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丹溪与龚居中辨治痨瘵异同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从病因病机而言,朱丹溪与龚居中皆认为痨瘵以"阴虚"为要,但朱丹溪认为痨瘵重在阴阳有偏,"痰血"为患;龚居中则基于"标本"理论,阐释了"痰火"乃生痨之关键.从治则治法而言,朱丹溪与龚居中均注重补充气血,但朱丹溪治痨瘵重视养血补阴,除痰为先;龚居中治痨瘵则以驱贼补母,内外并施为要,提倡"痰火用灸".从选方用药而言,朱丹溪与龚居中均多用人参、黄芪,以奏表里相兼、阴阳相合之功,但朱丹溪治疗痨瘵秉持"清补相守"的原则;龚居中则偏好循脏入药,尤重"二冬""二母".通过对比朱丹溪与龚居中诊疗痨瘵学术思想,总结两者辨治的异同点,有利于形成特色的中医诊疗痨瘵的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李跃飞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李跃飞教授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为"肝肾亏虚,气滞血瘀",病机关键为"肾虚夹瘀".临床常见腰酸腿痛,行动不利,下肢沉重,感觉异常,行走困难,倦怠乏力,恶寒,烦躁失眠等症状.治疗以"补益肝肾,活血止痛"为基本原则,方药组成具有通补结合、标本兼治的特点,达到改善腰酸腿痛,补肾化瘀的作用.李跃飞临证整体审查,辨证论治,疗效颇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孕妇脂血对生化检验的影响及其与不良妊娠结局关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究高脂血症孕妇脂血标本生化检验时的影响及处理效果,分析高脂血症与不良妊娠结局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2月—2023年12月本院接受产前检查并分娩的高脂血症孕妇102例纳入高脂血症组,同期产前检查并分娩的正常孕妇102例纳入健康组.将观察组血液标本采取低温高速离心法处理,对比标本处理前后生化检验指标血肌酐(Cr)、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空腹血糖(FBG)、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变化;对比两组不良母婴结局;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高脂血对不良妊娠结局的评估价值;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脂血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性.结果:高脂血症组血标本处理后Cr、ALP、CK-MB、FBG、AST和ALT水平均较处理前降低,且血TC、TG、HDL-C和LDL-C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均P<0.05).不良妊娠结局高脂血症组(23.5%)高于健康组(6.9%)(P<0.05),但不同孕期诊断高血脂症孕妇其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未见差异(P>0.05);脂血检测评估不良妊娠结局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0、特异性57.2%、敏感度90.3%,孕妇血脂水平与母体、胎儿不良结局均存在正相关性(均P<0.001).结论:孕妇脂血对其他生化检验项目均有影响,采用低温离心再处理有一定效果.存在脂血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circ_0003926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调控作用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circ_0003926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22-05-01-2023-01-30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60例ESCC患者及同时期体检的年龄相仿、性别相同的60名健康者血浆标本.荧光原位杂交实验检测circ_0003926和miR-139-3p在ESCC组织芯片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相关性.采用San-ger测序和背靠背实验以及核糖核酸外切酶(Rnase R)实验验证circ_0003926环状结构和稳定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circ_0003926和miR-139-3p在ESCC细胞系和血浆中表达水平.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克隆形成实验、Trans well侵袭迁移实验和划痕实验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circ_0003926和miR-139-3p对ESCC细胞增殖、克隆、侵袭、迁移和凋亡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qRT-PCR验证circ_0003926与下游miR-NAs结合.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检测circ_0003926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 Sanger测序、背靠背和Rnase R实验验证了 circ_0003926的环状结构.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circ_0003926在癌及癌旁组织中表达水平分别为18.00±5.10 和 11.80±4.22(t=8.792,P<0.001);miR-139-3p 的表达水平分别为 18.26±2.81 和 26.23±2.97(t=17.713,P<0.001).circ_0003926高表达与临床分期(x2=5.312,P=0.021)有关联,与生存率也有关联(x2=9.501,P=0.002);miR-139-3p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x2=4.114,P=0.043)和病理分级(x2=4.267,P=0.039)有关联.qRT-PCR结果显示,在ESCC患者血浆和健康者血浆中,circ_0003926的表达水平分别为3.54±2.15和1.03±0.05(t=6.993,P<0.001);miR-139-3p 的表达水平分别为 0.36±0.17 和 1.03±0.03(t=27.001,P<0.001).