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国勤从脾肾论治肌炎相关肺间质疾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属特发性炎性肌病范畴,肺间质疾病是本病患者较为常见的临床表现。李国勤教授治疗肌炎相关肺间质疾病经验丰富,临床多从脾肾辨治,认为病机以肺脾肾不足为本,以痰瘀阻络、热毒互结为标,病久则多以脾肾两虚为主,因痰瘀互结,耗乏正气,故外邪更易乘虚而入,终致病情反复。治疗应把握核心病机,以培补肺脾肾为主,兼顾活血化瘀、清热养阴,需衷中参西,坚持辨病辨证相结合、宏观微观相结合,以取得更好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益肾固本法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用药经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慢性、进展性气流受限和呼吸道症状为表现的肺部疾病,西医治疗效果尚不完全满意,病情反复加重和高致死率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中医药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治疗COPD疗效较好.本病多属中医学"喘证""肺胀"等范畴,曹世宏教授认为,COPD是由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而引起的一种病证.病机为本虚标实,多在久病肺虚的基础上损及五脏,其中尤以肺肾两脏为甚,并强调痰浊和血瘀为其发病的关键病理因素.曹教授治疗稳定期COPD主张衷中参西、取长补短,采用支气管舒张剂吸入等西医基础治疗的同时,联合中药补益肺肾之气,治病求本,其中党参、黄芪、巴戟天等是曹教授临床常用中药,有平补肺脾之气,温补肾阳之功.同时注意化痰祛瘀,因人制宜,临床疗效颇佳.本研究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周亚滨教授以"安、补、通"治疗思想应用于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经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是心血管病科临床常见疾病,中医药防治本病的优势逐渐显现.周亚滨教授认为络脉受阻、心神失养为最关键因素.周亚滨教授以"安、补、通"的特色治疗思想应用疗效颇佳,其中"安"为安神宁心,临床常用药组为茯神、首乌藤;川楝子、郁金."补"为补脾、补肾、补虚滋阴、补肺,临床常用药组为薏苡仁、山药;附子、肉桂;百合、生地黄、知母;浮小麦、香附."通"为通脉化瘀,润肠通便,临床常用药组为丹参、川芎;火麻仁、郁李仁.临床可改善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中医证候,临床症状等,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发挥中医特色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血不利则为水"理论探究恶性胸腔积液病机及治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是晚期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目前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该文基于"血不利则为水"理论阐述了恶性胸腔积液形成的核心病机和中医基本治法.肺肾亏虚、中焦脾胃运化无力是"血不利则为水"的根本原因,气、血、水循环障碍导致瘀血阻络是中间环节,血溢于脉外日久为水,积聚胸腔是最终结果.活血利水法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基本治法,应贯彻治疗全程,同时根据辨证辅以补肺健脾益肾,行气补气,温阳化饮.作者认为,治疗MPE不能拘泥于活血祛瘀、逐饮利水等对于实证的处理,应剖析发病的根本原因在于脏腑亏虚,关键病机在于气、血、水相互搏结,互为因果,造成血行不利、积液内聚,故治疗时应兼顾发病过程中的每一个重要环节,标本兼治,补泻共用,肺脾肾同调,气、血、水同治,达到保持相关脏腑功能平衡、胸水自退且少生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周继红治疗肺结节术后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周继红主任运用中医药治疗肺结节术后患者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方法:收集342例肺结节术后治疗处方,构建方药数据库.应用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4.0对处方进行药物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及系统聚类.结果:共纳入方剂372首,涉及中药194味,使用频次在150次以上(使用频率≥40%)的药物共有11味,具体为炙甘草、茯苓、麸炒白术、当归、黄芪、桔梗、法半夏、陈皮、麦冬、白芍、生地黄.在高频药物中归脾胃经的药物数量最多,达22味(73.3%);其次为归肺与大肠经的药物,有18味(60.0%);归肾经的药物最少,只有4味(13.3%).关联规则分析(支持度≥10%,置信度≥85%,最大前项数1)得到关联规则71条,炙甘草与茯苓、麸炒白术与黄芪、茯苓与法半夏、炙甘草与当归等组合均为治疗肺结节术后常用药物组合.聚类分析得到7个组合,第1组以理气化痰类药物为主,包括竹茹、麸炒枳实、大枣等;第2组以活血祛瘀类药物为主,包括酒川芎、燀桃仁;第3组仅有1味炙甘草,以祛痰止咳、调和诸药为主要功效;第4组仅有1味茯神,以宁心安神为主要功效;第5组以益气固表类药物为主,包括麸炒白术、黄芪、防风;第6组以健脾养胃、清热散结、健脾利湿类药物为主,包括炒鸡内金、炒麦芽、太子参等;第7组以滋养肺肾、止咳化痰类药物为主,包括百合、玄参、浙贝母等.结论:治疗肺结节术后患者以滋肾补肺、益气固表、行气化痰、活血补血为基本原则,从脾胃论治肺系疾病是其用药特点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李仁廷从"五脏失和,癌毒内聚"辨治肺癌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肺癌总属本虚标实,以五脏虚损为本,痰湿瘀热内生癌毒为标.肺癌的发生、发展以及结局与心肝脾肾的生理病理关系密不可分,故提出"五脏失和,癌毒内聚"理论,且在诊治肺癌时从"五脏、毒邪"入手,寻虚损之脏为本,辨毒邪性质为要.