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视快速增长儿童眼底神经纤维层厚度和血流参数特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研究近视快速增长儿童的眼底黄斑区和视乳头区微细结构和血流灌注等临床特征。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纳入7~14岁快速增长(1年近视增长>1.00 D)的近视患儿40例(快速增长组),同时选取39例增长缓慢(1年近视增长≤0.50 D)的近视患儿作为对照(稳定增长组),分别测量其屈光度和最佳矫正视力,通过LenStar测量眼轴,OCTA测量黄斑区和视乳头区血流参数和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2组间血流参数和RNFL厚度比较采用协方差分析,眼轴、屈光度、视网膜厚度、血流密度之间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结果::快速增长组和稳定增长组眼轴分别为(24.7±0.9)mm和(24.5±0.8)mm,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黄斑区3 mm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ETDRS)分区视网膜深层和浅层以及视乳头4.5 mm GH(Garway heath)分区的毛细血管血流密度的比较,2组在各局部区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视乳头旁平均RNFL厚度和视乳头鼻侧区域,快速增长组明显较缓慢增长组薄( P<0.05)。近视增长量和眼底血流参数不相关,但与视乳头鼻侧区域RNFL厚度呈负相关。 结论::儿童近视快速增长未伴有眼底血流密度的异常,但可伴有视乳头旁鼻侧、鼻上方和鼻下方RNFL厚度变薄,眼底血流参数对近视发展速度的预估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特发性颅内高压患者行静脉窦支架成形术后视乳头水肿及视力改善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特发性颅内高压患者行静脉窦支架成形术后视乳头水肿及视力的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于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接受静脉窦支架成形术治疗的8例特发性颅内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女性6例,男性2例,年龄(32.9±14.4)岁(范围:19~57岁)。手术前后行眼底、视力、视野检查,使用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CT)检测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并行腰椎穿刺测量颅内压。术中先行静脉窦测压,若狭窄两端压力梯度≥10 mmHg(1 mmHg=0.133 kPa),则接受静脉窦支架成形术治疗。术后6个月检测RNFL厚度,并行CT静脉造影观察静脉窦情况。手术前后数据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 结果:8例患者均成功行静脉窦支架成形术,术后狭窄两端压力梯度降至(2.6±2.0)mmHg,与术前(24±9.2)mmH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02, P<0.001)。颅内压由术前的(41.4±12.7)cmH 2O(1 cmH 2O=0.098 kPa)降至术后的(12.9±3.3)cmH 2O( t=7.08, P<0.01)。术后6个月随访时,RNFL厚度由术前的(275.3±68.3)μm降至(131.4±31.8)μm( t=5.80, P=0.001);视力基线值中位数由术前的[ M( Q R)]0.24(0.25)改善至0.65(0.23)( Z=-2.52, P=0.012)。6例患者视乳头水肿情况明显改善,2例无明显变化,其中1例CT静脉造影提示支架旁再狭窄。 结论:静脉窦支架成形术可用于改善特发性颅内高压患者的视乳头水肿和视力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OCTA检测青少年不同程度近视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和视乳头周围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微观结构改变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OCTA)测定青少年不同程度近视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厚度(RNFL)及视乳头周围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微结构改变.方法 回顾性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5~15岁青少年(共计180只眼睛)作为研究对象,按等效球镜度数(SE)分为正视组(n=30),轻度近视组(n=44),中度近视组(n=56),高度近视组(n=50).用OCTA测定各组的RNFL、视盘旁萎缩弧β区(PPA-β)及视盘旁萎缩弧α区(PPA-α)面积、PPA-β及PPA-α区微血管丢失(MVD)面积、PPA-β及PPA-α区血流密度值,同时收集各组的SE和眼轴长度(AL)进行比较,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PA-β区MVD面积与SE、AL、RNFL及PPA-β区面积的相关性.结果 4组的SD、AL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近视程度越重SD、AL值越高.4组的上方、下方、鼻侧及颞侧RNFLT、平均RNFL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近视组与正视组的上方、下方、鼻侧及颞侧RNFLT、平均RNFL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近视组的上方、下方、颞侧和平均RNFLT均显著低于中度近视组和轻度近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50只近视眼中有141只(94.00%)的PPA-β区存在MvD.高度近视组PPA-β区的MvD面积、PPA-β面积分别为(0.239±0.106)、(1.104±0.270)mm2,均显著高于中度近视组[(0.095±0.041)、(0.612±0.264)mm2]和轻度近视组[(0.071±0.030)、(0.507±0.241)mm2],而PPA-β区血流密度为198.24±95.89,低于中度近视组(349.07±126.32)和轻度近视组(402.63±132.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近视组PPA-α区存在MvD占比为56.00%,显著高于中度近视组(26.79%)和轻度近视组(1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PPA-α区的MvD面积、PPA-α面积及PPA-α区血流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PPA-β区MvD面积与与SE、RNFLT呈负相关(r=-0.492、-0.574,P<0.05),与 AL、PPA-β 区面积呈正相关(r=0.480、0.798,P<0.05).