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节点控制救护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究关键节点控制救护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0年10月成立关键节点控制救护模式管理团队,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本院急诊医学科收治的1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分析救护流程关键失效环节,构建关键节点控制救护模式并于2021年11月应用于临床.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采用关键节点控制救护模式前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治疗情况、心功能恢复情况,记录患者术后30 d内的病死率和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应用关键节点管控救护模式后,患者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时间由(81.9±6.54)min降低到(56.2±4.23)min、首次医疗接触至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时间由(47.3±5.68)min降低到(30.69±5.21)min,门诊-首次球囊扩张时间由(49.79±13.84)min降低到(28.63±15.71)min,心肌损伤标志物结果时间由(28.38±3.79)min 降低到(19.26±2.17)min,心电图报告时间由(5.82±2.01)min 降低到(5.14±1.89)min,住院时间由(7.25±2.18)min降低到(6.14±1.27)min,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抢救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前提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肌钙蛋白水平较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低血压、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较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键节点控制护理模式可缩短AMI患者的救治时间和住院时间,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急性心房颤动中国急诊管理指南(2024)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人群发病率最高的一类心律失常.房颤不仅可引起心悸、胸闷不适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还可损害或恶化心功能,影响心排血量,导致或加重组织器官的灌注不足,引发脑卒中等血栓栓塞并发症,增加猝死风险[1]."急性房颤"是急诊最常见问题之一,包括两方面含义,其一是指阵发性房颤发作期、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发生快速心室率和(或)症状明显加重期,或是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房颤[2-3];其二是指因各种急重症在急诊或住院期间发生的或首次发现的房颤,此类急性房颤可能代表了之前未被识别的房颤、或是在急性触发条件下新发的房颤[4-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子宫肌瘤"术后病理证实子宫恶性肿瘤32例临床特点及诊疗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分析术前误诊为"子宫肌瘤"的子宫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总结经验以提高术前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因"子宫肌瘤"行手术治疗,术中或术后发现子宫恶性肿瘤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0.6±7.6)岁;临床症状出现异常子宫出血16例(50.00%),出现尿频便秘等压迫症状6例(18.75%),自触及下腹包块2例(6.25%),体检发现"子宫肌瘤"8例(25.00%);病程平均(16±5)月.超声或磁共振提示最大结节平均直径为(10.5±4.5)cm.超声下主要表现为子宫增大、内含回声不均的实性肿块,有时可见不规则囊性区、肿块周边或内部血流丰富.磁共振提示T1呈等信号,T2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边界不清.术后病理为子宫平滑肌肉瘤12例,上皮样平滑肌肉瘤2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1例,腺肉瘤5例,癌肉瘤1例,恶性间叶瘤1例.32例患者术前均因"子宫肌瘤"接受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切除术12例,全子宫切除术20例,二次补充手术14例,术后辅以放疗或化疗1例.术后复发2例,截至2024年5月无死亡病例.结论 术前误诊为子宫肌瘤的子宫恶性肿瘤主要是子宫肉瘤,很难在术前明确诊断.如患者有异常子宫出血症状,应积极行内膜活检取样.如为绝经后患者、有恶性肿瘤发病高危因素、术前超声或磁共振提示肿瘤回声不均匀、边界不清、血运丰富者需引起警惕,必要时需请放射科医生会诊再次共同阅片,谨慎选择手术方式及入路,术中应仔细剖视标本,及时送冰冻病理检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23年江苏省苏中地区男男性行为者猴痘知识知晓率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了解2023年江苏省苏中地区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猴痘知识知晓情况,为制定该人群猴痘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江苏省疾控中心设计的猴痘调查表,对苏中地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HIV Voluntary Counseling & Testing,VCT)门诊和社会组织MSM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猴痘知识知晓率的因素.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人群对猴痘关注程度的差异.结果 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 290份.