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视觉电生理记录结果中常见伪迹的甄别及处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临床视觉电生理检查过程中产生伪迹的常见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2—2020年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临床视觉电生理检查25 001例,对照国际视觉电生理协会指导标准所提供的标准波形,确定典型的伪迹波形,分析其特征和原因,并针对伪迹原因提出减少及消除伪迹的方法。结果:25 001例中典型的伪迹波形有60例,常见原因可分为3大类:受检者因素、环境因素和机器设备因素,具体原因包括患者头面部肌肉紧张42例、瞬目9例、50 Hz工频伪迹4例、放大器异常2例、其他3例,分别占70.0%、15.0%、6.7%、3.3%、5.0%。处理策略:(1)检查过程中关注患者头面部肌肉紧张、瞬目、注意力不集中等患者自身影响因素,可提前告知患者检查流程,与患者交流放松身心;(2)建议使用高质量的50 Hz硬件陷波器,保证地线连接良好,移除视觉电生理仪器附近的大功率电器以降低50 Hz伪迹;(3)充分清洁皮肤,使参考电极阻抗降至1 kΩ以下减少阻抗伪迹。结论:临床视觉电生理检查中伪迹的类型和原因呈多样性,检查者需要准确判断伪迹因素并及时有效排除伪迹,提供更加精准的检测结果;同时加强临床医师对伪迹的了解,以便准确判读视觉电生理检查报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产前激素使用与超早产儿12岁时神经发育关系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极早产儿12岁时神经发育结局与围产期、新生儿期及社会经济因素的相关性,评估先前研究关于产前激素使用对认知的改善是否会持续至12岁。方法:这是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出生于2004~2007年胎龄为22.7~31.9周的78例极早产儿,在12岁时进行认知、运动和视觉运动整合测试,匹配50例年龄相仿的足月儿作为对照组。并将研究纳入的早产儿分成两个亚组:极早产儿(胎龄:28~31周, n=53)和超早产儿(胎龄:22~27周, n=25)。 结果:早产儿组在认知、运动和视觉运动整合测试中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两个早产儿亚组的胎龄和母亲受教育程度对相关性的影响存在差异。此外,严重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与结局密切相关。超早产儿亚组中,产前激素使用可以改善其认知发育、注意力、词语联想及运动技能。结论:与同龄足月儿相比,21世纪出生的极早产儿在12岁时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发育障碍。产前激素使用可以长期改善超早产儿的认知及运动技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双相I型躁狂发作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双相I型躁狂发作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纳入44例双相I型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双相组)和42名人口学资料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外周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23(IL-23)、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使用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评定两组的认知功能,杨氏躁狂量表(Young manic rating scale,YMRS)评估患者的临床躁狂症状。采用SPSS 22.0进行假设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1)双相组血清细胞因子IL-6、IL-10、IL-23和TNF-α表达水平[分别为(38.872±7.803)pg/ml,(33.259±7.260)pg/ml,42.350(33.600,55.390)pg/ml,(108.309±19.398)pg/ml]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为(24.664±6.083)pg/ml,(29.257±5.208)pg/ml,17.360(12.870,30.690)pg/ml,(68.674±13.610)pg/ml],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9.387, t=2.947, Z=-5.477, t=10.921,均 P<0.01)。(2)在RBANS认知测验中,双相组在视觉广度、注意、延时记忆和量表总分中所得的分数[(92.909±16.126)分,(83.091±8.529)分,(80.636±9.592)分,(416.318±33.438)分]与对照组[(82.905±10.958)分,(92.381±14.85)分,(93.714±7.613)分,(436.905±37.22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3.378, t=-3.538, t=-6.982, t=-2.700,均 P<0.05)。(3)相关性分析显示,双相组病程与细胞因子IL-6、IL-23水平呈正相关( r=0 0.509, r=0.298, P<0.05);视觉广度得分与IL-10和TNF-α水平呈正相关( r=0.426, r=0.647,均 P<0.05);言语与IL-23水平呈负相关( r=-0.372, P<0.05);注意力得分与IL-6、IL-10和TNF-α呈负相关( r=-0.315, r=-0.318, r=-0.498,均 P<0.05);延时记忆得分与IL-10和TNF-α呈负相关( r=-0.360, r=-0.621,均 P<0.05)。未发现YMRS评分、即刻记忆量表得分与细胞因子存在相关性( P>0.05)。 结论:双相I型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存在变化,部分认知功能受损;患者病程、部分认知功能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改变有一定的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单眼盲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单眼盲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的单眼盲患者(单眼盲发生时年龄<16岁)。利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测评患者认知功能(包括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能力、注意力等7个维度)。根据MoCA量表总分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和认知功能障碍组。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进行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45例单眼盲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测评时年龄(27±10)岁。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60.0%(27/45),7个纬度异常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语言(95.6%,43例)、延迟回忆(75.6%,34例)、视空间与执行功能(60.0%,27例)、抽象能力(44.4%,20例)、注意力(35.6%,16例)、命名能力(20.0%,9例)和定向力(0%)。