与正常细胞系HEEC相比,circ_0003926在ESCC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升高(F=281.577,P<0.001),而miR-139-3p表达水平下降(F=87.034,P<0.001).敲低circ_0003926后,KYSE-150和KYSE-410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下降,凋亡水平升高(均P<0.05).抑制miR-139-3p的表达可以逆转抑制circ_0003926表达后对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能力的作用(均P<0.05).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结果显示,si-circ_0003926组的肿瘤体积和体质量小于si-NC组,10 d~28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及si-circ_0003926+antagomiR-NC组的肿瘤体积和体质量小于si-circ_0003926+an-tagomiR-139-3p组,10 d~28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circ_0003926在ESCC组织、血浆和细胞中均高表达,通过miR-139-3p调控ESCC的进展,有可能成为ESCC诊断、治疗和预后的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子宫肌瘤"术后病理证实子宫恶性肿瘤32例临床特点及诊疗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分析术前误诊为"子宫肌瘤"的子宫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总结经验以提高术前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因"子宫肌瘤"行手术治疗,术中或术后发现子宫恶性肿瘤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0.6±7.6)岁;临床症状出现异常子宫出血16例(50.00%),出现尿频便秘等压迫症状6例(18.75%),自触及下腹包块2例(6.25%),体检发现"子宫肌瘤"8例(25.00%);病程平均(16±5)月.超声或磁共振提示最大结节平均直径为(10.5±4.5)cm.超声下主要表现为子宫增大、内含回声不均的实性肿块,有时可见不规则囊性区、肿块周边或内部血流丰富.磁共振提示T1呈等信号,T2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边界不清.术后病理为子宫平滑肌肉瘤12例,上皮样平滑肌肉瘤2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1例,腺肉瘤5例,癌肉瘤1例,恶性间叶瘤1例.32例患者术前均因"子宫肌瘤"接受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切除术12例,全子宫切除术20例,二次补充手术14例,术后辅以放疗或化疗1例.术后复发2例,截至2024年5月无死亡病例.结论 术前误诊为子宫肌瘤的子宫恶性肿瘤主要是子宫肉瘤,很难在术前明确诊断.如患者有异常子宫出血症状,应积极行内膜活检取样.如为绝经后患者、有恶性肿瘤发病高危因素、术前超声或磁共振提示肿瘤回声不均匀、边界不清、血运丰富者需引起警惕,必要时需请放射科医生会诊再次共同阅片,谨慎选择手术方式及入路,术中应仔细剖视标本,及时送冰冻病理检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血乳酸FGF21在儿童线粒体脑肌病诊断与疗效监测中作用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血乳酸、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在儿童线粒体脑肌病(ME)诊断与疗效监测中作用及意义.方法:按照1∶1∶1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2月昆明市儿童医院收治的47例儿童ME患儿(ME组)、47例非线粒体病 的肌肉病患儿(肌肉病组)及47例健康儿童(对照 组).给予ME患儿饮食和运动指导、左乙拉西坦、艾地苯醌、维生素C、叶酸、辅酶Q10等对症治疗,治疗后3个月评估疗效,根据疗效将ME患儿分为控制与未控制亚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留取空腹血标本,以美国YSI 1500 SPORT型血乳酸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检测血乳酸水平,以酶联免疫吸附法及酶标仪检测血清FGF21水平.比较3组治疗前血乳酸、FGF21,使用交互作用系数γ与OR值分析血乳酸、FGF21对儿童ME易感性影响的交互作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乳酸、FGF21诊断儿童ME的价值,并比较ME不同疗效患儿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血乳酸、FGF21、Newcastle线粒体病评分量表(NMDAS)评分变化,Pearson分析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 血乳酸、FGF21降低值与NM-DAS评分降低值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E组血乳酸、FGF21升高(t=13.901、38.082,P<0.05);与肌肉病组相比,ME组血乳酸、FGF21升高(t=12.734、35.696,P<0.05);对照组、肌肉病组血乳酸、FGF21相比,无明显差异(t=0.821、1.326,均P>0.05);交互作用分析显示,血乳酸、FGF21共存所致OR值为1350.500,回归系数为7.208,交互作用OR值<两单独因素OR值的乘积,为次相乘模型,γ=1.535>1,血乳酸对FGF21的效应具有正向交互作用;ROC曲线显示,血乳酸+FGF21诊断儿童ME的AUC为0.904,高于血乳酸的0.839及FGF21的0.719,其诊断敏感度为78.72%,特异度为87.23%;病情获得控制患儿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血乳酸、FGF21、NMDAS评分低于未控制患儿(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乳酸、FGF21治疗后1个月降低值、治疗后3个月降低值与NMDAS评分治疗后1个月降低值、治疗后3个月降低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ME患儿血乳酸、FGF21升高,两者具有正向交互作用,并与患儿病情、疗效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前列腺腺泡腺癌组织中导管内癌成分临床病理观察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观察前列腺腺泡腺癌组织中导管内癌(intra-ductal carcinoma of prostate,IDCP)成分的病理特征及其对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探讨IDCP成分的预后价值.