CD206 mRNA、IL-10 mRNA表达和上清液IL-10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NOX2和HO-1表达上调,SOD1表达下调,SOD活性降低,ROS含量升高,SIRT1表达下调,乙酰化NF-κB p65表达上调( P<0.05)。与LPS组比较,LL1组iNOS mRNA、CD32 mRNA、IL-1β mRNA、IL-6 mRNA和TNF-α mRNA表达下调,Arg-1 mRNA、CD206 mRNA和IL-10 mRNA表达上调,上清液IL-1β、IL-6、TNF-α浓度降低,IL-10浓度升高,NOX2表达下调,HO-1和SOD1表达上调,SOD活性升高,ROS含量降低,SIRT1表达上调,乙酰化NF-κB p65表达下调( P<0.05)。与LL2组比较,LLE组上清液IL-1β、IL-6、TNF-α浓度升高,SOD活性降低,ROS含量升高( P<0.05),上清液IL-10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LXA4可抑制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向M1型极化,机制可能与增强SIRT1活性,抑制NF-κB转录活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