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解扶正颗粒促进凋亡和自噬逆转结直肠癌细胞多药耐药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清解扶正颗粒(QFG)对人结直肠癌HCT-8/5-FU耐药细胞的逆转作用机制.方法:培养人结直肠癌HCT-8细胞及HCT-8/5-FU耐药细胞,计算不同化疗药物的耐药指数(RI)和QFG的逆转倍数(RF);设立空白对照组(0 mg/mL)和不同浓度(0.25、0.5、1.0 mg/mL)QFG干预组;各组干预48 h后,通过罗丹明-123(Rho123)染色和多柔比星(DOX)染色检测细胞外排泵功能,通过克隆形成试验检测细胞存活能力,应用磷脂酰丝氨酸(Annexin V-FITC)/碘化丙啶(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应用Cyto-ID染色检测细胞自噬,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糖蛋白(gP)、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p62/SQSTM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LC)3 Ⅱ的蛋白表达.结果:HCT-8/5-FU细胞对5-氟尿嘧啶(5-FU)、多柔比星(DOX)和顺铂(DDP)均耐药,QFG可有效逆转化疗耐药,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QFG显著增加Rho123、DOX和Cyto-ID的平均荧光强度(均P<0.05);抑制细胞的克隆形成率(P<0.05),提高细胞凋亡率(P<0.05);和空白对照组比较,QFG抑制P-gP、p62的蛋白表达(P<0.05),降低Bcl-2/Bax比值(P<0.05),促进LC3-Ⅱ的蛋白表达(P<0.05).结论:QFG促进细胞凋亡和自噬,抑制耐药细胞对化疗药物的外排泵功能,从而逆转多药耐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壮药扶正复方辅助治疗晚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敏感型突变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壮药扶正复方辅助治疗晚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敏感型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6月-2020年5月广西国际壮医医院120例晚期NSCL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s)治疗,观察组以壮药扶正复方辅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治疗。2组均治疗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副作用时为治疗终点。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LQ-C30)评估生活质量;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糖类抗原50(CA50)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 +、CD4 +、CD8 +水平,计算CD4 +/CD8 +比值;观察并记录治疗期间的毒副作用,评价疗效。 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为66.7%(40/60)、疾病控制率为81.7%(49/60),对照组分别为48.3%(29/60)、63.3%(38/60),2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值分别为4.13、5.06, P值分别为0.042、0.025)。观察组治疗后胸闷气促、痰中带血、神疲乏力评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8.72、5.02、5.47, P值均<0.001);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 t=5.21, P<0.01)。治疗后,观察组CEA[(31.45±4.56)mU/L比(38.98± 5.71)mU/L, t=7.98]、SCC-Ag[(4.87±0.93)μg/L比(7.29±1.25)μg/L, t=12.03]、CA50[(58.27±7.14)U/L比(66.48±7.94)U/L, t=5.96]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1);CD3 +[(52.43±5.01)%比(48.56±4.87)%, t=4.29]、CD4 +[(54.89±5.03)%比(51.09±5.22)%, t=4.06]、CD4 +/CD8 +比值[(1.95±0.28)比(1.65±0.27), t=5.97]高于对照组( P<0.01),CD8 +[(28.12±2.70)%比(31.23±2.64)%, t=6.38]低于对照组( 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毒副作用发生率为13.3%(8/60)、对照组为8.3%(5/6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0.78, P=0.378)。 结论:壮药扶正复方辅助EGFR-TKIs可降低晚期EGFR敏感型突变NSCLC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生活质量,增强患者免疫力,提高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扶正抗癌方联合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治疗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的真实世界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扶正抗癌方联合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对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8月-2021年3月广东省中医院肿瘤科住院期间初次使用PD-1抑制剂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若纳入患者未出现死亡,则前瞻性随访患者生存状态至2022年9月,记录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时间(OS)、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评估中位PFS及中位OS,采用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66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ORR为33.3%(22/66),DCR为86.4%(57/66),中位PFS为9.90个月,中位OS为31.83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中位PFS与TNM分期、肝转移、PD-L1表达水平、肺免疫预后指数(LIPI)、中医证型有关( P值分别为0.004、0.033、0.040、0.004、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 HR(95% CI)为4.179(1.781,9.804)]、PD-L1表达水平为1%~49%时[ HR(95% CI)为0.346(0.127,0.940)]及≥50%时[ HR(95% CI)为0.074(0.019,0.288)]、LIPI[ HR(95% CI)为14.515(2.939,71.681)]、中医证型中阳气亏虚证[ HR(95% CI)为5.954(2.093,16.940)]为PFS独立影响因素。总体及3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8.2%(45/66)和9.1%(6/66)。 