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相I型躁狂发作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双相I型躁狂发作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纳入44例双相I型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双相组)和42名人口学资料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外周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23(IL-23)、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使用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评定两组的认知功能,杨氏躁狂量表(Young manic rating scale,YMRS)评估患者的临床躁狂症状。采用SPSS 22.0进行假设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1)双相组血清细胞因子IL-6、IL-10、IL-23和TNF-α表达水平[分别为(38.872±7.803)pg/ml,(33.259±7.260)pg/ml,42.350(33.600,55.390)pg/ml,(108.309±19.398)pg/ml]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为(24.664±6.083)pg/ml,(29.257±5.208)pg/ml,17.360(12.870,30.690)pg/ml,(68.674±13.610)pg/ml],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9.387, t=2.947, Z=-5.477, t=10.921,均 P<0.01)。(2)在RBANS认知测验中,双相组在视觉广度、注意、延时记忆和量表总分中所得的分数[(92.909±16.126)分,(83.091±8.529)分,(80.636±9.592)分,(416.318±33.438)分]与对照组[(82.905±10.958)分,(92.381±14.85)分,(93.714±7.613)分,(436.905±37.22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3.378, t=-3.538, t=-6.982, t=-2.700,均 P<0.05)。(3)相关性分析显示,双相组病程与细胞因子IL-6、IL-23水平呈正相关( r=0 0.509, r=0.298, P<0.05);视觉广度得分与IL-10和TNF-α水平呈正相关( r=0.426, r=0.647,均 P<0.05);言语与IL-23水平呈负相关( r=-0.372, P<0.05);注意力得分与IL-6、IL-10和TNF-α呈负相关( r=-0.315, r=-0.318, r=-0.498,均 P<0.05);延时记忆得分与IL-10和TNF-α呈负相关( r=-0.360, r=-0.621,均 P<0.05)。未发现YMRS评分、即刻记忆量表得分与细胞因子存在相关性( P>0.05)。 结论:双相I型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存在变化,部分认知功能受损;患者病程、部分认知功能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改变有一定的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首次发病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立体视觉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首次发病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立体视觉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本研究起止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共招募146例首次发病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首发精分组)、124例慢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慢性精分组)和101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采用Titmus方法检测立体视觉,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患者临床症状,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评估认知功能。采用协方差分析3组间立体视觉和认知功能的差异,Spearman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立体视觉和临床症状、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1)3组间的立体视觉水平和认知功能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事后比较分析发现首发精分组、慢性精分组的立体视觉和认知水平分别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首发精分组和慢性精分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首发精分组的立体视觉水平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不显著,但与视觉广度( r=-0.193, P=0.019)、言语功能( r=-0.261, P=0.001)、注意功能( r=-0.168, P=0.042)和RBANS总分( r=-0.236, P=0.004)显著相关。对照组和慢性精分组的立体视觉水平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认知功能相关均不显著。进一步多元线性回归发现,立体视觉对首发精分组的视觉广度( β=-0.213, P=0.011)、言语功能( β=-0.252, P=0.003)、注意功能( β=-0.189, P=0.019)和RBANS总分( β=-0.235, P=0.003)仍有显著的影响。 结论:首发精分组和慢性精分组均存在显著的立体视觉和认知功能障碍;首发精分组立体视觉的水平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相关不显著,但与认知功能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益生菌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上海市金山区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分组表将患者分为常规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安慰剂治疗,50例)和干预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联合益生菌治疗,50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取患者粪便进行DNA检测,比较肠道菌群组成情况,采用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量表(RBANS)评定患者认知功能,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精神状态,比较两组患者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梭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相对丰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3个月,两组梭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相对丰度均较治疗前下降,且干预组下降程度更显著(均 P<0.05)。