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非疫区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患儿疾病谱变化及预后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对非疫区PICU住院疾病谱、治疗方式和结局的影响,指导PICU的临床治疗工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2月1日至2019年5月30日(Ⅰ组)与2020年2月1日至2020年5月30日(Ⅱ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PICU收治的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感染和非感染疾病谱变化及就诊时间,比较各系统疾病和意外伤害疾病及重要治疗手段使用情况和全因病死率。结果:Ⅰ组339例,Ⅱ组208例,Ⅱ组患儿总数较Ⅰ组减少38.6%。两组患儿入院24 h内儿童器官功能障碍评分(P-MODS)( P=0.8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组入院24 h内小儿Logistic器官功能障碍评分-2( PELOD-2评分)为1(0,3)分,较Ⅰ组1(0,2)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2)。Ⅱ组住院时间较Ⅰ组延长( P=0.192),其中Ⅱ组中休克组、意外伤害与中毒组两组的住院时间更长,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48, P=0.001)。Ⅱ组感染性疾病(肺炎、无菌性脑炎、脓毒症)病例数及比率均比Ⅰ组明显减少[176例(52.1%)比93例(44.5%), P=0.095]。神经肌肉疾病:无菌性脑炎由13.2%降至7.2%( P=0.028);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由0.9%升至3.8%( P=0.017)。Ⅱ组与Ⅰ组有创介入治疗病例数相比较明显减少,其中无创呼吸机、血浆置换、纤维支气管镜至少减少50%以上,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Ⅰ组与Ⅱ组患儿发病到就诊平均时间分别为7(4,12)d、3(1,6)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2)。Ⅰ组病死率4.7%(16/339),Ⅱ组病死率3.4%(7/208),总病死率及主要引起死亡疾病的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导致PICU收治患儿疾病谱发生特征性变化,感染性疾病明显减少,非感染性疾病如外伤、中毒仍是主要危重症儿童病因。疫情期间非疫区重症患儿的就诊、收住PICU时间以及全因病死率无明显变化,由此可见疫情并未对重症患儿的就诊、转诊、救治以及预后产生不良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中肺炎支原体-DNA载量检测在病情评估中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肺泡灌洗液中肺炎支原体(MP)-DNA载量检测在病情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呼吸内科2018年5月至2018年11月确诊为难治性MPP的98例住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留取肺泡灌洗液,对灌洗液中MP-DNA进行定量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为高载量组(>10 6/ml,28例),中载量组(10 3~10 6/ml,54例),低载量组(≤10 3/ml,16例)。比较不同载量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数据、影像学资料、纤维支气管镜的镜下表现。 结果:高载量组患儿C-反应蛋白水平较中载量组和低载量组明显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组患儿乳酸脱氢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高载量组患儿镜下见结节样突起及黏膜糜烂坏死、支气管开口炎性狭窄及黏液栓堵塞的比例分别为35.7%、32.1%、64.3%,明显多于中载量组(13.0%、5.6%、38.9%)和低载量组(0、0、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高载量组患儿影像学表现为大片肺实变/肺不张及胸腔积液的比例分别为100%和60.7%,明显高于中载量组(61.1%、27.8%)和低载量组(25.0%、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与低载量组和中载量组相比,高载量组患儿的住院天数更长,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后热退时间也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难治性MPP患儿其MP-DNA载量的高低与临床特征密切相关,高载量组患儿临床表现更为严重。局部载量的高低可以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更好地预测疾病的转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小儿复发性食管气管瘘胸腔镜修补术的气道管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小儿食管闭锁手术后复发性食管气管瘘胸腔镜修补术的气道管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9例复发性食管气管瘘胸腔镜修补术患儿临床资料,收集术前情况、单肺通气方法、术中所见瘘口位置与瘘管外径等数据,观察单肺通气前(T1)、单肺通气后10 min(T2)、单肺通气后30 min(T3)、单肺通气后60 min(T4)、单肺通气结束(T5)、手术结束(T6)6个时点PETCO 2和SpO 2的变化。 结果:患儿术前均存在不同程度肺炎。6个时点PETCO 2随单肺通气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单肺通气结束后回落( P=0.001)。术中出现低氧血症3例,最低SpO 2分别为85%、86%和87%。6个时点SpO 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于复发性食管气管瘘的胸腔镜修补术,避免瘘口通气和加强气道管理是麻醉管理的重点,但尽快手术结扎瘘管仍是关键。对于位置较高的瘘口,CO 2人工气胸、支气管阻塞器和支气管插管3种单肺通气方法均可行。对于隆突附近的瘘口,若瘘口较小,3种方法均可行;若瘘口较大,最好选择左主支气管插管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肝素结合蛋白在重症腺病毒肺炎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BP)对重症腺病毒肺炎的早期诊断及疾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收住湖南省儿童医院急诊综合一科和重症监护一科并确诊腺病毒肺炎的9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腺病毒肺炎患儿中的HBP表达水平,探讨其与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比值(N)、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红细胞沉降率(ESR)等炎症指标的相关性,并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HBP对重症腺病毒肺炎早期诊断及疾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根据患儿严重程度分为重症腺病毒肺炎组(重症组)和非重症腺病毒肺炎组(非重症组),根据是否发生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分为BO组和非BO组。