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盐酸氨溴索联合甲泼尼龙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小儿呼吸系统疑难重症病例解析》由尚云晓,蔡栩栩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ISBN:9787117331500.小儿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肺炎支原体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病原体,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尤以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中国发病率最高.据报道,我国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约为0.85%~4.76%,其中,学龄儿童占到了一半以上,且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小儿肺炎的常见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祛痰药和止咳药、退热镇痛药、氧疗治疗.小儿肺炎主要使用的抗菌药物有,青霉素、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等.药物的选择应根据病原体种类、药敏试验结果、年龄和体重等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祛痰药和止咳药可用于减轻咳嗽、胸闷、气急等症状,如氨溴索,西替利嗪、可待因等;退热镇痛药用于对症状进行处理,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肺功能受损造成机体氧合的血氧饱和度下降,采用鼻导管氧疗、面罩氧疗等方法增加血氧饱和度.其他治疗措施,如补液、输氧、营养支持、祛痰护理等,对减轻症状和改善疗效有一定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铸造工黏结剂暴露致过敏性肺炎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铸造过程中存在多种职业性有害因素可能损害劳动者的健康,其中铸造工过敏性肺炎的病例少见报道.报道1例因使用铸造用黏结剂导致过敏性肺炎的病例,该患者在某铸造企业从事模具造型工作,因"双眼刺痛、胸闷10 d余,喘憋2d"入院,其胸部CT表现为两肺弥漫性分布的小点片状略高密度灶,肺功能显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下降;动脉血气分析提示伴有低氧血症(动脉血氧分压55 mmHg).经脱离工作环境,糖皮质激素及西替利嗪抗过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胸部CT小点片影消失,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恢复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尘螨滴剂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尘螨滴剂治疗过敏性鼻炎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我院儿童过敏性鼻炎患儿6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0例,口服盐酸西替利嗪滴剂及氮卓斯汀喷鼻治疗组;研究组,300例,口服盐酸西替利嗪滴剂及氮卓斯汀喷鼻治疗基础上舌下含服尘螨滴剂治疗组,统计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评分、用药评分、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临床疗效、免疫球蛋白水平、机体免疫功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用药评分、Eos计数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评分、用药评分、Eos计数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 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临床症状评分、用药评分、Eos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96.7%(290/300),显著高于对照组83.3%(250/300)( 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清特异性IgE(sIgE)、总IgE(T-IgE)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P<0.05),血清sIgG4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 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清sIgG4、sIgE、T-IgE水平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 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血清sIgG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血清sIgE、T-IgE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的CD3 +、CD4 +、CD4 +/CD8 +均显著高于治疗前( P<0.05),CD8 +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CD3 +、CD4 +、CD4 +/CD8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CD8 +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但治疗前两组患儿的CD3 +、CD4 +、CD8 +、CD4 +/CD8 +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 P>0.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7%(20/300)、10.0%(30/300)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P>0.05)。 结论:尘螨滴剂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好,能够有效改善患儿机体免疫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疑似由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致玫瑰糠疹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女,38岁,因周身红斑、丘疹、斑丘疹、脱屑伴瘙痒9 d于2021年3月26日就诊。