认知功能障碍组MoCA总分以及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能力、注意力、语言能力、抽象能力和延迟回忆6个纬度分值分别为(21.9±3.3)、(3.2±1.7)、(2.7±0.6)、(5.3±1.0)、(1.1±0.8)、(1.1±0.8)、(2.3±1.3)分,均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27.4±1.4)、(4.6±0.7)、(2.9±0.2)、(5.8±0.4)、(1.8±0.8)、(1.8±0.5)、(4.4±0.8)分;均 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抽象能力得分及MoCA总分与受教育年限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55、0.424、0.434、0.370;均 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致盲时间与命名能力得分(β=-0.325)有相关性,受教育年限与注意力(β=0.472)、抽象能力(β=0.441)得分及MoCA总分(β=0.390)有相关性(均 P<0.05)。 结论:单眼盲可能对语言、延迟记忆和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有影响,致盲时间是相关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受教育程度高则是重要的独立保护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卒中后基底节失语症患者针刺联合语言康复训练前后静息态脑功能网络连通性变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采用基于独立成分分析(ICA)的静息态脑功能网络连通性(FNC)方法,分析卒中后基底节失语症(BGA)患者的FNC变化特征,探讨其发生及针刺联合语言康复训练干预下的恢复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纳入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就诊的右利手BGA患者16例,以及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利手相匹配的健康被试者14例,采集健康被试者及干预前后BGA患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人口学信息以及《西部失语症检查》资料,应用基于MATLAB平台的GIFT工具箱进行ICA及静息态脑网络FNC分析,横向对比BGA患者与健康被试者FNC差异,纵向比较干预前后BGA患者FNC变化。结果:与健康被试者相比,卒中后BGA患者干预前表现为基底节网络与默认网络、视觉网络的连通性减弱,而听觉网络和右侧额顶网络、楔前叶网络的连通性增强;针刺联合语言康复训练干预后表现为基底节网络与视觉网络、楔前叶网络的连通性减弱,前凸显网络与双侧额顶网络的连通性减弱,而默认网络和听觉网络、右侧额顶网络、视觉网络的连通性增强。BGA患者组内干预前后表现为基底节网络与左侧额顶网络连通性增强。结论:基底节网络与其他脑网络间的FNC变化是反映BGA发生与语言功能恢复机制的关键,针刺联合语言康复训练可能通过增强基底节网络与左侧额顶网络的连通性来改善语言功能,而注意力资源的重新分配可能也是促进BGA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原因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60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骨量异常与轻度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60岁以上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量异常与轻度认知障碍(MCI)的相关性。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22年3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60岁以上的T2D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全髋、股骨颈和第1~4腰椎椎体骨密度,并计算骨密度T值,评估患者总体认知功能及各认知域功能,包括即刻记忆、视觉广度、言语功能、注意力、延时记忆、工作记忆、处理速度、执行功能。根据MCI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正常认知组及MCI组,根据骨密度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 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H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60岁以上T2DM患者骨量减少、骨质疏松与MCI高风险的相关性。 结果:共纳入60岁以上T2DM患者267例,其中正常认知组165例,MCI组102例;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3组分别为119、108和40例。MCI组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均高于正常认知组[分别为48.0%(49/102)、35.8%(59/165)和22.5%(23/102)、10.3%(17/165), P<0.001]。MCI组股骨颈、全髋、第1~4腰椎骨密度及T值均低于正常认知组(均 P<0.05)。骨质疏松组的即刻记忆、延时记忆、工作记忆、处理速度认知域较骨量正常组更差(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协变量后,骨量减少(OR=2.936,95%CI 1.511~5.706)、骨质疏松(OR=4.347,95%CI 1.600~11.808)与MCI高风险相关。 结论:60岁以上T2DM患者骨量异常与MCI风险升高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疼痛护理及注意力分散干预法对多发伤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及注意力分散干预法对多发伤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以上海市长征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多发伤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并行疼痛护理及注意力分散干预法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及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分别为(12.59±2.54)分、(14.14±3.6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试验组患者各时间段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伤口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应用疼痛护理及注意力分散干预法针对干预多发伤患者,能够有效提升其生活质量,改善其心理状态及康复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视觉深度自注意力网络的多任务模型分析三维上气道的准确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视觉深度自注意力网络的多任务模型分析三维上气道及其各段的准确性,评价该模型的临床适用性。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回顾性选取2012年1月至2020年1月首次就诊于武汉大学口腔医院正畸一科的患者锥形束CT资料(10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20.8±2.7)岁。由同1名主治医师使用3D slicer软件分割上气道和咽气道并测量体积(金标准),使用Dolphin 3D软件分割咽气道及其各段并测量体积(金标准),并使用课题组前期研发的基于视觉深度自注意力网络的多任务模型进行上气道及其各段的自动分割和体积测量。