结果:1.腺病毒肺炎患儿中HBP水平为(49.47±34.19) μg/L,重症组[(82.88±44.02) μg/L]高于非重症组[(35.15±13.08)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5.349, P<0.05),且与非重症组患儿相比,重症组患儿年龄更小,住院时间更长,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更低,WBC、N、CRP、IL-6、ESR等炎症指标也明显增高(均 P<0.05),2组降钙素原(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HBP与WBC、N、CRP、IL-6和ESR等炎症指标均呈正相关( r=0.38、0.26、0.47、0.76、0.35,均 P<0.05),而与PCT无相关性( r=0.097, P>0.05 )。3.重症组患儿中,有创机械通气、氧合指数(P/F指数)≤200 mmHg(1 mmHg=0.133 kPa)时、BO组患儿HBP水平分别明显高于无创机械通气、P/F指数>200 mmHg时和非BO组患儿(均 P<0.05)。4.HBP、WBC、N、CRP、ESR、IL-6预测重症腺病毒肺炎严重程度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5、0.748、0.770、0.740、0.820、0.798。当HBP的截断值为45 μg/L时,HBP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48%、85.71%。 结论:HBP作为炎症介质之一参与机体炎症反应,对重症腺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可能是一个有益的新型标志物,而且对疾病发展严重程度和预后有一定的评估价值,为临床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简易图片上色游戏在小儿支气管肺炎干预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简易图片上色游戏在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该院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开展简易图片上色游戏。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临床症状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评分低于对照组,患儿发热、咳嗽气促、呕吐症状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家属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开展简易图片上色游戏,可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改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同时能提高患儿家属满意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经肺门入路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肺畸形伴叶裂发育不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经肺门入路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肺畸形伴叶裂发育不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行经肺门入路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先天性肺畸形患儿共550例,根据叶裂解剖分型将患儿分为叶裂发育不全组(IF组)和叶裂发育完全组(CF组),IF组共152例患儿,CF组共398例患儿。对两组患儿术中、术后的临床资料和手术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连续参数数据采用 t检验,连续非参数数据采用Wilcoxon检验,非连续数据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儿术中出血( P=0.02)、手术时间( P=0.01)、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 P<0.01)和术后住院时间( P=0.0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均无术中中转开放手术;IF组有7例患儿术后出现漏气,均在安放或延长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后自愈;两组均无支气管胸膜瘘、大出血、重症肺炎等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 结论:叶裂发育不全会增加儿童先天性肺畸形胸腔镜肺叶切除的手术难度,经肺门入路的方式可安全而有效地降低这类患儿的中转开放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肺炎支原体肺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23S rRNA耐药基因阳性患儿的临床及支气管镜下特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23S rRNA耐药基因阳性患儿的临床及支气管镜下特点,发现能够早期识别肺炎支原体耐药性的临床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呼吸内科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61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留取BALF,检测BALF中23S rRNA V区基因的2063位点突变情况,分为耐药基因阳性组和耐药基因阴性组,比较不同组别患儿的临床表现、相关实验室数据、影像学资料、纤维支气管镜的镜下表现。采用 t检验、秩和检验、 χ2检验、 Fisher′ s确切概率法、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61例患儿中耐药基因阳性组38例(62.30%),耐药基因阴性组23例(37.70%)。2组患儿性别及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耐药基因阳性患儿的住院天数及发热时间长于耐药基因阴性组,更容易出现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及肺外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低氧血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儿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白细胞介素6(IL-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除耐药基因阳性组WBC水平低于耐药基因阴性组,其余实验室检查结果耐药基因阳性组均高于耐药基因阴性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及BALF中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几种有统计学意义的实验室指标进行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WBC识别耐药基因的敏感性更高,最佳临界值为8.55×10 9/L,D-D识别耐药基因的特异性更高,最佳临界值为523 μg/L。