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癫痫急性发作院外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检索、评价并整合儿童癫痫急性发作院外管理的最佳证据.方法根据PIPOST模式构建循证问题,按照"6S"证据模型,系统检索关于儿童癫痫急性发作院外管理的指南、专家共识和系统评价,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2月28日.4名研究者对纳入的指南质量进行评价,系统评价和专家共识由2名研究者完成评价,并对证据进行提取、整合.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包括指南5篇、系统评价7篇和专家共识3篇,总结出5个类别共25条最佳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了儿童癫痫急性发作院外管理的最佳证据,可为本土化儿童院外惊厥急性发作行动计划制定提供参考,为医护人员开展儿童癫痫急性发作院外管理健康教育提供循证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欢迎订阅2024年《中华护理杂志》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中华护理杂志》创刊于1954年,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护理学术期刊.本刊始终坚持以服务护理学科发展为本,以加强期刊内容质量建设为先,不断探索创新、追求卓越,期刊引证指标综合评价总分连年位列我国护理学类期刊第1名,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INAHL》《Scopus》等数据库收录,2019年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2019年—2023年),2021年获得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提名奖,2022年入选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2022中国精品期刊",2023年再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称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真菌感染管理政策解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侵袭性真菌病的发病呈现上升趋势,真菌耐药问题也逐渐引起了全球关注。2022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第1份真菌病原体清单,鼓励各国提高其真菌学诊断能力,管理真菌感染并进行监测。我国作为全球最早发布和实施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的国家之一,始终高度重视包括真菌在内的微生物耐药控制问题和抗菌药物管理,在完善真菌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抗真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升真菌病诊疗能力和诊疗规范化水平、建立健全真菌感染及耐药监测和评估体系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未来,我国在新一轮遏制微生物耐药国家行动计划的指引下,将进一步提高真菌病诊疗水平,减少真菌病的发生及真菌耐药性的传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我国136所三级公立医院住院患者就医体验满意度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2016年至2021年我国公立医院改善住院患者就医体验的进展和成效,为进一步改善住院患者就医体验和提升住院患者就医满意度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16年至2021年的5次"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第三方评估"住院患者调查,对住院流程、费用和住院患者就医满意度进行描述性趋势分析,并对不同区域及不同机构类型的患者满意度进行分层分析。结果:2021年第5次评估住院患者就医总体满意度(98.5%)较2016年首次评估(96.2%)有所提升。西部地区、妇幼机构在区域和机构类型分层比较中提升最为明显。住院患者对膳食满意度的改善不明显,对"医疗费用高""手续办理繁琐"和"等待床位时间长"最为不满。结论:2016年至2021年,住院患者就医满意度持续提高,但非医疗技术类服务仍有改善空间。改善住院患者膳食服务以及进一步降低住院患者医疗费用个人负担,是下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提高住院患者就医体验的重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慢性病毒性肝炎高精检测专题研讨会会议纪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由《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主办,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部承办,中国科技期刊2019卓越行动计划梯队期刊项目资助的"病毒性肝炎高精检测专题研讨会"于2020年6月27—28日在重庆市召开。来自西藏、四川、重庆、贵州、黑龙江、云南地区的90余名专家代表参加了会议及讨论,就病毒性肝炎高精检测的现状及临床应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多学科团队下的行动研究法应用于血标本检验前质量控制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在血标本检验前质量控制中应用基于多学科团队的行动研究法的效果。方法:成立多学科团队,且以护理部为主导、检验科提供专业指导、勤务中心和信息中心予以辅助,对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阳湖院区2019年2月血标本检验前质量,运用计划-行动-观察-反思为主线的行动研究方法展开干预,历经3个循环,对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住院患者不合格标本情况进行对比。结果: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血标本不合格率整体降低,对比基于多学科团队的行动研究法应用前后区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多学科团队合作能够为血标本检验前质量的提升进行确保,对行动研究法加以应用,可以使标本前各环节质量更加具有规范性,降低血标本不合格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行动研究法在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护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护理中的问题,在行动中不断规范ICU护士预防和管理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护理实践。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6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行肠内营养治疗的367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分为3组:护理流程实践前129例(2019年10—12月)为对照组,行动研究第1轮循环117例(2020年1—3月)为行动1组,第2轮循环121例(2020年4—6月)为行动2组。