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程序设计课程用于本科护生护理信息能力培养的实践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基于项目管理内涵制定的应用程序设计课程用于建立本科护生护理信息能力的可行性,为护生相关能力培养提供参考.方法 成立培养团队,基于项目管理内涵制定课程材料,对 77名本科护生进行培养,每周 1次,每次 90 min,共 9 次.采用护理信息能力自评量表、学习动机策略问卷评估有用性,采用课程学习评价表、应用程序项目产出和报告评分表评估适用性.结果 培养后,护生在信息角色、基本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无线设备 4 个维度的得分显著提高(分别t=7.148,2.029,5.767,5.729 均P<0.05),自我效能感得分得到显著改善(t=2.944,P=0.004).学生共产出 9个应用程序项目,评分均在 85 分以上.在课程内容、知识、态度和专案管理方面的满意度均分为中上水平.结论 基于项目管理内涵制定的应用程序设计课程具有可行性和适用性,初步取得较好成效和较高满意度.可进一步合作开展随机对照组研究,以探讨长期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和实施建议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对比《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一步深入解析新课标.提出教师应积极更新教学理念,结合教学实际做创新型教师,在"创中教";教育管理者应尊重教师需求,营造良好的氛围,促进教师快速成长,在"培中教";教研专家应优化教研方式,为教师搭建交流平台,在"研中教"的教学实施建议,三者应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有效落实新课标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微专业建设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建设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微专业,设计教学方案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 围绕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微专业6门课程设计教学方案,主要步骤包括设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打造教学资源库、拟定教学实施方案.于2022年9月-2023年6月,分上下两学期对来自某本科院校的13名大学二年级及以上的本科生进行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微专业教学.通过课程成绩、微专业满意度评价结果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13名学生6门课程平均成绩为(89.2±3.9)分.13名学生中,12名表示对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微专业"十分满意";认为该微专业对自身具有吸引力的原因中,具有实用性(13名)、具有趣味性(10名)、名师授课(10名)选择人数位居前3位;13名表示该微专业拓宽了自身的视野,使自身相关专业知识、能力、素养获得了提升;11名表示该微专业提高了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了自身解决问题的思路;9名表示该微专业的学习对于自己主修专业的学习非常有帮助.结论 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微专业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对该微专业满意度较高,本研究可为医学院校健康管理微专业的开设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发展建议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了解国内各院校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分析目前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专科护理行业执业资格衔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为完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编制问卷,以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和教学管理人员为调查对象,对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30所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7所(56.7%)护理院校仅招收全日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8所(93.3%)院校培养方向划分较为笼统,仍以临床护理作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向;15所(50.0%)院校会将专科护士培训内容融入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中.130名(65.7%)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与23名(76.7%)教学管理人员表示该校有意在未来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专科护理行业执业资格相衔接进行专科化培养,衔接途径主要从招生条件、课程设置、临床实践、证书授予等方面进行.结论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有呈专科化发展的趋势,应进一步推动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专科护理行业执业资格衔接,完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卫生信息管理学》仿真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以首都医科大学卫生信息管理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为例,探索适合卫生管理专业特点的实验教学改革路径。分3个阶段进行研究,第一阶段开展需求调查;第二阶段以医院信息系统平台为基础开展实验教学实践;第三阶段对实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医学院校本科生对开展该课程实验教学的需求较大,采取实验教学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教学实施效果良好,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有较大帮助。卫生管理专业引入实验教学是必要而且可行的,需要将教学改革实践与软硬件配置、人员培训、管理秩序等密切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本科医学教育质量改进全球标准(2020版)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orld Federation for Medical Education,WFME)于2003年颁布了《本科医学教育质量改进全球标准》第一版,2012年出版第二版,2015年对第二版进行了修订。