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洛他唑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评估2种西洛他唑片50 mg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生物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用开放、随机、双周期、双交叉、空腹给药的设计,共纳入32例健康成年受试者,分别单次口服西洛他唑片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50 mg.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MS)法测定血浆中西洛他唑的浓度,用SAS 9.4处理血浆中西洛他唑的浓度-时间数据,用非房室模型法计算西洛他唑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生物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结果 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西洛他唑 Cmax 分别为(358.10±125.80)和(346.90±115.30)ng·mL-1,tmax分别为 3.50 和4.00 h,t1/2分别为(9.63±7.12)和(8.57±5.15)h,AUC0-t分别为(5 235.00±2 268.00)和(5 190.00±1 747.00)h·ng·mL-1,AUC0-∞ 分别为(5 377.00±2 367.00)和(5 308.00±1 848.00)h·ng·mL-1.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几何均值比值的90%置信区间均落在80.00%~125.00%.结论 中国健康受试者单次口服受试和参比西洛他唑片具有生物等效性,且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益气活血通脉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益气活血通脉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7年3月-2019年3月泰州市中医院80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研究组41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射前列地尔注射液与口服西洛他唑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通脉汤。2组均治疗1个月。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2 hPG,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TNF-α、IL-1及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采用黏度计检测血浆黏度及全血黏度,采用微量热沉法测定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采用Wintrobe法测定ESR。以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足背动脉和股浅动脉的血管内径、血流量和峰值流速,记录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2%(37/41)、对照组为71.8%(28/3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466, P=0.035)。治疗后,研究组FPG、2 hPG、TNF-α、IL-1、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6.113、4.180、7.655、2.825、2.534, P<0.01或 P<0.05);血浆黏度、全血黏度、Fib、ESR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5.649、9.894、15.280、3.455, P值均<0.01)。治疗后,研究组股浅动脉、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 t值分别为4.184、4.415)及血流量( t值分别为2.253、7.859)均高于对照组( P<0.01或 P<0.05),峰值流速均低于对照组( t=6.346、6.427, P值均<0.01)。 结论:益气活血通脉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有效改善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血糖水平及血液高凝状态,升高股浅动脉、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及血流量,降低峰值流速,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益气养阴通络方对糖尿病足小鼠VEGF、胰腺氧化应激、胰岛形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通络方对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小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胰腺抗氧化应激能力、胰岛形态的影响.方法:SPF级C57 BL/6J雄性小鼠70只,随机抽10只为正常组,其余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 (120mg/kg)及结扎股动脉、股静脉建立DF模型,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西洛他唑组(西药对照组)、通塞脉片组(中药对照组)、益气养阴通络方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用药3周,检测干预前后各组小鼠体质量、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干预后血清VEGF、胰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实验末摘取胰腺,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胰岛结构.结果:益气养阴通络方能显著降低FBG,上调VEGF,提高胰腺SOD、GSH活性,降低MDA含量.胰岛HE染色提示益气养阴通络方高剂量组形态学改变优于模型组.结论:益气养阴通络方能降低血糖,调节血清VEGF浓度,增强胰腺抗氧化应激能力,改善胰岛病理形态,从而促进血管再生,阻止或延缓胰腺功能的损害,加速足部溃疡愈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西洛他唑、银杏叶软胶囊单独与联合应用治疗VCIND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对比西洛他唑、银杏叶软胶囊单独与联合应用治疗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50例脑梗死后经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18~25分)和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21~27分)存在认知功能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服用西洛他唑联合银杏叶软胶囊的观察组50例,单独服用西洛他唑片的对照 A组50例,单独服用银杏叶软胶囊的对照B组50例.治疗后12个月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并对3组评分进行对比.3组间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均有提高.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A组及对照B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A组与对照B间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西洛他唑,银杏叶软胶囊治疗VCIND患者均产生治疗效果,而其联合应用的观察组效果较单独使用西洛他唑片对照A组及单独使用银杏叶软胶囊的对照B组对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效果更加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联合应用.结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归龙汤治疗老年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归龙汤治疗老年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中远期疗效.方法:94例老年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采取严格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及常规给予胰岛素控制血糖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口服西洛他唑片,每次50 mg,2次·d-1,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归龙汤干预治疗,水煎服,每日1剂,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随访12个月,全部随访成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记录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血糖指标、凝血指标、踝动脉-肱动脉血压比值(ankle-branchial index,ABI),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3.62%)显著高于对照组(76.60%)(P<0.05).两组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均较治疗前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餐后2小时血糖(2-hour post-meal blood glucose,2hFBG)水平显著降低;且随时间延长,观察组FBG、2hFBG水平呈降低趋势(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FBG、2hFBG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长于治疗前,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随时间延长,PT、APTT呈升高趋势,DD、纤维蛋白原水平呈降低趋势(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PT、APTT长于对照组,DD、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ABI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龙汤治疗老年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较好,可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及ABI值,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PCI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的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分析及药学监护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该患者于PCI术后第4天发生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临床药师通过综合分析其病变复杂程度、支架内血栓发生时间、植入支架数量、合并疾病等因素,建议行氯吡格雷相关基因[细胞色素P450(CYP)2C19]检测;根据其检测结果(CYP2C19*1/*2),建议在原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西洛他唑片50 mg,po,bid,同时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10 μg,ivgtt,qd改善微循环,并行疗效评价、不良反应监测等药学监护以及用药注意事项、饮食调整等用药教育.