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深度访谈法的乳腺癌幸存者失眠认知及针灸治疗偏好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深度访谈法了解乳腺癌幸存者对失眠的认知和针灸治疗偏好.方法:选取 30 例有失眠症状的乳腺癌幸存者进行深度访谈,访谈内容包含睡眠期望、失眠的认知(失眠引起的不适、失眠的可能诱发因素)和针灸治疗偏好(曾用过的治疗方法、未选择针灸治疗的原因和针灸治疗的倾向性)3个方面,基于Colaizzi内容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大部分有失眠症状的乳腺癌幸存者的睡眠期望为能够维持白天的正常功能状态;失眠症状常会导致患者疲劳,诱发失眠的因素主要为内分泌治疗、预期性焦虑和不良睡眠卫生习惯;所有患者均采用过药物治疗,非药物疗法的应用比例较低,针灸多因"不了解"和"怕痛"而未被选择,对于针灸治疗偏好,患者更倾向于痛感轻微、刺激较弱的针灸疗法,每周 2~3 次治疗更容易被接受.结论:乳腺癌幸存者对睡眠有期望,睡眠困扰时均采用过药物治疗,部分不愿接受针灸治疗的患者,多因不知道针灸可以治疗以及惧怕强烈的针感,期望有更舒适化的针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艾灸治疗肝肾亏虚型类风湿关节炎量效关系研究及对疲劳状态的影响:随机对照试验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观察不同频次艾灸对肝肾亏虚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疾病活动度及疲劳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35例肝肾亏虚型RA患者随机分为高频艾灸组(45例,脱落3例)、低频艾灸组(45例,脱落2例)和西药组(45例,脱落2例,中止1例).西药组予来氟米特片口服,每日1次,每次20 mg.在西药组治疗基础上,高频艾灸组和低频艾灸组均予艾灸阿是穴和双侧肾俞、三阴交,每次15 min.高频艾灸组每日艾灸1次,每周5次;低频艾灸组隔日艾灸1次,每周3次.3 组均连续治疗12周.于治疗前后观察3组患者28 个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中医证候积分、双手平均握力(GS)、30 s坐立起身测试(STS)、起立-行走时间测试(TUG)、20 m步行测试(20MWT)、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于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 1、3 个月随访观察 3 组患者疲劳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Bristol类风湿关节炎疲劳数值评定量表(BRAF-NRS)评分、Bristol类风湿关节炎疲劳多维度问卷(BRAF-MDQ)评分,于治疗后依据美国风湿病学会(ACR)20/50/70标准评定病情缓解情况.结果:治疗后,3 组患者DAS28 评分、ESR、CRP、RF、中医证候积分、TUG、20MWT、SAS评分、S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双手平均 GS、STS 较治疗前升高(P<0.01,P<0.05).治疗后,高频艾灸组患者DAS28评分、ESR、CRP、中医证候积分、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西药组及低频艾灸组(P<0.01,P<0.05),双手平均GS、STS高于西药组及低频艾灸组(P<0.01,P<0.05),TUG、20MWT低于西药组(P<0.01,P<0.05);低频艾灸组DAS28评分、ESR、CRP、中医证候积分、TUG、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西药组(P<0.05,P<0.01),双手平均GS高于西药组(P<0.01).治疗后各时点,3组患者疲劳VAS、BRAF-NR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高频艾灸组和低频艾灸组患者BRAF-MDQ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后,西药组患者BRAF-MDQ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高频艾灸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疲劳VAS、BRAF-NRS及BRAF-MDQ评分均低于西药组(P<0.01),治疗结束后 1 个月随访疲劳VAS、BRAF-NRS评分及治疗后BRAF-MDQ评分低于低频艾灸组(P<0.01,P<0.05);低频艾灸组治疗后各时点疲劳VAS、BRAF-NRS及BRAF-MDQ评分低于西药组(P<0.01,P<0.05).治疗后,高频艾灸组及低频艾灸组患者 ACR20、ACR50 比例均高于西药组(P<0.01);高频艾灸组患者ACR70比例高于低频艾灸组及西药组(P<0.05,P<0.01);低频艾灸组ACR70比例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艾灸可有效降低肝肾亏虚型RA患者疾病活动度,改善疲劳状态,其疗效与灸频呈正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化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依从性的差异。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评分及总体健康状况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而疲劳、恶心呕吐、疼痛、失眠、呼吸困难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食欲下降、便秘、腹泻、经济困难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化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化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其生活质量,提高其化疗的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ICU患者家属焦虑和抑郁在领悟社会支持与疲劳的中介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分析ICU患者家属焦虑、抑郁在领悟社会支持与疲劳的中介作用,为缓解其疲劳状况提供理论参考。