耐药基因阳性组中35例(92.11%)影像学表现为大面积肺实变/肺不张,耐药基因阴性组为13例(5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耐药基因阳性组主要表现为黏膜糜烂、坏死,痰栓/塑型性痰栓及支气管炎性狭窄[19例(50.00%)],耐药基因阴性组以黏膜纵行皱襞、絮状及黏性分泌物表现为主[14例(6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23S rRNA V区基因发生点突变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特征密切相关,发生A2063G突变的患儿更容易发生RMPP及肺外并发症,影像学和支气管镜下表现更重。血液中WBC及D-D水平的高低对早期识别耐药性具有一定意义,耐药基因阳性的肺炎支原体肺炎引起的全身过度免疫炎症反应需要引起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主动防范风险护理对小儿支气管肺炎肺功能、护理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主动防范风险护理对小儿支气管肺炎肺功能、护理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治的165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模式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 n=80)及观察组(主动防范风险护理, n=85),对比两组患儿住院情况(通气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及入住ICU时间)、肺功能情况〔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量(PFE)〕、护理质量(护理安全行为调查表)、患儿风险事件发生率、投诉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通气治疗时间、入住ICU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FVC、FEV1、PFE等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理安全行为评分中风险档案建立、管理追溯、人文关怀、预测及分析、危及处理与设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2.35%)、投诉率(1.18%)及并发症发生率(1.18%)均低于对照组(17.50%、11.25%及1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主动防范风险护理有助于小儿支气管肺炎肺功能的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机体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变化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温岭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7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温岭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单纯小儿支气管哮喘无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儿炎性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两组患儿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TNF-α[(76.42±16.51)ng/L]、IL-8[(130.92±25.45)ng/L]和IL-13[(172.35±28.39)ng/L]均高于对照组[(58.93±13.24)ng/L、(89.65±17.42)ng/L和(108.47±21.42)ng/L]( t=6.708、11.025、14.665,均 P<0.05);观察组患儿血清IgA[(0.64±0.16)g/L]、IgG[(7.31±1.26)g/L]均低于对照组[(1.04±0.19)g/L、(8.64±1.35)g/L],而血清IgM[(1.29±0.24)g/L]高于对照组[(0.97±0.18)g/L]( t=12.587、5.864、8.714,均 P<0.05);观察组CD 3+[(62.08±3.87)%]、CD 4+[(38.98±3.31)%]和CD 4+/CD 8+[(1.29±0.13)]均低于对照组[(71.38±4.35)%、(45.37±3.18)%和(1.87±0.25)]( t=12.549、11.103、15.512,均 P<0.05)。 结论: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存在明显炎性反应,且免疫功能低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童趣诱导结合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童趣诱导结合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接收的支气管肺炎患儿81例,依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实施童趣诱导结合综合性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呼气的最大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及呼气峰值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 Rate,PEFR)指标情况,记录发热、肺啰音、咳喘消失时间及患儿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儿配合度、儿童情绪障碍筛查量表(Screen for Child Anxiety Related Emotional Disorders,SCARED)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FVC、FEV1及PEFR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观察组发热、肺啰音、咳喘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总配合率为85.24%,高于对照组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两组SCARED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童趣诱导结合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对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改善有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患儿早日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