治疗前,两组即刻记忆、视觉广度、言语功能、注意功能、延迟记忆及RBANS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3个月,两组患者即刻记忆、视觉广度、言语功能、注意功能、延迟记忆、RBANS总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干预组患者升高程度更显著(均 P<0.05)。治疗前,两组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3个月,两组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干预组下降程度高于常规组( P<0.05)。治疗3个月期间,两组患者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益生菌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辅助治疗,可调节患者肠道菌群,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精神障碍,且并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临床疗效和较高治疗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CACNA1C rs58619945基因型对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患者注意网络皮质厚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 CACNA1C rs58619945基因型对双相情感障碍Ⅰ型(BD-Ⅰ)患者注意网络皮质厚度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9年8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门诊和住院部就诊的155例BD-Ⅰ患者与来自社区和大学招募的82名健康对照者(HC)为研究对象。对BD-Ⅰ患者和HC受试者进行 CACNA1C rs58619945基因分型,并采用3.0 T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扫描,获取警觉、定向和执行控制这3个亚注意网络的皮层厚度。采用一般线性模型(GLM)评估 CACNA1C rs58619945基因型对注意网络皮质厚度的影响,同时采用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和剑桥神经心理自动化成套测试软件中快速视觉信息处理测试(CANTAB RVP)评估注意维度功能。本研究通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伦理号:(2013)第(056)号]。 结果:与HC组相比,BD-Ⅰ组的双侧前额叶皮层、双侧后顶叶皮层和双侧颞上回皮层的厚度均减少( P<0.05)。 CACNA1C基因型与诊断(HC vs. BD)之间在右前额叶皮层、右后顶叶皮层和右颞上回叶皮层厚度上均存在显著交互作用( P<0.05)。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ANTAB RVP和RBANS注意力指数与右前额叶皮层、右后顶叶皮层和右颞上回皮层厚度均呈显著正相关( P<0.05),且主要在BD-Ⅰ G等位基因携带者中。 结论:CACNA1C rs58619945 G等位基因与BD-Ⅰ患者的警觉和定向网络中的右前额叶皮层、右后顶叶皮层和右颞上回皮层的形态学变化存在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艾司氯胺酮丙泊酚复合麻醉下电休克治疗伴有自杀意念重度抑郁障碍患者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比较通过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电休克治疗伴有自杀意念重度抑郁障碍患者的效果,分析艾司氯胺酮作为具有抗抑郁作用特点的电休克麻醉剂,针对伴有自杀意念的重度抑郁障碍患者治疗时的优点和不足,为艾司氯胺酮在临床工作中更好地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120名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各40例(n=40).对照组予以丙泊酚1.2~1.5 mg/kg缓慢推注麻醉,低剂量组予以0.3 mg/kg艾司氯胺酮加1.0 mg/kg丙泊酚缓慢推注麻醉,高剂量组予以0.6 mg/kg艾司氯胺酮加0.5~0.8 mg/kg丙泊酚缓慢推注麻醉,后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治疗过程中评价疗效、安全性指标和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者的HAMD-24评分治疗前无明显差异,经MECT治疗后评分值逐组递减,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各项观察指标较对照组有差异(均P<0.05),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各项观察指标有差异(均P<0.05);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对三组患者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显示三组患者治疗后高剂量组的RBANS评分分值明显高于低剂量组、对照组(均P<0.05);三组120例患者中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Beck自杀意念量表对三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自杀意念的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治疗后高剂量组的Beck自杀意念量表评分分值明显低于低剂量组、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三组患者的重度抑郁症状及自杀意念均得到改善,使用不同麻醉剂及不同剂量对伴有自杀意念的重度抑郁患者疗效随着剂量的变化呈现显著差异,且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其应用到临床的安全性已得到验证,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共情训练对青少年首发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情感功能的干预效果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分析共情训练对青少年首发抑郁症(FED)患者抑郁症状、情感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河北省秦皇岛市九龙山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住院的82例青少年FED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叙事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共情训练,两组干预4周.