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基线参数对角膜塑形镜设计及其临床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角膜塑形镜作为减缓青少年近视快速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被临床广泛认可。角膜塑形镜的参数设计对近视控制效果影响显著。笔者结合角膜塑形镜验配时所需依据的人眼基线参数,对角膜塑形镜镜片关键参数的选择及其相关临床效果进行述评,以期进一步加强验配者对镜片参数设计的认识和提升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控制效果,为深入开展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正确评价后巩膜加固手术对高度近视的防控作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高度近视在我国发病率逐年攀升,发病年龄不断提前,目前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在高度近视的治疗中,后巩膜加固手术已有超过60年的临床应用历史。后巩膜加固手术通过在薄弱的后极部球壁表面缝合一定大小的加固材料,使其与后极部巩膜融合,达到增加局部巩膜厚度和抗张能力、限制眼轴快速增长、减轻高度近视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作用。目前后巩膜加固手术尚存在一定争议,在临床仍未得到广泛开展。针对后巩膜加固手术的作用机制、手术方式、应用材料及临床应用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可为该手术的进一步规范应用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近视快速增长儿童眼底神经纤维层厚度和血流参数特征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研究近视快速增长儿童的眼底黄斑区和视乳头区微细结构和血流灌注等临床特征。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纳入7~14岁快速增长(1年近视增长>1.00 D)的近视患儿40例(快速增长组),同时选取39例增长缓慢(1年近视增长≤0.50 D)的近视患儿作为对照(稳定增长组),分别测量其屈光度和最佳矫正视力,通过LenStar测量眼轴,OCTA测量黄斑区和视乳头区血流参数和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2组间血流参数和RNFL厚度比较采用协方差分析,眼轴、屈光度、视网膜厚度、血流密度之间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结果::快速增长组和稳定增长组眼轴分别为(24.7±0.9)mm和(24.5±0.8)mm,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黄斑区3 mm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ETDRS)分区视网膜深层和浅层以及视乳头4.5 mm GH(Garway heath)分区的毛细血管血流密度的比较,2组在各局部区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视乳头旁平均RNFL厚度和视乳头鼻侧区域,快速增长组明显较缓慢增长组薄( P<0.05)。近视增长量和眼底血流参数不相关,但与视乳头鼻侧区域RNFL厚度呈负相关。 结论::儿童近视快速增长未伴有眼底血流密度的异常,但可伴有视乳头旁鼻侧、鼻上方和鼻下方RNFL厚度变薄,眼底血流参数对近视发展速度的预估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国际近视研究院关于病理性近视的报告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在世界范围内,病理性近视是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病理性近视与高度近视有明显差异。高度近视是指高度近视性屈光不正,而病理性近视是指眼底存在典型的并发症(相当于或比弥漫性脉络膜萎缩更严重的后巩膜葡萄肿或近视性黄斑病变)。病理性近视通常发生在高度近视眼,但其并发症,特别是后巩膜葡萄肿,也可能发生在非高度近视眼中。由于近年来眼科成像技术的进展,客观和准确地诊断病理性近视已成为可能。特别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发现了一些新的病变,如圆顶状黄斑和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广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已能成功地显示大葡萄肿的整个范围。针对并发症的新疗法已经被证明是有效的,如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近视性黄斑新生血管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近视,特别是儿童近视,在世界范围内呈快速增长趋势。在近视增加的同时,高度近视的患病率也在增加。然而,尚不清楚病理性近视是否会随着近视发病率的增加而增加。此外,还不清楚的是导致病理性近视的基因是否与一般近视相同,或者病理性近视是否与其他近视在基因上有所不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重复低强度红光照射辅助治疗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共识(2022)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重复低强度红光(RLRL)照射辅助儿童青少年近视治疗的研究应用已在国内多地开展,初步临床研究结果显示,RLRL眼部照射能够抑制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快速增长,但由于目前尚无相关的统一标准,导致不规范应用的现象时有发生,也增加了不良反应的潜在风险。因此有关专家基于当前的循证证据及结合实践经验,并广泛征求意见,从RLRL照射防控近视基本原理、适用对象、方法及剂量、检查项目及照射频次、设备选择及使用功率、不良反应、终止治疗、与其他方法联合应用问题的建议等8个方面制定《重复低强度红光照射辅助治疗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共识(2022)》,为规范RLRL照射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应用提供指导意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22)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当前全球近视患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预计至2050年全球将有47.58亿近视人口,占总人口的49.8%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2020年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为52.7%,其中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 [2]。由于近视呈现低龄化、高度化和患病率持续升高趋势,病理性近视患病率也显著增高。病理性近视可因脉络膜新生血管,视网膜变性、裂孔和脱离等眼底改变,造成不可逆的视觉损害,严重者可致盲,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预防近视发生、延缓近视进展、防止病理性近视发生刻不容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青少年长期佩戴角膜塑形镜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青少年近视患者长期佩戴角膜塑形镜的疗效,及其对眼部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9.6~2023.4于我院眼科验配角膜塑形镜并长期佩戴(≥3年)的青少年近视患者30人(60眼),戴镜后1 d、7d、1mon、3mon复诊,以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比较戴镜前、戴镜后6mon、1a、2a、3a患者眼轴长度和角膜内皮镜检查各参数的变化.