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状脊髓束激活对上肢精细运动中预期性姿势调节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不同难度的上肢精细任务中预期性姿势调节(APA)的特征变化,并探究网状脊髓束(RST)激活对其APA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双变量混合设计,包含4种不同测试任务和3中不同任务启动状态。共招募健康右利手男性13例进入测试。受试者须根据耳机中的声音提示随机完成前向触碰、杯状抓握、拇指夹卡片和小指夹卡片四种任务,各10次。每种任务测试中有一半的任务启动提示音为114 dB的白噪音,以诱发惊吓效应激活RST;另一半为80 dB的嘟嘟声,作为常规对照。使用表面肌电记录受试双侧胸锁乳突肌、下斜方肌、背阔肌、腰段竖脊肌以及右侧三角肌、桡侧腕屈/伸肌的全程肌电。并在随后处理中,将肌电时域和频域指标转化为目标肌肉的启动反应时、达峰时间、激活延时、APA或补偿性姿势调节(CPA)幅值等进行不同任务和刺激状态的对比分析。此外,研究中根据胸锁乳突肌(SCM)提前激活与否将114 dB测试任务分别归类为SCM +和SCM -作为不同启动态进行处理。 结果:RST激活后,各任务中运动前反应时与肌肉收缩达峰时间均明显缩短( P<0.01)。SCM +、SCM -和普通状态下的三角肌反应时分别为(106.89±43.78)ms、(136.78±48.74)ms和(168.60±73.17)ms,且两两比较均存在显著区别( P≤0.01)。同一状态下的对侧斜方肌下部和同侧背阔肌APA幅值显著增高( P<0.05),但肌肉启动时序和前臂肌肉APA/CPA幅值未见显著影响( P>0.05)。小指夹取任务中桡侧腕伸肌预期性肌肉激活延时较触碰任务显著缩短[(-15.39±5.02)ms和(4.45±4.59)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不同难度的上肢精细任务中仅桡侧腕伸肌表现出任务特异性的提前激活;RST激活可以导致预期动作提前启动,并加速肌肉收缩和提高部分躯干肌APA幅值,但对前臂肌肉APA/CPA幅值没有显著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动态失稳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姿势控制能力、平衡与步行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动态失稳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姿势控制、平衡与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动态失稳训练,对照组增加相同时长的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前、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表面肌电图(sEMG)检测2组患者双侧股直肌、股二头肌、竖脊肌的表面肌电信号,包括预期姿势调节(APAs)阶段的激活时间和激活强度,补偿姿势调节(CPAs)阶段的激活强度。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下肢部分、GaitWatch步态分析系统评估患者的平衡与步行能力。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侧股直肌[(-71.68±2.64)s]、股二头肌[(-90.07±3.65)s]和健侧股二头肌[(-84.31±5.74)s]、竖脊肌[(-67.29±5.04)s]APAs阶段的激活时间提前较多( P<0.05),患侧股直肌[(9.90±0.77)]、竖脊肌[(10.18±0.72)]APAs阶段的激活强度较高( P<0.05)。2组患者治疗后CPAs阶段各肌群的激活强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BBS评分[(48.80±3.52)分]、下肢FMA评分[(29.20±2.42)分]、步幅[(71.25±4.81)cm]、步速[(70.20±5.00)cm/s]改善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动态失稳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姿势控制能力,促进平衡与步行功能恢复,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人体姿势控制的作业者疲劳早期功能调节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1/13
