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在我国社区人群眼病筛查中的挑战和对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受限于基层眼健康服务资源、群众预防意识、普筛经费、筛查模式等因素,我国社区人群眼病筛查供给远远无法满足需求。人工智能(AI)可替代部分医学工作,结合“互联网+”模式将优势医疗资源下沉,改善眼病筛查供需矛盾。但AI技术应用于社区眼病筛查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大部分AI产品无法直接适用于社区筛查,无法对病史、症状、影像等多模态信息进行整合判断,产品化和落地应用仍缺乏相关的法规和卫生政策等。因此建议由相关部门主导,构建标准化大数据集、真正打破数据壁垒,加速AI技术研发和落地应用;尽快培养“AI+”复合型医疗人才;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相关科研发展规划以及相关产品的质量标准和监管框架;并针对需求强烈的中西部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加大医学AI基建投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西藏阿里西部地区成年藏族居民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病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了解西藏阿里西部地区藏族居民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西藏阿里西部地区随机抽取藏族居民进行健康体检、问卷调查,收集血常规及生化指标.通过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该地区居民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1 362名西藏阿里西部地区藏族居民,研究结果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为1044名,患病率76.7%,男性患病率为84.8%,高于女性的71.5%.吸烟(OR=1.988,95%CI:1.076~3.675)、贫困户(OR=1.775,95%CI:1.204~2.540)、高尿酸血症(OR=3.416,95%CI:2.494~4.679)、高胆固醇血症(OR=4.051,95%CI:2.811~5.838)、高甘油三酯血症(OR=2.589,95%CI:1.765~3.798)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病危险因素,女性(OR=0.538,95%CI:0.384~0.752)、农牧区(OR=0.312,95%CI:0.156~0.625)为保护因素.结论 西藏阿里西部地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病率较高,性别、居住地、吸烟、贫困户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病的影响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高尿酸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等疾病显著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全球健康视角下我国儿童早期健康发展实践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4/3/30
儿童早期健康是值得关注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儿童的健康不平等间接反映了国家儿童保健、教育和其他基础设施分布的不公平性.世界范围内,193个国家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并探索了不同的发展策略和应对举措.明确"将儿童置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核心"是成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必不可少的因素,经过几十年不断的努力和实践,我国在改善儿童福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但还存在东西部发展不均衡、贫困农村地区服务能力不足等挑战,肥胖、近视、心理等新问题也随之出现,因此,中国目前仍不能完全满足儿童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本文从全球健康的视角,系统综述了全球儿童早期健康事业的发展现状、我国儿童早期发展工作的主要历程和工作经验,并根据全球发展趋势对我国儿童早期健康发展的工作重点和机遇挑战进行展望,希望可以为我国儿童早期健康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资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中国西部贫困地区学龄儿童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与社会经济状况关联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探究中国西部贫困地区学龄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及其与社会经济状况(SES)的关系,为贫困地区儿童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改善提供建议.方法 依托中国贫困地区学龄儿童营养状况调查及改善研究项目,2020年10-12月纳入陕西和四川两省3个国家级贫困县1 059名学龄儿童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对儿童进行体格测量,并对儿童及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主成分分析法纳入父/母文化程度、职业和家庭月收入5项指标构建SES作为解释变量.采用混合效应模型分析SES与生长发育(身高、体重、腰围、BMI)和营养状况(生长迟缓、消瘦、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的关系.结果 学龄儿童的生长迟缓、消瘦、超重肥胖、肥胖、中心性肥胖率分别为2.8%、7.4%、26.0%、14.4%、24.5%.高SES 组比低 SES 组儿童的腰围、BMI 分别高 2.50cm(95%CI:1.14~3.86)、0.76kg/m2(95%CI:0.27~1.25),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风险分别高 63%(OR=1.63,95%CI:1.12~ 2.38)、62%(OR=1.62,95%CI:1.10~ 2.39)(P<0.05).结论 西部贫困地区儿童面临双重营养不良的挑战.SES与儿童生长发育的相关指标、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风险呈正相关.在消除贫困地区儿童消瘦的同时需要遏制肥胖的快速增加,同时重视儿童家庭环境和营养状况的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中国社会区域空间多维健康贫困"能力-权利-风险"耦合驱动特征与变迁分异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了解中国社会区域多维健康贫困的空间分异格局及叠加耦合驱动特征,为下一阶段精准扶贫和健康贫困空间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13、2015和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2、2014、2016、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和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网络中的相关数据,以课题组构建的"能力-权利-风险"多维健康贫困理论模型为框架,最终纳入了健康能力、健康权利、健康风险3个维度的13个指标作为多维健康贫困的驱动因子,采用地理探测器实现单一及耦合驱动作用特征的捕捉,分析驱动因子的空间差异.结果 与2011、2013和2015年比较,2018年健康能力维度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化率、居民年住院率的排位均有所上升,而健康权利维度的人均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公众健康教育活动次数的排位均有所下降,权利赋能对于抵御健康贫困发生的效应增强.