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疱疹病毒4型相关胆管细胞癌影像及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人类疱疹病毒4型相关胆管细胞癌(EBVaICC)是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一种少见类型,约占ICC的6.6%,其预后在ICC中较良好。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该疾病的临床及影像表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在新生儿疑难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技术(mNGS)在新生儿疑难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且经脑脊液、肺泡灌洗液或血液病原菌mNGS技术确诊的不明原因发热、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危重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和病原学mNGS结果。结果:4例新生儿,其中男2例,女2例,起病年龄为生后5 h至26 d。2例患儿为脑炎/脑膜炎,其中例1患儿表现为发热、抽搐、昏迷,例2患儿长期抗生素治疗临床症状不能缓解且脑脊液细胞数不能恢复正常;例3患儿长期发热伴C-反应蛋白增高,例4患儿发热、咳嗽、呼吸窘迫。传统培养均未检出致病微生物,mNGS分别检测出人单纯疱疹病毒2型、微小脲原体、人类疱疹病毒5型、结核分支杆菌复合群。结论:mNGS有助于不明原因发热、治疗效果欠佳、危重感染等新生儿疑难病原体感染的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人类疱疹病毒4型感染相关成人嗜血细胞综合征两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EB病毒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EB病毒(EBV)是人类普遍感染的一种病毒,大部分呈潜伏感染状态,只在少部分人群中发展成恶性疾病。EBV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体。EBV与多种淋巴系统和上皮细胞恶性肿瘤相关,与EBV相关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主要是B细胞谱系的淋巴瘤,研究较多的是伯基特淋巴瘤(BL)和霍奇金淋巴瘤(HL),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研究较少。文章就EBV的生物学结构、基因表达及其与ALL和CLL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发热伴出疹症候群监测预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发热伴出疹症候群(RFS)监测预警研究进行系统综述,为我国RFS监测与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以“发热”“出疹”“监测”以及 “fever” “rash” “surveillance”为中英文检索词并补充其自由词,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语种限定为中文及英文,对纳入文献信息进行摘录整理及汇总描述。结果:共纳入36篇文献,中英文分别为21篇和15篇。RFS病原学监测共19篇,病原体主要包括麻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风疹病毒、肠道病毒、人类B19病毒、登革病毒、A组链球菌、伤寒/副伤寒沙门菌、人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和腺病毒;重大活动/突发自然灾害监测8篇,监测时段集中在2010-2015年,包括运动会、世界博览会、地震、热带风暴和宗教集会等;异常病例/聚集性疫情监测预警8篇,以国外研究为主,监测症候群范围广,监测场所为医疗机构,主要依靠《国际疾病分类》第九版(ICD-9)编码或患者主诉中诊断及症状进行自动判别预警;仅1篇针对预测研究,为蒙古国开展的基于传染病监测数据预测研究。36篇文献的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法、基于时间的预警模型(如回归分析法、固定阈值法、休哈特控制图法及累积和控制图法)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结论:未来RFS监测体系方向应聚焦已知病原和可能的未知病原监测预警相结合的模式,可进一步完善预警系统设计,实现无感化病例监测与早期预警,应用当下的信息抓取技术和智能建模方法,提高RFS监测预警的敏感度和特异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TAFRO综合征六例临床特征及诊疗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TAFRO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11年12月至2019年4月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病理明确诊断Castleman病患者31例,分析其中符合TAFRO综合征的6例病例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总结该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纳入TAFRO综合征诊断的患者6例(男5例),平均年龄41.5岁(27~59岁)。患者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发热、血小板减少、多浆膜腔积液、器官肿大和(或)全身水肿、肾功能损害。1例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6例(6/6)白细胞介素6均升高,4例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查均升高,6例HIV均阴性,4例行人类疱疹病毒8检查均阴性,6例病理诊断中浆细胞型3例,混合型2例,透明血管型1例。2例患者行肾脏活检,1例符合血栓性微血管病肾损害伴亚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炎,另1例为继发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例行CHOP方案化疗,1例糖皮质激素治疗,3例糖皮质激素联合单抗类药物治疗,其中1例5年后死于病情进展,另5例患者病情稳定。结论:TAFRO综合征发病罕见,临床表现为多系统受累,早期识别并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EB病毒感染中DNA识别通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在人群中普遍易感,其感染可累及血液、呼吸、泌尿、消化、神经等全身多个系统,亦在相关肿瘤、自身免疫病等疾病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作为一种DNA病毒,EBV可被固有免疫应答中的DNA识别受体感知,触发下游一系列免疫应答。DNA识别通路由DNA感受器、接头分子及下游效应信号组成。双链DNA感受器主要包括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样受体(absent in melanoma 2-like receptors,ALRs)、环状GMP-AMP合酶(cyclic GMP-AMP synthase,cGAS)等;接头分子主要是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和含有caspase招募结构域的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spase recruitment domain,ASC);下游免疫效应主要包括Ⅰ型IFN、炎性小体及促炎细胞因子等。作为一种疱疹病毒科的双链DNA病毒,EBV可触发宿主复杂的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尤其是多种DNA识别受体介导的通路,在宿主免疫防御及病原体免疫逃避等方面均发挥关键作用。