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贝达喹啉联合肝爽颗粒抗耐多药肺结核效果及减毒作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贝达喹啉联合肝爽颗粒治疗耐多药肺结核(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的应用效果及对γ 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γ inducible protein-10,IP-10)、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1(suppressors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1)的影响.方法 按1:1倾向性匹配原则将2022年1月至2022年10月河北省胸科医院结核四科收治的144例MDR-TB患者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及联合组,各48例.3组均在予以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1组予以肝爽颗粒,对照2组予以贝达喹啉,联合组予以肝爽颗粒和贝达喹啉.比较3组治疗第4、8、12、24、36、48周痰菌转阴率及中位转阴时间.比较3组治疗48周后病灶吸收情况、空洞变化情况.比较3组治疗前、治疗第8、24、48周血清炎症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IP-10、SOCS1]水平及受试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2组、联合组第4、8、12、24、36、48周痰菌转阴率均高于对照1组(P均<0.05);对照2组、联合组中位转阴时间均早于对照1组(P均<0.05);对照2组、联合组病灶吸收率分别为93.75%、95.83%,均高于对照1组56.25%(P均<0.05);对照2组、联合组空洞改善率分别为95.83%、95.83%,均高于对照1组62.50%(P均<0.05);联合组第8、24、48周IL-17、TNF-α、IL-4水平<对照2组<对照1组(P均<0.05);联合组第8、24、48周IP-10、SOCS1水平<对照2组<对照1组(P均<0.05);对照2组、联合组心电图异常率分别为16.67%、12.50%,均高于对照1组(0)%(P均<0.05);联合组肝损伤和胃肠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0,分别低于对照2组12.50%、16.67% 和对照1组14.58%、14.58%(P均<0.05).结论 含贝达喹啉治疗方案能提高MDR-TB的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痰菌转阴率,抑制炎症反应,联合肝爽颗粒虽未增强疗效,但能进一步改善炎症反应,减少肝损伤和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有助于增加患者贝达喹啉治疗的耐受性和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预判变应性鼻炎免疫治疗疗效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变应性鼻炎是常见的慢性上呼吸道疾病,以喷嚏、流清涕、鼻痒、鼻塞等鼻部症状为特征,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是目前唯一能诱导变应原耐受的疗法。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有皮下注射或舌下含服,由于皮下注射副作用多,大部分患者选择舌下含服。由于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疗程长、起效慢,通常需要3年时间,导致治疗过程患者的依从性较差。目前临床上对疗效的评估主要依靠患者主观评分,使用客观生物标志物预判变应性鼻炎免疫治疗的疗效在临床应用较少。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可以预判变应性鼻炎舌下免疫治疗疗效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做一综述,为临床预判免疫治疗疗效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童趣化理念导向的护理策略在小儿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童趣化理念导向的护理策略对小儿无痛胃镜检查依从性及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12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山西省妇幼保健院)行无痛胃镜检查的104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胃镜检查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童趣化理念导向的护理。在胃镜检查麻醉诱导前评估两组患儿的依从性,记录两组患儿胃镜检查时间及检查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苏醒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改良耶鲁围手术期焦虑量表(mYPAS)、改良面部表情评分法(FLACC)比较检查前1 d、麻醉诱导时及检查后1 d患儿的焦虑情绪、疼痛程度,检查后1 d采用术后行为量表评估患儿行为改变状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麻醉诱导前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儿的胃镜检查时间及检查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麻醉诱导时、检查后1 d,观察组mYPAS、FLAC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患儿检查后1 d行为改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童趣化理念导向的护理对提升无痛胃镜检查患儿依从性有利,可使患儿焦虑水平下降,抑制检查后行为改变,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右美托咪定经直肠或经鼻给药对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术前镇静效果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经直肠给药或经鼻给药对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术前镇静效果。方法:择期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8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直肠给药组(R组,43例)和经鼻给药组(N组,42例)。两组患儿均在术前45 min进入手术等候区,R组接受3 μg/kg Dex直肠给药,N组接受3 μg/kg Dex鼻内给药。记录两组患儿给药前(T 0)、给药后5 min(T 1)、给药后10 min(T 2)、镇静起效时(T 3)的心率、SpO 2,记录两组患儿镇静效果[镇静起效时间、分离情绪满意率、静脉穿刺满意率、诱导依从性量表(induction compliance checklist, ICC)评分满意率],患儿给药满意率,家长满意度评分,麻醉苏醒情况(苏醒时间、出室时间、术后躁动发生率),给药至手术结束后2 h内心动过缓、低血压、低氧血症、恶心呕吐、喉痉挛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与T 0比较,两组患儿T 2、T 3时心率降低( P<0.05);各时间点两组间心率、SpO 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R组患儿给药满意率、家长满意度评分高于N组( P<0.05)。