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健康调查量表36(SF-36)评分;比较两组的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两组HAMD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RBANS、SF-36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共情训练可减轻青少年FED患者抑郁症状,改善情感功能、认知功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ALFF/fALFF的肾虚证认知功能下降的神经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初步探究肾虚证亚健康人群认知功能改变的神经影像学机制.方法 对 35 例肾虚型亚健康受试者和 35 例健康对照进行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及评估,并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应用皮质分析方法 计算两组被试脑区的低频震荡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s,ALFF)值和分数低频振幅(fractional ALFF,fALFF)值,并分析异常功能活动脑区与认知功能及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健康受试者相比,肾虚型亚健康受试者的即刻记忆、注意编码及RBANS测验总分显著降低;并发现其左侧初级视觉皮质、左侧背侧枕叶皮质及右侧辅助运动皮质等脑区的 ALFF/fALFF值异常改变.此外,左侧背侧枕叶皮质、右侧额叶眼动区ALFF值,左侧初级视觉皮质fALFF值与肾虚证积分均成正比.右侧额叶眼动区ALFF值,右侧辅助运动皮质fALFF值与测验总分成反比.结论 肾虚型亚健康受试者的记忆与注意功能受损,左侧枕叶和右侧额叶等多个脑区神经活动的改变可能是肾虚证亚健康人群认知功能改变的潜在神经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亚健康脾气虚证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初步探究亚健康脾气虚证受试者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改变.方法 纳入 24 例亚健康脾气虚证受试者和 27例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组间匹配的健康受试者.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大体功能量表和脾气虚证亚健康中医证候积分表的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健康受试者相比,亚健康脾气虚证受试者的视觉广度分、注意分、延时记忆分、总分和大体功能量表得分明显降低(P<0.05);而即刻记忆分、言语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 显示延时记忆分(r=-0.532,P=0.009)及总分(r=-0.474,P=0.022)与脾气虚证亚健康中医证候积分呈负相关性,延时记忆分(r=0.564,P=0.004)及总分(r=0.785,P<0.001)与大体功能量表得分呈正相关.结论 亚健康脾气虚证受试者的注意力、记忆力和视空间能力和社会功能受损,其中记忆力与脾气虚症状严重程度以及社会功能密切相关.本研究为从脾论治认知功能异常的相关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进一步丰富中医"脾藏意"理论内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中医五行人之木行人与金行人认知功能差异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基于现代心理学认知测查范式探讨中医五行人中木行人与金行人的认知功能及加工过程差异,为丰富中医五行人理论及中医心理学内涵提供基础.方法 根据前期制订的《中医五行(形)人面部表型分类量化规范》,招募典型的木行人与金行人,采用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线索化范式测评其认知功能及注意加工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秩和检验对两组受试者的认知功能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受试者木行人32 例、金行人40 例.在RBANS中,与木行人相比,金行人视觉广度及其子任务线条定位得分更高(P<0.05);在自下而上线索化范式中,与金行人相比,木行人短时反应时差值更高,与木行人相比,金行人长时反应时差值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五行人中木行人更依赖自下而上的认知加工方式,金行人更擅长处理视空间信息,更节约认知加工资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观察加味酸枣仁汤治疗慢性失眠障碍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探讨加味酸枣仁汤治疗慢性失眠障碍(CI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的神经影像学机制.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月于内蒙古自治区精神卫生中心门诊、社区门诊就诊及微信公众号平台招募的39例CID阴虚火旺证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为期4周的加味酸枣仁汤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得分,多导睡眠监测及rs-fMRI的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时间序列均值与PSQI、ISI、HAMA、HAMD减分率的相关性.结果 最终纳入27例CID患者,经加味酸枣仁汤治疗后,患者的PSQI总分[(9.85±3.48)比(12.82±2.92)分]、ISI总分[(9.44±5.66)比(17.30±5.45)分]、HAMA总分[(6.67±3.89)比(11.19±4.71)分]、HAMD-24总分[(6.70±4.48)比(11.52±6.44)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BANS总分[(98.72±9.30)分]高于治疗前[(88.92±8.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导睡眠监测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丘脑、后扣带回及眶部额中回的功能连接发生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左侧后扣带回-左侧额中回功能连接降低与HAMD-24减分率呈正相关(r=0.422,P=0.028),左侧眶部额中回-左侧前扣带回和旁扣带脑回功能连接降低与HAMD-24减分率呈负相关(r=-0.399,P=0.039).结论 加味酸枣仁汤治疗后,CID患者失眠症状及情绪改善明显,其机制与调节海马、丘脑、后扣带回及眶部额中回等区域的异常功能活动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