本文以DNA感受器为线索,全面总结近年来DNA识别信号在EBV感染中的活化作用、调控机制及临床相关性,以进一步理解EBV感染后宿主的固有免疫应答,为EBV感染引起的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免疫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感染性葡萄膜炎病原体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测序(MGS)技术在感染性葡萄膜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横断面研究。对2016年3月至2018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临床疑诊为感染性葡萄膜炎的19例患者的19份玻璃体标本进行MGS检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11例,年龄19~68岁;右眼10例,左眼8例,双眼1例;临床诊断急性视网膜坏死8例(9只眼),诊断不明11例(11只眼)。每份标本留取玻璃体约1 ml,800 μl标本用于MGS,200 μl标本用于实时荧光定量PCR的验证实验。MGS使用TIANamp Micro DNA Kit试剂盒提取样本DNA,BGISEQ-500平台测序。将测序数据中低质量和长度小于35 bp的数据、人类参考基因组序列及低复杂度序列去除后,获得的数据与专用微生物数据库比对分析,通过统计对比序列数占比、唯一序列数、覆盖率、测序深度等参数确定测序阳性结果,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上述结果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19份标本MGS检出多种微生物,7份测序结果为阳性。其中3份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2份为白念珠菌、1份为痤疮丙酸杆菌、1份为副流感嗜血杆菌。3份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标本检出的序列数占比分别为77.93%(1 794/2 302)、99.98%(12 843/12 845)、98.88%(5 733/5 798),唯一序列数分别为1 794、12 843、5 733条;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显示此3份标本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载量均较高,与MGS结果一致。结论:MGS可作为感染性葡萄膜炎实验室诊断方法的一种选择。 (中华眼科杂志,2020,56:519-52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抢救严重塑型性支气管炎三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在抢救严重塑型性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市儿童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2021年9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3例经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抢救严重塑型性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国内外文献进行复习。结果:3例患儿中,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6岁7个月、3岁1个月、7岁7个月。3例患儿既往体健,无基础疾病。3例均以双向性呼吸困难伴有严重喘息为主要临床表现。3例患儿影像学均提示不同程度斑片影,同时合并肺不张,2例患儿存在气胸,1例存在纵隔积气及皮下积气。3例患儿均为社区获得性感染,主要感染病原有乙型流感病毒、人类疱疹病毒4型、肺炎支原体、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3例入院时均存在严重呼吸困难,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下呼吸困难改善不佳,氧合无改善,二氧化碳潴留进行性加重,伴意识障碍。2例入院后立即行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主气道塑型,取出困难,并术中出现心率下降,均行心肺复苏,复苏后氧合仍差,另外1例入院后即出现心率下降,经心肺复苏抢救后恢复自主心率,3例患儿经评估后立即行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生命体征平稳后行支气管镜检查提示严重塑型性支气管炎。经治疗,3例患儿治愈出院,出院随访3个月,患儿均无任何症状,活动耐力与发病前相同,复查胸部CT均未见异常。结论:严重塑型性支气管炎疾病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病情进展迅速,很快出现呼吸衰竭,常规机械通气无效时,体外膜肺氧合可有效改善患儿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多模式影像诊疗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女,25岁,因"右眼视物模糊2年,左眼视物模糊9个月"于2022年1月24日至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就诊。2020年1月患者因发热诱发右眼视物模糊,就诊于当地医院,查体右眼黄斑区散在点状黄白色病灶,诊断为右眼脉络膜炎,予右眼球后注射曲安奈德后症状缓解;2021年4月接种人乳头瘤病毒疫苗10 d后右眼视物模糊加重、左眼出现视物模糊,于某专科医院查见结核菌素试验、抗弓形体抗体、巨细胞病毒抗体、单纯疱疹病毒抗体、类风湿因子、人类白细胞抗原B27、抗核抗体阴性,行双眼球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期间双眼视力持续下降。2022年1月患者双眼视物模糊加重,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就诊。症见:双眼视物模糊伴视物变形、眼前固定黑影遮挡,偶有闪光感,舌质淡,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黄腻,脉滑涩。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08,矫正无提高;左眼0.25,-5.25 D=0.5;双眼眼压12 mmHg(1 mmHg= 0.133 kPa);裂隙灯显微镜及眼底检查示:右眼前节(-),眼底视网膜豹纹状改变,黄斑区数个黄白色圆形萎缩灶,融合成片(见图1A);左眼前节(-),眼底黄斑区数个黄白色圆形变性灶(见图1B)。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示:右眼视网膜色素上皮(RPE)驼峰样隆起伴神经上皮层下积液(见图1C),椭圆体带部分缺失及穿凿灶(见图1D);左眼RPE隆起及视网膜逆行穿凿灶(见图1E);双眼病灶下局部脉络膜巩膜组织信号增强。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示:病灶部位呈高荧光并逐渐染色渗漏,晚期荧光素潴留;对应部位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呈现低荧光,晚期荧光素渗漏(见图2)。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示:右眼视网膜层片状团簇样新生血管,脉络膜层粗大新生血管(见图3A);左眼脉络膜层团簇样新生血管(见图3B)。西医诊断:双眼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unctate inner choroidopathy,PIC),双眼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中医诊断:视瞻昏渺(湿热内阻证)。治疗:予双眼球内注射康柏西普注射液;中医治疗以祛湿清热、宣畅气机,予以三仁汤加减,整方如下:薏苡仁35 g、杏仁9 g、豆蔻仁12 g、通草12 g、淡竹叶9 g、厚朴9 g、滑石15 g,水煎服,日1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