年龄以26~50岁为主,占比65.04%(839/1 290);文化程度以大学专科、本科及以上为主,占比64.26%(829/1 290).猴痘知识知晓率26.12%,完全知晓率15.2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猴痘知晓率较高的相关因素包括地区为泰州市(OR=6.710,95%CI:4.309~10.447),文化程度为高中/中专/技校(OR=2.461,95%CI:1.270~4.769)、大学专科(OR=2.515,95%CI:1.311~4.825)、本科及以上(OR=2.253,95%CI:1.184~4.288),对于猴痘疫情及相关情况比较关注(OR=1.684,95%CI:1.188~2.387)(均P<0.05).猴痘症状、预防措施和传播途径正确率分别为30.78%、42.25%和27.75%.1 186人(91.94%)从微信、微博等网络新媒体关注猴痘的疫情和防治知识.不同地区(x2=65.348,P<0.001)、年龄(x2=19.422,P=0.001)、文化程度(x2=31.447,P<0.001)、婚姻状况(x2x=11.162,P=0.025)、最近一次 HIV 检测结果(x2=37.793,P<0.001)、性取向(x2=39.441,P<0.001)、最近 6 个月是否与同性有过性接触(x2=29.329,P<0.001)、是否与境外人员有过性接触(x2=29.199,P<0.001)的MSM,对猴痘信息关注程度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苏中地区MSM猴痘知识知晓率较低,猴痘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控制措施正确率均偏低,所以后期需要在微信、微博、抖音、百度等新媒体采用投放广告、信息推送等形式开展猴痘症状和传播途径等知识的宣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误诊为红皮病的挪威疥疮1例诊疗体会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男性,78 岁,因全身起红斑伴瘙痒 2 年,加重伴发热 0.5个月而就诊.皮肤科检查:四肢、躯干可见弥漫性红斑,边界不清,上覆大量细碎皮屑,呈对称分布,肤温高;右小腿及左足外踝见多个圆形黄豆大小凹陷性溃疡,内可见黄白色分泌物;右侧臀部见 1 个巴掌大小黄褐色痂皮,伴少量渗液;双下肢轻度水肿.入院后以红皮病查因给予专科对症治疗,皮损未见明显改善,且于尾骶部、臀部及双侧大腿外侧发现多个散在浅表溃疡面,全身鳞屑明显增多,双下肢水肿明显加重.取皮屑行细菌镜检:镜下发现大量活体疥螨、虫卵及粪便.结合临床最终诊断为:挪威疥疮.患者在院期间共发现与其相关的陪护、医护人员和医学生共 36 例出现皮疹伴剧烈瘙痒.处理:将院内暴发情况上报院感科,患者及陪护单间隔离和治疗,感染者及接触者追踪记录情况,并要求同步进行规范治疗,每日做好环境及物品消杀工作等.1 个月后随访,所有确诊及疑似病例未发生反复,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声辐射力弹性成像对不可切除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患者放射治疗效果的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声辐射力弹性成像(ARFI)声触诊组织定量(VTQ)技术在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CC)伴门静脉癌栓(PVTT)放射治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3年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及南京江北医院行放射治疗的不可切除HCC伴PVTT患者共73例。所有患者放射治疗前一周、结束后一个月均行常规超声、ARFI及增强CT检查。以PVTT分型降型率将患者分为降型组和非降型组。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病理、ARFI特征与降型率的相关性。依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纳入多因素Cox回归生存分析模型,得到与患者生存预后独立相关的因素。结果:放射治疗后PVTT降型率为35.62%(26/73),升型率为4.11%(3/73),稳定率为60.27%(44/7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放射治疗前后甲胎蛋白(APF)水平、肝硬化程度、HCC分化程度、放射治疗前后剪切波速度(SWV)以及SWV变化率在降型组与非降型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化程度(重度OR值:9.671,95%CI:1.420~65.887,P=0.020)、HCC分化程度(中分化OR值:0.158,95%CI:0.026~0.950,P=0.044;低/未分化OR值:3.216,95%CI:0.541~19.115,P=0.045)、放射治疗后AFP水平>14?ng/ml(OR值:11.890,95%CI:2.274~62.169,P=0.003)以及SWV变化率≤20%(OR值:15.675,95%CI:2.008~122.353,P=0.009)均与患者是否降型独立相关。多因素Cox回归生存分析模型结果显示,放射治疗后AFP水平>14?ng/ml(OR值:2.133,95%CI:1.188~3.830,P=0.011)、HCC分化程度(低/未分化OR值:4.041,95%CI:1.823~8.959,P=0.001)以及SWV变化率≤20%(OR值:2.649,95%CI:1.450~4.842,P=0.002)均与患者生存预后独立相关。结论:放射治疗后APF水平、HCC分化程度以及SWV变化率与不可切除HCC伴PVTT患者放射治疗后是否降型及生存率显著相关,是评价其疗效的重要指标。VTQ是评价HCC合并PVTT放射治疗疗效的有效手段,可为临床决策提供影像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触须样免疫性肾小球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触须样免疫性肾小球病(immunotactoid glomerulopathy, ITG)是一种罕见的肾脏疾病,国内外文献中报道的病例数不足100例[1]。肾脏病理电镜观察可见特征性中空微管结构沉积在系膜区和基底膜内,少见肾外系统受累。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可能与浆细胞或B淋巴细胞异常增殖相关,常继发于血液系统疾病[2]。近年来的研究强调靶向浆细胞或B淋巴细胞治疗ITG,较少关注糖皮质激素对ITG的作用。本文报道1例ITG,探讨了本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和治疗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输尿管尤因肉瘤疑诊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女性,34岁,因体检超声提示右肾积水于2022年4月先后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及妇科。