选2020年10月—2021年4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223例ICU患者家属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和疲劳评定量表(FAI)进行调查。223例ICU患者家属中,155例有疲劳状态,发生率为69.51%。比较ICU患者家属在性别、年龄、教育程度、与患者的关系、居住地、付费方式和人均月收入等方面疲劳总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焦虑、抑郁、疲劳与领悟社会支持呈负相关( r值分别为-0.353、-0.276、-0.416,均 P<0.01),抑郁、疲劳与焦虑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808、0.703,均 P<0.01),疲劳与抑郁呈正相关( r=0.665, P<0.01)。焦虑、抑郁在领悟社会支持与疲劳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总间接效应量为52.64%。对社会支持水平及焦虑、抑郁状态进行综合干预有助于改善ICU患者家属的疲劳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建立的学习曲线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学习曲线。方法:采用成年雄性SD大鼠为供受体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手术方法以Kamada"二袖套法"为基础做适当改良。按时间顺序分成4个阶段:Ⅰ、Ⅱ、Ⅲ、Ⅳ。观察无肝期、手术成功率等,总结学习曲线。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各阶段无肝期依次为(25.0±1.3)、(23.1±1.2)、(18.6±0.7)、(15.4±1.1)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71.005, P<0.05)。第Ⅰ、Ⅱ阶段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4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455, P<0.05);第Ⅱ、Ⅲ阶段手术成功率为70%、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071, P>0.05);第Ⅳ阶段手术成功率100%,与前面3个阶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36.274、22.259、4.043, P<0.05)。 结论: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过程中,操作者一般会经历快速提升期到平台期(50~100例),可能是操作者处于"技术疲劳"的状态,随即进入成熟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经相互作用分析理论下持续性管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经相互作用分析理论下持续性管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103例,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52例(基于相互作用分析理论下持续性管理干预)和对照组51例(常规护理干预)。分别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情绪状态、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洼田饮水试验Ⅰ级率为55.76%,高于对照组的29.41%;实验组Ⅲ级率与Ⅳ级率分别为7.69%和1.92%,低于对照组的29.41%与1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情绪状态量表(POM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干预后紧张、抑郁、愤怒、精力、疲劳、迷糊以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以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3.77%、3.77%、5.66%,低于对照组的17.30%、15.38%、1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相互作用分析理论下持续性管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患者吞咽障碍情况,调整患者情绪状况,恢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单调坐姿作业疲劳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从事长时间单调坐姿作业人员的生理和心理疲劳的影响因素,探讨由于长时间采用坐姿工作而带来的职业疲劳问题。方法:于2021年1月,选择某制造业坐姿工作人员30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连续4h的模拟坐姿装配作业,采用《疲劳自觉症状量表》(Borg's RPE)获取调查对象的主观疲劳评价、单调感数据,采用多导生理记录仪测量调查对象的肌电信号变化,采用无线传感动作捕捉及力学评估系统获取研究对象的运动学参数和身体姿态相关指标,评估作业者的疲劳状态。结果:从事单调的作业任务时,作业人员的单调感与主观疲劳感呈现了明显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76~0.988( P<0.05)。工作开始初期,颈部的主观疲劳感更明显( P=0.046)。随着工作时间延长,背部疲劳感明显高于颈部( P=0.029)。调查对象工作4 h后,背部竖脊肌肌电平均功率频率值出现明显下降( P=0.025)。身体姿态数据显示,肩颈部指标在工作约2 h开始出现明显变化( P颈部=0.032, P肩部=0.021)。腰臀部指标在工作约4 h开始出现明显变化( P左臀=0.031, P右臀=0.028)。颈部的弯曲角度先增加,后减小;腰臀部的屈曲角度随着工作时间延长持续增加。 