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理+母婴护理"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编辑人员丨1天前目的:构建"护理+母婴护理"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半结构化访谈、专家函询构建"护理+母婴护理"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共进行 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 100.00%,专家意见提出率分别为33.33%和2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44和0.950,总体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370和0.374(均P<0.001).最终构建包含3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97个三级指标的"护理+母婴护理"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结论:构建的"护理+母婴护理"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与可靠性,可以为制定灵活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医院信息药师培养体系的建立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编辑人员丨1天前目的 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医院信息药师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与评价,赋能医院药事精细化管理,促进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方法 了解国内外医院信息药师发展现状,通过行为事件访谈等方法建立医院信息药师岗位能力素质模型;结合该模型对知识、能力等要求开发培训课程大纲,借助情景模拟、案例讨论等教学创新手段开办全国医院信息药师培训班,以问卷调查跟踪学员培训前后在药学信息方面的工作业绩和科研成果情况并做效果评价.结果 医院信息药师岗位能力素质模型以知识、经验、技能、个人特质4 个部分进行构建,并基于该模型建立医院信息药师培养体系,包括制定岗位职责及绩效指标、建立药学信息室制度、设计培训系列课程出版教材、创办全国培训班、建立专项题库和数智药网平台.项目团队以广东省药学会主办的全国医院信息药师培训班为例,跟踪学员培训前后的工作业绩和科研成果情况.2018-2024 年累计培养7 期共465 名信息药师,来自28 个省市区的298 家医院,对结业满1 年的前6 期学员发出问卷,共收回有效答卷236 份,169 名(71.6%)学员表示在培训后在药学信息化项目起到主要作用,65 名(27.5%)学员在培训后发表论文、申报课题或申请专利,其中与药房自动化、药学信息化相关占多数.结论 构建医院信息药师岗位能力素质模型,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模型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学生视角的病理生理学新教学评价体系实施效果的调查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编辑人员丨1天前目的:从学生视角评价病理生理学"过程考核+期末考核"评价体系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北京大学医学部2016级57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病理生理学"过程考核+期末考核"评价体系的实施效果进行调查。结果:95.0%(541/570)的学生建议在今后的病理生理学课程中继续采用"过程考核+期末考核"方式;92.9%(530/570)的学生认为案例分析和情景式选择题的考核方式对理解并运动理论知识有帮助;88.9%(507/570)的学生不同程度地赞同由同学撰写情景式选择题或案例分析的考核方式。新的教学评价体系不仅有助于学生回顾和巩固基础知识(6.97分)、运用已学知识分析问题(4.64分)、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的融合(3.94分),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2.58分)和团队协作等能力(1.42分)。结论:学生认为"过程考核+期末考核"评价体系有助于有效提高病理生理学的教学质量,为培养优秀医学人才奠定扎实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实践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编辑人员丨1天前课程思政是以各专业课程为载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教育理念。本文从树立课程思政目标、挖掘课程思政素材、设计课程思政案例、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构建课程思政网络教学平台和引入量化评价体系等方面,介绍了天津医科大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情况。于2021年6月,在课程结束后对2019级4个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整体满意度为93.6%(615/657),对课堂思政教学时长和线上线下结合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满意度分别为91.5%(601/657)和81.9%(538/657);对课程5项德育目标的达成满意度分别为89.8%(590/657)、93.3%(613/657)、92.4%(607/657)、92.7%(609/657)和93.6%(615/657)。医学微生物学的课程思政实践达到了预期的育人目标,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层次分析评价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临床医学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编辑人员丨1天前目的:探索基于层次分析评价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临床医学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评价体系构建和应用。方法:利用Yaahp软件构建基于层次分析评价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临床医学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评价体系。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85名学生的内科学课程中实施德医并举的课程思政清单式教学,并在课程结束时应用此评价体系得到定量的综合评价结果。结果:基于层次分析评价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了临床医学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评价体系,以德医双馨的育人目标为目标层,师德师风、课程设计、学生体会、发展评估为准则层,分13项方案层。利用此评价体系评价2020至2021学年第一学期内科学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结果显示德医并举的课程思政清单教学具有良好的育人效果,定量综合评价得分4.080分(1~5分)。结论:临床医学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评价可基于层次分析评价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具有科学、定量、综合和可改进等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CDIO理念的中西医结合眼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编辑人员丨1天前CDIO是由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模块组成的一种全新教育模式。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在此探讨以CDIO理念为导向的中西医结合眼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结合实践从教学宗旨、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建设、评价体系、实践效果五方面提出教学改革策略,为眼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抗疫精神"在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策略研究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编辑人员丨1天前本文立足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时期的医学教育形势,结合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的工作基础和学科特色,从机制创新、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师资培训、评价反馈等多维度构建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实施体系,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形成性评价在临床技能模拟训练课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编辑人员丨1天前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在临床技能模拟训练课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内蒙古医科大学卓越医生临床技能模拟训练课程中,针对2014级学生(38人)采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作为对照组,采用多站式考试进行考核;针对2015级学生(72人)在终结性评价的基础上引入形成性评价,作为实验组,建立包括学生组内互评、教师抽查评价、分阶段录制操作视频反馈及学生课后意见实时反馈4种方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课程结束后对实验组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数据比较采用SPSS 15.0进行 t检验和卡方检验。 结果:实验组学生成绩[(91.88±3.27)分]高于对照组[(86.05±4.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问卷调查显示,教师及学生对形成性评价反馈"较好"的比例明显高于"一般"和"较差",认为形成性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有助于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水平,有助于提高教师临床实践技能教学水平。 结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构建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在临床技能训练课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医科"背景下艺术教育现状分析与教学路径思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编辑人员丨1天前本文以西部某医学院校为例,分析艺术教育课程建设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调查研究医学生对艺术教育融入医学教育的实际需求,针对医学院校艺术教育课程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艺术教育应从"动、思、悟、情"四个维度融入"新医科"教育改革大格局。具体即为发挥艺术教育功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创新动能、职业动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意识;提高学生对时代、生活的感悟;培养学生爱自己、爱病人的真情。在传统医学专业教育框架内,将艺术类选修课和"新医科"有效衔接,建构合理的艺术课程体系;优化艺术教育课程内容与考核评价指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估体系;突出医学生培养全过程的艺术实践导向,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切实落实艺术教育四个维度的功用,打破课程体系壁垒,发挥艺术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专业性、系统性和功能化等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编辑人员丨1天前一流的研究生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基础。从健全导师责权机制、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强化共享平台建设、完善培养质量评价机制等方面,探讨我校在"双一流"建设中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具体举措,展示了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初步成效,为地方高校推进"双一流"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