否认腰痛、血尿及其他不适。痛经程度较轻,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2~3分。既往"盆腔粘连松解术、右侧卵巢巧克力囊肿剔除术、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烧灼术"史4年余。查体:双肾区无叩击痛。子宫稍大、质硬、活动欠佳;双附件未及明确包块;三合诊右侧宫旁可及质硬结节,触痛。实验室检查:尿红细胞阳性(25个细胞/μl),CA125轻度增高(65.5 U/ml)。尿液细胞学病理未见瘤细胞。影像学检查:CT提示右肾积水,右输尿管全程扩张。MRI提示右输尿管下段走行区见富血供实性占位(18 mm×14 mm实性软组织影)致上方输尿管积水,病灶不除外恶性可能,右附件正常结构显示不清,不除外病灶与之相关。经腹及经阴道联合超声检查:右侧盆腔偏外侧见一低回声,大小约26 mm×17 mm×14 mm,形态尚规则,边界尚清,与输尿管管壁关系密切,其近端输尿管明显扩张,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低回声内见丰富杂乱血流信号(图1)。超声提示:右侧盆腔内实性占位,与输尿管管壁关系密切。肾血流灌注显像提示:右肾血流灌注及滤过较差,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25.25 ml/min·1.73m2,肾盂及输尿管扩张积水;左肾血流灌注及功能大致正常,GFR:41.00 ml/min·1.73m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雷火灸配合中西医疗法及护理干预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观察雷火灸配合中西医疗法及护理干预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2017 年1 月至 2018 年 10 月在山西中医药大学针灸医院确诊为周围性面瘫的 50 例住院和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 25 例.对照组给予面瘫的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采用雷火灸配合并辅助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连续 5d为 1 个疗程,共治疗 2 个疗程:①雷火灸:点燃雷火灸,灸条距离患侧皮肤 2~3 cm,横向和纵向灸法,灸条每晃动 10 次,即用手指按压被灸处皮肤 1 次,再用回旋法,取地仓、颊车、颧髎、阳白穴,距穴位 1.5 cm施灸,每穴灸 8~10 min;②针刺:取患侧阳白、颧髎、太阳、地仓、颊车、睛明、迎香、丝竹空、鱼腰、头维穴,对侧取合谷、双侧足三里穴行针,得气后留针 30 min,每日 1 次;③中药熏蒸:采用本院自拟方(由桂枝、茯苓、红花、木瓜、当归、赤芍、鸡血藤、防风各 15g组成),煎煮取汁倒入加药处,熏洗温度 40~45℃,熏蒸喷口与患侧面部距离 25~30 cm,熏蒸 20 min,每日 1 次;④ 药物治疗:早期给予注射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中药以祛风化痰,舒经通络煎剂为主;⑤护理干预:雷火灸疗时火头不能接触皮肤,防止烫伤;点穴配合按摩手法;灸疗中随时注意观察,询问患者感受;灸疗后,头面部血管处于扩张状态,告知患者面部皮肤发红,有痒感是正常现象,指导患者注意休息,适当运动,外避风寒,禁生冷厚腻,忌烟酒辛辣,并教授其自我训练操.比较两组疗效积分、临床疗效和患者依从率及满意度的差异,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和护理 2 个疗程后临床疗效积分均较治疗和护理 1 个疗程明显降低,且治疗组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分:1.12±0.88比1.79±0.76,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00.0%(25/25)比 96.0%(24/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依从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00.0%(25/25)比 20.0%(5/25),P<0.05];两组满意度均较高,均为 100.0%.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雷火灸药力足、药效强、渗透作用明显,操作简便,配合中西医疗法护理干预周围性面瘫疗效满意,疗程短,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较高,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肺癌胸腔镜术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及血清Cit H3、TREM-1早期预测术后肺部感染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肺癌胸腔镜术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及血清瓜氨酸化组蛋白H3(Cit H3)、髓细胞上表达的触发受体1(TREM-1)早期预测术后肺部感染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安徽省蒙城县第一人民医院肺癌胸腔镜手术患者89例,统计术后肺部感染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肺部感染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血清Cit H3、TREM-1水平对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89例肺癌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共18例出现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0.45%(18/8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指数、术前FEV1%、病理分期、手术时间及术前血清Cit H3、TREM-1水平均为肺癌胸腔镜术后肺部感染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Cit H3、TREM-1联合预测肺癌胸腔镜术后肺部感染的AUC值0.715最大,对应敏感度为0.814,特异度为0.828.结论 肺癌胸腔镜术后肺部感染率较高,联合检测Cit H3、TREM-1有助于提高对胸腔镜术后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