采用Bland-Altman分析法(包括平均偏差等)、组内相关系数( ICC)分析多任务模型与金标准分割上气道或咽气道及其各段体积的一致性,采用配对 t检验比较多任务网络模型与金标准的差异。 结果:基于视觉深度自注意力网络的多任务模型与3D Slicer软件分割上气道的体积平均偏差为979.6 mm 3,两者 ICC为0.97。基于视觉深度自注意力网络的多任务模型与Dolphin 3D软件分割咽气道、鼻咽、腭咽、舌咽及喉咽的体积平均偏差分别为2 069.5、950.1、823.6、813.9、4 003.4 mm 3,两者 ICC分别为0.97、0.94、0.96、0.96、0.69。 结论:基于视觉深度自注意力网络的多任务模型对三维上气道及其各段的分割可产生不同误差,对鼻咽、腭咽、舌咽的分割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较好,对喉咽的分割欠佳,提示仍需进一步增强该模型的鲁棒性和泛化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使用视听整合连续测试(integrated visual and auditory 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IVA-CPT)评估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三种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的疗效及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9月在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完成60次以上脑电生物反馈训练的ADH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前IVA-CPT结果将所有患儿分为三种亚型:注意力缺陷型( n=21),冲动多动型( n=11),混合型( n=30)。采用SPSS 23.0比较三种亚型在训练前后症状改善的组间差异。 结果:(1)在反应控制方面(共9个项目),注意缺陷组治疗前、后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而多动冲动组在视、听控制力、控制力总分、听觉谨慎商、听一致性、视觉谨慎商、视一致性的治疗前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后(均 P<0.05)。混合组在视、听控制力、控制力总分、听觉谨慎商、视一致性、在视觉谨慎商治疗前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后(均 P<0.05);在注意力方面(共9个项目),注意力缺陷组在听注意力、听警觉、视注意力、注意力总分、视警觉和视速度治疗前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后(均 P<0.05)。多动冲动组在视注意力、注意力总分、视注意力商、听注意力和视速度上治疗前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后(均 P<0.05)。混合组除听速度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8个项目治疗前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后(均 P<0.01、听注意力商 P<0.05)。(2)经脑电生物反馈训练后,三组的治疗前后IVA-CPT评分改变量分别在视觉控制力[(-2.76±24.39)分,(19.55±19.94)分,(12.93±25.30)分]( F=3.932, P=0.025)、控制力总分[(2.38±20.77)分,(21.27±15.86)分,(15.43±25.69)分]( F=3.158, P=0.050)、注意力总分[(18.43±27.44)分,(11.36±11.40)分,(26.23±18.41)分]( F=4.692, P=0.016)、听警醒[(20.23±42.65)分,(6.55±10.20)分,(33.63±36.30)分]( F=7.160, P=0.002)、视警醒[(19.48±28.55)分,(5.27±10.62)分,(33.27±28.26)分]( F=10.876, P<0.001)、视注意力商[(-2.24±23.67)分,(14.45±13.79)分,(12.83±21.91)分]( F=3.669, P=0.0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LSD事后比较发现,在视觉控制力、控制力总分两个项目上,注意力缺陷组的治疗前后变化均显著低于冲动多动组(均 P<0.05)以及混合组(均 P<0.05)。在注意力总分、听警醒、视警醒三个项目上,冲动多动组的治疗前后变化均显著低于混合组( P=0.050, P<0.05, P<0.01)。在视注意力商上,注意缺陷组的治疗前后变化均显著低于冲动多动组和混合组(均 P<0.05)。 结论:脑电生物反馈对不同亚型ADHD患儿均存在临床疗效,但疗效有差异,应在标准TBR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亚型患儿制定个性化的脑电训练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重症肌无力患者认知功能特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的认知功能特征。方法:纳入83例MG患者和39例健康对照者,应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 MMSE)、加利福尼亚语言学习测验(California verbal learning test, CVLT)、简易视觉空间记忆测验(brief visuospatial memory test-revised, BVMT-R)、符号数字模式测验(symbol digit modalities test,SDMT)、Benton线方向判断测验(benton judgment of line orientation test,BJLOT)、定步调听觉连续加法测验(paced auditory serial addition test,PASAT)、言语流畅性测验(verbal fluency test,VFT)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应用贝克抑郁测验(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BDI)评估抑郁状态,对两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进一步评估疾病分型、合并症情况、病程、疾病严重程度、药物治疗情况等临床特征对MG组认知损害的影响。结果:MG组MMSE[28(26,29)分,29(28,30)分]、CVLT、BVMT-R、SDMT[(37.06±12.18)分,(47.54±14.91)分]、PASAT[(32.86±10.23)分,(37.00±8.82)分]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间BJLOT、VFT、B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重症肌无力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定量评分(quantitative MG score,QMG)与SDMT得分存在负相关( r=-0.234, P<0.05);MG日常生活质量量表(MG-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profile,MG-ADL )评分与BVMT-R 3试总和得分存在负相关( r=-0.283, P<0.05)。 结论:重症肌无力存在认知功能损害,主要表现在记忆力、注意力、信息处理速度、视觉记忆,提示重症肌无力可能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受累。部分认知领域的损害可能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临床医生在工作中应加强对MG患者认知障碍的认识,早期评估,密切随访,适当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