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联合微泡介导肿瘤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前肿瘤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基因治疗、免疫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等,化疗是其中一种极其重要的治疗方式。然而,无论口服还是静脉等给药方式,化疗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导致药物利用率低、不良反应明显。超声联合微泡介导药物释放是一种有效的非侵入性、靶向给药传递技术,在超声波脉冲驱动下,微泡以每秒几十到几百米的速度振荡,可以偏转到血管壁或破碎成纳米量级的颗粒。同时,在聚焦的超声束作用下数百万的微泡发生爆破,可以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靶向、无创、可逆地开放血脑屏障或血肿瘤屏障,从而有利于提高化疗药物的利用率、降低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本文主要对超声联合微泡介导药物靶向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芍黄安肠汤治疗重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患者的疗效及对肠黏膜屏障、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6
目的 评估芍黄安肠汤治疗重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大肠湿热证患者的疗效,及对肠黏膜屏障、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90例重度活动期UC大肠湿热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95例和观察组9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口服美沙拉嗪缓释颗粒配合美沙拉嗪栓剂纳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芍黄安肠汤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疗程,治疗2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中医临床疗效评分、生存质量评分(IBDQ)、肠黏膜屏障损伤评分、血清D-乳酸、内皮素(ET)和二氨氧化酶(DAO)水平、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水平、外周血CD3+、CD4+、CD8+细胞比例和CD4+/CD8+比值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3.7%)显著高于对照组(81.1%)(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评分、肠道症状评分、全身状况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及情感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肠黏膜屏障损伤评分、D-乳酸、DAO和E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NF-α、IL-1β和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3+、CD4+和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芍黄安肠汤对重度活动期UC大肠湿热证患者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肠黏膜屏障修复,减轻炎症因子水平,纠正免疫平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治疗创伤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治疗创伤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7年4月江油市九○三医院收治的创伤性脑出血患者6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4例.对照组患者行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血-脑脊液屏障指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血肿量及血肿周围水肿量,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脑脊液屏障指数、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血-脑脊液屏障指数、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肿量、血肿周围水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血肿量、血肿周围水肿量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治疗创伤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清除血肿、减轻血肿周围水肿程度,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扶正抑瘤方联合替莫唑胺抑制大鼠脑胶质瘤生长及调控血肿瘤屏障相关蛋白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扶正抑瘤方联合替莫唑胺对C6脑胶质瘤大鼠肿瘤生长及血肿瘤屏障相关蛋白(zonula odluden,ZO-1)、P-糖蛋白(glycoprotein,gp)及细胞质膜微囊蛋白Caveolin-1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替莫唑胺组、扶正抑瘤方组和扶正抑瘤方联合替莫唑胺组.采用立体定位法建立C6大鼠脑胶质瘤模型,造模当天开始,各组大鼠每天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处理,观察其体重、生存状态,第21天时,计算大鼠生存率,采用HE染色法观察胶质瘤脑组织的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脑肿瘤浸润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半胱天冬酶(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Caspase)-3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脑肿瘤浸润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ZO-1、P-gp及Caveolin-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替莫唑胺、扶正抑瘤方及联合用药组肿瘤浸润区GFAP和Caspase-3的表达显著上升(P<0.01),ZO-1和P-gp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扶正抑瘤方和联合用药组VEGF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联合用药组Caveolin-1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 扶正抑瘤方联合替莫唑胺对脑胶质瘤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可促进胶质瘤细胞的分化和凋亡,抑制血管新生,开放血肿瘤屏障,限制肿瘤生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Ⅱ上调LINC00263增强血肿瘤屏障通透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LINC00263在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Ⅱ(endothelial monocyte activating polypeptide-Ⅱ,EMAP-Ⅱ)增加血肿瘤屏障通透性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Real-time PCR检测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和人胶质瘤微血管内皮细胞(glioma endothelial cells,GECs)中LINC00263的表达以及EMAPⅡ处理后LINC00263的表达.