结果:本研究共观察病例30例(60眼),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7~14岁,平均年龄为9.77±1.89岁,等效球镜为-5.00~-0.75 D,平均为-1.98±0.97 D.其中5例(8眼,13.3%)发生1级角膜点染,未见2~3级染色,2例(4眼,6.7%)发生过敏性结膜炎,经停戴并给予相应治疗后痊愈.戴镜前和戴镜后 6 mon、1 a、2 a、3 a 眼轴长度分别为 24.57±0.74 mm、24.67±0.85 mm、24.78±0.96 mm、24.91±0.97 mm 和 25.06±0.85 mm,总体有增长趋势(F=21.904,P<0.001),戴镜前与戴镜后各时间点眼轴长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7、0.001、0.000和0.000,戴镜后6 mon与戴镜后1 a、2 a、3 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5、0.000和0.008,戴镜后1 a与戴镜后2 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他各时间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前和戴镜后6mon、1 a、2a、3a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分别为25±2.9%、26±3.7%、27±4.1%、27±4.6%和27±4.1%,总体F=5.490,P=0.001,两两比较发现戴镜前与戴镜后2a、3a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2和0.008(P<0.05),戴镜后1 a与戴镜后2 a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其他各时间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厚度、内皮细胞在密度、平均面积、六边形细胞比例等在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近视患者通过长期佩戴角膜塑形镜,可比较有较地控制眼轴的快速增长,但必须经过全面的检查评估,佩戴合格且规格适当的镜片,规范操作,按时复诊,如出现过敏、角膜损伤等及时停戴并进行相应治疗,才能够保证长期佩戴的安全性.角膜细胞形态学检查发现:长期戴镜,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有增大的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角膜塑形镜和周边离焦框架镜近视控制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探讨周边离焦框架镜和角膜塑形镜对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眼轴的控制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 2019-06/2021-06 在龙岩市第二医院就诊的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 71 例 134 眼,配戴周边离焦框架镜 12mo后配戴角膜塑形镜.随访观察配戴周边离焦框架镜、角膜塑形镜3、6、12mo的眼轴增长情况.结果:纳入患者配戴周边离焦框架镜、角膜塑形镜 12mo眼轴增长中位数分别为 0.35、0.14mm,配戴角膜塑形镜 3、6、12mo眼轴增长量均低于周边离焦框架镜(P<0.001),且眼轴增长速度明显减缓.根据配戴周边离焦框架镜12mo眼轴增长量将纳入患者分为快速进展型组(眼轴增长≥0.4mm,29 例 54 眼)和非快速进展型组(眼轴增长<0.4mm,42 例 80 眼),两组患者配戴周边离焦框架镜12mo眼轴增长量中位数分别为0.70、0.24mm,配戴角膜塑形镜 12mo眼轴增长量中位数分别为 0.31、0.09mm,两组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 12mo眼轴增长速度分别减缓 56%、63%.非快速进展型组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 12mo眼轴增长量低于快速进展型组,且不随年龄和屈光度变化.快速进展型组中不同年龄、不同屈光度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12mo眼轴增长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非快速进展型组中7~12 岁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 12mo眼轴增长量高于13~16 岁患者(P<0.05),但不同屈光度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12mo眼轴增长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比周边离焦框架镜控制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眼轴增长的效果更显著,且角膜塑形镜对于快速进展型近视的控制效果可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儿童屈光矫正专家共识(2017)
编辑人员丨2023/8/6
近十年来,全球的近视和高度近视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其中儿童青少年近视呈现发病早、进展快、高度近视比例增加的趋势.根据Holden等[1]2015 年发表在世界卫生组织(WHO)上的报道,2010年全球近视人群18.93亿,占27%,高度近视人群1.70亿,占2.8%,特别是在东亚地区,如中国、日本、韩国和新加坡,近视患病率接近50%,远远高于澳洲、欧洲、北美和南美地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0.01%阿托品对学龄期儿童近视防控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0.01%阿托品对学龄期儿童近视防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改善儿童视力提供有效措施.方法 在2012-2016年期间收集来温州市人民医院眼科门诊进行视力检查的7~12岁近视临近期及近视眼儿童217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110例,每晚睡前用0.01%阿托品滴眼液;对照组117例,不做任何处理.随访时间为1年.检查2组对象在干预前和干预后1年的屈光状态及度数、眼轴、眼压变化,记录近视度数快速增长率及有无发生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采用多元性线性回归分析影响近视度数变化的相关因素.结果 随访1年后,试验组屈光度数变化为(-0.20±0.84)D,低于对照组的(-0.63±0.8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34,P<0.01);试验组中近视度数快速增长率为10.91%,低于对照组的43.59%(x2=30.200,P<0.01);试验组眼轴变化为(0.11±0.62) mm,低于对照组的(0.37±0.65) mm(t=3.096,P=0.002);试验组眼压变化为(0.30± 3.81) mmHg(1 mmHg=0.133 kPa),与对照组的(-0.44±4.17)mmH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86,P=0.167).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0.01%阿托品对抑制近视度数变化影响有统计学意义(B=0.238,95%CI=0.209~0.551,P<0.01).所有试验组对象自诉未出现畏光、视近模糊或其他不能耐受的副作用.结论 在1年规律地局部滴眼使用下,0.01%阿托品能安全有效防控学龄期儿童近视的发生及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