疲劳状态是诱发安全事故的重要人为因素之一,但作业人员早期的脑力疲劳不易检测,干预措施无法及时精准介入,影响疲劳恢复效果.人体姿势控制功能的调节涉及认知、肌肉运动等多系统整合机制,可能与疲劳时生理心理功能调节联系紧密.因此,笔者以包含认知-运动成分的姿势控制功能作为切入点,从感觉信息输入与中枢认知改变方面探索姿势控制上游通路中大脑感觉运动区功能激活状态,从预期姿势调节与补偿姿势调整方面探索下游通路中肌肉的激活改变,以阐明疲劳早期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为作业者疲劳早期及时预警与精准干预提供理论基础,进而降低疲劳引起的人因失误和事故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10000米耐力跑对腰椎稳定肌预期与补偿姿势调节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急性全身性耐力运动对身体平衡控制能力、背伸肌最大收缩能力以及腰椎稳定肌预期姿势调节(APAs)和补偿姿势调节(CPAs)的影响.方法:17名男性警察学院大学生参与该实验.受试者先进行最大背伸肌力测试、闭目单足站立试验和快速举臂试验,而后进行10000米耐力跑,并在跑后即刻重复上述3个项目的测试,检测耐力跑前后受试者的背伸肌最大肌力和闭目单足站立时间,并在快速举臂试验中同步采集腰部竖脊肌和多裂肌的表面肌电信号(sEMG),计算竖脊肌和多裂肌的激活时间以及APAs和CPAs阶段的反应强度.结果:(1)10000米耐力跑前后受试者背伸肌力无明显变化,但耐力跑后闭目单足站立时间大幅度缩短;(2)内部姿势干扰条件下,相较10000米耐力跑前,耐力跑后受试者腰部竖脊肌的激活时间显著提前,而腰部多裂肌在APAs阶段的反应强度显著减小;10000米耐力跑后腰部竖脊肌和多裂肌在CPAs阶段的反应强度均显著减小.结论:10000米耐力跑未能造成背伸肌群疲劳,但会影响机体维持静态平衡的能力;10000米耐力跑影响内部姿势干扰条件下中枢神经系统对腰椎稳定肌的前馈控制策略,通过提早收缩腰部竖脊肌来补偿腰部多裂肌预激活强度的减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形重错觉条件下的接物试验中腰部肌肉的预期与补偿姿势调节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在形重错觉条件下反复进行突发姿势干扰实验,比较腰部姿势肌肉预期姿势调节(anticipatory postural adjustments,APAs)和补偿姿势调节(compensatory postural adjustments,CPAs)的变化,探索错误的任务预期对姿势控制策略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手接沙袋试验范式.受试者可见沙袋有2种大小,但未知其重量相同.接沙袋任务中同步采集受试者腰部姿势肌肉的表面肌电信号,计算肌肉反应延时及APAs和CPAs阶段反应强度.结果 实验最初,面对大沙袋时竖脊肌和多裂肌的激活时间更早、APAs强度更大;但反复接取后,不同沙袋水平间的差异不再显著.口头报告显示,最初受试者认为大沙袋更重,但反复进行任务后认为小沙袋更重.结论 错误的任务预期条件下,APAs的组织从最初的“对体积反应”到后期的“对重量反应”,表明中枢神经系统对APAs的控制具有良好的学习效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运动性肌肉疲劳影响预期姿势调节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预期姿势调节是人体应对可预期姿势干扰的第一道防线与随意运动执行的重要基础.运动性肌肉疲劳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伴随预期姿势调节适应性改变.疲劳状态下预期姿势调节对站姿稳定性的补偿策略有待进一步明确.汇总了预期姿势调节采取中枢功能性适应策略,应对运动性肌肉疲劳的研究证据,介绍了基于“局部性肌肉补偿策略”提出的“相似冲量假说”、“临界力假说”,以及基于“整体性中枢补偿策略”提出的“整体响应假说”、“共同响应假说”.阐述了疲劳负荷强度、随意运动、预期姿势调节检出率等影响因素对疲劳与预期姿势调节研究的影响,以期为损伤与衰老人群姿势控制训练、治疗和康复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移动平台的姿势干扰及其神经生理调节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从移动平台姿势干扰研究范式出发,对基于移动平台干扰的姿势调节的神经生理学研究进行了系统文献回顾.综述表明:在预期和突发两种不同条件下,直立站姿采用不同的预期姿势调节和补偿姿势调节维持身体平衡,具体表现为踝髋策略的调整,肌肉收缩模式和肌肉激活时间等变化.平台的旋转干扰模拟飞行中的外力变化,可用于航天员的姿势调节训练.研究平台干扰条件下的姿势调节策略,建立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于改善航天员训练后的姿势控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