驱动因子空间差异研究结果显示,201 1-2018年东部地区的风险驱动因子主要为城镇失业率,中部地区的风险驱动因子主要为调查前3年PM2.5浓度,而西部地区的多维健康贫困则是健康能力、健康权利和健康风险3个维度联合驱动的结果.从交互作用探测结果显示,健康能力维度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化率与健康权利维度的政府卫生支出占比、人均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的交互作用类型始终为双因子增强,健康能力与健康权利的联合作用会改善多维健康贫困的发生;调查前3年PM2.5浓度这一健康风险指标与居民年住院率、老年抚养比2011年、2013年、2018年的交互作用类型亦为双因子增强.结论 多维健康贫困在中国社会区域空间存在时空分异格局,是多维因素耦合驱动的结果,而多维因素耦合对多维健康贫困发生的复杂机制则要求多领域、多部门、多机制、多阶段的综合健康治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我国西部典型地区卫生筹资公平性实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我国西部地区卫生筹资公平性及变化.方法:利用2013年和2015年我国基层卫生综合改革西部典型地区的居民家庭健康询问调查数据,结合中国统计年鉴中相关年份各省份的各种消费性支出税率,计算各消费性支出的直接税、间接税;计算直接税、间接税、社会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个人现金卫生支出的集中指数和Kakwani指数,反映五种卫生筹资渠道的公平性.结果:2016年西部典型地区直接税、间接税、社会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和现金卫生支出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615、0.366、0.285、0.423、0.262,Kakwani指数分别为0.256、0.007、-0.074、0.064、-0.097,与2014年相比,直接税和商业健康保险集中指数分别增加0.120和0.118,现金卫生支出降低0.028;直接税和商业健康保险Kakwani指数分别增加0.106和0.104,现金卫生支出减低0.042,其他筹资渠道集中指数和Kakwani指数变化不大.结论:西部典型地区卫生筹资公平性有所改善,直接税和商业健康保险累进程度进一步增高,对贫困人群有利;现金卫生支出筹资公平性趋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个贫困县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引致的医疗机构损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基本药物制度引致的医疗机构的损益.方法:以我国西部某贫困县为样本地区,采用现场调查法收集资料,选取2009年为基准年,比较分析样本地区全部政府办医疗机构在2010—2015年间由于药品政策、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和财政补助调整所造成的损益及损益率.结果: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医疗机构整体得益,且其得益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得益率从2010年的-2.15%增长到2015年的47.70%;对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进一步分析显示,各自损益的归因各不相同,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得益主要归因于政府补助调整,而县级医院得益主要归因于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结论:基本药物制度的落实对于调整医疗机构损益来源的构成有一定作用,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过程中,应进一步确保医疗机构平稳运行和发展,着重调整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价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国中西部8县1~59月龄儿童精细动作可疑发育迟缓状况及与早产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中国中西部8县1~59月龄儿童精细动作可疑发育迟缓状况并探讨其与早产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和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调查中国中西部地区8个县的1 927名1~59月龄儿童及其主要看护人,使用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ASQ)评价其精细动作可疑发育迟缓状况.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调整混杂因素后的比值比(OR)和95%置信区间(CI).结果 被调查地区儿童精细动作可疑发育迟缓率为9.8% (95 %CI:8.4%~11.1%).控制了儿童性别、月龄、民族、主要看护人文化程度等因素后,早产、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国家贫困线、孩次≥3是儿童精细动作可疑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69 (95%CI:1.37~5.29)、1.87(95%CI:1.24~2.83)、1.74(95%CI:1.05~2.90).结论 被调查地区儿童精细动作可疑发育迟缓状况需要关注,早产是其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供需视角下贫困地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2010年,贵州省65岁及以上人口为297. 7万人,占总人口的 8. 57% ; 2015 年 65 岁及以上人口为360万人,占10. 20% ;五年间,贵州省老年人口增长了1. 63% .贵州省人口老龄化程度位列全国第十三位,在西部十二省份中位列第四.贵州省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到2021 年将达到550 万;到2038 年将达到885万〔1〕.贵州省是贫困地区的典型代表省份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我国综合性大学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报考热度变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究我国综合性大学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的报考热度、生源质量及其在不同地区、不同院校的热度分布与变化趋势,为提高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吸引力和生源质量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 将本科临床医学专业与另外7个本科专业作为研究对象,获取2011年、2016年12所综合性大学在各地区本科一批专业(理科)的录取平均分,通过“平均分顺位百分比”指标描述并分析专业报考热度和生源质量.结果 2011年、2016年临床医学专业录取平均分顺位百分比分别为26.61%、18.05%;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在8个专业中的报考热度由2011年的第4位上升至2016年的第2位,热度呈现上升趋势;在地区间报考热度也呈现整体上升的趋势,西部地区考生学医热度最高;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在不同院校内部报考热度存在差异,且有所增大.结论 总体来看,2011年、2016年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报考热度较高,生源质量大体趋势较好,长学制专业生源质量更佳.在地区方面,多数地区考生学医热度有所上升,其中收入低、医疗负担重的地区考生学医热情更高,家庭背景与医学职业特点或是贫困考生学医背后的原因.在院校方面,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占优势的院校对考生的吸引力较强;而就业资源丰富、优势专业众多的院校,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吸引力相对较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