2020年出版第三版《本科医学教育质量改进全球标准》,新版标准反映了医学教育领域的最新趋势,对现有标准进行了全面审视和调整,目标是提供更具包容性和灵活性的指导,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校的特殊需求。标准涵盖:宗旨与价值观、课程计划、考核、学生、教师、教育资源、质量保障、管理与行政等8个领域,强调持续改进医学教育质量。新版标准强调WFME的标准是指导,而非要求或指示。WFME允许每个机构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自己的基本标准,这些当地标准涉及医学教育和培训的设计、实施、管理和质量保障,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修订。《本科医学教育质量改进全球标准(2020版)》将为区域或国家标准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如果现有标准运行良好,则没有必要因为第三版标准而进行修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北京市某三甲医院护士长护理信息能力现状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护士长的护理信息能力现状,为护理管理者信息能力培训方案提供更科学的证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于2021年3月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127名护士长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护理信息能力量表进行现场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7份,收回有效问卷110份,有效回收率为86.6%。结果:110名护士长护理信息能力总分为(133.54±18.23)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习过计算机相关技能、参与过护理信息相关学习或培训、科室是影响护士长护理信息能力的主要因素( P<0.05)。 结论:护士长护理信息能力总体处于中上水平,但护理信息操作能力偏低,不同科室护士长信息能力存在差异,信息培训学习可以提高护理信息能力,建议医院应重视科室护理信息建设,加强护理信息能力课程培训,以提升护士长护理信息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器官系统整合课程和PBL"的全方位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自2001年起,西安交通大学结合自身医学教育积淀,明确提出了"少教多学,导学互动"的人才培养理念,面向全体临床医学学生开展改革。历经十余年教育教学改革,系统地构建了全新的管理架构,并建立了基础临床融通的器官系统整合课程体系与PBL教学模式。该模式涉及培养方案、课程模式、教材、教学方法、学习方式、考核评价、教学组织、教学条件与保障等八个方面的综合改革,为全国兄弟院校的整合课程改革提供范例,在我国医学教育史上将具有里程碑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北京市密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护理现状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护理现状,探讨护士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混合研究方法,于2018年11月21—22日对北京市密云区的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含下属服务站)进行实地调研,对内科、全科和慢性病管理科的护士进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知识和工作内容的问卷调查;根据目的抽样法,就护士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管理中的作用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63份,调查结果显示,护士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知识总得分为(62.0±14.4)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知识得分分别为(55.5±19.3)、(61.0±21.6)、(69.5±25.1)分。中级及以上职称者知识总得分高于初级职称者[(67.0 ±12.9)分比(54.0 ±13.6)分, t=-3.07, P<0.01]。护士的工作内容按参与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护理操作(22/63,34.9%)、健康教育(18/63,28.6%)、护理评估(8/63,12.7%)。质性访谈共14名护士,提炼出3个主题:护士的工作内容以完成护理操作为主;护士希望以医护防团队合作形式参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管理;护士期盼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的理论与实践培训。 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知识有待提高,呼吸护理专业性有待体现。建议开发适宜基层机构的培训课程和护理指南、以团队合作形式开展慢性呼吸疾病管理,以更好地发挥护士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管理中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选取国内设立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的123所院校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网络搜集法、问卷调查法、描述分析法对专业分布情况及目标定位、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招生数、毕业生去向等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并围绕国家政策导向和学科发展动态分析专业发展趋势。结果:国内设立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的院校从2016年的5所发展为目前的123所,年均增长率为472.0%。各类院校的课程体系涵盖了管理学、基础医学概论等13门核心课程,毕业总学分要求从149学分到224学分不等,实践教学占教学计划的比例从12.1%到45.1%不等,学分波动较大,多数院校实践教学占比不高且内容单一。参与问卷调查的21所院校中,47.6%的院校将专业目标定位聚焦于培养复合型人才,52.4%的院校专任教师人数为4~6人,47.2%的专任教师年龄为31~40岁,42.9%的院校高级职称人员占比为30%~40%,28.6%的院校博士人员占比≥50%,多数院校的专业目标定位比较模糊,专任教师数量不能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内涵建设相对滞后。结论:院校数量的快速增加与专业内涵建设的不相适应成为制约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建立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促进政产学研用结合、提升师资队伍素质、优化课程体系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