应用Lipo3000将LINC00263过表达和沉默质粒载体分别转染GECs,验证转染效率后,通过测量跨内皮细胞阻抗值(transendothelial electric resistance,TEER)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渗透量,检测血肿瘤屏障通透性.应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zonula occludens-1)、Occludin和Claudin-5的表达.结果 与ECs组相比,LINC00263在GECs中表达显著降低;EMAPⅡ作用后GECs中LINC00263的表达显著上调;与对照组相比,LINC00263(+)组TEER值显著降低,HRP渗透量显著升高,ZO-1、Occludin和Claudin-5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LINC00263(-)组的结果与之相反.结论 EMAPⅡ增强血肿瘤屏障的通透性可能与上调LINC00263的表达,降低ZO-1、Occludin和Claudin-5的表达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miRNAs对胞质附着蛋白1表达调节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miRNAs是一类高度保守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长约22个核苷酸,其通过降解靶基因的mRNA或抑制其翻译,主要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miRNA存在于各种细胞中,对细胞增殖凋亡等起重要调节作用.胞质附着蛋白1(ZO-1)属于膜结合鸟苷酸环化酶激活蛋白家族,参与构成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在维持血脑屏障、肠上皮屏障等的稳定中起重要作用.miRNAs对ZO-1表达的调节影响血脑屏障、血肿瘤屏障、肠屏障的结构和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联合应用缓激肽与罂粟碱开放血肿瘤屏障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缓激肽与罂粟碱( papaverine, PA)联合应用对血肿瘤屏障通透性和紧密连接( tight junctions, TJ)相关蛋白之闭锁小带蛋白1(ZO-1)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大鼠胶质瘤模型,伊文思蓝(Evans blue,EB)渗透性实验检测血肿瘤屏障通透性,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ZO-1 蛋白表达,RT-PCR 法测定ZO-1 mRNA 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大鼠脑肿瘤组织中EB 含量 [(0.182 ± 0.026)μg/g]比较,缓激肽、罂粟碱、缓激肽+罂粟碱组(联合组)大鼠脑肿瘤组织中EB 含量[分别为(0.487 ± 0.031)、(0.503 ± 0.029)和(0.875 ± 0.040)μg/g]均明显升高(P < 0.01);与缓激肽、罂粟碱组比较,联合组大鼠脑肿瘤组织中EB 含量进一步增加(P < 0.01).与对照组(0.379 ± 0.011)比较,缓激肽、罂粟碱、联合组大鼠脑肿瘤组织中ZO-1 蛋白表达[分别为(0.259 ± 0.008)、(0.252 ± 0.010)和(0.135 ± 0.015)]均明显下降(P < 0.01);与缓激肽、罂粟碱组比较,联合组大鼠脑肿瘤组织中ZO-1 蛋白表达进一步降低(P < 0.01).与对照组(0.876 ± 0.062)比较,缓激肽、罂粟碱、联合组大鼠肿瘤组织中ZO-1 mRNA 表达[分别为(0.735 ± 0.036)、(0.695 ± 0.050)和(0.420 ± 0.047)]均明显降低(P < 0.01);与缓激肽、罂粟碱组比较,联合组大鼠脑肿瘤组织中ZO-1 mRNA 表达进一步降低(P < 0.01).结论 缓激肽与罂粟碱联合应用对血肿瘤屏障的开放作用具有协同效应,此作用与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 表达水平下调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TRPV4通道激活增加大鼠血肿瘤屏障通透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TRPV4通道激活对脑胶质瘤大鼠血肿瘤屏障(blood tumor barrier,BTB)通透性的作用效果及机制.方法 制备脑胶质瘤模型,应用伊文氏蓝(EB)渗透评估TRPV4激动剂GSK1016790A作用后血肿瘤屏障通透性的变化;RT-PCR和Westen blot法检测脑胶质瘤组织中质膜微囊结构蛋白caveolin-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GSK1016790A可引起脑胶质瘤大鼠血肿瘤屏障通透性的改变,灌注15min后BTB通透性开始增加,灌注45min时达高峰,而后有所下降,3h基本恢复灌注前水平.在灌注GSK1016790A 15min后,caveolin-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开始增加,在45min时表达最多,而后有所下降,在3h基本恢复到灌注前水平.结论 TRPV4通道激活选择性开放血肿瘤屏障可能与跨细胞途径标志蛋白caveolin-1表达水平上调相关,本研究可为人脑胶质瘤的化疗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HCG11靶向结合miR-543调节血肿瘤屏障通透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HCG11和miR-543对血肿瘤屏障通透性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Real-time PCR检测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和人胶质瘤微血管内皮细胞(glioma endothelial cells,GECs)中HCG 11和miR-543的表达以及二者的结合作用.应用Lipo3000将HCG11表达沉默和/或miR-543过表达质粒载体分别转染GECs,验证转染效率后,通过测量跨内皮细胞阻抗值(transendothelial electric resistance,TEER)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渗透量,检测血肿瘤屏障通透性.应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Occludin和Claudin-5的表达.荧光素梅报告基因系统分析miR-543与HCG11的结合作用.结果 HCG11在GECs中表达显著增加,miR-543在GECs中表达显著降低;HCG11表达沉默、miR-543过表达均显著降低TEER值,增加HRP渗透量,降低ZO-1、Occludin和Claudin-5的蛋白表达水平.MiR-543与HCG11存在靶向结合作用.HCG11表达沉默显著增加miR-543的表达,增加血肿瘤屏障通透性.结论 HCG11通过靶向结合miR-543调节血肿瘤屏障通透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药治疗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脑出血,也称出血性卒中,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绝大多数存活者遗留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过程比较复杂,主要包括血肿的形成及扩大、颅内压升高、血脑屏障的破坏、脑水肿、神经细胞凋亡以及神经功能障碍.目前西医治疗脑出血的主要方法有抗血小板治疗、降压以及祛除血肿的外科手术等,然而通常伴有手术造成的再出血、感染、神经损伤、有效灌注压不足等风险.中医认为,瘀血阻滞、内生热毒是急性期脑出血的最基本病机.研究证实许多中药可以改善脑出血相关的血脑屏障损伤、脑水肿、神经细胞凋亡以及神经功能障碍,从而减轻脑出血损伤,其调控的主要信号转导通路包括水通道转运蛋白4(AQP4)相关分子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 K/Akt)分子通路,核转录因子-κB(NF-κB),肿瘤阻抑蛋白/B-细胞白血病淋巴瘤-2-相关X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3(P53/Bax/Caspase-3)分子通路等.本文从目前中药对脑出血介导脑损伤的改善作用以及干预的分子通路出发,综述近十年来发表在国外期刊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中医药防治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和进一步新药研发提供线索和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