临证遵循以五脏为先,解毒为要,扶正为本的治疗原则,根据疾病发展阶段,分为肺癌前病变、肺癌术后、带瘤生存3 种不同阶段:肺癌前病变期,治宜清肺散结、疏肝理脾;肺癌术后治疗期,治宜清肺补肺、健脾温肾、宁心疏肝、化瘀解毒;肺癌带瘤生存期,治宜温肾、健脾、调肝、宁心、补肺、减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基于15种中药联合益生菌治疗方案的网状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基于网状Meta分析,评价不同中药联合益生菌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方案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在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华医学期刊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检索中药联合益生菌治疗AAD的随机对照试验(观察组干预措施为中药联合益生菌,对照组干预措施为单纯使用益生菌),检索时间截至 2023 年 1 月.采用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方法,对不同中药联合益生菌治疗AA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筛选出 21 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涉及患者 2 093 例;使用的中药包括健脾补肾固摄汤、人参败毒散或健脾止泻汤、四逆汤联合四神汤、参术止泻汤、乌梅丸、巴特日-7味丸、胃肠安丸、参苓白术颗粒(参苓白术散)、小儿腹泻散、参苓白术散+补肺汤、醒脾养儿颗粒、儿泻停颗粒、黄芪建中汤、马齿苋煎煮液、固本益肠片共 15 种.以总有效率为基础指标进行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人参败毒散或健脾止泻汤的效果最佳(OR=12,95%CI=3.1~78.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文献研究前后患者的身体指标未见异常,15 种中药联合益生菌治疗AAD的研究方案未对患者造成伤害;同时在鼠类的AAD模型复现上也得到了相应的证实,可以认为本次网状Meta分析的结果是安全、可靠的.本研究中的中药联合益生菌治疗AAD的疗效均优于单纯使用益生菌,能有效缩短病程,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但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支持和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儿童腺样体肥大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进展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7/6
腺样体肥大(adenoid hypertrophy,AH)是常见的儿童五官科疾病,多因过敏、反复感染等导致,久而失治可导致睡眠呼吸障碍、生长发育等问题.阐明AH的病因病机对提高中医临证辨治至关重要.该文系统总结近年来AH相关中医研究,在古代医家脾虚、痰湿、风热论治的基础上,将其病因病机进一步总结为脏腑虚损兼夹外邪、肺脾肾不足、痰湿阻窍、痰瘀互结等;总体而言,以虚为本、痰瘀为标.治疗上,以补虚泻实为主,或分期而治,或运脾补肺、清热化痰,化痰散瘀通窍贯穿始终,配合推拿、中药雾化、灼烙、熏鼻、雷火灸、点刺刮痧等特色外治,以期综合调理本虚标实之机.通过系统综述AH相关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现状,旨在加深中医治疗AH的认识与思考,为AH的中医综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从"阳化气,阴成形"探讨慢性咳嗽之因机证治
编辑人员丨2024/7/6
慢性咳嗽是以咳嗽为主症或唯一症状、病程持续8周以上的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病因复杂,病程较长,病势缠绵,且极易复发.西医诊断该病过程繁琐,治疗手段有限,而中医药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为指导,在缓解临床症状、预防疾病复发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该文以"阳化气,阴成形"为抓手,分析阴阳在慢性咳嗽因机证治全周期的重要意义,认为慢性咳嗽之病机关键为"阳化气,阴成形"功能失衡,以肺之气血失和、阴阳虚损为本,阳化而气行不畅、周流有碍,阴变而凝结停滞、壅塞肺络为标.治疗上,需要补肺、脾、肾阴阳之不足,泄气滞、水湿、痰饮、瘀血、热毒之有余,以恢复"阳化气,阴成形"之平衡.具体用药方面,主张以偏纠偏,以药物气味之偏性纠正人体阴阳之偏颇.另附典型医案二例,加以验证说明,以期为中医药防治慢性咳嗽提供新的诊疗思路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药食同源中药治疗胃癌癌因性疲乏的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通过对文献的数据挖掘,初步探讨干预胃癌癌因性疲乏(CRF)的药食同源中药用药规律,并结合CRF中医病机及现代药理学研究进行分析.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筛选自建立数据库开始至2022年4月10日期间治疗胃癌CRF的临床文献,借助Microsoft Excel 2021及SPSS Modeler 26.0统计软件,以2018年卫健委公布的110种药食同源中药为参考,对收集文献所涉及的药食同源中药进行频数频率、性味归经、药效分类、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根据统计结果探讨药食同源中药干预胃癌CRF的用药规律.结果:收集文献中共有药食同源中药43味(占2018年卫健委所公布110种药食同源中药的39.09%),出现频数376次(占文献全部165味中药出现频数的49.41%);频数≥10次的药食同源中药共14味,按频数降序排列依次为黄芪、茯苓、当归、甘草、党参等;干预胃癌CRF的药食同源中药四气以平、温为主,五味以甘味药为主,归经以归脾经最多;发掘出21组治疗胃癌CRF的药食同源中药组合,支持度最高的组合是黄芪-当归;聚类分析提取获得3个核心聚类群.结论:药食同源中药干预胃癌CRF以健脾和胃为基本治则,辅以补肺滋肾,养血生津,理气燥湿为法,常用药食同源中药为黄芪、茯苓、当归等,可将这些药食同源中药用于胃癌CRF的治疗及保健食品的开发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