两组患儿镇静起效时间、分离情绪满意率、静脉穿刺满意率、ICC评分满意率、苏醒时间、出室时间、术后躁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患儿给药后至手术结束后2 h无心动过缓、低血压、低氧血症、恶心呕吐、喉痉挛等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Dex 3 μg/kg经直肠给药可获得与经鼻给药相似的镇静效果,作为一种非侵入性镇静方式安全、有效,患儿接受度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讲-示-做行为诱导护理对老年患者吞咽障碍的缓解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讲-示-做行为诱导护理对老年患者吞咽障碍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120例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加入讲-示-做行为诱导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治疗效果、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1.67%,优于对照组71.67%;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33%,优于对照组80.00%,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讲-示-做行为诱导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老年吞咽障碍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老年患者吞咽障碍情况,提高治疗效果、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童趣诱导结合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童趣诱导结合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接收的支气管肺炎患儿81例,依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实施童趣诱导结合综合性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呼气的最大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及呼气峰值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 Rate,PEFR)指标情况,记录发热、肺啰音、咳喘消失时间及患儿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儿配合度、儿童情绪障碍筛查量表(Screen for Child Anxiety Related Emotional Disorders,SCARED)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FVC、FEV1及PEFR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观察组发热、肺啰音、咳喘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总配合率为85.24%,高于对照组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两组SCARED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童趣诱导结合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对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改善有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患儿早日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压迫疗法治疗瘢痕是神话还是现实:一项系统性综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增生性瘢痕是烧伤创面愈合后的一种病理现象,是烧伤后常见的并发症。瘢痕治疗的主要方法包括三联疗法:硅酮制剂、紫外线防护以及使用压力衣来提供额外的压力。压力治疗可诱导Fb处于缺氧状态、降低TGF?β1的表达水平,从而限制Fb的活性。然而,压力疗法在很大程度上基于经验证据,关于其有效性仍存在许多争议。目前人们并未完全了解影响压力疗法有效性的变量,如对治疗的依从性、穿着时间、洗涤频率、可用压力衣的压力量。该篇系统性综述旨在对目前可用的压力治疗的临床证据进行完整和全面的概述。该综述系统检索3个数据库(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中关于使用压力疗法治疗和预防瘢痕的文献,纳入病例系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和随机对照研究。由2名评价者采用相应的质量评价工具进行质量评价。共检索到1 458篇文献,最终纳入17篇文献。比较有压力与无压力、低压力与高压力、治疗时间短与长、治疗开始时间早与晚的差异。结果表明,预防性和治疗性使用压力疗法在瘢痕管理中具有价值。证据提示压力疗法可改善瘢痕颜色、厚度、疼痛和总体瘢痕质量。相关研究还建议在损伤后2个月内开始压力治疗,并使用20~25 mmHg(1 mmHg=0.133 kPa)的最低压力。此外为提高疗效,治疗持续时间应至少为12个月,最好长达18~24个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全程新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新辅助放化疗增加了对进展期直肠癌的局部控制作用,但无法显著降低远处转移率和改善生存预后仍是该治疗策略的不足之处。全程新辅助治疗主张将全身化疗放在根治性手术之前进行,具有改善治疗依从性、增加肿瘤的局部控制效果、提高器官保留率等优势。目前全程新辅助治疗具体模式、化疗药物种类及剂量等缺乏共识,导致各研究结果之间差异较大。此外,巩固化疗与诱导化疗、双药化疗与三药化疗、短程放疗联合巩固化疗与长程放化疗等治疗模式的选择亦存在较大争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咪达唑仑口服溶液用于门诊患儿全麻下根管治疗术前镇静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咪达唑仑口服溶液用于门诊患儿全麻下根管治疗术前镇静的效果。方法:拟行门诊全麻下根管治疗的患儿147例,性别不限,年龄2~7岁,体质量10~3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49):咪达唑仑口服溶液组(OM组)、咪达唑仑注射液组(M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OM组口服咪达唑仑口服溶液0.5 mg/kg+安慰剂(按照体重计算的等量生理盐水)滴鼻,M组口服咪达唑仑注射液0.5 mg/kg+安慰剂滴鼻,D组口服安慰剂+右美托咪定2 μg/kg滴鼻。记录入室后诱导期依从性量表(ICC)评分、镇静良好(ICC评分≤3分)情况、药物接受度评分、面罩接受度评分和分离焦虑评分。记录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和术中、PACU期间心动过缓、低血压、低氧血症、喉痉挛等发生情况。 结果:最终纳入143例患儿,OM组和M组各48例,D组47例。与M组和D组相比,OM组入室时ICC评分降低,镇静良好率升高,药物接受度评分升高,分离焦虑评分降低,面罩接受度评分降低( P<0.05);与D组相比,M组入室时ICC评分降低,镇静良好率升高,面罩接受度评分降低( P<0.05)。3组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中和PACU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咪达唑仑口服溶液用于门诊患儿全麻下根管治疗术前镇静的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童趣化诱导结合正向暗示对小儿直肠肛门畸形术后排便功能康复训练依从性及肛门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童趣化诱导结合正向暗示对小儿直肠肛门畸形术后排便功能康复训练依从性及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00例小儿直肠肛门畸形术后大便失禁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童趣化诱导结合正向暗示。比较两组患儿的排便功能康复训练依从性、Rintala肛门功能评分、肛管直肠压力(肛管平均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持续收缩时间)、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Pediat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Version,PedsQL 4.0)得分及患儿家属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Zarit Caregiver Burden Interview,ZBI)得分。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期间排便功能康复训练依从性表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观察组Rintala肛门功能评分、肛管平均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持续收缩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PedsQL 4.0各维度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ZBI得分优于对照组家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童趣化诱导结合正向暗示可有效提高小儿直肠肛门畸形术后排便功能康复训练依从性,促进肛门功能恢复,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减缓其照顾者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