患者9 d前注射2019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生产企业: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02012332)第2剂(第1剂接种时间2021年3月1日,两剂间隔15 d)10 h后于左上臂注射部位出现红斑、丘疹、斑丘疹,伴瘙痒。曾予盐酸西替利嗪片、盐酸司他斯汀片口服,复方甘草酸单铵S静脉滴注,疗效欠佳,皮疹逐渐增多,蔓延至躯干及四肢。发病以来无发热,无咽痛、四肢乏力、关节肌肉疼痛等不适。既往体健,24 d前(发病前15 d)曾接种同批号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第1剂,当时无不适,周身无皮疹。起病前无感染史,无特殊用药史。否认药物、食物及其他过敏史。个人史、月经生育史及家族史无特殊。体检:各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左上臂伸侧注射疫苗部位可见一约8.0 cm × 5.0 cm淡红色斑片,形状不规则,上覆细小糠秕样鳞屑(图1A);躯干及四肢近端散在分布红斑、丘疹、斑丘疹,呈圆形、椭圆形及不规则形,皮疹长轴与皮纹大致一致,上覆细小糠秕样鳞屑,皮疹分布相对对称(图1B、1C)。皮肤镜下为红色背景,皮疹中央呈褐色外观,白色鳞屑呈边缘分布(领圈样,图2A),皮损表面可见非特异性分布的点状血管及线状血管(图2B)。辅助检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心电图、肺部CT均无明显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以荨麻疹样损害为首发表现的M5a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女,22岁,因面部及胸腹部出现风团样损害3个月就诊。患者于2017年5月无明显诱因面部、胸腹部出现散在肤色风团样损害,直径0.5 ~ 1.0 cm,不易消退,无瘙痒及疼痛。自行口服盐酸赛庚啶片(具体剂量不详),效果不佳,遂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皮肤科就诊。拟诊为"荨麻疹",予以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5 mg/d,复方甘草酸苷片50 mg每日3次,治疗10余天皮损未见改善,再次就诊。考虑"肥大细胞增生症",予以氯雷他定颗粒10 mg/d;玉屏风颗粒5 g每日3次,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1次。皮损未见消退反而增多,面部出现丘疹和结节(图1),局部正常皮肤摩擦后出现水肿,似风团样损害,不易消退。右侧颞部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角化过度,部分区域棘层略薄,真皮层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部分区域呈黏液样变性,吉姆萨染色阴性,排除肥大细胞增生症。遂调整治疗为甲泼尼龙片24 mg/d、硫酸羟氯喹0.2 g/d,治疗1 d后患者出现四肢关节疼痛,急查尿常规正常,超敏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稍高,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4.02 × 10 9/L、中性粒细胞比例0.24(参考值:0.40 ~ 0.75,下同)、淋巴细胞比例0.64(0.20 ~ 0.50)、红细胞计数3.0 × 10 9/L、血红蛋白106.0 g/L。血生化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132.6 U/L(14.0 ~ 36.0 U/L)、乳酸脱氢酶9 306 U/L(313 ~ 618 U/L)。腹部彩色超声检查未见异常。2 d后患者发热,体温最高达38.7 ℃,伴寒战、大汗、咽痛、乏力,无咳嗽、咳痰,予以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75 mg/d,治疗3 d,上述症状缓解。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3.61 × 10 9/L、中性粒细胞比例0.08、淋巴细胞比例0.84、红细胞计数2.66 × 10 9/L、血红蛋白91.0 g/L,抗核抗体、抗可溶性抗原抗体、抗双链DNA抗体、IgA、IgM、IgG及补体C3、C4均阴性,丙氨酸转氨酶101.8 U/L,乳酸脱氢酶3 116 U/L。骨髓穿刺活检示约90%异常原始单核细胞,考虑M5a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遂收住血液内科,发病以来患者无牙龈出血,无鼻衄、皮肤黏膜出血、呕血、黑便史,否认特殊物质接触史。右侧颞部皮损组织进一步行免疫组化检查: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浅中层散在核大、深染的异形细胞,灶状分布,部分区域黏液样变性;CD43阳性、骨髓过氧化物酶(MPO)阳性、Ki67 25%阳性、CD3阴性、CD117散在阳性,见图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改良冬眠合剂对严重烫伤大鼠脏器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比改良冬眠合剂和传统冬眠合剂对严重烫伤大鼠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24只约10周龄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单纯烫伤组、传统冬眠合剂组和改良冬眠合剂组,每组6只。于单纯烫伤组、传统冬眠合剂组和改良冬眠合剂组大鼠背部造成30%体表总面积(TBSA)Ⅲ度烫伤,假伤组大鼠模拟致伤过程致假伤。伤后即刻,传统冬眠合剂组大鼠腹腔注射12 mL/kg由哌替啶、氯丙嗪和异丙嗪构成的传统冬眠合剂,辅以生理盐水灌胃;改良冬眠合剂组大鼠腹腔注射2 mL/kg由咪达唑仑和芬太尼构成的混合药剂,辅以西替利嗪灌胃。随后4组大鼠均腹腔注射乳酸林格液进行补液复苏,使补液及给药总剂量为2 mL·kg -1·%TBSA -1。次日,对2个冬眠合剂组大鼠再次同前给药。伤后3 d,取各组大鼠腹主动脉血并留取肝脏、小肠和肺脏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0和IL-6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浆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LDH同工酶1(LDH-1)、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尿素、肌酐和尿酸水平,对肝脏、小肠和肺脏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组织学变化。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ukey检验。 结果:伤后3 d,传统冬眠合剂组大鼠血浆中IL-10水平为(44±16)pg/mL,显著高于改良冬眠合剂组的(20±9)pg/mL和单纯烫伤组的(21±6)pg/mL( P值均<0.05);4组大鼠血浆中IL-1β和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伤后3 d,单纯烫伤组大鼠血浆中ALT和AST水平分别为(77±14)、(213±65)U/L,均显著高于假伤组的(59±5)、(108±10)U/L( P<0.05);改良冬眠合剂组大鼠血浆中ALT和AST水平分别为(61±3)、(116±11)U/L,均显著低于传统冬眠合剂组的(81±13)、(207±54)U/L( P<0.05),且改良冬眠合剂组大鼠血浆中AST水平显著低于单纯烫伤组( P<0.05)。