结论 PPA-β 区MvD是青少年高度近视患者视乳头周围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微血管改变的重要指标,且与SE、AL、RNFLT和PPA-β区面积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OCTA观察眼底不同分期的2型糖尿病患者视盘及盘周微血管密度和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通过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OCTA)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视神经乳头及盘周毛细血管血流密度(RPCVD)及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变化.方法 横断面研究.入组44例为无临床可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48例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NDR)患者.同时选取45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使用OCTA对所有受试者应用OCTA 视盘区4.5 mm×4.5 mm血流模式进行检查,软件自动计算各断面的视乳头周毛细血管密度和视乳头周为RNFL厚度.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44例NDR组RPCVD在整体(47.88±1.59)、视盘内(47.56±1.86)及上颞(ST)(51.80±1.94)3个区域血管密度降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DR组RNFL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相比,48例NPDR组整体(45.77±2.28)、视盘内(44.03±1.58)、视盘旁(47.26±1.48)、鼻上(NS)(45.90±2.78)、鼻下(NI)(45.90±2.78)、下鼻(IN)(47.44±2.17)、下颞(IT)(51.75±5.27)、颞下(TI)(49.38±3.74)、颞上(TS)(53.48±3.32)、上颞(ST)(54.27±3.17)以及上鼻(SN)(45.47±2.24),所有区域观察到视乳头周毛细血管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NFL厚度在下鼻(IN)(118.79±12.23)μm、下颞(IT)(134.81±13.55)μm,2个区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视神经乳头区域毛细血管血流密度可能为早期DR中神经损伤前微血管已经改变提供了证据.视盘内血流灌注的减少可能是早期DR检测的重要标志之一.在ONH血流模式下,OCTA可能是DR筛查中更有前途的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测量视乳头旁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视盘形态和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01/2017-06本院收治的POAG 患者65例85眼作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身体检查的健康者52例78眼作为对照组,采用OCT测量视乳头旁RNFL厚度、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视盘参数包括杯/盘比(C/D)、视杯面积(cup area, CA)、视杯容积(cup volume,CV)、视盘面积(disc area, DA)、盘沿面积(rim area,RA)和盘沿容积(rim volume, RV),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视乳头旁RNFL厚度在上方、下方、颞侧、鼻侧和均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CA、CV、C/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DA、RV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A则略小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在上方、下方、颞侧、鼻侧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OCT能够定量客观检测RNFL厚度、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视盘参数,这有助于POAG的早期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75例(75眼)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病例资料,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37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采用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观察组实施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手术前后视力、乳头周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黄斑中心凹容积、视网膜厚度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手术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水平变化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84%(33/38),高于对照组67.57% (2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视力、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PEDF水平高于对照组,视乳头旁RNFL厚度及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调节能力、读与精细动作、日常生活及远视力、移动与光感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可改善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乳头旁RNFL厚度、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VEGF、PEDF水平,促进视力恢复,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眼视盘周围及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参数变化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患眼视盘周围及黄斑区视网膜血流相关参数的变化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确诊的萎缩型NAION患者(发病时间>3个月)18例(18眼).另选取眼部检查正常的门诊健康体检者20例(20眼)作为正常对照组.