通过小组访谈法识别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按照"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螺旋循环过程,制订和改进ICU预防和管理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护理流程。比较3组腹泻发生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得分,采访护士的护理体验。结果:行动1组患者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持续时间少于对照组,严重程度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行动2组患者腹泻发生率低于行动1组,持续时间少于行动1组,严重程度得分低于行动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护士小组访谈提炼的主题有"萌发的科研兴趣""解决临床问题的喜悦""临床工作的受益"。 结论:行动研究下的ICU预防和管理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护理流程可降低腹泻的发生率、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提高腹泻护理质量,提升护士职业获益感,激发护士科研兴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后疫情时代对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对策思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后疫情时代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方法,为改进和优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28名2017级至2019级内科在培的住院医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其基本信息、内科住培医师面对疫情的抗疫态度和行动、疫情对内科住培医师执业规划及轮转计划的影响进行现况调查。数据通过"问卷网"问卷平台导出,使用Microsoft Excel进行数据整理,使用Origin软件进行作图分析。结果:本院在培的住培医师("本院住培医师")、社会化培训的住培医师("社会化住培医师")、外单位委托培养的住培医师("委培住培医师")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同时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培医师("并轨专硕")愿意奔赴湖北支援的比例分别占100%(30人)、86%(6人)、84%(80人)和77%(72人)。99%~100%的内科住培医师都愿意加强疫情防控知识的学习和对人民群众的宣教。80%(24人)的本院住培医师参加了所在培训医院或当地的抗疫活动,而委培住培医师、社会化住培医师和并轨专硕则分别为46%(44人)、14%(1人)和12%(11人)。97%(29人)的本院住培医师、89%(85人)的委培住培医师、86%(6人)的社会化住培医师及82%(76人)的并轨专硕表示以后仍愿意从事临床工作。内科住培医师认为应该加强预防医学、传染病学、全科医学、中医药学及急危重症学知识培训的分别占98%(221人)、98%(221人)、90%(203人)、70%(158人)和60%(135人)。结论:各个身份内科住培医师都有非常强的抗疫意识和积极的抗疫行动,今后的内科住培工作应该进一步加强预防医学、传染病学、全科医学、中医药学及急危重症学科的培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行动研究法的质量改进对减少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非计划性下机的应用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行动研究法的质量改进在减少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非计划性下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类实验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17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及观察2组。对照组55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1组62例针对非计划性下机的问题,通过"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循环,完成第1个循环.观察2组58例,在第1个循环基础上进行质量改进,进行第2个循环。比较实施前后非计划性下机事件的发生率、管路使用时长及3个不同阶段护士预防非计划性下机的能力。结果:3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经过循环质量改进后,观察1组和观察2组的非计划性下机的报警频数分别为(8.87 ± 2.66)次和(8.07 ± 2.80)次,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04 ± 4.23)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 3.17、3.97,均P<0.01)。滤器凝血≥Ⅱ级的例数观察1组和观察2组分别为25例和20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 = 3.72、6.38,均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的管路使用时长分别为(15.04 ± 7.51)h和(18.16 ± 7.67)h,均显著长于对照组的(11.75 ± 6.84)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 3.29、6.41,均P<0.01)。对照组、观察1组及观察2组护士预防非计划性下机能力总分分别为(72.62 ± 6.03)、(84.77 ± 5.59)、(89.64 ± 4.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146.97,P<0.01)。 结论:行动研究法应用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护理质量改进,可有效减少非计划性下机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增加管路使用时长,改善了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行动研究法在儿科门诊护士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行动研究法在儿科门诊护士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自身对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3—8月选择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门诊28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行动研究法,通过"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螺旋式循环过程优化护理人员急救技能培训方案。于培训前、第1个循环、第2个循环后采用自行设计的急救技能测评与培训满意度评价表,并结合半结构化访谈结果,对方案改进前后儿科门诊护士的急救技能及培训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培训前、第1个循环、第2个循环护士的急救理论测评(复苏球囊使用维度除外)、急救操作测评得分以及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采用行动研究法对儿科门诊护士急救知识和操作技术进行系统培训可以有效提高护士的急救技能及培训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