伤后3 d,4组大鼠血浆中γ-GT、ALP、LDH、LDH-1、肌酸激酶、CK-MB、肌酐和尿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虽然4组大鼠血浆中尿素水平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单纯烫伤组分别与假伤组、传统冬眠合剂组、改良冬眠合剂组之间以及传统冬眠合剂组与改良冬眠合剂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伤后3 d,相对于假伤组,单纯烫伤组大鼠肝脏组织中可见肝细胞弥漫微泡性脂肪变性和空泡变性,小肠组织中可见绒毛间质明显疏松水肿,肺脏组织中可见大片区域肺泡间隔明显增宽;相对于单纯烫伤组,2个冬眠合剂组大鼠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和空泡变性都有所减轻,肺泡壁增厚和肠绒毛间质水肿均得到缓解,且其中改良冬眠合剂组大鼠各脏器组织学表现更接近假伤组。 结论:传统冬眠合剂可能有更强的抑炎作用,而改良冬眠合剂具有更好的肝功能保护作用,但这2种冬眠合剂均可缓解严重烫伤大鼠肝脏、肺脏和小肠的组织病理学损害。对于肝脏、肺脏和小肠,改良冬眠合剂具有不亚于传统冬眠合剂的脏器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特应性皮炎引起"度普利尤单抗面部红斑"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女,65岁,全身皮肤对称红斑、丘疹伴瘙痒9个月。9个月前患者躯干、四肢出现黄豆大小丘疹、红斑伴瘙痒,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湿疹",予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口服,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皮疹反复发作并逐渐增多,干燥、瘙痒加重,影响患者睡眠。就诊于我院门诊,予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依巴斯汀及外用醋酸曲安奈德擦剂、醋酸曲安奈德尿素乳膏,瘙痒均未得到有效控制。患者既往体健,父亲有湿疹病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例难治性艾滋病相关型卡波西肉瘤诊疗及随访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男性,44岁,已婚。2018年11月在喀什CDC行HIV抗体检测确认阳性,CD4 +T细胞计数205个/μL,进行拉米夫定0.3 g+替诺福韦0.3 g+依非韦伦0.6 g治疗,1次/d,自诉规律服药。2019年2月因咳嗽咳痰至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住院诊治,完善相关检查:CD4 +T细胞计数24个/μL。胸部CT(2019年2月11日,见图1?):考虑双肺感染性病变;纵膈多发肿大淋巴结;双侧胸腔少量积液。B超定位处行胸腔积液穿刺术,送检胸水显示:李凡他试验阳性。初步诊断考虑:1、艾滋病相关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遂予HRZE方案化疗,异烟肼(H)注射液0.3 g,静脉输液;利福平(R)注射液0.6 g,静脉输液;吡嗪酰胺片(Z)0.5 g,口服;盐酸乙胺丁醇片(E)0.75 g,口服。抗结核联合头孢甲肟2 g,每12小时1次抗感染治疗,同时予复方甘草酸苷80 mg/d保肝治疗。2月20日及3月5日连续复查胸部CT(见图1?和?):两肺病变较2月11日时进展。同时,复查CD4 +T细胞计数为20个/μL,考虑患者病情进展与免疫重建炎症反应有关,故继续行抗结核联合抗感染治疗,同时给予复方磺胺甲噁唑片、阿奇霉素片预防机会性感染,并口服泼尼松片30 mg/d减少炎性渗出,但治疗效果不佳。截止3月20日,患者规律HAART治疗近5个月,CD4 +T细胞计数未见升高,会诊后建议调整抗病毒药物方案为:多替阿巴拉米片,余维持原治疗方案。3月21日行支气管镜检查并诊断:支气管内多发血管性病变:卡波西肉瘤可能性大(图2,因支气管黏膜活检出血风险较大,故未予活检)。4月23日复查,原各项异常炎症指标较前恢复正常,CD4 +T细胞数升至61个/μL。调整HAART方案为多替阿巴拉米片50 mg/d带药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恩格列净致皮肤过敏反应
编辑人员丨1周前
1例68岁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沙格列汀、二甲双胍和伏格列波糖治疗10个月,因血糖抑制不佳,将伏格列波糖换为阿卡波糖,2 d后又换为恩格列净(10 mg口服、1次/d)。次日应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3 h后(第2次服用恩格列净4 h后),患者胸腹部出现散在红色风团样皮疹伴瘙痒,继之眼睑水肿。考虑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过敏,予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皮疹逐渐消退,但皮肤瘙痒加重,且躯干、上肢逐渐出现弥漫性红色斑丘疹,压之褪色。皮肤科医师会诊后考虑为恩格列净引起的过敏性皮炎,停用恩格列净,加用非索非那定和炉甘石洗剂,皮疹消退。因患者病情需要,3 d后再次使用恩格列净,用药9 d后患者再次出现皮肤过敏反应,停用恩格列净,经抗过敏治疗后皮疹未再出现。考虑患者的皮肤过敏反应与恩格列净相关可能性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当归紫草膏外用治疗血热生风型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当归紫草膏外用治疗血热生风型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金华市中医医院2020年1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血热生风型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患者19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99)和观察组( n=98),进行随机对照研究。两组均予基础降血糖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外用当归紫草膏,疗程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12项目瘙痒严重程度量表(12-PSS)评分及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12-P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 t=18.09、11.31,均 P < 0.05),观察组12-PSS评分为(7.72±1.64)分,低于对照组的(9.35±2.18)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52, P <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8%(86/98),高于对照组的76.8%(76/9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06, P < 0.05)。 结论:当归紫草膏外用可有效改善血热生风型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