使用AngioVue OCT血管成像系统对所有受检者进行视盘及其血流成像、黄斑区血流成像及黄斑视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扫描,测量视盘周围神经纤维(pRNFL)厚度、GCC厚度和整个平面视网膜血流密度(wiVD),包括视盘周围放射状毛细血管(RPC)、视乳头旁的RPC血流密度(ppVD)、浅层毛细血管丛(SCP)、深层毛细血管丛(DCP)及黄斑中心凹旁血流密度(pfVD).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及独立样本f检验,Logistic回归及线性回归分析各血流参数对NAION发病、GCC等的影响,Pearson相关分析上下部分ppVD与pRNFL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AION组pRNFL厚度、RPC wiVD、ppVD明显较低(t=-6.567、-6.958、-6.668,P<0.001),SCP wiVD、DCP wiVD及GCC厚度亦明显较低(t=-6.226、-2.760、-6.340,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AION发病与ppVD相关(b=0.502,OR=1.653,P=0.04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NAION患者的LogMAR BCVA与SCP wiVD相关(b=-0.726,P=0.003),pRNFL厚度与ppVD相关(b=0.883,P=0.001).上半部分的pRNFL厚度与上半部分ppVD呈正相关(r=0.946,P<0.001),下半部分的pRNFL厚度与下半部分ppVD呈正相关(r=0.680,P=0.031).结论:病程>3个月的NAION患眼视盘周围及黄斑区大血管附近血流显著减少.NAION患眼ppVD越稀疏,NAION发病可能性越大,pRNFL相对越薄;SCP wiVD越稀疏,NAION患眼的视力相对越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视网膜厚度定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与认知正常的对照人群视网膜厚度的可能差异,以期为AD的辅助诊断提供一种简易、无创、客观的诊断方法.方法 在自然瞳孔下,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显像仪(OCT)对12例AD志愿者(AD组)以及11例认知正常的对照人群(对照组)进行视乳头旁以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检查,然后对两组人群的结果进行独立组t检验,对两组不同位点厚度中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预测指标进行评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D组鼻侧[(59.42 ±7.90) μm vs(88.18 ±9.43)μm,P<0.001]、鼻上方[(82.83±22.01) μmvs (118.09±20.53)μm,P=0.001]、颞上方[(116.83 ±25.46)μm vs(139.45±15.53)μm,P=0.02]以及鼻下方[(96.33±36.14) μm vs(124.45±20.63) μm,P=0.03]的视乳头旁神经纤维层厚度显著变薄,但两组研究对象黄斑部各分区的视网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鼻侧视乳头旁神经纤维层厚度进入模型(P <0.001,R2=0.671,B=-0.416,OR=0.660),以73.5 μm为临界点诊断AD,其敏感度为90.9%,特异度为100%.结论 相比认知正常人群,AD患者的黄斑部视网膜厚度尚未发现明显改变,但在视乳头旁多个位置出现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薄,提示视乳头旁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薄、尤其是鼻侧区域变薄是协助诊断AD患者的敏感指标,但其诊断临界值还有待更大样本的研究来确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降压方案治疗高血压人群的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不同降血压药物方案对原发性高血压人群视网膜微血管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6例共150只正常眼的相关资料,其中降压方案使用标准剂量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ARB)者20例;使用标准剂量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CCB)者34例;使用上述两类药物小剂量联合治疗的患者22例.记录每位患者的最高动脉血压及既往6个月的自测血压范围,确保每组患者具有相同的降压幅度.每位参与者接受OCTA检查,记录其视网膜浅层血管密度(superficial vascular plexus,SVP)、深层血管密度(deep vascular plexus,DVP)及视乳头旁毛细血管密度(radial peripapillary capillary,RPC)、神经纤维层厚度(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等数据.结果 与联合治疗组比较,单药治疗组SVP血管密度显著降低(ARB,P=0.006;CCB,P=0.006),其中最显著区域为旁中心凹分区(ARB,P<0.001;CCB,P=0.003);而DVP、RPC及RNFL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药治疗两组之间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接受小剂量ARB和CCB联合治疗的高血压患者较标准剂量单药治疗者有更好的视网膜血流灌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OCTA在不同中医证型POAG患者视觉损害评价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测不同中医证型POAG患者视盘及黄斑血流变化,并分析其与POAG视神经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将POAG患者103例103眼依据中医证型分类,比较不同中医证型OCTA测得的视盘血管密度、黄斑区血管密度、视乳头旁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RNFL)厚度、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并对OCTA血管密度各参数与视野平均缺损(MD)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OAG患者三组中医证型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眼压、病程均有差异(F=29.671、13.05、108.60,均P<0.01).三组中医证型的黄斑(上、颞、下、鼻)四个方位GCC厚度、视盘血管密度、黄斑血管密度均有差异(P<0.01).三组中医证型的视盘上、颞、下侧RNFL厚度均有差异(P<0.01).视盘血管密度、黄斑血管密度与视野MD值均呈线性正相关(r=0.591、0.402,均P<0.01).结论:OCTA作为不同证型POAG患者的视盘血管密度的量化评价指标,为POAG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了有力的客观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