结论:扶正抗癌方联合PD-1抑制剂对Ⅲ/Ⅳ期NSCLC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可控。TNM分期、肝转移、PD-L1表达水平、LIPI、中医证型可用于中药联合免疫治疗Ⅲ/Ⅳ期NSCLC的早期预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加味半夏泻心汤拆方对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小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探讨加味半夏泻心汤拆方对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小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40只SPF级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6)和造模组(n=34),建立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的脾胃湿热证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加味半夏泻心汤全方组、清热燥湿组、健脾和胃组、燥湿消痞组、模型组,每组 6 只.各组予相应药物灌胃,干预 4 周.观察并记录小鼠的一般生物学特征;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吉姆萨(Giemsa)染色以观察Hp定植情况及胃黏膜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小鼠胃黏膜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qPCR法检测小鼠肠道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肠杆菌(Enterobacteriaceae)、肠球菌(Enterococcus)含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饮食与饮水量减少,精神萎靡,活动量减少,胃黏膜组织病变严重,可见大量Hp定植,血清中IL-1β、IL-6、TNF-α表达水平升高(P<0.01),NF-κB p65 的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P<0.01),而IκB-α的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P<0.01),肠杆菌、肠球菌含量升高(P<0.01),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含量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小鼠一般状况及胃黏膜病变得到不同程度改善,Hp定植减少,血清中IL-1β、IL-6、TNF-α表达水平降低(P<0.05),NF-κB p65的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P<0.05),IκB-α的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P<0.05),肠杆菌、肠球菌含量降低(P<0.05),且在上述指标中全方组效果最好,拆方组中清热燥湿组优于健脾和胃组和燥湿消痞组,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含量升高(P<0.05),健脾和胃组优于燥湿消痞组和清热燥湿组.结论:加味半夏泻心汤能够抑制胃黏膜中幽门螺旋杆菌的定植,减轻胃黏膜组织损伤,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能够促进肠道益生菌的生长,同时抑制有害菌的繁殖.清热燥湿药组在抑菌抗炎方面效果最佳,健脾和胃组药物在调和脾胃,增强人体免疫方面作用最优.全方配伍使用,发挥辛开苦降甘补的协同作用,充分体现中医学中"扶正驱邪,标本兼治"的治疗原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细胞实验探讨扶正透邪解毒方治疗铜绿假单胞菌肺炎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筛选扶正透邪解毒方抑制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中药活性化合物,并通过体外细胞实验研究扶正透邪解毒方治疗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在GeneCard、OMIM等数据库筛选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疾病靶点;明确扶正透邪解毒方活性成分与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共同潜在靶标;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体外细胞实验中采用CD4+T细胞与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共培养,以扶正透邪解毒方含药血清干预后,采用RT-PCR检测CD4+T细胞中肿瘤蛋白P53(TP53)mRNA、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mRNA、白介素-6(IL-6)mRNA、白介素-10(IL-10)mRNA、白介素-1β(IL-1β)mRN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CD4+T 细胞中IL-6、TNF-α、AKT1、IL-1β、TP53、IL-10蛋白表达.结果:筛选出226种潜在活性成分及93个潜在靶点;TP53、AKT1、IL-6、IL-10、IL-1β、TNF-α等是扶正透邪解毒方治疗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关键靶点;扶正透邪解毒方主要通过炎症因子、趋化因子、免疫调控等信号通路来发挥治疗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作用.扶正透邪解毒方含药血清能降低CD4+T细胞IL-6 mRNA、TNF-α mRNA、AKT1 mRNA、IL-1β mRNA表达(P<0.01),促进CD4+T细胞TP53 mRNA、IL-10 mRNA表达(P<0.01);扶正透邪解毒方含药血清能降低CD4+T细胞IL-6、TNF-α、AKT1、IL-1β蛋白表达(P<0.05),促进CD4+T细胞TP53、IL-10蛋白表达(P<0.05).结论:扶正透邪解毒方可能是通过调控TNF-α、AKT1、TP53、IL-10等关键因子的表达抑制肺部感染而治疗铜绿假单胞菌肺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温阳扶正方联合PD-1免疫治疗影响阳虚型肝癌微环境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温阳扶正方联合PD-1免疫治疗影响阳虚型肝癌微环境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7月的阳虚型原发性肝癌行PD-1免疫治疗的住院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予PD-1免疫治疗)和中药组(予PD-1免疫治疗联合用温阳扶正方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中医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主症评分、行为能力状况、免疫功能指标及血清中标志物水平进行对比.