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患者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仍坚持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三联抗血小板治疗,患者病情稳定.结论:药物代谢酶是引起抗血小板药物效应和毒性个体差异的重要原因,其基因多态性与患者的临床转归和终点事件密切相关.临床药师应发挥自身专业所长,协助医师查阅和解读相关信息,在综合考虑患者病情、合并疾病、基因型等因素后,制订和调整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方案,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瘀血痹片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瘀血痹片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2组患者均给予降压、降糖、调脂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50 mL加入血栓通针0.5 g静脉点滴,每日1次,连续14 d;西洛他唑片100 mg口服,每日2次,疗程为6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瘀血痹片5片口服,每日3次,疗程为6周;6周后评价疗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积分、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足背动脉内径及踝肱指数、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在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而治疗组麻木、皮温、发凉和间歇性跛行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而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足背动脉内径、Hs-CRP、ABI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各观察指标改善更为明显;治疗后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瘀血痹片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西洛他唑片联合依帕司他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及机制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西洛他唑片联合依帕司他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疗效及其机制分析.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12月诊断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240例,信封法随机分为西洛他唑组、依帕司他组、联合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依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与2009年中国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指南给予规范处理,西洛他唑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西洛他唑片,依帕司他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帕司他,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西洛他唑和依帕司他片,治疗时间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晨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金属基质蛋白酶(MMPs),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MDA)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变化.利用高频超声评价4组患者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与桡神经内部回声结构与神经纵、横径大小变化.采用肌电图检测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与桡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变化,采用中医症候积分法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积分比较4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4组患者治疗前基线代谢指标等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4组患者血清炎性反应指标IL-6、MMPs与CRP水平均下降,氧化应激指标MDA水平下降,SOD、TAOC水平上升,各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西洛他唑组、依帕司他组、联合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以联合组改善最为显著,4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洛他唑组、依帕司他组、联合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与桡神经内部低回声影较前增强,纵切面观见平行线状高回声带.西洛他唑组、依帕司他组、对照组患者神经纵、横径较前减少,但组内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洛他唑组、依帕司他组、联合组与对照组比较,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显著提升,以联合组改善最为明显,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洛他唑组、依帕司他组、联合组与对照组比较,中医症候积分法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积分降低,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幅度以联合组最为显著.结论 西洛他唑与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均具有下调血清炎性反应、减轻周围神经病变水肿程度、加速周围神经修复、增加神经传导速度的功效,起到提高临床疗效作用.西洛他唑与依帕司他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单药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益气养阴通络方对糖尿病足小鼠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的干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通络方对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小鼠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空腹C-肽(fasting C-Peptide,FC-P)、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表达变化,探讨益气养阴通络方对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的干预作用.方法:SPF级C57BL/6J雄性小鼠70只,随机抽取10只为正常对照组,予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小鼠在给予高脂饮食喂养2周后,禁食16h,腹腔快速注射STZ(streptozotocin,STZ)(120 mg/kg)造模,筛取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的小鼠,用于建立DF模型,并按随机数字表分为6组:模型对照组、二甲双胍+西洛他唑组(西药对照组)、通塞脉片组(中药对照组)、益气养阴通络方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用药3周,观测各组小鼠的体质量、FBG、血清FC-P、FINS、IGF-1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的变化,并对胰岛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益气养阴通络方高剂量组的体质量增加(P<0.05);高、中、低剂量组的FBG、HOMA-IR水平降低(P<0.001);高、中剂量组FC-P水平升高(P<0.05或P<0.001);高剂量组IGF-1含量升高(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高、中剂量组的FINS含量增加(P<0.05);高剂量组FC-P含量增加(P<0.01).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显示:益气养阴通络方能延缓小鼠胰岛萎缩,减轻胰岛细胞的病理损伤.结论:高剂量益气养阴通络方能有效地降低FBG,升高FC-P、IGF-1、FINS含量,降低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胰岛结构及胰岛β细胞的修复,与西药对照组疗效比较接近,但高剂量组的综合效果优于中剂量组、低剂量组以及中药对照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针刺结合活血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活血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3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脏内科住院就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9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观察组46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片10 mg,3次/d;硫酸氢氯吡格雷片150 mg,1次/d;阿司匹林片100 mg,1次/d;西洛他唑片50 mg/次,2次/d;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刺心俞、巨阙、厥阴俞、膻中、内关、郄门、通里、阴郄等穴位结合中药当归、黄芪等活血方治疗,针刺治疗1次/d,中药1剂/d,分3次口服,均10 d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NO及ET的含量、SV和EF水平、临床指标、血脂指标、血液流变学、肝肾功能指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NO及ET的水平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SV和EF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肝肾功能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TC及TG的水平则显著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每周硝酸甘油用量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1% (P <0.05).结论:针刺结合活血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具体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相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