方法 采用双重免疫法观察90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前列腺腺泡腺癌的标本中是否并存IDCP成分,明确IDCP诊断及分析IDCP成分与前列腺腺泡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前列腺腺泡腺癌组织中ID-CP成分与患者年龄、术前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水平、WHO/ISUP分级分组、术前临床T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前列腺腺叶外侵犯情况和神经侵犯情况皆无明显相关性(P>0.05).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显示非IDCP组患者生存预后优于IDCP组(P<0.05).Cox分析显示,IDCP是影响前列腺腺泡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IDCP是影响前列腺腺泡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土大黄提取物对银屑病小鼠P物质及其神经肽受体-1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经土大黄干预,探讨P物质(SP)及其神经激肽-1受体(NK-1R)在银屑病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对照组,银屑病模型组,甲氨蝶呤片组(1.3 mg/kg),阿瑞匹坦胶囊组(5 mg/kg),土大黄组(1、2、4 g/kg)小鼠皮肤、血液标本,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银屑病小鼠皮肤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技术,检测银屑病小鼠皮肤SP、NK-1R mRNA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银屑病小鼠血液SP、皮肤、NK-1R蛋白表达;随后分析SP、NK-1R表达水平与银屑病的关系.结果:与银屑病模型组比较,所有药物干预组均能改善银屑病小鼠皮肤组织病理学变化;同时,小鼠皮肤SP、NK-1RmRNA表达,血清SP、皮肤NK-1R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P<0.01).与阳性对照药甲氨蝶呤片组、阿瑞匹坦胶囊组比较,1 g/kg大黄组小鼠皮肤组织NK-1R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土大黄组(1 g/kg)比较,土大黄组(2、4 g/kg)小鼠皮肤组织NK-1R蛋白表达均降低,其中土大黄组(2 g/kg)(P>0.05)、土大黄组(4 g/kg)(P<0.05).结论:土大黄可能通过降低焦虑相关神经递质SP及其NK-1R受体基因、蛋白表达,从而改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其作用不亚于阳性对照药甲氨蝶呤片、阿瑞匹坦胶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改良腹膜外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腹膜外入路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Bricker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 2020年3 月至2023 年12 月收治的42 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男性患者作为观察组,60~84 岁,平均(69.2±4.9)岁,行腹膜外入路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延长正中切口约5cm取出标本,再行Bricker术,将回肠袢完全隔离于腹腔外.选择同期同一术者团队开展的38 例经腹腔入路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肠梗阻等并发症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观察组与对照组腹腔镜阶段手术时间[(172.3±25.5)min vs.(172.1±27.4)min]、出血量[(194.5±100.5)mL vs.(207.6±107.8)mL]、淋巴结清扫数量[(11.6±2.9)枚 vs.(11.8±2.7)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2.2±0.4)d vs.(3.4±0.6)d,P<0.05]、肠梗阻例数(0 vs.7,P<0.01)、切口愈合不良(1 vs.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腹膜外入路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是安全、可靠的,利用膀胱位于腹膜外及腹膜天然屏障的特点,改良手术入路将回肠袢、输尿管吻合口完全置于腹膜外,可减少肠梗阻的发生,术后肠功能恢复快,切口感染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运用"主客交"理论探讨难治性痛风的因机证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主客交"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由温病学家吴有性在其所著《温疫论》中首次提出,初始主要用于温疫病的诊治,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拓展,使其成为指导慢性、顽固性疾病临床诊疗的重要理论."主客交"理论中的"主"指正(正气),"客"为邪(邪气),"主客交"的本质在于正虚邪客,主客胶着而持久不解,迁延不愈,形成顽症痼疾.难治性痛风为素体脾肾亏虚,久羁之湿、痰、瘀、毒等邪凝聚胶着于血脉筋骨所致,与"主客交"的病理演变高度契合.基于此,临证可运用扶正护主、祛邪逐客,分解主客、标本并治之法治疗难治性痛风,自拟泄浊通痹方,验之临床,屡屡获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