结果 中药组的总有效率为7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中药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主症右胁胀痛、畏寒、乏力、纳差、便溏、舌质淡或淡暗、苔白腻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中药组治疗后主症右胁胀痛、畏寒、乏力、纳差、便溏、舌质淡或淡暗、苔白腻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Karnofsky得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中药组治疗后Karnofsky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D4+T细胞、CD4+/CD8+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中药组治疗后CD4+T细胞、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的bFGF、VEGF、TGF-β1、AF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中药组治疗后bFGF、VEGF、TGF-β1、AF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温阳扶正方联合PD-1免疫治疗阳虚型肝癌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免疫功能和抑制肿瘤标志物的释放,具有良好的参考、推广及借鉴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参芪扶正注射液增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anti-PD-L1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探究参芪扶正注射液(Shenqifuzheng injection,SFI)联合PD-L1抗体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影响及其疗效研究.方法:构建B16F10-LUC黑色素瘤皮下移植瘤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标记抗体 Ki67、CD31、CD8、CD16、CD163、FOXP3、LY6C、LY6G检测肿瘤组织中CD8+T细胞、Treg细胞、NK细胞、MDSCs细胞、中心粒细胞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脾脏组织中CD11c+、IA/IE+、CD80+细胞的比值,以及肿瘤组织中CD8+T、CD4+T、Treg的比值.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给药组可以显著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肿瘤细胞增殖,降低免疫抑制细胞因子CD4+T细胞、Treg细胞、MDSCs细胞、中性粒细胞的表达水平,促进CD8、NK的浸润(P<0.05,P<0.01).流式结果显示,给药组明显提升了肿瘤组织CD8+T细胞,脾脏中DC细胞的表达水平,抑制CD4+T、Treg细胞的浸润(P<0.05,P<0.01).肿瘤体积大小结果显示,给药组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单用PD-L1抗体抑瘤率优于单用SFI组,联合用药优于单用PD-L1抗体组(P<0.01).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PD-L1抗体可以发挥协同抗肿瘤的作用,且可能与增强DC细胞浸润,促进T细胞活化有关,免疫组化结果提示对肿瘤免疫微环境也具有很好的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基于肿瘤外泌体探讨中医药防治大肠癌肝转移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7/13
肝脏作为结直肠癌常见的远处转移靶器官,其发生转移受到人体自身免疫力和肿瘤微环境等多因素调控的影响.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晚期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外泌体是直径为30~150 nm的细胞外囊泡体,结直肠癌来源的外泌体含有的miRNA与癌基因参与肿瘤的复发、转移.中医认为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的原因不外乎"正虚"与"邪实".中医药具有整体性、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可通过调节外泌体调控细胞间通信并影响肿瘤微环境,防治肿瘤的复发、转移.一方面通过"扶正健脾固本"提高患者免疫力,改善肿瘤抑制微环境;另一方面通过"调气祛瘀解毒"改善肿瘤炎症微环境,使癌毒无法存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贞芪扶正胶囊和贞芪扶正汤剂在辅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探讨贞芪扶正胶囊和贞芪扶正汤剂在辅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1 年1 月—2023 年2 月收治接受化疗的晚期NSCLC 100 例,随机分为胶囊组、汤剂组各50 例.胶囊组给予贞芪扶正胶囊,汤剂组给予贞芪扶正汤剂.比较2 组临床疗效、化疗毒副反应及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体液免疫功能(IgA、IgM、IgG)、生存情况[Karnofsky行为状态评分(KPS)]、癌因性疲乏程度量表(PFS-R)评分.结果 2 组均无脱落病例.胶囊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22.00%(11/50)、92.00%(46/50)]与汤剂组[26.00%(13/50)、94.00%(47/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治疗后SCC、Pro-GRP、CEA、CYFRA21-1、NSE均低于治疗前(P<0.05);2 组CD3+、CD4+、CD8+、CD4+/CD8+及IgA、IgM、IgG水平组间、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治疗后KP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FS-R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2 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贞芪扶正汤和贞芪扶正胶囊应用于晚期NSCLC化疗辅助治疗效果相似,均能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减轻患者癌因性疲乏,抑制肿瘤标志物表达,二者具有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中药调控p53信号通路干预肺癌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6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复杂、恶性程度高,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p53信号通路是影响肺癌进程的重要通路,被众多研究者视为肺癌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之一.近年来,已有较多研究深入探讨了中药调控p53信号通路干预肺癌的可行性.基于此,本文系统总结了中药调控p53信号通路干预肺癌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发现清金得生片、调气消积汤、补肺通络解毒方、健脾补肾方及益气扶正解毒方等中药复方及制剂可通过激活p53信号通路,促进肺癌细胞自噬及凋亡,抑制肺癌细胞生长及转移,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发挥抑癌作用;拟人参皂苷Rh2、柴胡皂苷D、重楼皂苷Ⅶ、石斛碱、槐定碱、藤黄酸、雷公藤甲素及雷公藤甲素丁二酸单酯YJ-4等中药单体可通过激活p53信号通路,促进肺癌细胞凋亡,抑制肺癌细胞增殖,调控肺癌细胞周期,发挥抑癌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