结论:单调坐姿作业对作业者的疲劳影响主要体现在腰背部,作业的单调感加剧了作业者的主观疲劳感受,应考虑给予作业者相应的劳动保护,合理设置作业内容,建议每间隔2 h,作业者进行适当的活动或短暂的休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焦虑水平舰艇士兵的知觉警觉和脑电α波的变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不同焦虑水平舰艇兵知觉警觉和脑电α波,为焦虑情绪早期心理干预方法研究探索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问卷法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进行评定,将焦虑因子分>2.5分的舰艇兵纳入初选对象,通过交谈法与观察法进一步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测评,HAMA得分超过14分,焦虑症状持续表现2~3个月者,在排除躯体疾病,确定处于焦虑状态的舰艇兵42人设为研究组;HAMA得分小于14分,无知觉歪曲、紧张、恐惧害怕症状,确定焦虑状态的舰艇兵30人设为对照组。对2组人员进行脑电α波、脑缺氧状态、脑疲劳等脑功能分析,并对全部结果进行比较。结果:SCL-90躯体化和精神病性因子分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总分、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及饮食睡眠因子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精神焦虑、躯体焦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2组脑电α波各频平均值比较,α波11、12 Hz高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8、9、10 Hz波段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α波背景主频、缺氧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主次频差值、熵值、总谱系、疲劳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不同焦虑水平舰艇兵焦虑知觉警觉敏感性不同,焦虑知觉警觉敏感性增高时本体感觉更明显,脑电α波高频率是α波背景主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自由体位分娩对产妇产痛、分娩控制感、母婴结局及盆底肌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自由体位分娩对产妇产痛、分娩控制感、母婴结局及盆底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12月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采用自由体位分娩的48例产妇作为研究组,按1∶1选取同期采用坐式分娩的48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妊娠结局,观察两组产程时间,统计出血量;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分娩控制量表(LAS)评价产妇分娩2 h后疼痛及分娩控制感;采用新生儿Apgar评分对新生儿窒息情况进行评定;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两组产妇分娩后6周的焦虑、抑郁状态;比较两组产妇产后6周盆底肌功能,并统计两组不良分娩结局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中转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4.17%(2/48)比16.67%(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4.019, P = 0.045)。研究组第一、二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及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472.69 ± 55.24) min比(515.25 ± 67.26) min、(43.26 ± 5.23) min比(52.34 ± 5.56) min、(535.24 ± 38.22) min比(582.68 ± 40.16) min、(179.12 ± 25.65) ml比(195.34 ± 24.31)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产妇分娩后2 h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言语反应量表(VRS)、现实疼痛强度量表(PPI)、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6.24 ± 1.21)分比(7.68 ± 1.32)分、(21.25 ± 2.98)分比(27.95 ± 3.75)分、(2.78 ± 0.29)分比(3.49 ± 0.85)分、(6.35 ± 0.18)分比(7.54 ± 0.16)分、(4.38 ± 0.12)分比(5.54 ± 0.25)分],LAS评分高于对照组[(175.18 ± 15.64)分比(122.65 ± 14.8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分娩1、5 min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盆底肌肌力异常、肌力疲劳度及阴道压力异常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不良分娩结局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3.04%(6/46)比35.00%(1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自由体位分娩可降低中转剖宫产率,缩短产程,减少出血量,且能缓解产妇焦虑,减轻产痛,提高分娩控制感,减少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但其对产妇盆底肌功能的影响还需作进一步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自体角膜基质透镜移植术矫正远视眼联合视功能训练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远视性屈光参差,往往伴视疲劳,度数较高眼易于形成弱视。为了避免屈光参差配镜后出现不适,往往会选择远视眼欠矫,使其长期处于调节紧张状态,屈光术后早期可出现假性近视。本例20岁女性患者采用自体角膜基质透镜移植矫正远视,术后经过规范的训练,在短期内左眼视功能改善,裸眼视力快速提高,双眼视功能恢复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